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官渡之战后的八年时间里,曹袁双方发生了什么 ?

回答
官渡之战后的八年,这八年对于曹操和袁绍(以及袁绍死后的袁氏残余势力)来说,是截然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八年。官渡之战的胜利,虽然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但它也仅仅是一个转折点,之后漫长的拉锯和斗争,才真正让曹操的霸业版图得以巩固。

袁绍集团的迅速衰败与分裂:

官渡之战最关键的一战——官渡之战,袁绍集结了北方绝大多数的兵力,而曹操以少胜多,奇袭了袁绍的乌巢粮仓,彻底击溃了袁绍的军队。这场战役的惨败,对袁绍集团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也预示着它无可挽回的衰落。

袁绍的病逝(202年): 官渡之战的失败,对本就健康状况不佳的袁绍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在撤回邺城后不久,袁绍便病逝了。他的死,是袁绍集团走向分裂和瓦解的直接导火索。
袁氏兄弟的内斗: 袁绍死后,他三个儿子——袁谭、袁尚、袁熙,因为继承权的问题,立刻爆发了激烈的内斗。
袁谭称霸主: 袁绍死后,袁谭自认为长子,在冀州拥兵自重,自称冀州牧,意图继承父亲的权力。
袁尚继位: 然而,袁绍的幕僚郭图、逢纪等人却倾向于拥立袁尚为继承人,因为袁尚在袁绍生前更受宠,而且也更擅长权谋。于是,袁尚在邺城即位,并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
兄弟相攻: 袁谭和袁尚的矛盾迅速激化,两人从政治上的互相排斥,发展到军事上的互相攻伐。最初,袁谭占据黎阳(今河南浚县),袁尚占据邺城(今河北临漳)。他们互相攻击,兵力消耗严重,而且给了曹操可乘之机。
曹操的步步紧逼: 面对袁氏兄弟的内斗,曹操并未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借力打力”的策略。
围攻黎阳(203年): 曹操趁袁谭和袁尚在黎阳作战不力之际,率军围攻黎阳。袁尚不敌,逃往中山。袁谭也无法抵挡,被迫投降曹操,并被封为安国亭侯。
攻占邺城(204年): 黎阳失利后,袁尚和袁谭又在邺城地区展开争夺。曹操抓住机会,直接围攻邺城。经过一段时间的围困,最终攻破了邺城,俘虏了袁尚的妻子和儿女。袁尚和袁熙则逃往北方,投奔了辽西的公孙康。
荡平冀州: 邺城的陷落,标志着冀州易主。曹操在此之后,对河北地区进行了最后的扫荡,基本平定了袁绍残余势力在冀州范围内的影响。

袁氏残余势力的最后挣扎与覆灭:

袁绍的儿子们虽然内斗不休,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复仇和恢复祖业的念头。在曹操平定冀州后,他们的残余势力仍然对曹操构成了威胁,虽然只是边缘的威胁。

袁熙与公孙康的联盟(205年): 袁尚和袁熙逃到辽东郡,投奔了郡守公孙康。公孙康最初是墙头草,既不敢直接对抗曹操,也不敢得罪袁氏兄弟。然而,在曹操逐渐稳固北方后,公孙康为了讨好曹操,也为了清除自己地盘上的潜在不稳定因素,最终选择与曹操合作。
柳城之战(207年): 袁尚、袁熙煽动北方的一些部族,意图反攻。曹操为了彻底解决后患,决定亲征柳城(今辽宁辽阳),这是他北征辽东的最后一步。
惊险的胜利: 此次北征,曹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他必须翻越险峻的山岭,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而且还要应对当地部族的阻挠。在征途中,曹操的军队遭遇了瘟疫,损兵折将,情况一度十分危急。
利用地理与天气: 关键时刻,曹操利用了当地的地理知识,并恰好赶上了一场大雨,使得原本险峻的山路变得相对容易通行。
公孙康的背叛: 当曹操的军队抵达辽东时,公孙康为了取悦曹操,竟然将藏匿在自己地盘上的袁尚和袁熙捉拿,并送上人头。
袁氏势力的彻底终结: 随着袁尚、袁熙的死亡,袁绍昔日强大的势力,至此彻底消亡。官渡之战后持续八年的袁氏残余势力的折腾,也终于告一段落。

曹操巩固北方统治的八年:

