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罗马皇帝哈德良?

回答
哈德良,这位生于公元76年、卒于138年的罗马皇帝,无疑是罗马帝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君主之一。他没有像图拉真那样在军事上开疆拓土,也没有像奥古斯都那样奠定帝国的基石,但他以其独特的统治方式和深远的影响力,在罗马的“五贤帝”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评价哈德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才能勾勒出一个立体而真实的画像。

从“军人皇帝”到“巡视者”的转型:战略上的收缩与巩固

与前任图拉真热衷于对外扩张不同,哈德良上任之初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战略眼光。图拉真将罗马帝国的疆域推向了顶峰,但哈德良似乎认为,如此辽阔的版图已超出了帝国能够有效控制和维系的极限。他主动放弃了图拉真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的征服成果,将帝国的边界后撤,巩固了已有的统治。

这种战略上的“收缩”并非怯懦,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务实之举。哈德良认识到,维持如此庞大的帝国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和稳定的边境。与其在遥远的东方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去扩张,不如集中力量巩固现有疆域,提升内部的稳定性和繁荣度。这种思路在后世看来,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他意识到帝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巨大的体量,过度的扩张反而可能成为其脆弱的根源。

“边境的守护者”:防御工事的宏伟建设

为了兑现他巩固边境的承诺,哈德良投入了巨量的资源用于防御工事的建设。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哈德良长城”,绵延英格兰北部,成为罗马帝国最北部的屏障。这座宏伟的军事工程不仅是物理上的阻隔,更是罗马统治意志和实力的象征。除了长城,他在莱茵河和多瑙河等边境地区也修建了大量的堡垒、瞭望塔和防御墙,构建了一套严密的边境防御体系。

这些防御工事的修建,固然是为了抵御蛮族的侵扰,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哈德良对罗马帝国未来走向的考量。他深知,如果帝国无法有效保护其边境,内部的稳定和繁荣将无从谈起。这些工事的修建,也体现了他对行省的管理和对帝国整体安全的重视。他不是一个坐等敌人来犯的统治者,而是主动出击,用坚固的工事来奠定和平的基础。

“巡游的皇帝”:深入行省的管理与文化融合

哈德良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他长达十几年的巡游生涯。他几乎走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从不列颠到希腊,从埃及到北非。这种大规模的巡游不仅仅是为了视察边防,更是为了深入了解帝国各地的情况,倾听民众的声音,处理地方事务。他以一种近乎亲民的方式与各地的官员和民众互动,展现了他作为统治者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帝国各部分的关怀。

在巡游过程中,哈德良展现出了他对希腊文化的深深热爱和崇敬。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在雅典,资助了许多公共建筑的修建,并积极学习希腊的哲学、文学和艺术。他甚至被授予了“雅典公民”的称号,并在其希腊化服饰上刻有希腊铭文。这种对异域文化的欣赏和融合,在许多罗马皇帝身上并不常见。哈德良的希腊情结,不仅体现在个人喜好上,也体现在他对帝国行省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上,这无疑有助于加强帝国不同区域之间的认同感。

“建筑的狂热者”:留下永恒的印记

哈德良是一位极具艺术品味的统治者,他对建筑的热情尤其高涨。除了军事防御工事,他还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杰作。位于罗马的万神殿,以其巨大的穹顶和精巧的设计,至今仍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他在罗马的别墅,即哈德良别墅,更是集各种建筑风格和功能于一体的艺术宝库。此外,他还在帝国各地捐资修建了许多公共建筑,如剧院、浴场、图书馆等,极大地提升了帝国的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质量。

这些建筑不仅是美的体现,更是哈德良政绩的直观展示。它们代表着帝国的繁荣、秩序和文化水平。通过这些宏伟的建筑,哈德良向世界展示了罗马的实力和魅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希腊的古典美和罗马的实用主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哈德良风格”。

内在的矛盾与争议:艺术家、哲学家还是暴君?

