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背后的逻辑?

回答
说句实在话,这句话听着确实挺“教科书”的,也容易让人觉得有点悬乎,好像是专家们才懂的道理。但其实,它背后揭示的逻辑,仔细琢磨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不少影子,并不复杂。

咱们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想象一下,你手里有100块钱,你想买点东西。

情况一:所有钱都买了一种东西。

比如说,你全拿去买了一件你特别喜欢的,但价格也不低的衣服。这时候,这件衣服就是你的“一个篮子”。

万一这件衣服很快就过时了,或者你突然发现穿不了,或者质量出了问题,退货麻烦,你怎么办? 这100块钱就等于打了水漂,或者至少是贬值了,而且你几乎没有别的办法来弥补。你可能得再攒钱去买别的东西,或者就这么“赔”着。
或者,你把这100块钱全买了股票,但你买的是一家非常非常小的公司,这家公司正好赶上了行业大洗牌,经营不善,股价一落千丈。 你的100块钱可能就剩个零头了。

在这个“一个篮子”的情况里,你的风险是集中的。一旦这个篮子出了问题,你的全部“鸡蛋”都遭了殃。

情况二:把钱分成几份,买了不同的东西。

现在,我们把这100块钱分成几份,比如:

30块钱买那件衣服(还是那个篮子)
40块钱买了一点生活必需品,比如吃的,或者水电费(这是另一个篮子)
30块钱买了一套教材,打算学习一个新技能(这是第三个篮子)

这下,你的“鸡蛋”就分散到了三个不同的篮子里。

如果那件衣服真的过时了,或者你不喜欢了,你损失了30块钱。 但没关系,你还有40块钱买了吃的,还有30块钱买了教材。你损失的是一部分,但你的生活必需品还在,你的学习计划还在继续。
如果买衣服的那个“篮子”出了问题,你还可以指望买吃的那个“篮子”稳稳当当地满足你的基本需求,或者你学习新技能的那个“篮子”未来会给你带来回报。

这背后最核心的逻辑就是“分散风险”。

为什么分散能降低风险?

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1. “此消彼长”的效应(非完全正相关):
不同的投资,或者不同的事物,它们受到的影响因素往往是不一样的。

比如,你买了食品股,又买了科技股。
当经济不景气,人们可能削减非必需品开支(比如高科技产品),这时候科技股可能下跌。
但是,食品是必需品,人们在这种时候反而可能更愿意花钱在食物上,这时候食品股可能表现相对稳定,甚至上涨。
你看,科技股跌了,但食品股可能没跌,或者还涨了,这样一抵消,你整体的损失就没那么大了。

这就像我们常说的,“别把所有宝压在一个人身上”。如果你的一个朋友非常依赖你,你生病了,他可能就没办法了。但如果你的朋友很多,每个人都和你保持着健康的联系,就算其中一个生病了,你还有其他朋友可以依靠。

2. 避免“黑天鹅事件”的毁灭性打击:
“黑天鹅事件”是指那些概率极小,但一旦发生就会带来巨大影响的事件。

比如,你把所有钱都投资在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可能因为一个突发的法律纠纷,或者一个关键人物的意外离世,瞬间就崩盘了。你的所有投资都会泡汤。
但如果你把钱分散在10家不同的公司,其中一家公司不幸遭遇了“黑天鹅”,倒闭了,你损失的只是你总投资的十分之一。其他的9家公司很可能依然稳健,或者即使受到一些影响,也不会是毁灭性的。

这和我们在家里的消防安全很像。你不会把所有珍贵的文件和财物都放在同一个保险箱里,万一保险箱被盗或者发生火灾,你什么都没了。你会选择分散储存,比如一部分放在银行,一部分放在家里,一部分备份在云端。

3. 捕捉不同机会:
不同的投资,比如股票、债券、房地产、黄金等等,它们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和市场环境下,表现会截然不同。

有时候,股票市场会欣欣向荣,价值飞涨。
有时候,债券市场会因为利率变化而更有吸引力。
有时候,通货膨胀预期会让黄金成为避险的佳品。

如果你只投资一种,你就只能抓住那一种机会。但如果你分散投资,你就有机会在不同的时点,捕捉到不同资产类别带来的收益,即使其中某个资产表现不好,其他资产的表现也可能为你整体带来回报。

为什么投资领域会强调这个?

