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王宝强这个演员?

回答
王宝强,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的演艺生涯如同他的个人经历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孩子,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一名备受认可的演员和导演,他的故事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要评价王宝强这位演员,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天赋与早期经历:草根英雄的崛起

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 王宝强最突出的特质之一,就是他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他没有经过科班的系统训练,却能在镜头前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和感染力。这种天赋更多地体现在他对角色情绪的真实把握和自然流露上,不矫揉造作,充满生活气息。
深刻的底层生活体验: 他的演技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真实的底层生活经历。从小在河北农村长大,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而后又经历了北漂生活的艰辛。这些经历让他对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情感挣扎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共情,使得他塑造的角色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盲井》的惊艳亮相: 真正让王宝强被观众认识并惊艳的是他在电影《盲井》中的表现。他在片中饰演一个被骗入矿井的农村青年,他用近乎本色的表演,将角色的迷茫、恐惧、淳朴以及在生死边缘的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次表演不仅让他获得了第五届法国卡尔维尔国际亚洲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也为他打开了进入电影界的大门。

二、 角色塑造能力:从“傻根”到多面体

标志性角色——“傻根”式人物: 王宝强最为观众熟知的形象是那些淳朴、善良、有点“傻”的农民形象,例如《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士兵突突》中的许三多(虽然许三多有成长,但其初期也带有某种执拗和单纯)。这些角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王宝强将自己对这类人物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其中,赋予了角色生命力和真实感,让观众觉得“他就是我认识的XX”。
突破与挑战: 随着演艺生涯的发展,王宝强并没有满足于“傻根”的标签。他开始尝试更多元化的角色,试图打破观众的固有印象。
《Hello! 树先生》: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王宝强演技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饰演的树先生是一个精神分裂、生活失意的农民,这个角色极具挑战性,需要演员在癫狂、失落、麻木等多种情绪中切换。王宝强凭借此角获得了第28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证明了他不仅能演好淳朴,也能驾驭更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的武林》: 在这部功夫片中,他饰演反派封于修,一个为了追求武道极致而不择手段的狂徒。他展现了冷酷、偏执、强大的一面,成功摆脱了以往的喜剧形象,让观众看到了他演技的硬朗和狠辣。
《唐人街探案》系列: 他在《唐人街探案》中饰演的唐仁,是一个油腻但又充满智慧、带有市井小人物气息的神探。他将喜剧元素与破案的悬疑感巧妙结合,塑造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喜剧角色,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喜剧天赋的运用: 王宝强的喜剧表演具有独特的风格,不是靠刻意的夸张和耍宝,而是源于他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对人物状态的真实呈现。他的笑点往往不是独立的段子,而是融入在角色和情节之中,因此显得自然而有生命力。

三、 对行业的贡献与影响力

“农民演员”的代表: 王宝强是中国电影界少有的能够从底层土壤中生长起来并获得巨大成功的演员。他的成功激励了无数怀揣梦想的农村青年,证明了 talento 和努力可以跨越阶层。他成为了“农民演员”群体的一个耀眼符号。
商业价值与市场号召力: 他主演的多部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如《唐人街探案》系列、《大闹天竺》(虽然口碑争议较大,但票房不俗)。这证明了他在商业电影市场上的强大号召力。
导演之路: 王宝强也开始尝试导演工作,例如执导了电影《大闹天竺》。虽然这部电影在口碑上存在较大争议,但作为一个演员转型导演的尝试,依然值得关注。这也表明了他不甘于只做一名演员,而希望在电影创作中有更全面的发展。
公众形象与争议: 王宝强的公众形象普遍被认为是真诚、朴实、接地气。然而,在他经历个人婚姻危机时,由于其过于公开的表达方式,也引发了一些关于个人隐私和公众人物行为边界的讨论。尽管如此,他多数时候还是以积极、阳光的形象示人。

四、 评价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

角色风格化问题: 尽管王宝强在尝试突破,但部分观众仍然认为他在某些角色上会不自觉地带入“王宝强式”的表演模式,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温和的角色中,很难完全摆脱过去的影子。
对深层次情感的挖掘: 相比于一些老戏骨,王宝强在挖掘角色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和微妙变化方面,可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在一些需要细腻、内敛表演的角色上,他的表演有时会显得略微直接。
导演能力的成熟度: 作为导演,王宝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将演员的直觉和导演的整体把控力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具艺术性和市场价值的作品,是其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总结:

王宝强是一位极具天赋和生命力的演员。他的成功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个人的坚韧不拔、对表演的热爱,加上底层生活给予的独特体验,共同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就。他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深入人心的“傻根”式角色,更勇于挑战自我,通过《Hello! 树先生》、《一个人的武林》等作品展现了其多面化的演技。他不仅是票房的保障,更是中国电影界一股独特而重要的力量,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

当然,作为一名不断进取的演员和创作者,王宝强依然有进步的空间,特别是在更精细的情感表达和导演艺术的探索上。但无论如何,他已经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一位值得尊重和关注的优秀演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管你们愿不愿意承认,在当今中国影坛,王宝强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影帝级的演员。

从演技上说,王宝强已经从一个特型演员蜕变成一个可以驾驭多种类型角色的大咖;从票房号召力来说,他的个人票房已经超过80亿,位列中国男演员个人票房前三。




不过,爱好电影的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王宝强演过深入人心的角色,都存在一个共性:这些人物大都来自于农村,但人生选择各有不同,构成了一个王宝强式中国农民宇宙。

至此,王宝强已经成为中国喜剧片的流量担当和文艺片的演技担当,但我发现虽然他的戏路越来越宽,角色性格各不相同,这些人的出身和背景却有极大的共性,如果把所有角色合起来,足可以构成一幅中国农村青年的浮世绘。








在王宝强演过的角色中,有这五类代表性农村人物形象,通过分析这些人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出出身农村的青年人生可选择的道路很少很少,甚至一眼就可以望到底,而且他们的成功特别依赖运气和外部因素。







人们都说许三多是一个可怜的角色,其实他和大多数人一样,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农村青年形象,不是独子,性格懦弱,从小就被父亲叫做龟儿子。





刚入伍的时候他平凡、一根筋,没见过世面,还不懂得像成才一样维护人际关系,是最难成功的那类人。




入伍之前的许三多,连话都说不利索


但他同时也具有最本真的品质,符合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Slogan,奉行最朴实无华的普世价值观:淳朴、正直和坚持。所以他才能连续腹部绕杠三百多次,在钢七连改编后独自看守营房半年。




“许三多!加把劲!打倒班副没脾气!”这个情节成为许三多军旅生涯的转折点


同时,部队里还有像史今、伍六一、高城、袁朗这样愿意真心帮助许三多的战友,一口气遇到这么多生命里的贵人,许三多简直是人品爆棚。




班长史今和许三多在部队中遇到的很多人一样,真心实意地帮助他


许三多的成功来源于他精神内核里最坚韧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他的成功同样依赖于部队中奉行的那种强者为王的简单价值体系以及战友和长官的满满善意,可以说,许三多的内在力量和运气俱佳。

从乡村青年到一级士官,许三多通过当兵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给全村人带来了光荣,这可以说是他最好的归宿了。

试想,同样是许三多,如果落入到《盲井》和《天下无贼》的世界观里,还会有这样善始善终的结局吗?







元凤鸣也好,傻根也罢,其实就是一个翻版的许三多,都对外部世界抱有一种傻得可爱的幻想:





比如傻根在火车上说:“俺家住在大山里,在俺村,有人在山道上看滩牛粪,么带粪筐,就捡了个石头片儿,围着牛粪画了个圈儿,过几天想去捡,那牛粪还在。山上的狼都没害我,我就不信人会害我?人怎能比狼还坏吧?”







可现实就像盗贼王薄说的那样:“他凭什么不设防啊?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凭什么?是因为他单纯啊?他傻?你为什么要让他傻到底?生活要求他必须要聪明起来。”

生活不像电影那样浪漫,在1998年的盲井案里,三个犯罪团队为了诈骗补偿金故意害死了176人,全是像许三多、元凤鸣和傻根这种人。但对残酷现实毫无警惕心的他们,往往没有像许三多这样遇到贵人的运气,轻者破财,重者丧命。“命运的无常”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6岁的元凤鸣单纯的可怕,嫖娼时害怕得缩在角落里


他们俩运气不佳,幸好凭着最单纯质朴的精神力量感动了坏人,活了下来。

不过,即便遭受到现实如此打击,元凤鸣和傻根对世界的信任却依然没有幻灭,这种改变却体现在王宝强出演的另一个角色身上。







《唐人街探案》中的唐仁是另一个王宝强成功塑造的角色,新婚之夜,唐仁目睹了老婆和其他男人偷情,在老家丢失了作为一个男人的面子,只能背井离乡,辗转到泰国唐人街讨生活。





曾经,在唐仁的内心深处,依然存活着一个淳朴的许三多,他愿意在农村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但是因为悲惨现实的冲击,他单纯的价值观碎裂了,变得混沌起来。