尽管哈德良有着诸多耀眼的成就,但他的统治并非没有争议。他晚年对犹太人的压迫,特别是修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城和禁止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生活,直接导致了巴尔·科赫巴起义,这场起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帝国的动荡,也给罗马的统治带来了长期的阴影。这一事件成为他统治生涯中一个无法回避的污点。

此外,关于哈德良的个人生活也存在着不少讨论。他与安提诺乌斯的同性恋情,在当时的罗马社会中颇为引人注目。安提诺乌斯的意外溺亡,给哈德良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他为安提诺乌斯建造了大量的纪念碑和雕塑,并将其神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强烈的情感世界和对个人羁绊的珍视。

有人将哈德良视为一位哲学家皇帝,因为他推崇希腊哲学,并将哲学思想融入其统治中。也有人将他视为一位艺术家皇帝,因为他对艺术和建筑的贡献无人能及。然而,也有人认为他过于沉溺于个人爱好和情感世界,导致了某些政策上的失误和残忍。

总结:一个复杂而多面的罗马皇帝

总而言之,评价罗马皇帝哈德良,需要一个 nuanced(细致入微)的视角。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人或坏人,而是一位集智慧、远见、艺术品味和情感深度于一身的复杂君主。

积极方面: 他成功地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疆域,通过强大的防御工事保证了边境的稳定。他以务实的态度管理帝国,深入行省了解民情,促进了各地文化的发展和融合。他对建筑和艺术的贡献更是为罗马文明留下了不朽的印记。
消极方面: 他晚年对犹太人的残酷镇压是一大败笔,给帝国带来了长期的动荡和仇恨。

哈德良的统治标志着罗马帝国从扩张转向巩固的转折点。他以一种不同于前任的方式维系着帝国的繁荣和稳定,他的思想和行为为后来的罗马皇帝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理模式的思考。他的一生,就像他建造的那些宏伟建筑一样,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深刻的思考,更有挥之不去的争议。正是这种复杂性,使得哈德良成为罗马历史上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皇帝。他既是一位杰出的管理者,也是一位富有个人魅力的统治者,更是一位将艺术与权力完美结合的罗马帝国代表性人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即使今天我们将哈德良归为五贤帝之一,但其实元老院一度想抹去这位皇帝的所有功绩并拒绝将他神化。据说哈德良处死了不少杰出人物,而且有意走君主专制路线,限制元老院的权利。元老院讨厌他那充满好奇心的分析性思维,说他性格暴戾,善妒且令人捉摸不透。再加上这位皇帝没有选择传统的火葬而是让人将自己的遗体木乃伊化后下葬,在当时实属另类[1]。元老院不喜欢他也是正常的,因为哈德良从来都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也不是唯唯诺诺的怂包,不受他人摆布。

此篇回答仅供参考,毕竟是个古人,咱也不认识他

篇幅较长,哈德良太有的写了,我尽量只挑主要的讲

哈德良的性格矛盾复杂,是个善变的人。《罗马帝王纪》[2]Historia Augusta,作者不详)评价这位皇帝:每个优点的背后都隐藏着缺点。作者列举了他的一些特点,没找到译文,大致意思如下:

温润如玉却又雷厉风行 ,克勤克俭但又骄奢淫逸,为人慷慨但又吝啬,真诚中夹杂着虚伪,表面宽厚仁慈实则心狠手辣。

此外,文中还提及哈德良是个身材高大,气质优雅的男人,波浪形的头发和胡须掩盖了面部的缺陷。他经常骑马和行军,一直保持练习使用武器的习惯。

卡西乌斯·狄奥[3]也在其著作中说过哈德良相貌出色,很有魅力。虽说哈德良不是特别嗜血,但有不少致命的恶习,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虚荣心、嫉妒心和复仇的欲望。

哈德良来自伊比利亚半岛伊塔利卡(Italica)的一个显赫的家族,曾祖父在公元前40或30年成为罗马元老。他出生在罗马,自小便接受高等教育,习得年轻贵族必修的骑马、狩猎和希腊哲学。哈德良热爱希腊文化,对其痴迷程度让他喜获“小希腊人”(Graeculus)的绰号(贬义)。同时他还特别喜欢狩猎和马术运动。当他最喜欢的马Boristene离世后,他将它体面下葬并立上墓志铭和石柱。哈德良年满14岁时第一次回老家,入伍服兵役。没过几年,作为其监护人的图拉真怕他在家乡不务正业,把他喊到罗马开始仕途生涯。