相对而言,官渡之战后的八年,是曹操巩固和扩张他在北方统治的关键时期。

军事上的征伐: 曹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以及控制和整合新占领的区域。从203年到207年,他先后发动了针对袁谭、袁尚、袁熙等人的军事行动,最终将河北地区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政治上的安抚与治理: 在军事征服的同时,曹操也重视对占领区的政治治理。
安置流民: 官渡之战和随后的内战,导致了大量的流民。曹操采取措施安置流民,鼓励农业生产,恢复经济。
招揽人才: 曹操非常重视人才的招揽,不论出身,只要有才能,他都会予以任用。在平定北方过程中,他吸引了许多原本属于袁绍阵营的人才,如荀攸、郭嘉(早期)、程昱、张辽等,这些人都为他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制度建设: 曹操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统治制度,为后来的魏国奠定了基础。
战略上的休养生息: 在多次军事行动之后,曹操也懂得劳逸结合,让民众休养生息,为进一步的战略目标(如南征刘备、孙权)积蓄力量。

总结一下这八年的进程:

官渡之战(200年)后,袁绍集团就像一棵被砍断根基的树,虽然依然有枝叶,但已然枯萎。袁绍死后,三子争位,更是加速了其崩溃。曹操则如同精明的猎人,耐心等待,时机一到,便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将这群散乱的势力一一击溃。

这八年,是袁绍家族从辉煌走向彻底毁灭的八年;同时,也是曹操从一跃成为北方霸主,进而一步步巩固其统治、完成北方统一的关键八年。这八年的斗争,不仅仅是兵力的对抗,更是政治智慧、战略布局和人才运用的较量,最终,曹操以其卓越的才能,笑到了最后,为他日后问鼎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可以算是七年,也可以算是八年。实际上官渡打完是建安五年十月,而到曹操最终破乌桓平定所有袁家势力是建安十二年,只是等到曹操回师邺城计划南下的事情时,已经是第二年初了。

本来我想着这个题应该比较适合 @袁本初 ,但转念一想,不对啊,他只知道官渡之战后两年不到的事情……


建安五年

官渡之战对曹操来说有许多侥幸因素,很多人都认为,袁绍哪怕少犯其中一个错误,听从沮授或田丰任何一条建议,比如让蒋奇领军反蹲乌巢,最后输的多半都会是曹操。所以曹操冒着老家被偷的风险团战赢得并不容易,获胜后还看到那么多自己部下勾结袁绍的信件,不会天真地真的以为自己能一举上高地拿下袁绍。上路钟繇调略关中诸将与并州高干对峙,下路臧霸带泰山众继续在袁谭管理的青州周旋。整个局势只算是稍稍平稳,再加上原本军粮已经短缺,曹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回家喝泉水。

而袁绍只带了八百骑兵跑路,重新调集军队、收拢溃军和等队友复活需要时间。于是双方各自都退了回去。

(至于曹操坑杀降卒,差不多七八万,是有。袁绍的传里说的是伪降,曹操的传记里注解里直接说的斩首七万余,真相只有他们才知道,说缺粮而不得不杀,也算是个合理的推测。)

不过,DOTA团战……哦不,战争中赢了应该迅速建立优势,所以曹操顺手让状态比较好的张辽、夏侯渊直奔东海点刷昌豨,获得了昌豨盾。


但如果袁绍回家后好好备战,各自刷刷野点买买装备等技能CD到位再守一波高地,也未尝会败。结果,袁绍一方的盟友频道里是这样的:

逢纪:田丰一直在泉水里挂机笑,说我们团战没他果然不能赢。

袁绍:踢了他!

田丰被踢出了游戏。

审配:……(卧槽,我就顺手除一个许攸,他们便一个反手坑了整个河北帮,就剩我一个,要赶紧抱大腿。)

几分钟后。

孟岱(对蒋奇):顺便再替我给主公说说,下次让我守家。

蒋奇:主公,审配有两个儿子丢在官渡没回来,现在他带着自己的一帮人守家不安全,倘若他叛变,王座不保。

辛评、郭图:同意。

袁绍:小逢,你怎么看。

逢纪:审配做事比较专,但是个好人。

袁绍:咦?话说我记得你们关系不好啊。

逢纪:为了国家,个人恩怨不重要,嗯。(河北帮已经不行了,坑他们一个人再送个人情就算扯平,接下来处理颍川那帮人,嗯,这就叫制衡。让你们看看我逢纪的手段。)

审配:逢纪真是大丈夫。(吓尿了,逢纪的账以后再算。)


建安六年

四月的这一波特别关键,曹操第一次带队过了河,由于之前袁绍方内斗嘴炮不断,终于丢了开局以来第一个塔——仓亭,标志着曹操军开始战略反攻,本次事件也引发冀州各地的叛乱,兵线一度被带到各个塔下。虽然兵线好,但曹操突然发现,去河道插眼蹲点的蔡扬单抓刘备反被艹。于是稳妥起见,九月曹操集合各路兵马,去汝南小树林成功把准备偷家的刘备赶跑,刘备等人卡在了地图南面边缘bug上。

