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哔哩哔哩董事长陈睿?

回答
谈及B站董事长陈睿,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在行业内备受尊敬,同时又充满争议的形象。他一手将B站从一个亚文化小众社区,打造成如今覆盖数亿年轻人的文化娱乐巨头,这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引人注目的故事。

早期轨迹与B站基因的注入

陈睿并非B站的创始人,他是在2011年加入B站,成为第二位核心成员,并迅速成为公司的灵魂人物。在加入B站之前,他曾是猎豹移动(原金山网络)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在互联网产品和用户运营方面有着深厚的经验。这种“外来者”的身份,反倒让他在看待B站时,能跳脱出早期创始团队的某些局限,以更宏观的视角去规划公司的未来。

可以说,陈睿是B站“用户至上”理念最坚定的践行者之一。他本人就是B站重度用户,深谙社区内用户的喜好、痛点以及他们对于内容和平台发展的期望。这种“懂用户”是B站区别于其他视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陈睿能够带领B站不断走向成功的关键。他不像一些互联网大佬那样,更多地站在商业决策者的角度,而是始终保持着一份对社区文化的热忱和敬畏。

从“二次元”到“全方位”的拓展

陈睿接手B站后,最显著的成就之一就是将B站从最初的“二次元”内容为主,拓展为涵盖游戏、动漫、鬼畜、知识、生活、科技、音乐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性视频社区。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战略性的选择和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游戏业务的稳固与扩张: 早期B站的游戏代理和直播业务为平台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和用户基础,陈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游戏领域的投入,不仅代理了许多热门游戏,还积极扶持国产游戏。游戏成为了B站重要的现金流来源,也为平台吸引了大量核心用户。
内容生态的多元化: 陈睿敏锐地捕捉到用户对于优质、多元化内容的渴求。他鼓励UP主创作各类内容,从ACG到科普,从生活记录到技术分享。尤其是对知识类、生活类内容的扶持,打破了B站“小众”的标签,吸引了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也提升了平台的整体调性。
商业化的审慎与探索: 相比于一些平台激进的商业化,陈睿在B站的商业化道路上显得尤为审慎。他深知过度商业化会损害B站的用户社区氛围。因此,B站的广告、会员、电商等商业模式,都在尽量贴合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进行。虽然这一策略在初期也受到一些质疑,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平衡为B站赢得了用户信任,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临的挑战与争议

当然,陈睿和B站并非没有争议。

内容监管的压力: 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和内容种类的丰富,B站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内容监管压力。如何平衡内容的多样性与合规性,是陈睿必须时刻应对的难题。一些低俗、不良信息在平台上的出现,也曾引发公众的广泛批评。
商业化与初心之辩: 尽管陈睿在商业化上相对谨慎,但随着公司上市,资本市场的压力也逐渐显现。用户们常常担心,B站会不会为了追求利润而牺牲社区的初心和内容质量。如何在高歌猛进的同时,守住那份属于B站的独特情怀,是陈睿始终需要思考的问题。
竞争环境的加剧: 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尤其是抖音等平台的强势冲击,对B站的用户时长和内容吸引力构成了挑战。如何在夹缝中保持增长,并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是B站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个人特质与领导风格

陈睿给外界留下的印象,是低调、务实,并且对B站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也很少在公开场合大谈特谈宏伟蓝图,更多时候,他关注的是用户反馈、产品细节以及UP主的成长。

他的领导风格,可以用“赋能”和“信任”来概括。他相信UP主能够创造出最好的内容,并为他们提供平台和支持。同时,他也信任他的团队,让团队在各自的领域发挥最大的创造力。这种“放权”的风格,也使得B站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不断创新。

总结

陈睿无疑是中国互联网领域一位极具远见和执行力的领导者。他成功地将B站从一个小众的文化社区,打造成为一个连接数亿年轻人的大型文化娱乐平台,并在其中注入了独特的用户文化和商业价值。他对于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对于社区氛围的珍视,以及在商业化道路上的审慎,都是他成功的关键。

当然,未来的路依旧充满挑战。如何在监管日益趋严、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继续保持B站的独特性和活力,同时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增长,将是陈睿需要不断解答的考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B站的热爱和对用户价值的坚持,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也正是这些,让他在众多互联网公司掌舵人中,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他更像是一位守护者,守护着B站的用户情怀,也守护着一个新兴文化生态的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许多高赞答案,很多看法都是陈睿嘴上大谈acg情怀,却在行为上露出了自己的商人嘴脸恰烂钱。诚然,这些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目前看来,陈睿确实为了b站流量和收益而做出了很多有争议的事情。