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广泛,妥妥的“时间管理大师”

维克多(Aurelius Victor)在其著作《凯撒》(Epitome de Caesaribus[4]中记载哈德良热衷于诗歌和文学,会弹奏里拉琴、吟唱,也懂医术。他精通修辞学,算术和几何也不错。他还自封音乐家、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

我认为哈德良是个有艺术追求和品位的人,而且心高气傲,不允许他人质疑。这就不得不提他和大马士革的阿波罗多洛斯Apollodorus of Damascus的故事。阿波罗多洛斯是著名的工程师和建筑家,曾受到图拉真的重用。公元112至113年间,阿波罗多洛斯为图拉真设计了新的议事广场、巴西利卡和纪念柱。

公元113年,哈德良与阿波罗多洛斯起了争执,他不喜欢阿波罗多洛斯设计的穹顶和半圆顶。凑巧图拉真也在场并见证了这次争论。争论到最后阿波罗多洛斯不耐烦起来, 叫哈德良回去继续画他那些“南瓜”并宣称他对建筑一窍不通。因为图拉真特别欣赏阿波罗多洛斯,哈德良也不好再多说些什么,但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哈德良追求创新和建筑的线条感,偏爱“南瓜”型的穹顶(见下图),而阿波罗多洛斯是保守传统的学院派,偏爱风格简洁的建筑[5]

当哈德良登基后,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导致阿波罗多洛斯辉煌命不久矣。哈德良设计了一座双向神庙,用来供奉罗马女神和维纳斯女神。他特意询问阿波罗多洛斯的意见(我觉得是故意的)。这位“天真”的建筑家毫不客气地提出两点建议:1)神庙最好建在高台上,不但能使神庙更加显眼还可以利用底下的内部空间作为放置圆形剧场使用的器械的仓库;2)哈德良设计的神像尺寸太高,肯定放不进神坛。哈德良看着侃侃而谈的阿波罗多洛斯,没过多久便随便给他安了个罪名处死了[6]

这位皇帝也是个迷信的主儿。

他在老家生活的那几年和叔祖父学习占星学并深深爱上这门学说。叔祖父(Aelius Hadrianus)是当地有名的占星师,他是第一个预言哈德良未来能成为罗马皇帝的人。

哈德良自己也一直试图预测未来。40岁时他算出来自己能活到56岁,但在金星的运作下有机会延长6年的寿命,条件是在公元130年(54岁)献祭一个活人。正是因为这次占星,有些学者认为哈德良的小情人安提诺乌斯(Antinous)的死亡并不是巧合[7]

哈德良喜欢男人他应该是双性恋),人尽皆知。图拉真在位的时候身边也有不少小男宠,哈德良对他们中的某些男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甚至做过一些出格的举动引起图拉真的反感。

他当上皇帝后有个特别喜爱的男宠叫安提诺乌斯。第二次游历外省时(公元128-138年)把他带在身边,携他出席重要的场合。公元130年当他们乘船行驶在尼罗河上时,安提诺乌斯不幸失足落水溺死。哈德良伤心欲绝,为了纪念他的情人,他在他过世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名字就是“Antinoupolis”。除此之外他还将男孩神化并在帝国多地为他树立雕像,打造钱币[7]

有传闻说,安提诺乌斯可能是自愿献出生命以延长哈德良的寿命。哈德良被小情人的真情所打动,所以不惜花重金在各地纪念他。这位“迷信”的皇帝最终活到62岁零5个月零17天,很可能死于肺水肿。

哈德良也挺幸运的,有贵人相助,这位贵人便是图拉真的妻子普罗蒂娜(Plotina)。

目前的主流观点质疑图拉真收养哈德良为继子的真实性,不少学者认为是图拉真的妻子做伪诏,在图拉真驾崩前后暗箱操作了一番。

图拉真是哈德良的表叔,在哈德良的父亲去世后和阿提亚诺(Publius Acilius Attianus)共同担任其监护人。虽说他对表侄不薄,一路提携他,给他安排官职,但哈德良并不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继承人。图拉真是个严谨慎重的人,一是他认为哈德良的性格与他相差太多,甚至觉得这侄儿有些古怪,喜欢玩儿些花花玩意儿,二是他还不想过早立储,他心中已经有些人选,本想撰写一份名单交给元老院,让他们票选出最合适的继任人[8]

