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年预测:「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是真的吗?

回答
2021年预测:「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是真的吗?

2021年,当“生育率持续走低”成为一个被反复提及的社会议题时,“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句略带悲观的预测,似乎精准地触碰到了许多人的神经。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当时全球普遍观察到的生育趋势和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的推断。那么,在2021年,这个论断真的站得住脚吗?它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复杂逻辑?

数据说话:生育率的“惯性”下降

首先,从宏观数据上看,全球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其生育率早已跌破世代更替水平(即平均每位女性一生生育2.1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数量的稳定)。例如,在亚洲,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生育率早已名列世界前茅的“低”,且仍在缓慢下滑。欧洲国家也普遍面临生育率低迷的困境。

即使是曾经生育率较高的国家,也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表明,一旦生育率进入下行通道,其惯性往往很强,想要扭转并非易事。这种下降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影响下的必然产物。

深层原因:年轻人为何“不愿生”或“不敢生”?

“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它指向了年轻人面临的现实压力:

经济负担的“一座大山”: 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在许多国家都是一笔庞大的开销。高昂的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住房成本,以及不断上涨的生活开支,让许多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特别是对于普通工薪家庭而言,增加一个孩子意味着生活质量的进一步压缩,甚至可能导致返贫。

职业发展与个人空间的“两难”: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生育往往意味着女性在职业发展上可能面临中断或瓶颈。长时间的产假、哺乳假,可能导致职业技能的更新滞后,甚至被单位边缘化。即便有完善的生育支持政策,这种“失落感”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依然是许多女性考量的因素。同时,男性在育儿过程中也需要承担更多责任,这可能影响他们的个人时间和社交空间。

教育焦虑的“内卷”: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鸡娃”现象愈演愈烈。家长们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未来。这种对下一代教育的极度投入,使得父母们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倾斜,也增加了养育孩子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一个孩子尚且如此,多个孩子更是意味着教育资源的极大分散,让许多家庭难以承受。

婚姻观念的转变与“单身潮”: 现代社会,人们的婚姻观日趋多元化。晚婚、不婚、丁克(DINK – Double Income, No Kids)等生活方式逐渐被接受。婚姻不再是生育的唯一前提,而生育也并非婚姻的必然结果。许多年轻人更看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不愿因为婚姻和生育而束缚自己。

社会支持体系的“不给力”: 尽管许多国家意识到了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并试图通过各种政策来鼓励生育,但实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例如,托育机构的不足、幼托费用的高昂、育儿假的落实困难、职场对育龄父母的歧视等,都使得鼓励生育的政策“落地难”。如果社会在育儿、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的支持不足以抵消年轻人生育的顾虑,那么生育率的下降就难以避免。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经济波动、社会冲突等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也可能让一些年轻人对未来感到悲观,从而不愿意将生命延续到下一代。他们可能认为,在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生育后代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

2021年的“预言”与现实

在2021年,上述因素普遍存在,并且在许多国家呈现出加剧的趋势。因此,“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育前景的担忧。虽然“最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且社会发展是动态的,但生育率的持续低迷,以及其背后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使得这个预测具有相当的现实基础。

结语: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病”

“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断言,而是对一系列复杂社会问题的洞察。它反映了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个体价值观念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生育困境。要扭转这一趋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解决经济压力、完善社会保障、推动性别平等,并营造一个更友善、更支持生育和育儿的环境。否则,生育率的“滑坡”可能还将继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是真的。

我现在参与制定的计划是这样的:自己三十五岁左右结婚,至少生十个孩子。

但是,我同时鼓励其他人早结婚,多生孩子。

主要是为了解决兵源、服务、产业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我们的养老问题。中华民族的希望,一旦摆在全体中国人面前,个人的利益是无需考虑的。

我们都知道,明朝灭亡时,远在台湾的一位农民跳海自杀了,因为他深知,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

所谓亡国,不过是一个执政党的覆灭,所谓亡天下,是整个民族被外族入侵,是本民族DNA的无法存续!