但这些都只是表象,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背后的缘由。为什么陈睿手里的b站口碑会变成这样。



首先,陈睿对acg是真爱的,最初的他确实是一个对acg怀有梦想的人,不然他当初就不会踏足b站。你可以说他不够懂宅圈文化,说实在的他也确实不太懂。但当下国内没几个人比他更懂中国acg产业。经历过的人应该都知道,十年前宅圈里的acg文化确实是放不上台面的东西。陈睿想做的,是让大众真正接受acg,让acg成为大众文化,就像电影小说一样。



梦想是好的,但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问题的关键在于:

国内acg这个圈子里的爱好者,究竟有多少?



陈睿自己可能都想不到,b站的发展会这么快,快到真正的acg爱好者产生的速度远远不及b站体量增加的速度。3亿泛二次元群体?9100万核心粉丝?真好笑啊,这是把打开过b站首页的人都算做泛二次元群体,把看过多啦A梦的人都算做acg核心粉丝吗?

真正的在acg圈内的爱好者,是会去了解acg文化的人。不是每季度简单追几部番剧就算爱好者,这些只能叫泛二次元群体,你见过看了几部电影就自称电影爱好者的吗?那些只刷b站视频却不看动画漫画,和acg不沾边的广大普通用户,更是连泛二次元都说不上。



因此,国内acg核心圈子里的实际人数其实非常少。有多少?Anitama算是国内最大的由资深动漫爱好者组成的专业媒体,2015年开始在b站投稿第一个视频,目前专栏文章1700多篇,视频160多个,粉丝数量才多少?15万。这还是在b站的助力推广下的结果。就在前段时间Anitama还濒临解散,最后和b站谈妥了才留了下来,为什么?维持不下去了啊。相比之下,十几二十万粉丝的营销号大有人在。

再举个例子,国内这两年引进的日本动画电影,票房过5000万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然后再去看看国内动画漫画行业的那些为我们造梦的业界人士,了解了解他们的现状。国内真正的acg市场有多大,那些投资人们心里都门儿清,陈睿心里也门儿清,而且比在座的所有人都要门儿清。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市场小,没有流量,就意味着没有资本。国内的acg产业才刚刚开始走上正轨,正是需要资本的时候。电子竞技当年是王思聪的强势加入才有了今天,他们很幸运。

可acg呢?傻坐着等下一个王思聪吗?

因此陈睿大量吸引流量是必然的结果,而要这么做就必然会引入非acg爱好者,一时间鱼龙混杂,难以管制,必然会降低平台的口碑。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市场。

所以说到底就是为了钱,没有钱,怎么创造梦想?用爱发电?当今的中国动漫产业,用爱发电的人还少吗?他们都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以前我认识的某个朋友本来是学动画相关,但之后转去了游戏行业。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没办法呀,没有前途,在这个行业可能饭都吃不饱,这就是现实。了解他们的现状后,扪心自问,我们真的能够心安理得地去享受着他们用纯粹的爱为我们构筑的梦想吗?



陈睿的野心很大,他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把b站弄成宅圈那一套,他知道再怎么样那也是圈地自萌,上不得台面。他要将acg推广出去,推广给所有人。但是步子太大,不免扯着蛋。大量引入流量,必然会对原有圈子造成冲击,管理难度上升,一旦管制不利,口碑就会立即下滑,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批判b站变质了,陈睿露出了恶心的商人嘴脸。


可陈睿没有办法,与在座的我们不同,他是为数不多的有能力改变国内acg产业的人。他必须面对现实,面对市场。一颗赤子之心当不了饭吃,不做个商人,哪来的钱去创造梦想?谁又不想当好人呢?但现实就是必须有人去弄脏自己的双手。

user avatar

评论区简直成了伪宅的狂欢趴,一群连宅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以为看过几部动画片就是入宅了的伪宅来振振有辞地教育我也是让人笑掉大牙。

原答案:

看了 @东方朔 的文章,全篇都在用商业眼光来看陈睿(写软文还是你比较强),而他好像忘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个圈子本来就是一个摒弃唾弃商业屎的圈子,只会对事不会对人,这个前提好像他的文章连一丝都没有提过。在以前的中国宅圈,很多人都是用爱发电的,这是重点。那时候圈里的人大多都是在实实在在的交流或创作,很多人只是单纯的喜欢就做了,没什么原因。