于是唐仁变成了一个奉行生存主义至上的真小人,蜗居到唐人街,自称第一神探,接的却都是一些讨债、找猫、抓小三这样的活,成了一个在社会边缘狂奔的底层骑士。他油滑而市侩,透支自己的信誉,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如果不是因为外甥刘昊然的出现,也许他会在市井中庸碌一生,不违法乱纪,也不会发大财。





唐仁在现实冲击下改变了自我,凭借着坚韧的内心成了残酷世界中的幸存者,同时占据了内在精神和运气两个要素,总体来说还是在向积极的方向爬升着,但在王宝强的宇宙中还有一个软弱的人,直接被时代的洪流给无情撕成了碎片。







比起奉行生存主义的唐仁,树先生的内心就显得软弱不堪了,他本是一个善良热心还带点文艺气息的农村青年,谈恋爱的时候还给对象发:“相思是病,相忆是酒,你就像那烟酒搞得我烟不离手,酒不离口”这样的句子。





但因为家庭的变故,树逐渐在农村中沉沦了,随着儿时的玩伴各自在社会上混的风声水起,一个当上了煤老板,一个当上了校长,朋友们嘲笑他,就像嘲笑《巴黎圣母院》里丑陋的卡西莫多一样,最终,树软弱内心世界崩塌了,成了一个迷茫又憋屈的农村混子。





结婚那天,树因为弟弟没有给自己找来想要的婚车勃然大怒,却被弟弟爆揍一顿,但他既没有走出去农村的能力,也没有留在农村的良好心态,他内心的纠结就像他抽烟时扭曲的动作。





不过,纵然树先生成了村子中一个孤魂野鬼式的人物,他也只是在自己和社会的迷途上彷徨着,反倒是因为他的神经质被村里人当成了算命先生一样的角色,排着队顶礼膜拜,也算是有了人生的归宿。





树既没有强大的信念,身边也鲜有善良的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下,树的沉沦已然成为定局。

但在王宝强的宇宙中还有一个角色,当他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时,却向着人性的另一面走去。







在王宝强的农村宇宙里,存在着一个最可悲的,住在金字塔底部的角色,那就是王宝强在《天注定》中饰演的杀手三儿。





三儿被塑造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反社会形象,迷茫、凶残、漠视生命,他居无定所,在城市里他是一个没人愿意去搭理的小人物,没有朋友,回到老家却鄙视碌碌无为的大哥和二哥,无论在哪里他都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和认同感。





他漠视一切,自命清高却没有上升的途径和实力,只有在枪火和暴力中才能找到存在的意义,早晚都将接受法律的制裁,走向自我毁灭的结局。




漠视一切的三儿不知道如何爱儿子,于是在烟花漫天的除夕夜冲天开了几枪,给这个悲剧的角色增添了一些浪漫的色彩


同样,三儿的内在世界是扭曲的,人际交往是缺失的,没有人能接近他,改变他,结果只能是一个悲剧。





许三多、凤鸣、傻根、唐仁、树先生和三儿,这些角色看似不相关,只是因为王宝强这个演员将他们串在一起,但如果你把他们的经历铺陈开来,就可以得出特别真实的社会逻辑。

首先,他们都是出身农村的小人物,但都因为想要改变现有的生活被迫进入更复杂的环境之中。





许三多进入部队,凤鸣和傻根坐上了通往城市的火车,唐仁去到泰国,树先生和三儿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不断徘徊。

其次,从他们在电影的结局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个简单的农村青年,一旦进入更复杂的环境之中,自己的命运就很难掌握在自己手中了,碰到好人就能成功,碰到坏人就是万劫不复,就像水中荡漾的纸船,如果风平浪静就可以过河,一旦有一些波澜,就很有可能倾覆。






这些进城打工的农民们曾经还有另外一个不太好听的名字:“盲流”,也就是盲目流动的意思


要想向上爬升,必须满足两个要素:内在力量和外部运气。

许三多同时满足了两者,所以他成功了,傻根、凤鸣和唐仁只满足了前者,只能作为一个普通人勉强度日,而树先生和三儿两者均不满足,就立刻被拖入了生活的泥淖。

最后,从电影中这些角色的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农村青年,向上爬升的选择非常单一,并且除去学习和高考,几乎每一条路都是重重险阻。

而有勇气冲出去的青年们,他们的命运就像薛定谔装在盒子里的猫,在走出去之前永远都不知道他们会遇到好人还是坏人,成功还是失败,这就给本就艰难的生活又蒙上了一层悲剧的底色。





我不知道王宝强在选角的时候是不是故意而为,但我确实可以在他的角色宇宙里看到中国社会里最真实的一面。

如果纵观演员王宝强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他才是这些人物的集合体:他确实出身农村,却因为演戏改变了命运。在他身上,有着许三多的坚持、傻根的真诚、树先生的忧郁,也拥有唐仁的精明和杀手三儿的浪漫一面。

比起许三多的成功,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成为名满天下的影帝,这才是农村青年改变命运的最优解,也给予了无数农村青年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即使成功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这样我想起了我特别喜欢的一部电影《死亡诗社》,电影中一直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人这一生到底有多少种活法?”