而另一边,图拉真的妻子普罗蒂娜却和哈德良走得很近。她比哈德良大不了几岁,是名知书达理的女子,同时也十分热爱希腊文化,故和他特别投缘。她一直表现出从政的意向,图拉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她间接执政。她无法生育,也许把哈德良当作儿子一般培养又或是提携知己。她希望自己能全权负责哈德良的教育问题,为他安排优秀的老师,提供优质的资源。普罗蒂娜还撮合了哈德良和图拉真的表孙女萨宾娜(Vibia Sabina)的婚事(公元100年)一开始图拉真并不同意这门亲事他怕别人误以为哈德良是他选中的继承人,但最终拗不过妻子勉强批准了[8]。这对新人婚后的生活过得并不愉快,萨宾娜很无趣,和哈德良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他们夫妻二人关系恶劣到萨宾娜拒绝给哈德良生育子嗣,她说不想给这个世界增添更多的“怪物”。

有没有感情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门姻缘将哈德良与图拉真的关系近一步拉近。

卡西乌斯·狄奥认为图拉真直到最后都没有收哈德良为继子,而是普罗蒂娜伪造遗诏,帮助哈德良顺利继位。图拉真驾崩的消息被封锁了数日以确保哈德良被收养及成为皇储的消息在帝国境内传播开来,就连给元老院的信函都是普罗蒂娜代签的字。

虽然现在有学者认为普罗蒂娜的权利并没有大到能左右朝政,但哈德良能成为皇帝的很大原因离不开她的帮忙。

我们先不管图拉真到底认没认哈德良为继子,哈德良倒是挺会拍图拉真的“马屁”的。他是个内心坚定的人,而且擅于规划自己的人生。我感觉他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为自己设立了一些目标。早些年他最大的抱负便是当上皇帝,为此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公元97年,当图拉真被涅尔瓦收为继子时,哈德良曾大张旗鼓携军队向他致以热烈的祝贺。一年后,涅尔瓦驾崩,将王位传给图拉真。图拉真当时还在科隆,完全不知道自己当上皇帝。哈德良想当第一个把这个消息传达给图拉真的人,他亲自前往科隆,途中还遭遇了姐夫的暗算,失去交通工具,最后一段路程硬是走路走到目的地。好在赶在其他人之前抵达并告知图拉真当上皇帝的事儿。这次之后,图拉真对哈德良的好感倍增[9]

第一次达契亚战争(公元101-102年)期间,哈德良与图拉真并肩作战,立下功劳。他向图拉真证明了自己是个可靠的且有价值的同伴。战争结束后,图拉真送给他一份珍贵的礼物:先皇涅尔瓦的戒指。这枚戒指是当初涅尔瓦收养图拉真时赐予他的身份的象征。公元106年后,随着第二次达契亚战争的结束,哈德良平步青云,虽然只是作为辅佐者,但他在108年获得了执政官职位。图拉真逝世前指派哈德良为叙利亚军队指挥官[9]

如果哈德良真的是个只会溜须拍马的家伙,正直的图拉真想必也不会重用他。

我再多啰嗦几句。哈德良深谋远虑,他不像图拉真那样直到去世前还对立储问题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他早早就选定好了自己的继承人:马可.奥莱略,即五贤君之一。但当时马可年纪尚小,还不能直接成为皇储,于是哈德良选了一个身体抱恙的人作为过渡者,只可惜这名工具人死得太早,无奈下选中安东尼·庇护,也是后来被称作五贤君之一的皇帝。阴错阳差,也多亏了安东尼·庇护在哈德良驾崩后帮他说话,阻止元老院销毁其功绩,不然今天我们认识的哈德良就不会是贤君之一,而是很可能被归为像尼禄、图密善一样“遭人唾弃”的暴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哈德良是位见多识广的皇帝并且鼓励帝国的多元化。他也是位深得军心的皇帝。