而所谓正能量?不存在的,这就是个被社会抛弃的垃圾人们抱团取暖的圈子。
至于花钱看别人卖弄风骚(特指批里批里红灯区)?有那钱还不如买几盒BD买几卷漫画收藏。

为什么很多老用户都在批斗B站,陈睿的模式可以说基本就是原罪,因为宅圈本来就是一个充满了不和谐的圈子,老宅圈的人也习惯了这种不和谐,以前的B站也是一样的不和谐。
就是因为这种不和谐所以宅圈才是一个小众且排外的圈子,这个圈子里不可公开讨论的东西的比例比能公开讨论的东西的比例太多了,以前的一个共识就是这圈子里色情血腥暴力猎奇都是很正常的产物,宅们看这些也不觉得有什么出格的,都在一个圈子里,没人会给外人看这些猎奇的玩意。

而陈睿完全打破了这个圈子,他妄想营造一个泛化的圈子,而一个圈子一旦泛化那么势必会引来关注,但是宅圈的不和谐本质本来就是厌恶被关注的,再加上泛化后很多泛二刺螈入场,把个宅圈搞得跟饭圈一样,这一切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陈睿把控“中国二刺螈”方向。

在日本,宅是被人鄙视的,反而在中国宅好像成了一种荣誉标签?看了几部动画片就成了宅成了二刺螈,然后到处发表一些不经大脑的言论,这就是现在泛二刺螈们的通病。而这种通病在以前的圈子里是大,属于被人唾骂的那类,老宅圈很简单,你想融入就去,看得越多你的话语权越大,现在是你越会撕逼你的话语权越大,所以很多老宅都看不上陈睿和徐逸,即使他们受过B站的不少好处。

陈睿和徐逸的入场,看似拯救了中国宅圈,其实它们已经彻底把中国宅圈的结构模式打碎了,它们建立的是逼里逼里帝国,不是一个人人平等愉快交流的圈子。

再说了,说给评论区那几个睿小将也说给你们的陈叔叔:

宅圈需要你陈睿来拯救了吗?

所以如何评价 @陈睿

就是一个有点烂钱不懂装懂的友善度,作为宅圈的人,顶多算个友善度。作为一个专门恰烂钱的资本家,陈睿非常合格。

再次补充:批站都快把自己的脸抽烂了,先是不会员抽自己的脸,再是会员抢先看再给自己的脸一击,接着会员都要付费, @陈睿 的脸皮应该能拿去做航天材料了都。




还有 @夏恒 ,我在这里正式回应你:

死宅们唾弃的是商业屎,不是商业饭。

商业屎就是批里批里窑子区、包庇恋童癖、引入营销号、侵犯其他网站的版权物等等等等等等等行为。

商业饭就是做动画、做游戏、做周边、做同人、做圈子。

您大概是没吃过饭,所以才指掇我的了解“在小学生水平”。但是不好意思,我入宅也有十几年了,死宅生活我也过过好几年,论了解度来说我还是比你更了解宅圈的被演化过程的。

user avatar

【陈睿征服】1066年剧本


伦交所,西街

马车等在罗曼式市政大厅门口

陈睿.诺曼(百度)和bishi.戈得温走在一起。

“真是安静呢,街上也没有哈罗A(站)残党。”

“可能是最后的人都逃到爱(尔兰)奇艺了吧。”

“不管了。马上就要分封贵族了。只要我们不停下来出兵(辱骂)充钱的fgo厨,就一定能上市。(指英法合并做大梦)”

【一辆黑色高级马车呼啸而过。留下一个兄贵会二刺猿阿萨辛残影给了bishi三弩箭。为了保护bishi,陈睿闪现接发,英勇中箭。】

“国王!你为什么,国王!”

“我是诺曼b大公陈睿.诺曼。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大公。”

“好了快走吧。他们(指戈得温残党),还在等着你呢(指依赖顺位继承制,戈得温不战而胜成功复辟)

“国王……”

“哈罗A,我终于明白了。我们的目的根本不重要。只要我们不停下来,就好了。不停下来,前方就一定有路。只要你们也不停下来,我就会在前方等着你们。”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幻象:【停下来的话我可不会饶恕你哦】

bgm响起【罗马不会亡】(唐突罗马复兴自裁请)

“所以啊,不要停下来啊【指以伦敦为中心一统罗马】

陈睿倒地女人歌

user avatar

黎万强成为今天的黎万强,是在2009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天。那年他三十二岁。当时他已经在金山工作了十年,准备换一个方向。