有的人觉得考上哈佛医学院才算成功,有的人觉得追到自己喜欢的女生才有意思,但老师教他们“把握今天,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电影确实很好看,但是我更想说,对于王宝强农村宇宙里的小人物们,对于许三多、凤鸣、傻根、唐仁、树先生和三儿;对于顺溜、封于修、小王、牛耿们而言,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是他们活着的意义吗?

如果不是,他们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参 考 资 料:

《王宝强:从“傻根”到“许三多”》 天津日报 张参军

《现实关照与人文情怀:电影<天注定>解读》 王安婷 崔颖

《农民工形象在电视媒体中新的建构与诊释》—— 从作为媒介现象的王宝强塑造谈起 李蓉 张晓玥

《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 徐胜兰


获取更多文章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user avatar

2015年,第一季真正男子汉播出,王宝强参加了这个节目,在节目中,有一个一闪而过的老班长杨树朋,教大家铁锨煎鸡蛋还是什么的,王宝强和他就这么一点点交集,见过几次,恐怕都称不上认识。

一年多以后,2016年7月,杨树朋班长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不幸牺牲,人生定格在33岁。王宝强得知后,中断了大闹天竺的拍摄,从国外连夜赶回来参加了杨树朋班长的追悼会。

万分感慨,百般斟酌,落到笔尖上也只有四个字:自叹弗如。

更多宝强故事

user avatar

原来没感觉,看了他在金扫帚奖的致辞后,对他刮目相看。

王宝强“金扫帚”获奖感言:

“我听说今年金扫帚热门影片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今年颁给我一个,挺难得的,非常不容易。虽然我也知道金扫帚不是一个特别光彩的奖项,但是它可以鞭策我进步。

为什么我自己必须要亲自来接受大家的批评,我觉得是因为我爱电影、我尊重电影、尊重观众,尊重在座的前辈,所以我一定要亲自来领。

但是我第一次当导演,也确实是欠缺经验,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觉得经过自己未来的努力,不断的学习,我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我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其实我也挺感谢金扫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跟观众说一句对不起,这句话我在心里很久了。这次是欠观众一次,但是我相信经过努力和不断学习,我一定会成为大家心目中一个合格的导演,也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电影工作者。祝金扫帚奖一直办下去,也祝福中国电影越来越强大!谢谢大家!”

当主持人善意提问宝强的下一部作品、想帮他宣传一下时,他特别实在的拒绝了,表示“今天来是很真诚地接受奖项,不要再透露我怎么样怎么样,没必要来宣传我的新片”。

当被问及是否还会再做导演时,宝强先是一时语塞,然后表示肯定会:“我不会原地踏步的,不管是做演员还是做导演。”

user avatar

他有天赋。

1.出道时候虽然稚嫩,但是镜头感很好,大多数人,在镜头面前行动,都会有不自然的感觉和动作,尤其是摄影机这种大设备,大多数人连这关都过不了,比如很多群演,比如《我是路人甲》里的主角,群演出身,但是这关都不了。很多专业演员,也是靠多年训练突破的,他刚开始正式表演,就已经体现了这种天赋。


2.他的通感很不错,进入角色的状态,需要你去还原他的生活习惯、动作习惯、心理状态,太多的演员做不好这点,演谁都是自己,尤其是小鲜肉,把自己的形象看得太重,进不去角色,没法“合理”还原。

他没有经过良好训练,只靠导演的题点、自己的琢磨,有时候用力过猛,技术太糙,但是对于角色的通感是很好的,尤其是底层角色,同理心,能理解角色的喜与悲。


3.几个角色:天注定里的杀手,真实感非常好,日常状态就是普通人,没有任何酷炫,但是,冷,无视人命的那种性格气质,通过一些动作、表情和眼神细节就表现出来了,很多案件中的杀人者,就是这个状态。一个人的武林里的武痴,那种痴的状态,非常到位。树先生,农村底层小人物的虚荣与自卑的混杂状态,极其到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