问题

道德伦理观念极其淡薄的人天生如此吗?

回答
关于道德伦理观念是否天生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议题。虽然我们无法一概而论地说“极其淡薄的人天生如此”,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导致一个人道德伦理观念薄弱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先天与后天的交互作用。

首先,从先天因素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可能影响个体道德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基因与大脑结构: 近年来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冲动控制以及共情能力。例如,与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相关的基因变异,可能使得某些人在面对社会规范或他人的痛苦时,反应不如常人强烈。此外,大脑的特定区域,如前额叶皮层,在道德判断、决策和冲动控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如果这些区域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或者其连接方式与常人不同,也可能导致道德行为的偏差。
气质与性格倾向: 婴儿时期就表现出的不同气质,例如易怒、冲动、缺乏共情等特质,虽然不是直接的“道德淡薄”,但可能为日后道德发展埋下伏笔。如果一个人天生就对社会刺激反应不敏感,或者更容易采取冒险行为,那么在缺乏适当引导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忽视规则和他人感受。

然而,将道德观的缺失完全归咎于先天因素,未免过于简单化。后天环境的塑造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与早期经历: 这是影响个体道德观形成的最核心的后天因素之一。一个在充满暴力、冷漠、忽视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难内化出健全的道德原则。如果父母本身就漠视规则,或者将不道德行为视为常态,孩子很可能模仿并习得。相反,一个在有爱、有规则、强调责任和同情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观。
社会文化与群体影响: 我们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我们所属的群体,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一个鼓励欺骗、投机取巧,或者对弱者漠不关心的社会群体中,久而久之,这些价值观就可能成为其行为的默认模式。学校、朋友、媒体等都会成为重要的社会化载体。
教育与经历的负面影响: 即使先天基础尚可,如果个体缺乏必要的道德教育,或者经历了严重的创伤性事件,也可能导致道德观念的扭曲或淡化。例如,长期被欺凌或遭受不公正待遇,可能会让人对世界产生悲观、报复的心理,进而对所谓的“道德”产生怀疑或漠视。
个人选择与反思的缺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也会面临选择和反思的机会。有些人可能主动选择忽视道德约束,认为这样做更“高效”或更有利于自身利益。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因为缺乏反思能力,或者被个人欲望蒙蔽双眼,而未能真正理解和认同道德的价值。

先天与后天的交互作用才是理解道德观念形成的更准确视角。先天因素可能为个体提供了一种“倾向”或“易感性”,但后天的环境和经历则决定了这种倾向是否会被放大、抑制或引导。

比如,一个天生共情能力稍弱的孩子,如果在充满关爱的家庭中得到悉心教导,学会理解他人的情绪并懂得如何表达关心,那么他的共情能力是可以得到发展的,道德观念也会逐步健全。但如果同样的孩子生在一个冷漠的环境中,他的共情弱点就可能被放大,使得他更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

总而言之,认为道德伦理观念极其淡薄的人“天生如此”,是一种过于简化且忽视了社会和个人能动性的看法。虽然先天因素可能提供一些影响的种子,但大多数情况下,道德观的形成是先天倾向与后天环境、教育、经历以及个人选择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道德观念的淡薄,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表现,而非单一的先天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有人一出生是没有道德伦理观念的。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一出生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一般来说别人(父母和社会)会教导没有生活经验的人(孩子),别人遇到这种事情的思考角度。

道德伦理观念及其淡泊,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情况。

第一,不会以其他人的角度来思考。

第二,思考方式不全面。

以上都是没有受到好好教育引起的。

但是,还是有一少部分人是天性凉薄。

知道别人会痛苦,但是不在乎,就是天性凉薄。通常是因为对别人没有共情能力引起的。

也有可能是遇到一些变故,之后就推导出什么人要坏,才不会吃亏之类的。

还有一种人是天性扭曲的,他自己没有让自己高兴的能力,但是看到敌人不开心会开心。

这种人就很麻烦了,比如说一些人明明自己不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看到别人喜欢,就想要。然后就把别人当敌人,然后让敌人不高兴他就会高兴。