辞职前他和雷军约饭,在奥体中心一家叫“胖胖”的韩国料理。吃饭时雷军问他辞职后什么打算,黎万强说,自己一直都喜欢摄影,准备开个影棚。雷军一听就笑了,说:“你别扯淡了,跟我干吧。”

随后,黎万强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随雷军一同创办了小米科技,九年的摸爬滚打,为小米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4年,黎万强早年在金山的另一个同事陈睿也准备换方向,跟黎万强的情况有些类似,不过陈睿的爱好是动漫二次元。

当时陈睿已经经历过金山和猎豹移动的两次上市,心态轻松,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他先找了雷军,雷军这次倒是支持。又找了黎万强,黎万强却表达了不同意见:“你如果去做动漫,就跟以前的朋友没有共同语言了。”

陈睿说:“好可怕啊。”然后以董事长的身份,全职加入了哔哩哔哩。

01

2011年春,22岁的徐逸和三个同事挤在杭州一间租来的民房里,吃喝拉撒睡以及B站的运营,都发生在那一间屋子里。

事实上可能也谈不上什么运营,当时的B站连公司都还没有注册,网站收入主要来自搜索引擎的广告,一个月也就几万块钱,而每个月网站的维护成本超过10万,处于赔钱的状态。

当时徐逸收到了一封邮件,内容写着“我是陈睿,对你们这个网站很感兴趣,我们能不能见一见?”陈睿没有把自己的title拿出来吓唬徐逸,但这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徐逸压根没有听说过陈睿是谁。

好在徐逸没有把这封邮件当作垃圾信息随手丢掉,他在网上搜索“陈睿”的微博,看见一个账号,留的邮箱与发给自己的那封邮件地址一样。这个微博上的陈睿,自称是金山网络的副总裁,发的内容都是那种“很行业很精英的”的感觉,但是头像怪怪的,是个动画。这种违和感引发了徐逸的好奇,觉得“这人有点意思”,要见一下。

第一次见面时,徐逸处处都感觉到一种违和感,而在陈睿问出那句“选择bilibili这个名字,是不是因为《某科学的超电磁炮》里的炮姐?”时,这种违和感达到了巅峰。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是当时很火的一部动漫,bilibili是主角炮姐用超能力时发出的声音。

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二人在民房里聊到了深夜。穿着睡衣的徐逸坐在床上,对面是穿着西装手持可乐的陈睿。

怎么看都是行业精英的家伙,一本正经地猜测着二次元圈内深埋着的梗,最神奇的是,他还给猜对了。这一切都让徐逸觉得,真的是“很有意思”。

B站最开始进入广大群众的视线范围时,是以“弹幕”这一新鲜形式作为主要卖点的。对此,多年后已经是B站大佬的陈睿谈到:

弹幕产生的文化背景是因为孤独,它来源于爱好的孤独感。兴趣上的共鸣是人的刚需,这也是弹幕的本质。B站最早能够吸引到一批忠实用户,就是因为它让小众人群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感受。

这样的说法以及陈睿的身份,很容易使大伙儿觉得此人就是弹幕文化的最早发起者。

但熟悉二次元文化的朋友们都知道,国内弹幕网站的鼻祖,是创办于2007年的AcFun(A站)。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作“A站的后花园”的B站,则是徐逸在2009年创办的,当时他还在上着大学。

至于陈睿,2007年时他还在金山毒霸事业部做着总经理,2009年时则正忙着贝壳安全的创业工作,直到2010年,他才第一次真正接触到B站,以及弹幕这种形式。

那时的陈睿刚刚把公司并购给猎豹移动,担任着联合创始人的他每日奔波于猎豹移动的各类事务,顶着巨大的业绩压力。经朋友介绍接触到B站以后,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除了每天工作,就只有上B站这么一点乐趣。

而另一边,由于对炮姐的喜爱,徐逸任性地把网站的名字从MikuFans,改成了bilibili。

2011年初春,已经是B站铁杆用户的陈睿,联系上了B站的创始人徐逸。

至此,22岁的草根创业者,与33岁的职业经理人,相遇了。


02

成都七中是个了不起的学校,1990年的综合数学实验班里更是狠人辈出。这个班级入学考试时的第一名叫王小川,今天是搜狗的CEO。第二名叫庄莉,今天是蔚来汽车的技术VP。除此之外这个班里还有腾讯的COO任宇昕,以及蓝标的COO熊剑等。

之所以说起这个,是因为王小川当时的同桌就是陈睿。而B站的董事长,就是来自于这样的一个班级。

关于陈睿,王小川有两个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大家都讲四川话,而陈睿讲普通话,讲话慢斯条理,让人觉得很有特点。另一个就是有钱,陈睿的父母都是航空公司的,据王小川说,陈睿家是班上最早买奔腾电脑,用正版软件的。