他在位21年几乎走遍帝国所有的行省,史无前例。他身边有一支专业的团队陪同,组成人员均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他执政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在罗马。游历外省一方面是为了体察民情,了解当地情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从多方面(自然、人文、艺术、科学)对广袤的帝国有更全面的认知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文化底蕴[10]。除此之外,整顿军纪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位处安稳地区的军队不乏充满腐败、奢侈和享乐的不良风气。士兵们不勤奋、不训练、不遵守纪律。哈德良以身作则,为军人树立起极好的榜样:出行时他几乎从不坐马车,要么步行要么骑马;下雨、下雪还是在阳光下暴晒他都坚持行军;他与士兵们攀谈,了解他们的状况和需求;他从不穿浮夸的衣服或者盔甲突显自己,只用象牙柄剑象征皇帝的身份[11]

哈德良在游历亚洲行省时会顺便赐予当地人民罗马公民的身份[12]并适当给予这些城市一些特权,以宣示罗马对这些地区的主权,并对促进帝国境内法律和社会统一性起到重要作用。 他的外交政策和政治手段与图拉真和安东尼·庇护(Antoninus Pius)的大相径庭。图拉真不承认任何亚洲城市为“大都市”(Metropolis),而安东尼·庇护不给亚洲省任何特权,更别说赐予其他民族罗马公民的身份[13]

哈德良他从来没有把外省看作是可随意压榨的地方,反而帮助当地建设城市,加强管理,促进手工业和贸易,帮助他们抵御外敌[11]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哈德良没有继续跟随先帝图拉真的步伐不断地扩张领土,反之他放弃了幼发拉底河以外的地区(因为他认为那里很难防守,而且还会破坏帝国东部地区的稳定性)。他尊崇屋大维的守国的思想,即任何帝国如果将领土扩张到超过其军事力量和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之外,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危机甚至灭亡。

所以为了更好地实行这个策略,哈德良是第一位直接将“界墙”(Limes)实实在在建造出来的皇帝。Limes一直都只是个抽象的概念,用来模糊地标记古罗马帝国的边界所在。闻名遐迩的哈德良城墙便是界墙的一部分。这段长达120公里的城墙建在不列颠尼亚行省,用来抵御南部骁勇善战的喀里多尼亚部落[10]

哈德良多次到访过雅典并时不时地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我也没想到他第一次去雅典的时候已经36岁了,他的到来令很多雅典人倍感荣幸。雅典人将他看作为他们之中的一员,不但授予了他当地公民的身份甚至还让他担任了执政官(Arconte)。他是史上第一位拥有双重身份的罗马元老——他是罗马人亦是雅典人。雅典人为他做了一尊青铜雕塑置放在狄奥尼索斯剧场内[14]

哈德良十分懂得讨好人民。

他在过四十三岁生日时举办了为期6天的庆祝活动。他安排了角斗表演和大型狩猎表演(1000只野生动物被杀)。赢得人民的青睐只需要为他们提供“panem et circensem”,即面包和马戏[15]

让人津津乐道的另外一件事便是“债务大赦”。他赦免了全帝国上下从103年到118年这15年间的所有债务,共计9亿塞斯特斯。1枚塞斯特合1到2欧元(仅供参考,我没找到靠谱的换算)。当时债务的记录表保存在新建好不久的图拉真市场内。哈德良下令焚烧了15年间的所有记录表,同时还规定以后充公的私人财产不再归皇室所有,而是直接上交给国库。他自诩史上第一位免除全帝国上下高达9亿债务的皇帝[15]

哈德良还做了不少改革,比如增强了骑士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牵制了元老院),优化了这个阶级的官僚体制,按照薪资来划分等级和职称。升到最高等级的骑士甚至有机会可以成为元老。(有关等级划分的部分我就不赘述了)他禁止主人随意处死奴隶,应交由法官审判处置。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不得私自将男奴贩卖做角斗士,将女奴贩卖做妓女。

