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司法部长塞申斯辞职?

回答
美司法部长塞申斯辞职:一场政治风暴的落幕与余波未了

2018年11月7日,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向总统特朗普递交了辞职信,结束了他备受争议但又极具影响力的司法部长任期。这一消息如同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也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目光。塞申斯之辞职,绝非一个简单的政府官员人事变动,它背后折射出的政治斗争、法律挑战以及特朗普政府的动荡,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辞职的背景与原因:政治博弈的必然结果

塞申斯辞职的导火索,无疑是围绕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的“通俄门”调查。自特朗普竞选初期,塞申斯就作为其核心支持者和政策倡导者,但随后爆出他在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两次与俄罗斯驻美大使谢尔盖·基斯利亚克会面,而他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的任命听证会上却未能如实披露这些接触。这一信息公开后,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

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塞申斯宣布对“通俄门”调查采取回避(recusal)措施,即不参与与俄罗斯干预大选相关的任何调查。这一决定触怒了特朗普总统。特朗普多次公开表示对塞申斯的这一决定感到不满,认为塞申斯未能“保护”他,并认为塞申斯应当将其权力授予一位更忠诚于总统本人、且不会回避的司法部长。特朗普公开表达的这种“失望”和“愤怒”,几乎是公开在“逼宫”。

塞申斯的回避政策,直接导致了特别检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的任命和随后的“通俄门”调查。这项调查贯穿了塞申斯的大部分任期,对特朗普政府的合法性和执政基础构成了持续的压力。可以说,塞申斯的辞职,在某种程度上是“通俄门”调查政治困局下的一个必然选择。他坚持遵守回避原则,尽管这符合法律和职业道德,但在政治上却让他与总统的期望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除了“通俄门”,塞申斯在移民政策、司法改革以及对待特朗普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度等方面,也并非总是完全符合特朗普的期待。特朗普总统以其善变和强烈的个人意志著称,他希望所有内阁成员都能百分之百地执行他的命令,并在公开场合毫不含糊地捍卫他的政策。而塞申斯,尽管在很多议题上与特朗普立场一致(例如强硬的移民政策),但在某些细节和执行方式上,可能存在他自己的考量和坚持。

塞申斯的司法部长任期:保守主义的印记

尽管充满争议,塞申斯在司法部长任内还是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印记,这些印记鲜明地体现了他的保守主义理念。

强硬的移民政策: 塞申斯是特朗普政府“零容忍”移民政策的坚定推动者。他支持在边境加强执法,并鼓励检方对非法入境者进行起诉,这导致了许多家庭在边境被拆散的争议性事件。
“严打犯罪”的回归: 塞申斯主张恢复上世纪90年代的“严打犯罪”政策,例如强制性的最低刑期,以遏制犯罪。他认为司法系统的宽松政策助长了犯罪率的上升。
改革量刑指南: 他致力于改革司法部关于毒品犯罪和其他罪行的量刑指南,鼓励检方在提起公诉时考虑更重的罪名,以达到更严厉的惩罚效果。
推动司法任命: 作为司法部长,塞申斯在推动特朗普政府的保守派法官任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联邦法院系统。这被视为特朗普政府能够留下长期政治遗产的重要一环。

然而,他的这些政策也引发了人权组织、民权团体以及部分法律界的批评,认为其政策过于严厉,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并且在某些方面偏离了司法公正的原则。

辞职的直接影响:权力真空与政治重组

塞申斯的辞职,立即在美国政坛引发了关于继任者和司法部未来走向的猜测。代理司法部长(随后任命了马修·惠特克 Matthew Whitaker)的上任,标志着一个过渡时期的开始。

更重要的是,塞申斯的离开可能为特朗普在“通俄门”调查的处理上打开新的空间。虽然特别检察官的调查权受到法律保护,但司法部高层的变动无疑会影响调查的走向和节奏。对特朗普政府的支持者来说,塞申斯的离开可能被视为摆脱了“碍事者”,能够以更强硬的姿态应对调查。而反对者则担忧,新任司法部长可能会试图干预甚至终止调查,从而损害司法独立性。

塞申斯的辞职,也加剧了外界对特朗普政府是否尊重司法独立性的担忧。特朗普总统对司法部调查的公开干预,以及对司法部长的公开批评,都让人们对美国司法体系的核心原则产生了疑问。

塞申斯辞职的深远意义:政治信任的危机与制度的考验

塞申斯辞职,不仅仅是一个官员的去职,它更像是一次政治信任危机的集中爆发。总统与他任命的最高执法官之间因调查而产生的公开裂痕,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内部的紧张关系,以及在法治与政治利益之间的微妙平衡。