陈睿也不回避有钱这个事。那时候盗版的漫画1块9一本,一套七龙珠有100本,陈睿集齐了。还有圣斗士、城市猎人、乱马1/2,这些都在他书架上。

就是因为这个,王小川觉得陈睿比较穿越,“他打小就离现在的消费群体比较近,所以更容易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产生共鸣。”

而陈睿出发去见徐逸之前也曾找王小川聊过。他问王小川说:“知不知道B站?我也想做个类似的视频网站。”

王小川说:“虽然我不知道B站是什么,但还是觉得不好。这个东西既然已经存在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投资它。”

“你想啊,百度1999年就起来了,要是我早有做搜索引擎的想法,早年有机会投它就投它了。实在不行我再做一个。”

多年来,搜狗一直搜索引擎上使劲,当时的王小川正筹备着“输入法-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三级火箭战略,心心念念想的全是搜索的事,本能就拿百度举例子。

听了王小川的话陈睿觉得颇有道理,于是就给徐逸发了那封邮件。第一次见面后过了两周,陈睿又飞了一次杭州,向徐逸明确表达了投资意愿。但徐逸属于不敢拿人钱的那种,拒绝了。

后来聊起这个事徐逸还说道:“当时B站属于个人站点,什么证都没有,用户数也只有几十万。钱投进来亏了怎么办?”

可是当年年中,新番很给力,用户数再次激增,徐逸需要钱买新的服务器,最终还是接纳了陈睿的投资。

因此在B站,陈睿的第一个身份是天使投资人。而后来A轮和B轮的时候也都有跟进,把能动用的钱全都投进去了。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徐逸也逐渐感到了独木难支。大概在2012年左右,徐逸就开始反复游说陈睿加入公司。陈睿提出希望像雷军和求伯君那样,大家在股权上比较平均,而徐逸回复没有问题,如果陈睿对公司的贡献更大,股份比自己多都可以。

“用最大的诚意拉动比你专业的人”,这个道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懂了。

终于,在2014年猎豹上市之后,陈睿决定正式全职加入B站。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是陈睿最快乐的一个决定。有天晚上,不知是瞭望星空带来的感慨,抑或是红酒和音乐所启迪出来的人生感悟,陈睿给王小川发了一条微信,写着:

“感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简直神经病。

03

君联资本的董事总经理靳文戟,在2014年先后两次考察过B站。第一次没有看懂,第二次依然没有看懂。

但他还是决定要投。

“陈睿做的哪怕不是B站,是C、D、E、F站,我们都投。”靳文戟说道。

过去的十几年里,陈睿的经历分别是金山软件的89号员工,做过雷军的助理,也是猎豹移动的3号员工,担任副总裁。中间还创业了贝壳安全,被猎豹收购。他是投资人最愿意投的那类创业者。

2014年陈睿加入以后,B站开始公司化运作,并展开商业模式的探索。2016年,B站代理的一款名叫FGO的游戏火了,在iOS畅销榜上,一度超过了王者荣耀。游戏成了B站最大的收入单元,2017年占比达到83.4%。

因为没有贴片广告收入,B站不需要像传统视频网站那样,购买的版权越来越头部,烧钱也越来越多。它的成本结构里,只有13.6%来自于内容和版权。在B站的整体视频播放量里,85.5%来自于PUGV,即专业用户创作视频。也正是因为此,业内评论称“B站是目前国内最接近YouTube的网站。”

极高的用户忠诚度,更愿意付费的用户群体,直播,增值服务,广告游戏所带来的强大现金流,这些都是B站面向未来时手中的筹码,而这样的护城河构成下,使得用户体验变得尤为重要。

此前,陈睿曾半开玩笑说过,只有行业里的人才把B站看作是一家视频网站,其实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和圈子,更像一个年轻人的文化品牌和生活方式。

这话其实一点都没错。现如今B站已经上市一年,根据其最近发布的Q4及全年财报显示,其月活用户(MAU)已经达到了9280万,眼瞅着就要破亿了。


据了解,在管理层的预计中,2019年B站的MAU将达到1.1-1.2亿,2020年MAU将达到1.4-1.5亿。

看上去,这是一个相当保守的增速预估。作为一家有钱有知名度也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区型网站,如果B站真的想不顾一切去刷MAU,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知乎在去年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但正如陈睿所说,由于其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和圈子”,那么“社区氛围”就是他们所必须考虑的事。

