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成龙电影《英伦对决》?

回答
《英伦对决》,这部由成龙主演,马丁·坎贝尔执导的电影,一上映就引起了不少关注。毕竟,这两位名字摆在那里,一个是我们熟悉的功夫巨星,一个则是执导过《佐罗的面具》、《007:大战皇家赌场》等佳作的导演,这样的组合本身就充满了期待。不过,在我看来,《英伦对决》更像是一次成龙在演技上的一次“冒险”,一次对“硬汉”形象的全新探索,而不是一次单纯的动作片盛宴。

咱们先说说成龙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以往,成龙电影里他的角色总是带着一股子“小人物”的韧劲,幽默感十足,用一套套巧妙的功夫化解危机,最终带着观众笑中带泪地看完。但在这部《英伦对决》里,他饰演的关玉民,却完全是另一个模样。他是个丧女之父,一个在伦敦苦苦寻找真相的普通人。你很难在他身上找到过去那种标志性的“成龙式”幽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伤,一种几乎要将人吞噬的绝望。电影里,他很少有大段的台词,更多的是通过眼神、肢体语言来传递角色的痛苦和决心。那种从眼神里透出来的疲惫和无助,那种面对政府官僚的隐忍和愤怒,都让我觉得“这还是那个成龙吗?”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他的表演是真实的,是极具感染力的。他不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英雄,而是一个被生活逼到绝境的父亲,这反而让他身上的“人味儿”更加浓重。

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在七十年代的伦敦,一个充斥着政治斗争、恐怖袭击的动荡时期。关玉民的女儿在一次爆炸中丧生,而他却发现官方的调查并不彻底,甚至隐藏着什么。为了替女儿讨回公道,他一个人,没有任何依靠,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求索之路。这条路充满了阻碍,他要面对冷漠的警察、敷衍的官员,甚至还要面对隐藏在暗处的危险力量。电影在叙事节奏上,可以说是相当的“沉”,它没有那种爆炸式的动作场面,更多的是一种层层递进的悬疑感,让你跟着关玉民一起去抽丝剥茧,去感受他内心的煎熬。

说到动作场面,这依然是成龙电影绕不开的话题。但《英伦对决》里的动作,更多的是一种“生存”的搏斗,而非“表演”的炫技。那些街头巷尾的搏斗,那种为了自保而进行的近身缠斗,都显得格外真实和残酷。没有了飞檐走壁,没有了华丽的套路,只有一次次在绝境中的反击,一次次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眼前的麻烦。我记得有几场戏,关玉民在狭小的空间里,凭借着经验和本能,对抗那些比他更强的对手,那种拼命的劲儿,让人看得又心疼又佩服。成龙在这个年纪还能打,还能保持这样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但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用“狠劲儿”代替了“巧劲儿”,让动作更贴近角色的命运。

当然,这部电影也并非完美无缺。有人可能会觉得它的节奏有点慢,不够“爽”。尤其对于期待成龙经典动作喜剧的观众来说,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影片中一些政治背景的铺垫和人物关系的处理,或许还可以更精炼一些。但瑕不掩瑜,我认为《英伦对决》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它对成龙形象的一次“颠覆”和突破。它不仅仅是一部动作片,更是一部关于父爱、关于坚持、关于为正义而战的沉重故事。

总的来说,《英伦对决》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尤其如果你想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成龙,一个在演技上更成熟、更具深度的成龙,那么这部电影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它或许少了些许往日的轻松与爆米花感,却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厚重与悲悯,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尝试。它让我们看到了,即使是动作巨星,也能在角色中找到新的可能性,用更真实的情感去打动观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常好看。

《英伦对决》有一种古典硬派间谍电影的调调,情节紧凑,气氛阴冷,大家一般不说废话,全程智商在线,所有人都很肮脏,都有秘密,而且欧洲比美国更脏。整体来说,有点儿欧洲味儿,类似福赛思的小说,和美国那种总是透着乐观主义孤胆英雄的风格有点区别。记得以前《豺狼的末日》似乎就是这个调调。很多人提到电影是有原著的,但我没看过,这方面不太好讲。

成龙的表演简直棒,说真的影片中有段时间我都忘记了他是成龙,但是当出现动作戏的时候,无论是屋顶脱逃还是狭窄空间格斗,你又会觉得我操果然还是成龙,国内除了成龙没人能做得出来这种动作。