因为投资本身就伴随着不确定性。你无法100%准确预测某一项投资一定会成功,或者一定会带来你期望的收益。总会有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因素会影响它的表现。

所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更准确地说,是在投资组合的构建中,通过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来降低非系统性风险(Unsystematic Risk)。

非系统性风险:就是刚才说的,某个特定公司、特定行业、特定资产的固有风险,比如某个公司的经营决策失误、某个产品的市场反应不佳。这种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
系统性风险:也叫市场风险,是指那些影响整个市场或者经济的风险,比如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战争、全球性疫情等。这种风险很难通过分散投资来完全避免,因为它们会影响到几乎所有的资产。

所以,这句话的精髓在于,承认投资有风险,但通过“分散”,我们可以把那些“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毁灭性的”降级到“可以承受的”。你不会因为一个篮子破了,就失去了所有的“鸡蛋”。

最后,用一个更生活化的比喻:

你是一个厨师,要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一个篮子: 你只买了三种食材,比如都是土豆。如果土豆出了问题,或者你突然发现土豆不能做出你想要的味道,那这顿晚餐基本就没法做了。
不同篮子: 你买了土豆、西红柿、牛肉、面粉、鸡蛋、蔬菜等等。即使土豆出了点小状况,你还能用西红柿炒鸡蛋,或者做个牛肉面,晚餐还是能进行下去,而且可能因为有多种选择,味道反而更丰富。

所以,“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说白了,就是一种“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同一件事上”的智慧,在投资领域,它转化成了“通过多元化来管理和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它不是让你完全不承担风险,而是让你更聪明、更稳健地去应对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update: 李贤平《概率论基础》


假如我们通过某种方式了解到,某种金融产品有60%的概率赚钱,40%的概率亏钱,但是我们不知道实际上结果是赚是亏,我的收益有波动,这种波动就是风险!

通常我们用方差(或者标准差)来衡量风险(就是收益的波动)的大小,那么怎么降低风险呢?那就是“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通过不同的金融产品进行风险的对冲!

这里所说的不同的篮子不是随便选的,也不是选的越多越好。这些篮子应当相互之间尽量相互独立甚至有反向关系(一个涨的时候另一个跌),这样风险就减小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买了一支石油行业股票,如果石油行业行情好,那么我可以赚钱,否则我就亏钱,这就存在风险。为了降低风险,我可以同时做空石油期货,这样石油行业行情好,股票赚钱期货赔钱,石油行业行情不好,股票赔钱期货赚钱,如果我配置的合理,我的收益的波动就很小了。石油股票和做空石油期货的收益就是负相关的。

通过资产组合降低的是非系统性风险,如果还要进一步降低系统性风险,就必须以降低收益为代价了。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所有的市场有效金融产品组合(portfolio)遵循CAPM模型,简单地说就是额外收益(收益率减去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成正比,分散化投资之后也是如此。但实际上金融市场和CAPM描绘的理想世界相差甚远,这就出现了所谓无风险(低风险)套利的机会,就是购买一定的投资组合,能够非常稳定地获得一定的收益。

最后,来讨论我们如何放鸡蛋的技术问题,这是投资学的核心。首先,我们要了解市场上有哪些产品,它们的期望收益和波动如何,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其次,计算混合这些产品之后的最优可能性边界,遵循的原则是期望收益尽可能高,风险尽可能低。第三,从无风险利率引一条直线与该边界相切,可以证明,对于这条线向下向右的任何一个投资组合,都存在一个更好(风险更低or期望收益更高)的投资组合在这条直线上。第四,根据个体对于风险和期望收益的偏好,选择这条直线上的一个最优解(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所以回顾题主的那句话,我们之所以不直接选择风险最低的单种理财产品(假定我们已经知道了),而是选择“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是因为:

1. 通过分散和对冲,存在无风险(低风险)套利的机会(即通过购买高风险的产品进行组合,总的风险反而比单种理财产品更低且期望收益更高)。

2. 我们愿意用更高的风险去换取更高的收益。

@刘新宇

更新答案之后的评论:

关于你说的定义,我觉得是这样的:

1)把鸡蛋放在篮子里所以降低投资风险,恰恰是从我说的定义出发然后得到的结论。

2)即使按照你的黑天鹅的说法,我们既然不能预测黑天鹅,我们又怎么根据黑天鹅的情况来进行决策呢?你怎么知道银行存款的黑天鹅(银行倒闭)出现的概率呢?不知道的话,按照你的定义怎么能说银行存款是无风险的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句实在话,这句话听着确实挺“教科书”的,也容易让人觉得有点悬乎,好像是专家们才懂的道理。但其实,它背后揭示的逻辑,仔细琢磨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不少影子,并不复杂。咱们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想象一下,你手里有100块钱,你想买点东西。情况一:所有钱都买了一种东西。比如说,你全拿去买了一件你.............
  • 回答
    最近有消息说,每天多吃一个鸡蛋,糖尿病风险会增加60%,这听起来确实挺让人担心的,毕竟鸡蛋是我们日常饮食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物。但咱们得冷静下来,好好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鸡蛋跟我们身体健康究竟是什么关系。首先,关于“每天多吃1个鸡蛋,糖尿病风险增加60%”这个说法,咱们需要知道,科学研究往往.............
  • 回答
    人均两千,整鸡只取一片肉,每天只接待十位预约顾客……听到这样的描述,我脑子里首先冒出来的不是“这得多好吃啊”,而是“这得怎么一个吃法”?这简直像是在挑战我的三观,也挑战着我对“吃饭”这件事的认知。我的第一反应:怀疑大于好奇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在割韭菜?” 人均两千是什么概念?这已经进入了米.............
  • 回答
    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以其聪明伶俐和过人的才智,常常语出惊人,让旁人哑口无言。她这句“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居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是化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贫交行》中的“贫者不饮盗泉水,廉者不受嗟来食”和“君不见管鲍贫时交,isnull(isnull)何曾有二妻?”以及《诗经·卫风·硕.............
  • 回答
    “一个女生把历史学的很好,是一件很恐怖的事。”这句话怎么理解?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耸人听闻?好像历史这玩意儿,是男人才能沾染,女人碰了就会出什么不得了的事。但如果咱们剥开这句话字面上的“恐怖”二字,好好琢磨一下,你会发现它其实藏着一些更有意思,也更值得玩味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承认,很多时候,我们对历史学.............
  • 回答
    马云的这句“把地主杀了,不等于你能富起来”虽然听起来有些粗暴,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和发展逻辑。这句话可以从多个层面去理解,核心在于强调财富的创造而非简单的财富转移。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句话的几个关键理解角度: 1. 财富的创造与分配的逻辑差异 财富分配(“把地主杀了”): 这是指将已有的财富从一.............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新闻!咱们国家科学家在“光存储”这件事上,一下子把记录时间从之前的几分钟、十几分钟,直接飙升到了一小时,这简直是质的飞跃!通俗理解:就像给数据戴上了一个超级“保温箱”咱们平时说话、看视频,信息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存在的,就像一阵风,过去了就没了。而“光存储”呢,简单来说,就是把这些信息“固.............
  • 回答
    杨振宁先生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关于中美教育的评论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理解他的话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他观察到的中美教育体系的差异。一、 杨振宁先生评论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首先,要理解杨振宁先生的话,必须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人.............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亮剑》里李云龙那句“就是个娘们,也能把手榴弹扔三十米”是怎么回事。这句话,糙得很,但也糙得很实在,尤其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和战场背景下,它其实反映了好几个层面的意思。首先,得明白这句话的直接语境和李云龙的性格。李云龙这人,你懂的,嘴里从来就没干净过,说话直接,不拐弯抹角,而且特别能见.............