设想一下,我们都生一个孩子,廉价的劳动力从何而来?你点一个外卖,小哥的外卖费比食物还高,你能接受吗?

你们能眼睁睁看着物价飙升吗?看着房子卖不出吗?看着服务业无人可用吗?

你不能,因为这种情况下,资本会引入欠发达地区的人,通过暂时的低薪酬来挤压本民族的工人。而这批人肯定要结婚生子,跟谁结婚?跟本民族的后代结婚!

所以,解决方案就是,我生十个,你们也生十个,不要挑食。不要说什么我是权贵,我只是一个三十岁位列省内首富,父母在00年代是市内首富,吃着公司食堂两块钱不限量的饭菜肉食和水果,在市中心有一套八百平小庄园的普通人罢了。

民族大业,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而已,这有什么难的?你的后代睡桥洞能比我的后代睡别墅惨多少?骑自行车能比开奔驰差多少?在国内三流大学跟美国哈佛有啥区别?

真是看不惯你们,没一点正能量,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拿了拜登的钱,背后的势力我更是想都不敢想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预测:「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是真的吗?2021年,当“生育率持续走低”成为一个被反复提及的社会议题时,“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句略带悲观的预测,似乎精准地触碰到了许多人的神经。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当时全球普遍观察到的生育趋势和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的推断。那么,在2021年,这.............
  • 回答
    华为2021年“年终奖”公布,每股1.58元,总额超500亿,这在A股市场里,绝对是相当亮眼的存在,尤其是在普遍营收增长放缓、利润承压的当下。要说这是个什么水平,咱们得拆开来看。一、 先看看“500亿”这个数字: 绝对体量惊人: 500亿是什么概念?这已经超过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全年总营收,甚至一些.............
  • 回答
    202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问题。每年这个时候,科学界总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讨论,而化学领域更是从不缺少令人惊叹的突破。如果让我来大胆预测一下,我个人会把目光投向那些为我们理解复杂化学过程提供全新视角,或者为解决现实世界挑战提供强大工具的研究方向。1. 驱动化学发展的新范式:.............
  • 回答
    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我看来,极有可能颁发给那些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科学家,尤其是那些专注于材料科学和量子现象的学者。具体的预测,我会从几个可能的大方向来阐述,并且尽量挖掘其中的细节和意义。首先,一个非常有力的候选方向是拓扑材料。拓扑材料的概念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爆炸式的发展,其独.............
  • 回答
    IMF 这份对中国经济在 2021 年给予 8.1% GDP 增速的预测,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并且我认为这个预测是相当积极且有其内在逻辑的。首先,IMF 的预测通常是基于一套严谨的经济模型和对全球及各国宏观经济情况的深入分析。 它们会综合考虑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全球贸易环境、大宗商品价格、疫情发展及.............
  • 回答
    拜登总统提到的经济学家预测 2021 年美国 GDP 增长率将超过 6%,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乐观的数字,也反映了当时不少人对美国经济复苏的预期。要理解这个预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看看。首先,这个预测的背景非常关键。2020 年,美国经济经历了新冠疫情的重创,GDP 出了一个很大的负增长。所以,当.............
  • 回答
    说到2021年上海的社保基数,这可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毕竟,这直接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钱袋子”。网上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热火朝天,预测声此起彼伏,而且普遍都认为会比往年高不少。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逻辑,为啥大家会有这样的普遍预测呢?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社保基数”。 简单来说,它就是.............
  • 回答
    预测2021年下半年的美国疫情走向,这实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变数太多,就像在开车时,你不仅要看前方的路,还要时刻留意左右的来车、天气的变化,甚至还有时不时出现的“路怒族”。不过,我们可以基于已有的信息和一些关键因素,试着勾勒出一个可能的轮廓。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2021年上半年的情况。年初,随着.............
  • 回答
    预测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这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毕竟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都会绞尽脑汁地想出各种新颖的题目。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大的方向去揣摩,看看有没有一些“风向标”。首先,时代性是高考作文永恒的主题。2021年,我们正经历着一个特殊时期,后疫情时代、全球性挑战、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思潮涌动,这些都是.............