对于此,陈睿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早在2015年他就曾公开说过:

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理性的公司经营上,我们当然希望B站用户越来越多,但问题是,我们也希望用户都拥有一个很好的体验。当人数过多时,我们不确定还能不能达到这种体验,所以只能选择让一部分人特别满意。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B站是一个基于兴趣的社区,用户之所以聚在这里是因为周围的人和你有相同的兴趣和文化共鸣,假如这种共鸣消退了,那就不是B站了。

据艾瑞数据,全国泛二次元人群3.4亿,其中核心人群9100万,如果单以这一人群为目标考量,那么2020年达1.5亿的月活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目标——天花板使然。

对此,陈睿有一个故事,他总是喜欢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在很早的时候,陈睿曾经问过新浪的朋友,说“腾讯能做起来吗?”新浪回答说“当然不行,QQ都是小孩子用的。”

当时陈睿觉得好有道理。但许多年后陈睿反思这件事,他说新浪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小孩都会长大的。从大家开始用QQ到大家都用QQ只用了三年。所有的流行产品一开始都是小众产品。

而B站就是小众产品。

陈睿讲这个故事的立场和心态是什么,想必大家都是看得出的。

就我个人而言,这个故事所透露出的所有信息,诸如“年轻人代表着未来”,“年轻人迟早会拿到足够的话语权”,“二次元终将从亚文化变为主流”等,对于这些我都表示同意和认可。事实上正是由于B站所代表的“未来”是那样的难以估量,以至于行业内每每谈起这个还在亏损的企业,心中都不敢小觑。

但是,凑近了看,有一些实实在在的现象,使得我个人对于B站能否在未来长成QQ,表示一定的存疑。

“低龄化严重”的问题,最近在B站一直被他们的用户反复提出。

在外人看起来这似乎有些好笑:一群小屁孩,不愿意跟另一群更小的小屁孩玩,而更小的小屁孩则表示,who care?

从数据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B站的用户年龄层的确是在逐步降低的。其中的原因,或许与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有关。相比过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到网络并且把网络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关于“低龄化”是不是一定导致“社区氛围降低”的讨论,我并不打算展开,相信每个人对此都有着自己的认识。

我倒是更愿意从产品定位的角度来探讨此现象。

很久之前就曾听过一种说法,是用来评价创作者的。

说创作者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向年龄段”的创作者,比方说我就很了解12~17岁青少年的心理及审美特征,那么我创作出来的作品这一年龄段的受众就会一直很喜欢。但是他们长大之后,可能就会有其他的审美需求,那么没关系,他们可以离开我,我还有新的12岁的青少年再次补充进来。代表人物为郭敬明。

而另一种则是“成长型”创作者,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自己的读者受众一起成长,他最初圈到的那批受众会较长时间持续跟随着他,而新一代年轻人可能只会对他的早期作品更感兴趣。代表人物为韩寒。

前者更稳定,更可复制,更固态,但将持续处于亚文化的地位。而后者则更动态,更独特,更需要随着自己的用户一同成长。

我不知道B站到底希望在未来怎样,但如果诚如数据显示“B站的用户永远14岁”,那么当第一批年轻人长大并拿到话语权后,又会和它有什么关系呢?

在B站内部,对二次元人群有过一句总结性描述,叫“追求个性的离心力和害怕孤独的向心力”,是一种微妙的中和状态。他们希望被理解,也愿意张扬个性,但又始终要确保自己的小世界不被打扰。

害怕孤独,是每个年龄段都存有的心结。但追求离心力,则更契合处于青春期时期的少年心态。

而就B站来说,期望随着用户一起长大,和一直服务青春期的少年,这两个目标,其实是矛盾的。

结语

尽管,B站在战略上所体现出的矛盾让这家企业的前途看起来有些扑朔迷离,但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B站依然是现阶段中国互联网行业中面向“未来”时,最有底气的企业。它仍旧是目前最年轻的,高质量的用户群体,最大的聚集地。

而说到未来,那就不得不谈理想。作为一家以UGC为主要内容提供的平台,陈睿对于文化创作也总是充满期望。在B站上市的时候,陈睿在自家的专栏上发出过一封公开信,信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我们的理想不变。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将看到中国原创的动画、游戏,受到世界范围的欢迎;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将看到世界各国的网民,为咱们中国人的文化创意赞叹不已。