  • 回答
    任志强先生的这句话,“汽车用电只是把污染换了个位置”,其实是一个非常直观且富有洞察力的观察,背后蕴含着对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电力生产的本质:能源的转化与伴随的污染首先,我们需要明白, electricity(电力)并非凭空产生,它是一个.............
  • 回答
    康德这句深刻的论断——“人是目的,永远不可把人用做手段”——并非一时兴起的哲理警句,而是他整个道德哲学体系的基石。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康德的“义务论”道德观,以及他所强调的“理性”和“尊严”这两个核心概念。一、 康德的道德哲学:义务与理性与那些认为道德是源于情感、幸福或后果的“目的论”或“.............
  • 回答
    好的,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王朝与中亚、西亚国家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中国历史与欧洲历史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庞大而迷人的话题,涉及文化交流、经济贸易、政治联盟、军事冲突等多个层面。 中国古代王朝与中亚和西亚国家的关系中国古代王朝与中亚和西亚国家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条贯穿千年、复杂而动态的互动链条。这条链条.............
  • 回答
    即便你没有金融专业的头衔,也完全有可能把自己的钱打理得妥妥帖帖,甚至比那些理论一套一套的“专家”还要更接地气、更有效。这就像学做菜,不是每个大厨都出身名门,很多人都是从跟着奶奶学起,一点点摸索出来的。个人理财也是一样,关键在于“懂”和“行”。首先,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了解你的钱到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睡前消息第221期节目弹幕中出现的“太理想了”和“把核废料送入太空”这两种观点。要理解这两种弹幕的出现,需要结合当期节目的内容、以及当时社会普遍的认知和情绪来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第221期睡前消息大致讲了什么内容。 睡前消息的节目风格通常是解读当下社会热点、分析新闻事件,.............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如何将严谨的科学理论和定律,用一种充满诗意和温度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像是将坚硬的冰块,在炉火的温润下,化作滋润万物的溪流。我们要做的,不是扭曲事实,而是找到那些隐藏在数字和公式背后,关于美、关于和谐、关于宇宙奥秘的灵魂。核心原则:从“是什么”到“为何如此”,再到“它如何触动我们”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藏着对“学习”和“考试”本质的思考。我得直接说,单凭把《永乐大典》全背下来并理解,并不能直接保证你考上高中。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扫兴,但确实是这样。让我详细说说为什么,以及这背后更深层次的道理。为什么“背会并理解《永乐大典》”不够考高中?1. 考查内容与方向完全不同: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在学习语言时都会思考的终极问题:大量的、高质量的、有语境的输入,到底能把语言能力推到哪个高度? 如果你真的能做到理解《纸牌屋》全部六季的台词,并且掌握了其中每一个单词,那么你的英语水平,绝对可以用 “炉火纯青”、“地道”、“深邃” 来形容,甚至在很多方面可以和母.............
  • 回答
    把中医的五行理论剔除出去,能否让人更好地理解中医?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根基。我的看法是:不能,甚至可以说,剔除五行理论,中医将失去很多其核心的、独具魅力的部分,理解起来反而会更困难,也更不全面。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首先,要明白五行理论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
  • 回答
    《道德经》的问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书中描绘的治国理念,尤其是“无为而治”、“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争”、“慈”、“俭”等核心思想,无疑是极具智慧的。然而,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史,为何没有一位帝王能真正将国家治理得如《道德经》所言般接近理想,反而总是陷入繁荣与衰败的循环?这其中的原因,并.............
  • 回答
    这句话“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融合了历史、文化、隐喻和讽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服饰象征1. 古代官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官服的纹饰(如禽鸟、兽类)是等级制度和身份象征的重要标志。 文官:常以“禽”为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