而这个时候,袁绍才逐渐带人收掉了几路兵线,仔细研究了一下局势,觉得一群猪队友带不动,怒砸键盘,导致操作不能。


建安七年

在键盘失灵的情况下,袁绍没来得及打字指派接任队长的人选,胡乱操作中duang地一下就退出了游戏,此时距官渡之战结束还不到两年。袁谭、袁尚开始抢袁绍身上的装备,审配、逢纪、辛评、郭图等人继续内斗嘴炮,然后逢纪用了一劳永逸的办法,假传了旨意让袁尚接管控制权,至此袁家实际上出现了两个小团体。

曹操趁此机会在淮阳渠河道上插了眼,给荀彧等辅助省吃简用才买下的鸡开辟了安全的运输通道。补给充足的情况下连续赢了袁家兄弟几波团战。

另一方面,上路在袁尚的远程指挥下进行了一场小团战。

中立势力匈奴栾提呼厨泉加入袁绍军,围攻上路一塔平阳,袁绍军郭援、高干带兵线即将过河增援,已经控住在最前线浪的贾逵,贾逵靠蛊惑中立单位卡位,残血逃脱。而钟繇一面塔下强守,一面让张既使用技能大招游说,马超、庞德瞬间自带极速符作为曹操军加入战场,并在郭援、高干过河时成功堵截。庞德乱军之中直接对郭援开大单挑,结果立马增加了一点攻击力。

Owning~~曹操军团向胜利迈进。

不过打完之后钟繇反应过来:你妹,郭援是我外甥啊……

然后Owning差点被终止……卡地图边缘bug的刘备又卡出来准备偷家,夏侯惇、于禁前往防御,结果夏侯惇在博望的小树林被单抓,李典上前火速扔技能解围,双方各自退下去回状态。


建安八年

曹操中路大军继续北上,程昱使用技能招募了一群野怪山匪当炮灰,合流攻破中路二塔黎阳。

袁家的盟友频道此时却是这样的:

袁谭:逢纪,我弟弟说好的援兵呢?

逢纪:我去问问。

袁谭:频道里说,他听得见。

袁尚(对审配):给吗?

审配:不给。

逢纪:审配你这个坑……

Duang~逢纪被袁谭踢出了游戏。

审配:……(呵呵)

曹操军团拆掉了一个防御塔。

袁谭(所有人):袁尚是个大**!


曹操带队进逼了一次高地塔邺城,然后带队南下回状态,顺便解决一直在卡BUG的刘备。

曹操修改了游戏设置,曹操方金钱奖励模式改为赏功罚罪令。从此开始,英雄被击退是有惩罚的,曹操军将领从此不敢随便浪。

曹操把刘备压到地图边缘后,等回到北边,就看见袁家两兄弟各自带着小团体不停地互相强A。

二五仔辛毗叛变,当了带路党。曹操带兵到下路,截住了一直在强A袁谭的吕翔和吕旷,后者投降。同时袁谭暂时加入了曹操阵营。


建安九年

这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打了一次最关键的团战。审配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凭借邺城挡下了曹操的整个豪华阵容。这个高地足足上了半年。

二月,曹操开始上高地。邺城守将之一的苏由暗中投降,审配迅速发觉,将其赶出城。冯礼当内应开门,也被审配带兵包饺子,全灭入城部队。但周围的队友尹楷、沮鹄等被秒,韩范、梁岐见势不妙也跟着叛变。尔后曹操引水淹城,俨然又制造了一个下邳。

这个时候,袁尚终于想到发兵救援……神勇的主簿李孚,打扮成曹操军的军官混在攻城部队里进入城池送达援军情报,再扮作平民跟着蜂拥而出的老百姓传达回复,是使命必达的典范。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袁尚的援军被秒破。带着乌桓突骑去寻粮的牵招一转身,发现他无法回到袁尚军团,也进不了邺城,只得投降。同样投降的还有马延等一票人。

直到八月,曹操才在邺城军民饿死过半的情况下,经由审配的侄子开门,攻入邺城。审配死前,带走了辛评垫背。早已叛逃的许攸很快也被曹操踢出游戏,至此袁家所有谋臣也只剩下跟着袁谭的郭图。

两个月后,高干带着并州投降,上路畅通,曹操相当于连破了两路,转攻下路袁谭。这个时候BOSS点的昌豨又刷新了,曹操远程指挥臧霸、于禁去刷,同时夏侯渊也想抢盾,猛攻之下昌豨连忙找到于禁表示献盾。而于禁嫌麻烦直接A掉了昌豨盾,系统终止了昌豨的刷新。在此次游戏中,昌豨仅仅只刷了五次。