开头说了,哈德良既宽容又残暴。他残暴的一面在镇压犹太人起义上显露无疑。当然如果站在他的角度上来讲,他只会说自己不过是在捍卫帝国主权和维护社会稳定罢了。

图拉真在位时曾经镇压过犹太人还摧毁了耶路撒冷。哈德良继位后又颁布了新的法律禁止当地割礼,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想把已成废墟的耶路撒冷打造成希腊式的新城。这两个举措当然会引起犹太人强烈的不满。所以当这位罗马皇帝前脚离开巴勒斯坦,后脚当地人就爆发了叛乱,占领了耶路撒冷并宣布独立。哈德良不得不出兵镇压,花了近3年的时间(公元132-135年)才平定了叛乱。整个过程血腥又残酷,几乎是罗马人单方面的屠杀,近乎达到种族灭绝的程度,直到犹太人完完全全被征服才算结束。战争结束后,新的省份——叙利亚-巴勒斯坦省诞生了。重建后的耶路撒冷更名为Aelia Capitolina,成为非犹太定居者居住的地方并禁止犹太人进城[10]

《罗马帝王纪》还描述了哈德良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控制自己的脾气,尽量不显露出残暴的一面。他清楚地知道历史上那些暴君的下场并引以为戒。但他晚年因为疾病缠身,温和宽容的一面逐渐被吞噬。尤其在一次因为大出血而差点性命不保后,他不再掩饰性格中的暴戾,处死了不少人。


此篇文献主要参考了两位意大利学者的书,他们整合了流传下来的历史资料,很好地讲述了哈德良的一生。可惜没有中文译本。

另外有一部以哈德良视角写的小说,很有名气,虽说将这位皇帝过度美化,但也不影响我们窥探那个年代的样貌。说实话我没看完,但也许您会喜欢。

感谢您的阅读!