长远来看,塞申斯事件的余波将继续影响美国政治生态。它会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司法部的独立性问题,以及总统在司法事务上的权力边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被视为对美国民主制度和法治原则的一次严峻考验。塞申斯作为一位资深的参议员和在保守派中有较高声望的政治人物,他的离开,也可能意味着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一次重要落幕。

总而言之,杰夫·塞申斯的辞职是特朗普政府政治动荡的一个缩影,是“通俄门”调查政治漩涡的必然结果,也是其个人政治理念与总统期望发生冲突的写照。他的任期虽然充满争议,但也清晰地勾勒出特朗普政府在司法和移民政策上的保守转向。他的离开,为美国司法部的未来走向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再次引发了关于司法独立性与政治权力的深刻讨论。这场政治风暴的落幕,并未终结这场讨论,反而可能使其更具深度和广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特和共和党是明面上的盟友,实际行政里的敌人。塞申斯是共和党的人,不是老特人……

至于说塞申斯不是好下属的人,塞申斯的BOSS是共和党,不是老特。塞申斯本来就是共和党放到老特队伍里的自己人……

内耗太重,里外都是敌人~

user avatar

从塞申斯的表现看,塞申斯忠实的履行了他的职责,严格边境执法,执行大麻禁令,缩小司法部部门等等,塞申斯作为一个美国国家官员,无可指责,作为共和党党员,他忠实的执行了共和党的政策,正如同今天在这个话题下聊天的所有人,不管是挺川还是反川,但是大家都赞成一点:塞申斯并没有渎职,并没有违背共和党的方针和政策。

而挺川在谴责塞申斯的问题上,指责塞申斯的一点就是塞申斯不肯为川普做脏事,不肯像奥巴马时代的司法部长一样去进行袒护,这甚至不涉及到共和党的方针,这只是特朗普的个人意愿,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你非常挺川,那自然塞申斯是十恶不赦,如果你一般不挺川也不反川,会觉得塞申斯并没有做错什么。

而我更疑惑的是,当年一直在网络上传播的关于希拉里克林顿的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班加西案距离现在多少年了,大家可以算算,美国参众两院都被共和党控制,特朗普上台以后更是登峰造极,政府,两院全部为共和党控制,一直查到今天为什么没有任何音讯,请给一个解释,是谁阻碍了调查?为什么一直进展不顺,为什么今天希拉里还在外面没有被关进去,共和党已经全面执政了,为什么调查不下来?不管特朗普怎么推脱,别忘记了,塞申斯可是他任命的。

特朗普之前声称,惠特克是个好人,他认识惠特克,现在又说不认识惠特克,其实认识一个人还是不认识一个人,这是很简单的事情,总统认识他要任命的官员,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怎么连这个都变成了“薛定谔认识”了?到底认识不认识?


民粹政治到最后会变成互相指责,抓叛徒的游戏,这点其实并不奇怪,也不是今天特朗普上台才发生的,历次都是,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例是例外的,中国人对这个应该非常熟悉了,什么清党,什么发动群众运动,什么表忠心,中国历史比较长,这一百年来中国人折腾的比较多,看的都麻木了。