故事剧情很抽丝剥茧,不剧透了,而且感觉编剧节奏感相当厉害,前半段成龙的能打占主力,后半部分北爱共和军/英国政府/反骨仔等几方势力推进速度突然加快,最后几个关键场景仍然信息量巨大。皮尔斯布鲁斯南真惨。

最后决战场景警方的准备工作相当专业,唯一的缺憾是看起来没上SAS,除此之外完美。

90年代的原著情节放到现在,对敌人的有些处理还是显得太凶狠了,可见我们还是越来越文明的。

好电影,成龙真正国际范儿,真的推荐观看。

user avatar

成龙在这部戏里的演技,证明了自己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含金量。

这部戏里成龙每个老态龙钟的步伐,悲伤坚忍的表情,都成为他表演史上的巅峰。


而关玉明这个角色的内涵,也非常的丰富。


很多回答已经科普了英国和北爱共和军的恩怨,无需赘述了。同时也有很多人“发现”关玉明这个角色在情节推动方面,似乎可有可无。


确实,没了他,这个故事照样成立,他除了搅局,似乎什么也没做。


但这正是这个角色的意义!


片子里,有恐怖分子,有政客,有警察,有媒体,也有隐隐约约的各种势力,他们互相交战,各种博弈,各种妥协和交易。


但是,只有一个平民。那就是关玉明。


他是唯一一个受害者,唯一一个老百姓。两次爆炸,死了数十个老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是他们在爆炸过后,再也没出现在片子里。

政客和恐怖分子讨价还价,为了彼此的利益,为了彼此所谓的革命理想。而那些死去的人,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错“,是可以用来交换,可以用来利用的一个个筹码。

连棋子都不配,只是筹码,数十个人的死,可以换特赦令,可以换几个恐怖分子的人头,可以换选票,可以换舆论。


就是没有人去问问那些死者的亲人,他们要什么?


关玉明先找了警方,然后去找政客,他要的很简单,就是法律和正义。然而没有人把他当回事。上层们忙于高级的政治斡旋,谁会在乎你一个小老百姓怎么想。当关玉明小心翼翼的拿出那2万英镑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对中国人贿赂习惯的讽刺?

浅了! 这是一个普通人,底层人,对上流社会规则的战战兢兢的揣测——据说老爷们都是讲利益的,我们老百姓也知道光是讲公义不现实,所以也准备了一些钱,是不是就可以了?

可是他哪里知道,所谓的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光有钱,是不够的。你的钱,对方可能理都不想理。就你,也配跟我们谈利益?



关玉明是一个”异乡人”,他没有可以求助的任何人。然而透过关玉明,那些英国百姓是否能够联想到——这种事如果真的摊在自己头上,自己会比关玉明好多少?


在被政客和上层社会操纵的国度里,谁不是异乡人?


于是关玉明的愤怒和悲伤无法压抑,这是世界上被忽视和被伤害的所有人的愤怒和悲伤。身为一个中国人,本身对英国来说,就是遥远东方最远处的边缘人。参与了越战,属于被美国政府抛弃的那群人。流亡过程中,两个女儿被海盗这种纯粹的恶残害致死。一次次被伤害,被侮辱,这样的人还是坚强的在活着。直到最后一线希望被掐灭。


每一个经受过生活摧残的人,都能体会关玉明的绝望。身穿西装和制服的人,说着冠冕堂皇空洞无物的官话,却不肯回答你最简单的问题。他们满脑子都是复杂的权谋和利益计算,你所谓的复仇和正义,他们根本毫不在乎,对他们来说,这太低端,太不知所谓。他们无法想象,有人仅仅为了复仇,居然


“在我办公室放炸弹!炸了我的农场!我的车!”

这群人啊,觉得自己的房子被炸了,车被炸了,老婆女儿被逼着只能去伦敦住酒店,就不可理喻了。


可是你们刚刚炸死了几十个人啊!!几十个无辜的平民啊!!!


所以关玉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仅仅是一个chinaman,他是这个割裂的社会里,底层人民的愤怒,他不是英国人的异乡人,他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的异乡人。


所以,尽管世界仍然是老爷们主宰,关玉明只能做一个搅局者,无法推动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尽管老爷们随时可以干掉关玉明。


但是关玉明必须存在,必须在黑夜里随时无声无息的出现在政客面前。 他不是逆天的孤胆英雄,他不是蛊惑人心的V,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能发出的,最大的呻吟和怒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