曹操只说了一句:盾给我啊……

围攻南皮期间,刚刚投降的刘备好基友牵招只身见速仆丸,凭借过硬的乌桓专业知识与嘴炮技术说退了准备加入战场支援袁谭的乌桓援兵。


建安十年

年初,南皮破,曹操杀袁谭、郭图。袁家谋臣终于团灭。下路臧霸率军前往合流,宣告下路高地告破。黑山张燕归顺,曹操开始出的高级兵。

焦触、张南等人投降并反推袁熙一波,袁家基本失去了所有可用之将,二袁被赶出了幽州,逃到乌桓。之前被嘴炮蒙蔽了的速仆丸回过神来,收留了两人。

上路高干不久复反,乐进带队重打上路高地。这是袁家最后的一次反扑。


建安十一年

曹操亲征上路高地,并州被破,高干没跑掉。三路高地至此才算全破,袁家再无翻盘的可能。在这之后,因为没有昌豨可以刷,曹操只能偷闲去大野点刷了一遍海贼王管承。


建安十二年

曹操的超级兵攻破乌桓,直接平推了蹋顿,速附丸、楼班、乌延等跟着二袁逃亡辽东,头却被送了回来。袁家甚至来不及打出GG。

只有牵招去给袁尚上了一炷香。

这就是曹操平定北方的大致过程,其实打得十分艰难的。优势基本都是在官渡之后的各次小团战中慢慢积累的。其实原本一次大败没有什么,袁绍一方最后会输,完全跟DOTA里一样,内部开始互喷开始抢指挥权的时候,基本就不能玩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官渡之战后的八年,这八年对于曹操和袁绍(以及袁绍死后的袁氏残余势力)来说,是截然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八年。官渡之战的胜利,虽然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但它也仅仅是一个转折点,之后漫长的拉锯和斗争,才真正让曹操的霸业版图得以巩固。袁绍集团的迅速衰败与分裂:官渡之战最关键的一战——官渡之战,袁绍集结了北.............
  • 回答
    如果我是三国志中的袁绍,面对官渡之战的败局,我将不会仅仅满足于“如果”。我会在战略层面进行深刻的调整,并在执行层面加倍警惕和努力。以下是我会如何改写官渡之战败局的详细构想:核心问题分析:袁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思考如何改写败局之前,我必须先深刻理解导致袁绍失败的根本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 回答
    好,我就来捋一捋,如果我是那许攸,在官渡之战立下奇功之后,又该如何为自己谋划,才能不至于像那真正的许攸一样,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话说我许攸,本就是袁绍麾下的谋士,虽说算不上顶尖,但也颇有几分才智。当年那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相持不下,袁绍坐拥优势,却迟迟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这让我心痒难耐。而我,正是.............
  • 回答
    要说曹操、周瑜、陆逊的辉煌战役为何没能“威震华夏”,而关羽“水淹七军”却能做到,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星半点,得从战役的战略目标、战术执行、战场局势、以及最重要的——战役的“宣发效应”说起。咱们一个一个捋。一、 曹操的官渡之战:荡平北方,奠定霸业,但“威震”得不够“出圈”官渡之战,那绝对是曹操一生.............
  • 回答
    官渡之战,那可不是一场简单的兵器碰撞,更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关键一战。想当年,曹操和袁绍,一个如日中天,一个野心勃勃,这两位北方的巨头,为了争夺中原的霸权,在官渡这个地方,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战前风云:天时地利人和,谁占优势?要说这场仗,咱们得先看看当时的大环境.............
  • 回答
    官渡之战前,袁绍确实在北方占据了辽阔的疆域,但要说“实际控制地盘”,尤其是在幽州和并州,情况要复杂得多,并非他所宣称的那般稳固。他最大的实际控制点,毫无疑问,是那个他统治多年的核心区域,也是兵源、粮草最充沛的根基所在。袁绍疆域概览: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的势力范围大致覆盖了北方中原和部分北方边疆地区,.............
  • 回答
    官渡之战无疑是曹操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集中体现了曹操高超的军事谋略、卓越的指挥才能以及出色的政治手腕。要详细讲述官渡之战如何体现曹操的军事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精准的战略判断与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和袁绍在实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袁绍拥有四州之地(冀、青.............
  • 回答
    官渡之战前,袁绍的确是当时北方实力最雄厚、地盘最大的诸侯。他拥有冀、幽、并、青四州,兵精粮足,麾下谋臣猛将如云。然而,即使在这样的鼎盛时期,袁绍也未曾急于称帝。反观袁术,尽管也曾一度占据江淮,拥兵自重,却在实力远不及袁绍的情况下,贸然称帝,最终落得个凄惨下场。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地盘大小.............
  • 回答
    官渡之战后的袁绍,其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可以说渺茫至极,几乎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任何理论上的可能性,但现实的残酷和袁绍自身的缺陷,早已将他推向了命运的绝境。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去剖析:一、 战场上的惨败:基础的动摇官渡之战的失败,绝不仅仅是丢掉几座城池、损兵折.............