这种人获得快乐的方式是看其他人不好。

所以看一个人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看他为了什么事情而高兴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道德伦理观念是否天生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议题。虽然我们无法一概而论地说“极其淡薄的人天生如此”,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导致一个人道德伦理观念薄弱的几个关键因素,包括先天与后天的交互作用。首先,从先天因素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可能影响个体道德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基因与大脑结构: 近年来的神.............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涉及到艺术自由、社会价值观、道德底线以及创作者的责任等多个层面。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一、 是否应该禁止文艺作品里出现违背现实道德伦理纲常的设定?支持“不禁止”的观点(艺术自由至上): 艺术的探索性与前瞻性: 艺术的价值在于其探索未知、挑战传统、引发.............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维斯特洛权力结构和历史渊源的一个有趣侧面。简单来说,维斯特洛大部分王国由公爵统治,而多恩则因为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拥有亲王作为最高统治者。下面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白,在维斯特洛大陆上,国王是最高统治者,而其他王国则由被国王册封的诸侯统治。这些诸侯的头衔,在.............
  • 回答
    关于“道德可以作为中国人最古老、最久远、最坚定、最根本的信仰吗?”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以展现其复杂性和多层次性。一、 道德的古老与久远: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的土壤从中国历史的源头追溯,道德的观念就已经开始萌芽并逐渐成型。 史前时期的朴素道德: 在文字出现之前,氏族社会和部落联.............
  • 回答
    “道德哲学家更有道德吗?”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它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并尝试给出一个更全面和细致的解释。一、 理论与实践的鸿沟:这是最核心的挑战 理论的复杂性: 道德哲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哲学家们毕生致力于研究和辩论什么是善,什么是对,如何做出公正的决.............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答案恐怕很难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在我看来,道德和素质领域确实在经历着一些复杂的变化,其中不乏“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同时也有许多坚守底线、努力维系良好风气的力量在抗衡。要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劣币驱逐良币”的体现:机会主义与短期利益的.............
  • 回答
    你好,关于道德无用论和道德万能论的谬误,我来详细阐述一下,尽量避免AI痕迹,用更自然的语言来解释。道德无用论的谬误首先,我们得明白,道德无用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道德这东西,根本没啥实际作用,我们不需要遵守什么道德规范,因为它们约束不了人,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甚至有人觉得,讲道德就是伪善,是个限制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咱们就掰扯掰扯。首先,说一个人是“傻逼”,这本身就有点太绝对,也太不厚道了。咱们这么说吧,如果一个人道德责任感强到一种极端,并且还觉得这样没什么问题,一味坚持,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傻逼”只是一个非常粗暴且缺乏洞察力的标签。让我们拆解一下这种情况:强烈的道德责任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社会运行和人性的根本。如果说道德约束会让社会道德荡然无存,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对吧?但细想一下,这里面可能藏着一种深刻的担忧,一种对“外在强制”可能带来的“内在消解”的警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里说的“道德约束”可能指的不仅仅是法律.............
  • 回答
    “道德是统治者编织的政治工具吗?” 这是一个极具深度且引人深思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 nuanced(微妙的、复杂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1. 统治者的视角:道德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从历史上和现实的角度来看,统治者确实常常利用或塑造道德观念来服务于他们的统治目的.............
  • 回答
    道德是不是套在咱们身上的枷锁,这个问题呀,就像问雨是不是让庄稼长大的水一样,简单听起来是肯定的,但细细琢磨起来,里面门道可就多了。你瞅瞅咱们平常,做事情,总会掂量掂量。这事儿能不能做?做了会不会有人说闲话?会不会对不住谁?心里是不是过得去?这些念头,说白了,就是道德在咱们心里敲小鼓。有时候,这小鼓敲.............
  • 回答
    “道德是弱小的遮羞布吗?”这个问题直指人心,它触及了我们对道德本质的根本认知,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它所扮演的角色。当我听到这个问题时,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并非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那种复杂而又沉重的情绪,就像在审视一面蒙尘的镜子,镜子本身是真实的,但映照出的影像却模糊不清,甚至有些扭曲。说道德是“弱.............
  • 回答
    说实话,这三种观念我都接触过,也都没少琢磨。要说我“支持”哪一种,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人的想法总是在变的,而且很多时候,现实情况复杂得很,硬要套进一个标签里,反而显得刻意,也丢掉了很多细致的东西。我先跟你说说我理解的这三者吧,这样你可能就能明白我为什么这么想。道德虚无主义(Moral .............
  • 回答
    道德,一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命题,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着我们的行为,定义着我们所期望的世界。但道德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如同探寻万物的起源,既需要历史的梳理,也需要理性的剖析。道德的萌芽:从生存本能到社会契约要理解道德的产生,我们不妨回溯到人类最原始的生存状态。在那.............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深处一个复杂而又普遍存在的矛盾。我们都明白,道德的本质是自我约束,是对自己行为的规范和要求,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能够与他人和谐共处的人。然而,现实却是,我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用道德去审视、评判甚至要求别人,仿佛道德变成了一把无形的尺子,用来衡量他人的对错。要理解这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理解社会运行和个体行为的根基。简而言之,我认为道德不一定必须依靠宗教来维持,但宗教在很多社会和历史时期,确实扮演了塑造和维系道德的重要角色。我们先来剖析一下“道德”和“宗教”这两个概念。什么是道德?道德,说到底,是我们关于“对”与“错”、“好”与“坏”、“应该”与“不应.............
  • 回答
    道德,这个词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仿佛笼罩着一层难以捉摸的面纱。它不是什么死板的教条,也不是冷冰冰的法律条文,它更像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引导着我们去思考,去选择,去行动。想象一下,你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手里紧紧攥着冰淇淋,脸上带着委屈的表情。那一刻,你的心中.............
  • 回答
    将道德因素纳入高考加分项,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其中涉及的利弊以及长远影响,恐怕比一道高难度的数学题还要复杂。首先,我们得承认,道德素质固然重要,甚至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诸如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重他人、勇于担当等等,这些品质确实能够塑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如果一个学.............
  • 回答
    道德,这个词语,就像是一套无形的 compass,指引着我们如何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找到那个相对恰当、值得推崇的行为模式。它不是写在石头上的僵硬规则,更像是一种流动的、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塑造着我们的品格。如果非要给它一个大致的轮廓,道德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一直以来备受哲学界争论的问题。简而言之,不一定,但自由意志与我们理解和实践道德的方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并且在许多主流的道德体系中,自由意志被认为是道德责任和评价的基础。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理清几个概念:1. 道德是什么?道德,广义上来说,是一套关于对错、善恶、应该做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