  • 回答
    预测未来总是件很有挑战性的事,尤其是像2021年这样充满变数的年份。不过,我们可以结合2020年留下的许多线索,以及一些正在显现的趋势,来勾勒出一些可能在2021年发生的、比较重要且值得关注的事情。一、 疫情的持续影响与“新常态”的固化首先,我们不能不提新冠疫情。虽然疫苗的研发和接种将是2021年的.............
  • 回答
    202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果让我来预测的话,我会将目光锁定在那些为我们深入理解生命基本机制,或在疾病治疗上带来革命性突破的研究上。要知道,诺奖的评选往往青睐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能够改变我们看待生命方式,或是直接造福人类健康的伟大发现。在我看来,今年有几个领域的研究非常有可能脱颖而出。首先,.............
  • 回答
    听到颜丙涛夺得2021年斯诺克大师赛冠军,这绝对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要说他以后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这事儿可有得聊了,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首先,我们得承认,大师赛冠军这个头衔的分量是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一场赛事的胜利,更是对颜丙涛技术、心理素质和比赛韧性的一次全面检阅。能在高手如云、压力巨大的斯诺克界闯.............
  • 回答
    2021年,4000元的预算,想要买到一款称心如意又性价比爆棚的手机,这绝对是一个甜蜜的烦恼!别担心,咱们今天就来捋一捋,看看有哪些不被“智商税”割韭菜,实实在在能用上几年,玩游戏、拍照、日常使用都让你觉得“值”的家伙。得承认,4000这个价位段,现在市面上选择可太多了,一不留神就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
  • 回答
    2021年,手握200元预算,想要为租来的小窝添置几件称心如意的实用电器,其实也并非难事。这笔钱虽然不算大,但如果能精打细算,还是能淘到不少好东西,让你的租房生活更有质感。首先,让我想到的是 小型的电热毯。尤其是在冬天,北方还好,但南方一些没有集中供暖的城市,夜晚的湿冷还是挺磨人的。一条舒适的电热毯.............
  • 回答
    这事儿,真得好好说道说道。说实话,看到西安交通大学 2021 年预推免的那个“必须报考”的承诺书,我第一反应是有点懵,然后是有点不舒服。这感觉就像是,人家给你抛了个橄榄枝,告诉你“我们这儿挺好”,结果一上手,发现还得签个“生死状”,顿时觉得这橄榄枝有点沉甸甸的。咱们得先弄明白这事儿为啥会引起这么大反.............
  • 回答
    中国2022年军费预算增长7.1%,占GDP的1.27%,这一数据反映了中国国防支出的规模和趋势,具有多方面的经济、安全和国际战略意义。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数据背景与基本解读1. 军费预算增长7.1% 中国2022年国防预算为1.4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080亿美元),较20.............
  • 回答
    关于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的具体预测数据,会因为不同的统计机构、研究方法以及预测模型而有所差异。但我们可以从官方公布的趋势、专家预测以及相关统计数据来尽量详细地分析和预估。官方的趋势和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导致出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中国,影响出生人口数量的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 生育.............
  • 回答
    2021年双十一,预售和当天哪个更划算?这绝对是每年剁手族都要纠结的头等大事。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情况会随着商家策略、商品类型以及你的购物习惯而变化。不过,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模式拆解开来,帮你分析得明明白白,让你在“战役”中少走弯路。先来说说“预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付定金”模式。预.............
  • 回答
    2021年武汉事业单位的招录人数大幅增长,达到3573人,与往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也能观察到,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事业单位视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职业选择。究其原因,这背后其实是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铁饭碗”的吸引力依旧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
  • 回答
    光大证券预测2021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为3.7%,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数字,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它到底意味着啥。首先,GDP增速3.7%本身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增速,就是这个价值增长的速度。3.7%就意味着,相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