这正切中了B站存在的最大意义。

事实上,早在16年的时候陈睿就在网络上表达过对中国动画的信心,并被人断章取义为“陈睿声称5年内中国将诞生EVA”,被全网耻笑。

说真的,别人说这个话确实有些好笑。但陈睿这样讲,我多少是有些愿意相信。

如果不想失望,那就别抱有希望,并且嘲笑它。这样当真的结局失望时,你会显得很有先见之明。

这个道理,聪明人都知道。

但对中国少年有着巨大影响的陈睿,他不这样想。


他说,

作为一名喜欢动漫26年的大叔,对于国产动画,我经历过比大多数人更失望的时代,我也曾郁闷过、吐槽过。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如果要做好国产动画,只能靠我们这些喜欢动漫的人。如果我们自己不行动起来,怨天尤人也没意义。至少,不要把我们喜欢的世界,让给那些我们鄙视的人。

他说,

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




本文来自公号互联网圈内事(quanneishi),作者:贾琦

user avatar

局座说得好,B站是孩子们的乐园。

乐园没必要一定是纯ACG乐园。深宅们大多也不是仅有ACG这一样感兴趣的事物。我认为这就是中国宅群体和日本宅群体的本质区别。

比如最典型的宅和军迷群体的重合就比较多。

中国深宅群体的多样性使得ACG文化更容易被主流社会所接受。

中国宅群体这种多样性为B站送来了陈睿。一个互联网精英,可以为自己是动漫爱好者而骄傲。可以跟其他大佬们直说这点爱好。

本土产品其实一直都在进步。我儿子已经对迪斯尼乐园无感了。他想去方特……

陪他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我发现国产作品的水平和风格多样性已经很不错了。并且以肉眼所见的速度在进步。