喜欢点个赞呗 :>

参考

  1. ^ Andrea Carandini, Emanuele Papi. Adriano Roma e Atene [M]. Milano: DeA Planeta Libri, 2019: 87-88
  2. ^ 摘自百度百科:“罗马帝王纪是历史学家所命名的一部反映罗马帝国君主哈德良到努梅里安皇帝统治时期(公元117年——公元284年)的传记文集。为记载罗马帝国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已残损,原名已经难以考证。作者和成书年代亦众说纷纭。其早期抄本于公元6世纪初期出现。此作具有明显异教思想。该书从哈德良至卡拉卡拉部分具有较高研究价值,而其他部分则不可确信。”
  3. ^ Cassius Dio(150年-235年),古罗马政治家与历史学家。他撰写的历史著作现仅存残篇,关于哈德良部分的资料来自十一世纪一名生活在君士坦丁堡的僧侣约翰·西菲林努斯编撰的概要。
  4. ^ 《凯撒》中记载的内容真实性和准确度存疑,仅供参考
  5. ^ Andrea Carandini, Emanuele Papi. Adriano Roma e Atene [M]. Milano: DeA Planeta Libri, 2019: 26-27
  6. ^ Andrea Carandini, Emanuele Papi. Adriano Roma e Atene [M]. Milano: DeA Planeta Libri, 2019: 180-181
  7. ^ a b Andrea Carandini, Emanuele Papi. Adriano Roma e Atene [M]. Milano: DeA Planeta Libri, 2019: 76-77
  8. ^ a b Andrea Carandini, Emanuele Papi. Adriano Roma e Atene [M]. Milano: DeA Planeta Libri, 2019: 16-18
  9. ^ a b Alessandro Galimberti. Adriano e l'ideologia del principato [M]. Roma: <L’ERMA> di BRETSCHNEIDER, 2007: 18
  10. ^ a b c S. Roda, S. Giorcelli & A. Pellizzari. Storia romana. Roma dallo stato-città all'impero senza fine [M]. Napoli: EdiSES, 2015: 244-250.
  11. ^abRomano Impero. ADRIANO - HADRIANUS [EB/OL]. https://www.romanoimpero.com/2009/07/adriano-117-138.html
  12. ^ 帝国时期皇帝可以直接赐予罗马公民身份
  13. ^Andrea Raggi. Adriano e le concessioni della cittadinanza romana nella provincia d'Asia [J]. Mediterraneo antico, 2013, 16(2): 471-500.  https://www.academia.edu/24298213/ADRIANO_E_LE_CONCESSIONI_DELLA_CITTADINANZA_ROMANA_NELLA_PROVINCIA_D_ASIA
  14. ^ Andrea Carandini, Emanuele Papi. Adriano Roma e Atene [M]. Milano: DeA Planeta Libri, 2019: 262
  15. ^ a b Andrea Carandini, Emanuele Papi. Adriano Roma e Atene [M]. Milano: DeA Planeta Libri, 2019: 35-3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德良,这位生于公元76年、卒于138年的罗马皇帝,无疑是罗马帝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君主之一。他没有像图拉真那样在军事上开疆拓土,也没有像奥古斯都那样奠定帝国的基石,但他以其独特的统治方式和深远的影响力,在罗马的“五贤帝”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评价哈德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才能勾勒.............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位罗马皇帝,卢修斯·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Lucius Septimius Severus)。这家伙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从一个北非的普通贵族,一路打拼到罗马帝国皇帝的宝座,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传奇。要评价塞维鲁,不能简单地把他归为“好”或“坏”,因为他的统治是复杂且充满矛盾的。.............
  • 回答
    要评价罗马皇帝巴西尔二世,我们得把他放到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再细细品味他的人生轨迹和治国方略。这位被称为“保加利亚屠夫”的皇帝,可不是一个容易被简单定义的人物。他的时代,拜占庭帝国经历了内外诸多挑战,而巴西尔二世,这位身高不高但意志如铁的统治者,硬是凭借他的铁腕和智慧,将这个庞大帝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
  • 回答
    在东罗马帝国的漫长历史中,约翰一世·齐米斯喀斯的名字或许不像君士坦丁大帝或查士丁尼那样响亮,但若论及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重振帝国雄风的君主,他绝对是绕不开的关键人物。这位出身贵族、靠军功一步步登上皇位的皇帝,其治国理政和军事才能都堪称卓越,为拜占庭帝国带来了短暂而辉煌的复兴。出身草莽与军事天赋的崛起.............
  • 回答
    明末时期,郑成功和永历皇帝分别向日本德川幕府和罗马教廷求援,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极具戏剧性与复杂性的政治军事外交事件,它们都反映了在国家危亡之际,统治者为求一线生机而采取的非常规手段。先说郑成功向日本德川幕府借兵一事。郑成功,这位南明政权的军事领袖,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过程中,确实有过与日本方.............
  • 回答
    曼努埃尔一世·科穆宁,这位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即便是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旧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存在。他的一生,如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一样,充满了耀眼的光芒,也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影。要评价曼努埃尔,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需要深入剖析他统治下的帝国,以及他本人所扮演的角色。宏大的野心与不切实际.............