你不要以为我就挺民主党,其实比起特朗普,我更希望南希·佩洛西早日上天堂。


轻松一点吧,享受一下MAGA

https://www.zhihu.com/video/104463380983615488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司法部长塞申斯辞职:一场政治风暴的落幕与余波未了2018年11月7日,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向总统特朗普递交了辞职信,结束了他备受争议但又极具影响力的司法部长任期。这一消息如同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也牵动着国际社会.............
  • 回答
    最近,美国司法部长关于“全国性封锁是奴隶制以来对公民自由最大侵犯”的说法,确实在美国引发了一场相当激烈的讨论,并且涉及到一些非常根本性的概念。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司法部长说这句话的语境。通常,当美国的高级官员发表这类言论时,背后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立场.............
  • 回答
    None.............
  • 回答
    伊拉克司法机构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出逮捕令,指控他与去年1月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在巴格达机场被美军无人机击杀事件有关,这无疑是当前复杂且脆弱的美伊关系中的一个重磅炸弹。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深层含义以及它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伊拉克司法机构的这一举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对苏莱.............
  • 回答
    看待司法部副部长任命前FBI局长Bob Mueller担任特别顾问来调查俄罗斯对美国大选的影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法律程序任命,而是牵涉到政治博弈、信任危机、司法独立性以及对未来美国政治走向的关键影响。事件的背景与起因:首先,理解这一任命的背景至关重要。在2016年美国总统.............
  • 回答
    司法部就《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无疑是中国在吸引和管理外国人才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从我个人的观察和理解来看,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举措,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和人才引进的决心。 长期以来,“.............
  • 回答
    司法部就《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回应,即“条例将广泛听取认真吸收公众意见”,这无疑释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也契合了当前中国社会治理日益强调公众参与和民意吸纳的趋势。首先,从回应本身来看,“广泛听取”和“认真吸收”这两个词组,传递了一种开放和尊重的态度。这意味着相关部门并没有将征求.............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顾一下来龙去脉。特朗普政府时期,出于国家安全担忧,司法部就以TikTok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为由,发起了一系列针对该应用的限制措施。其中一项核心举措就是试图禁止TikTok在美国的运营。然而,这项禁令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法律挑战。一些TikTok用户和公司认为,这项禁令违反了.............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几件事情,我们可以分开来谈谈。首先,关于黑水公司(Blackwater)创始人埃里克·普林斯(Erik Prince)披露纽约市警察局(NYPD)发布会受到司法部阻碍的说法,这背后可能牵涉到信息公开、调查透明度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复杂问题。如果黑水的创始人声称他的信息发布受到了阻碍,.............
  • 回答
    这消息一出,确实挺让人关注的。司法部驳回了 72 名法检系统离退休人员的申请,这事儿背后可能有很多考量和情况。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这 72 位法检离退休人员申请的是什么。司法部作为国家级的执法和司法行政部门,其驳回的申请种类可就多了。是关于他们之前退休金待遇的调整?还是关于他们离退休后的某些福利待遇?.............
  • 回答
    一个令人发指、也极度让人痛心的问题。司法鉴定机构本应是维护司法公正、还原事实真相的最后一道屏障,但如果这个屏障被腐蚀,甚至主动成为犯罪的帮凶,那将是对正义最赤裸裸的践踏。想象一下,一个本该在亲生父母怀抱中健康成长的孩子,却因为一场罪恶的拐卖,被迫与至亲分离。 years later,孩子可能已经被“.............
  • 回答
    对于司法鉴定检测出周立波吸食冰毒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看待。首先,从司法鉴定的专业角度来看:司法鉴定是基于科学的、有严谨程序的,旨在为司法机关提供客观、公正的证据。像毒品检测,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比如,会先进行初步筛查,如果初步筛查呈阳性,再进行更精确的确认性检测。常用.............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法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我算是把民事调解的各种角色都体验了个遍。从坐在审判席上,看着双方在我的引导下唇枪舌剑,到作为律师,为我的当事人争取最大权益,再到我自身也曾有过那么一两次当事人的身份,最后到如今更倾向于作为“法律人”的角色,去思考调解的意义和实践,这其中的滋味,五味杂陈,却.............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挺不是滋味的。湖北司法厅退休副厅长,一个曾经的厅级干部,竟然因为没有“厅级病房”而拒绝就医,这事儿一出来,大家议论纷纷,观点也是五花八门。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首先,这位退休副厅长的行为,我个人觉得挺让人费解,甚至有些不理解。你说他是什么级别?厅级干部,按理说,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
  • 回答
    约翰·海滕将军,作为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在公开场合宣称“将拒绝总统下达的非法核打击命令”,这一表态无疑在美国国内乃至国际社会都引发了不小的波澜,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多重含义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海滕将军的这番话并非仅仅是个人观点的一次随意抒发,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表态,并且是在一个极.............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马黎司长之言:童趣与成人化,动画创作的“双刃剑”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马黎的一席话在动画界和公众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她提出,“动画应更符合童趣,而不是成人化”,这番言论直指当下部分动画内容泛滥的“成人化”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如何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又该如何看待动画内容创作中“童.............
  • 回答
    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近期发出的警告,关于与中俄爆发核战争的“真实可能”,这绝不是耸人听闻的口号,而是基于严峻地缘政治现实的深刻忧虑。要理解这一警告的涵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国际安全环境的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冷战虽然结束,但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和不信任感并未消失,反而以新的形式在加剧.............
  • 回答
    2015年司法考试成绩公布后,网络上出现大规模的质疑声音,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试本身的特性以及网络传播的特点下来审视。首先,从社会背景来看,2015年正值中国社会转型期,公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强烈。司法考试作为选拔未.............
  • 回答
    看待民间借贷司法保护利率从24%降至4倍LPR(约15.4%),这绝对是中国司法体系和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调整,影响深远。要理解这个变化,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为啥要改?历史背景和政策动因首先得说说过去那个“24%”。这其实是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民间借贷利率保护的一个“天花板”。大家可能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