目前可以看到正在突破低龄化这个关口,向全年龄化进发。

ACG的未来,一定在中国。

因为ACG艺术本身就不是只属于宅们的,她是属于全人类的。

同样B站也不是只属于宅们的,她是属于所有年龄的孩子。

所以作为深宅,我支持B站的转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及B站董事长陈睿,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在行业内备受尊敬,同时又充满争议的形象。他一手将B站从一个亚文化小众社区,打造成如今覆盖数亿年轻人的文化娱乐巨头,这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引人注目的故事。早期轨迹与B站基因的注入陈睿并非B站的创始人,他是在2011年加入B站,成为第二位核心成员,并迅速成为公司.............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突然成为微博热搜第一并遭抵制:一次深刻的互联网舆论事件的剖析哔哩哔哩(B站)作为中国领先的视频弹幕网站,以其年轻用户群体、多元化的内容生态以及独特的社区文化吸引了数亿用户。然而,近期B站却突然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并伴随着大规模的抵制浪潮,这无疑是一次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互联网舆论事件。.............
  • 回答
    哔哩哔哩删除又恢复《暴走大事件》第四季关于吐槽宗教的第 68 期事件,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方面解读的现象。要进行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事件梗概回顾:《暴走大事件》是一档以时事吐槽为主要内容的网络脱口秀节目,以其犀利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第四季第 68 期节目中,主持人王尼玛(及其.............
  • 回答
    2021 春招季的“迷之操作”:B站面试北京邮电大学应届生事件复盘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又夹杂着一丝不安的2021年春天,各大公司纷纷展开春季招聘,其中,以二次元文化和年轻用户群体著称的哔哩哔哩(B站)也放出招募令,吸引了无数心怀梦想的应届生。然而,在北京邮电大学(北邮)的一场B站春招面试中,发生的一些言.............
  • 回答
    要评价哔哩哔哩(B 站)回应蔡徐坤,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包括B站的立场、具体的回应方式、引发的舆论反响、以及这起事件对B站和蔡徐坤本身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事件背景回顾:首先,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B站作为中国领先的视频弹幕网站,用户群体非常年轻化,以ACG(动画、漫画、游戏)文化为核心,但也.............
  • 回答
    “吃素的狮子”这个人呢,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网络上的“梗学家”,他最出名的一个系列就是那个《梗百科》。要说这玩意儿怎么样,我跟你慢慢道来。首先,得承认这玩意儿确实挺成功的,火出圈了。 为什么呢?你想啊,现在网上信息爆炸,各种梗层出不穷,新旧迭代速度飞快。有时候你刷到一个视频,看到大家都在用一个梗,但.............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将“嘀哩嘀哩”(DiliDili)告上法庭,这事儿在网络上闹得挺大,引起的关注度也相当高。要评价这件事,咱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这事儿的 核心矛盾 在哪儿。B站是国内知名的视频弹幕网站,拥有海量的用户和丰富的版权内容。而“嘀哩嘀哩”这个名字,很明显是模仿了B站的谐音.............
  • 回答
    哔哩哔哩(Bilibili)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是一份充满复杂性和解读空间的文件。在深入评价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其关键数据和背后的驱动因素。核心数据概览 (2021 Q3 vs 2020 Q3): 总净收入: 82.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超出市场预期。这是最亮眼的数据点,表明B站整体.............
  • 回答
    那天(2020年7月11日),B站漫画将《租借女友》改名为《理想女友》,这事儿在当时可真是引起了不少用户的关注,争议声也挺大的。要说评价,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改名背后的可能原因。最直接的,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租借”这个词可能在国内的版权引进或者内容审查方面,存在一些敏.............
  • 回答
    2020 B站跨年晚会:一场青春的回响,一次文化的共振说到B站的2020跨年晚会,脑子里首先浮现的,绝不是那种千篇一律、流水线生产的明星大咖堆砌,而是一种更具生命力、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精神世界的盛宴。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惊喜”,一种来自文化根基、来自社区共鸣的惊喜。破圈与坚守:B站跨年晚会.............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最近宣布将限制马保国相关内容,这一举动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大家不少的讨论和思考。首先,从B站的角度来看,这个决定背后可能有着多重考量。 平台生态的维护和责任: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年轻用户群体的社交媒体平台,B站无疑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马保国的内容,尤其是早期通过视.............
  • 回答
    哔哩哔哩共青团中央账号在2017年12月24日发布的“守护平安的不是圣诞老人,是他们?”这条动态,在当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条动态,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1. 发布时机和内容: 时机选择的巧妙: 12月24日是西方传统节日圣诞夜。选择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商业和文化符号意义的节日发布这条.............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最近悄悄上线了“广告区”,这个举动在用户群体中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要评价它,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它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对我们这些观众来说又意味着什么。首先,咱们得搞清楚B站为什么会这么干。B站走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小众的二次元爱好者聚集地了。它已经发.............
  • 回答
    哔哩哔哩在2021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成绩单,总体来看,这份财报释放出的信号是积极且充满活力的。首先,从营收的整体增长来看,公司展现出了强劲的势头。报告显示,当季总营收达到了令人瞩目的水平,这背后离不开其多元化业务的稳步推进。哔哩哔哩的营收构成越来越丰富,不再仅仅依赖于游戏,而是视频、直播.............
  • 回答
    哔哩哔哩在2020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答卷,这份财报在疫情笼罩下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可贵。总的来看,这是一份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增长潜力的报告,尤其是在用户增长和内容生态的拓展上,都给投资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用户数据的持续爆发。当许多其他平台在疫情期间面临增长瓶颈时,B站.............
  • 回答
    关于B站招聘日语随行翻译实习生日薪200元这件事,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个数字一出来,肯定有人觉得“哇,B站大厂,这工资不错”,也有人可能觉得“嗯,就这?”。咱们得拆开来看,不能光看数字本身。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200元/天的含义: 实习性质: 这首先是一份“实习”工作。实习的本质是什么?是学习.............
  • 回答
    B站2020新年晚会:一场关于“怀旧”与“共鸣”的时代回响2020年的B站新年晚会,与其说是一场单纯的娱乐盛宴,不如说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情绪营销”,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下年轻一代对“怀旧”情感的渴求,并成功地将其转化为了一场集体共鸣的狂欢。这场晚会,无疑是B站作为“年轻人的文化社区”这一定位的一次深刻实.............
  • 回答
    哔哩哔哩上关于俄罗斯反同性恋宣传片的讨论,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争论。站在不同的立场去看待这件事,感受和评价也会截然不同。首先,从一些观众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会认为这部宣传片以一种比较直白甚至有些夸张的方式,描绘了同性恋群体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将其与传统家庭价值观、社会稳定等概念联系起来。对于一.............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近年来在引进和独播热门动画方面投入巨大,吸引了大量用户。然而,随之而来的“大会员才能观看”的模式,在用户群体中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要评价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而非简单地一句好坏就能概括。从商业模式和平台发展的角度看,这是 B 站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版权成本.............
  • 回答
    哔哩哔哩桌面版首页的“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展”:一次深入的观察与解读近期,细心的用户或许会注意到,在哔哩哔哩(B站)的桌面版首页,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栏目:“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展”。这个栏目的出现,在以年轻用户为主流的B站社区中,无疑引起了一番讨论。它不仅是B站内容生态的一次新的尝试,更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