  • 回答
    关于C罗在皇马要求加薪这件事,与其说是一次单纯的薪资谈判,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夹杂着球员职业生涯发展、俱乐部与球星的关系、乃至足球商业运作的复杂博弈。首先,从C罗个人的角度来看,他在皇马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在那些年里,他不仅仅是球队的首席射手,更是精神领袖和场上的关键先生。每一座奖杯,每一次重要的胜利,.............
  • 回答
    尘埃落定:C罗1.05亿转尤文,梅罗时代的告别曲?对尤文与皇马的深远影响2018年夏窗,当尤文图斯以1.05亿欧元的天价将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C罗)从皇家马德里带到都灵时,这笔交易无疑是当年夏天最重磅的转会新闻。它不仅仅是一笔球员的买卖,更像是在足球世界投下的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至今仍然值得.............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这场备受瞩目的国家德比:201718赛季西甲第36轮,巴塞罗那 22 战平皇家马德里。 这场比赛发生在2018年5月6日,地点是诺坎普球场。这场比赛在当时已经失去了联赛冠军归属的悬念,巴塞罗那几乎已经锁定联赛冠军,皇马则在为欧冠决赛做准备。但国家德比的意义远不止于积分,它承.............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回顾和评价这场201819赛季西班牙国家德比,巴塞罗那5:1皇家马德里的比赛。这场比赛之所以被人们记住并常常被提起,不仅仅是因为比分悬殊,更在于它是在一种特殊背景下进行的——这是自2007年以来,首次没有C罗和梅西同时出现在国家德比首发名单中的一场焦点之战。这场比赛发生在2018年.............
  • 回答
    关于“罗马吧被疑似肖战粉丝或机器人水军爆吧,引发大量精罗和肉粒多群体支援”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和评价:首先,事件本身的性质:网络暴力与群体对峙 “爆吧”行为: “爆吧”在网络语境中通常指通过大量发布重复、无意义或攻击性内容,导致贴吧正常交流环境被破坏,甚至使吧主不得不关闭贴吧。如果.............
  • 回答
    关于《罗马人的故事》一书中将公元476年视为罗马帝国灭亡的节点,这无疑是其中一个核心的论述,也是历史学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焦点。盐野七生女士在她的巨著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最终落脚于公元476年这个标志性的时间点。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
  • 回答
    《罗马全面战争:重制版》(Total War: Rome Remastered)一出,我第一时间就下载体验了。作为一名玩了十几年《罗马全面战争》的老玩家,我对这款重制版可以说是带着满满的期待,同时也夹杂着一些忐忑。毕竟,原版《罗马全面战争》在我心中早已是神作级别的存在,能否在保留其精髓的同时,赋予它.............
  • 回答
    《罗马2:全面战争》这款游戏,对于很多热爱历史题材策略游戏的玩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充满复杂情感的存在。当初发售时的种种波折,让它在一段时间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历经多年的更新和打磨,它已经蜕变成了一款真正能让历史爱好者沉醉其中的史诗级作品。首先,从战略层面讲,它延续了“全面战争”系列一贯的宏大叙事和深.............
  • 回答
    《罗马》这部剧,说实话,一开始我抱着围观心态,觉得也就是个历史正剧,但没想到,它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子“劲儿”。它不像很多宫廷剧,天天就围着皇帝贵族转,把底层人民当背景板。这剧最牛的地方就在于,它把目光牢牢地钉在了两个普通士兵身上——卢修斯和普洛,还有他们周围的家人朋友,还有那些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你.............
  • 回答
    《欧陆风云:罗马》,这款由Paradox Interactive倾力打造的策略游戏,无疑是策略游戏界的一朵奇葩。它将玩家置于公元前304年的地中海世界,一个充满蛮族威胁、政治阴谋和帝国崛起的时代。不同于许多架空历史的策略游戏,《欧陆风云:罗马》以其深厚的历史厚重感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赢得了无数硬核策.............
  • 回答
    20212022赛季意甲第20轮,尤文图斯在主场安联球场凭借德里赫特的制胜进球,以10力克来访的罗马。这场比赛对于双方来说都意义重大,尤文图斯渴望巩固积分榜上的位置,而罗马则希望能在强敌身上全取三分,为赛季下半程注入强心剂。比赛进程与关键节点:比赛一开始,双方都显得比较谨慎,中场争夺激烈,鲜有直接威.............
  • 回答
    1204年,对于世界历史,特别是对于那个曾经辉煌的东罗马帝国,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且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的东方继承者,被第四次十字军的勇士们攻陷,随之建立起的拉丁帝国,更是让这个古老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为历史学家津津乐道。要评价120.............
  • 回答
    在罗马中央火车站,一位意大利女记者在进行现场直播时,突如其来的袭击事件,无疑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议题上:欧洲的移民危机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挑战。当时,这位记者正在罗马特米尼车站,一个欧洲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记录那些因各种原因滞留在此、无处可去的难民的生活状况。她试图通过镜头向公众展示.............
  • 回答
    要评价《罗马浴场》这部动画,我们得先理清它的核心魅力在哪儿。这部番剧,说实话,骨子里透着一股子“不正经”的劲儿,但就是这股不正经,把它和其他很多卖肉卖萌的番剧区分开了。首先,得说说它的题材。“穿越题材” 是一个用了无数次的梗了,但《罗马浴场》巧妙地把这个梗玩出了新花样。它不是让你穿越回去当英雄救美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