  • 回答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两大诸侯在此巅峰对决。最终,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拥有强大兵力的袁绍,奠定了其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的战败原因复杂,既有客观的军事劣势,更有人为的战略失误和军事部署上的重大缺陷。下面我们将详细分析袁绍战败的原因及其军事部署的缺陷:一、 .............
  • 回答
    刘备在官渡之战背刺曹操,与襄樊之战中孙权背刺关羽,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三国时期,而且都牵涉到诸侯之间的联盟与背叛,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要判断哪个战略失策更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战略意图、具体操作、直接后果以及长远影响。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两件事:1. 刘备在官渡之战前后的“背刺”曹.............
  • 回答
    官渡之战后,曹操烧毁那批让自己心神不宁的书信,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销毁证据的举动,而是一场深谙人性的、高明的领导艺术表演。这其中蕴含的东西,远比我们看到的要丰富和深刻得多。首先,这是一种极致的“断舍离”与“战略定力”的体现。 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击溃了强大的袁绍.............
  • 回答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破袁绍,这本身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而在这场战役背后,袁绍阵营内部关于曹操书信的传闻,更是为这场胜利增添了一层传奇色彩。那么,曹操究竟有没有看过袁绍写给自家旧部那些“零散”的书信?这个问题,历来是史家和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得详细,咱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
  • 回答
    官渡之战,曹操赤脚迎许攸这桩事儿,要说它是不是对整场战役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事儿啊,得分两头说。首先,得承认,许攸献策“火烧乌巢”,确实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曹操赤脚相迎,这是当时曹操极度重视和渴望许攸的体现,无疑给许攸吃了颗定心丸,也侧面烘托了许攸当时的重要性。官渡之战,曹操兵力少,粮草不足,而袁绍兵.............
  • 回答
    官渡之战和襄樊之战,是曹操一生中极为关键的两次战役,也确实牵扯到青州兵的部署问题,尤其是“兖州之乱”对青州兵数量的影响。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官渡之战时,30万青州兵在哪里?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决定性战役。当时,曹操主力正在官渡与袁绍的联军对峙,战况异常激烈。30万青.............
  • 回答
    官渡之战,袁绍兵多而未能分兵攻打许昌,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并非一个简单的决策失误。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袁绍的战略思维、战场形势以及个人性格等多方面要素。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袁绍虽然兵力占优,但他的优势是“多”,而非“精锐”。袁绍的军队构成复杂,不仅有嫡系部队,还有很多是从各地征召.............
  • 回答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宿命对决,其胜负的关键往往在于粮草的运送与保卫。而袁绍,这位雄踞冀州,势力庞大的北方霸主,为何会将至关重要的粮草大营设在乌巢这样一个看似暴露且难以兼顾的地方?这个问题,细究起来,着实牵动着当时错综复杂的战略态势和袁绍本人的决策逻辑。要理解袁绍的这一选择,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大.............
  • 回答
    官渡之战袁绍的决策,究竟是“强攻不如缓进”更为明智,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无数军事家们反复推敲的经典案例。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剥开历史的迷雾,深入分析当时双方的实力、战略意图以及袁绍团队内部的意见分歧。首先,我们得清楚袁绍当时面临的局面。他坐拥冀、并、幽、青四州,兵多粮足,实力远.............
  • 回答
    官渡之战,那可是东汉末年一场惊天动地的战役,是曹操和袁绍两位枭雄巅峰对决的关键时刻。说起袁绍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那可真是让人忍不住要细细说道一番。初期的踌躇满志,兵强马壮的底气话说袁绍当时可是北方的霸主,地盘大,兵马多,麾下文臣武将也是一抓一大把。你看他那阵势,起兵二十万,号称五十万,浩浩荡荡地杀奔.............
  • 回答
    关于官渡之战刘表是否支援袁绍,史料记载并不明确,存在一定的争议。不过,从现有史料的分析来看,刘表并未直接派遣军队大规模支援袁绍在官渡的战事。但这种“未支援”并非完全的袖手旁观,其态度和行动有更复杂的一面。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刘表所处的境地: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刘表的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