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地主和资本家哪个更有身份?

回答
这个问题啊,就像问“将军和教授哪个更有身份”,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得看你在哪个语境下,看的是哪一种“身份”。

咱们先说说“地主”。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社会,地主可以说是身份的象征。你想啊,土地,那是最最实在的财富,是生产资料的根基。谁家有地,谁就能种粮,谁就能养活一家人,甚至能雇佣长工,扩大生产。所以,地主往往是当地的“大户”,有钱有粮,自然在乡里乡亲中间有地位。

这种地位,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富足。在地主阶层里,很多都是读书人出身,或者至少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他们懂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自家子弟也重视科举。一旦出了个举人、进士,那更是光宗耀祖,家族身份就更水涨船高了。他们还常常是宗族里的主事者,在乡里之间解决纠纷,承担一些公共事务,这天然就带有一种“体面”和“权威”。

而且,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地主的身份天然就和“士农工商”中的“士”和“农”联系在一起。他们是土地的拥有者,是被膜拜的“士”的潜在支持者,又是“农”的雇主。这种社会结构的顶层优势,让地主的身份显得更加根深蒂固,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再来看看“资本家”。这个词,在中国近代以来才真正兴盛起来。资本家,顾名思义,就是掌握资本的人。资本是什么?是钱,是工厂,是机器,是市场。跟地主不一样,地主是靠土地吃饭,是“守成”的意味更浓一些。而资本家,是靠“运作”资本,是通过投资、生产、流通来赚钱,是“开拓”和“创新”的意味更重。

在近代社会,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资本家往往是新时代的弄潮儿。他们办工厂,雇佣工人,生产商品,将中国推向工业化。这种能力,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是一种“社会贡献”的体现。他们的财富积累速度可能比地主更快,影响力也更容易扩散到整个社会。

而且,资本家往往也更接近权力中心。他们需要政府的支持来发展经济,需要法律来保障他们的权益。所以,他们和官员、洋行打交道,这种“视野”和“人脉”,是很多传统地主难以比拟的。在那个讲究“实业救国”的年代,一个能办实业、雇佣大量工人、生产出社会需要的商品的资本家,自然也会被认为是有身份、有贡献的人。

那么,谁“更有身份”呢?

如果你看重的是历史积淀、社会根基、以及那种传统的、稳固的、受人尊敬的地位,那么地主可能更有身份。他们是乡土社会的代表,是长期以来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是很多普通人眼中“有德行”、“有底蕴”的阶层。

如果你看重的是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以及那种与时俱进、引领时代发展的能力,那么资本家可能更有身份。他们是市场经济的创造者,是财富的聚集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时代在变。在封建社会,地主无疑是顶层;但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的崛起,地主的地位就开始受到挑战,甚至成为革命的对象。到了现代社会,“地主”这个概念本身都快模糊了,而“资本家”或者说“企业家”,依然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所以,问谁更有身份,不如问,在什么时代,以什么标准衡量。有时候,身份是别人赋予的,有时候,身份是自己挣来的。地主更多是一种“占有”和“继承”的身份,而资本家更多是一种“创造”和“运作”的身份。两者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和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后者的影响力往往更大,也更容易被现代社会所接纳和尊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B乎上资本家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地主这种LOW货能跟资本家比么?

地主折腾那么多年也只能放放高利贷,倒腾土地,倒腾来倒腾去土地总量也没法变多,纯粹零和游戏。你说他收那么多粮堆在仓库里自己吃不完又不能变现,除了发霉喂老鼠,就是放高利贷,穷鬼又还不上,忙活半天要点烂地,顺便收养人家儿女?你说他都这么LOW了,也不讨好,穷鬼骂他周扒皮,对他咬牙切齿。万一那天穷鬼真过不下去了还会倒他府上来吃大户,他就全白忙活了。吃大户到还好,把他砍了他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官府也不肯帮他,怨他给老爷添堵,说他乡里乡亲不讲情分,不帮老爷安抚乡里,非要他做大善人。

资本家就吊多了,雇佣穷鬼996,穷鬼躺进ICU,你开走法拉利,穷鬼还要对你送的福报感恩戴德,你只要守个本分就是天生的大善人。穷鬼买点东西是零售价,你买东西是批发价,穷鬼卖东西是咸鱼价,你卖东西是市场价。穷鬼卖你劳动力,你可以先消费后付款,而且只要成本价。你卖穷鬼东西,穷鬼必须先付款后消费,而且花的钱是连本带利。你要能卖个品牌、炒个概念还能额外收一波穷鬼的智商税。一个亿只是小目标,一进一出手上资本就能增值,一手掌握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复利,别说什么官府,就是耶稣佛祖来了都管你叫野生爸爸,你围着资本转,太阳系围着你转,离成神只差一步之遥,岂是那些只会玩高利贷零和游戏的废物土包子能比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就像问“将军和教授哪个更有身份”,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得看你在哪个语境下,看的是哪一种“身份”。咱们先说说“地主”。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社会,地主可以说是身份的象征。你想啊,土地,那是最最实在的财富,是生产资料的根基。谁家有地,谁就能种粮,谁就能养活一家人,甚至能雇佣长工,扩大生产。.............
  • 回答
    国民党真的把地主和资本家逼到投共了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国民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经济状况以及地主和资本家阶层的具体处境和选择。国民党政策的演变与地主资本家的立场国民党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力量,其经济政.............
  • 回答
    地主靠的是对土地这一生产资料的垄断占有,通过收取地租来获取不劳而获的收益;而资本家则是凭借对资本(包括货币、机器、厂房等)的支配权,通过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再将产品或服务出售获得利润。简单来说,地主是土地的“主人”,靠土地“收租”;资本家是资本的“主人”,靠雇人生产“赚钱”。从历史发展来看,土地作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词语的生命力。为什么即使财产被剥夺,曾经的“地主”和“资本家”依然被称为地主和资本家呢?这背后有几层原因,我们可以一层层地剥开来看:1. 历史的烙印与身份的固化: 起点即标签: “地主”和“资本家”这两个词,在它们诞生的初期,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描.............
  • 回答
    关于“消灭了资本家和地主,是不是就能消灭贫富差距、阶级矛盾?”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话题,涉及到深刻的社会经济理论和历史实践。简单地说,消灭了资本家和地主,并不能必然导致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虽然这两种身份在历史上是造成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并非是唯一的原因。为了更.............
  • 回答
    资本社会财富向富人集中,与古代社会土地向地主集中,这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令人深思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揭示了在不同历史时期,财富分配机制如何倾向于权力集中,并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让我们从古代土地集中的情况说起。在封建社会,土地是财富和权力的最主要载体。拥有土地意味着拥有生产资料,掌握着农民的劳动力,也.............
  • 回答
    在中国近代史中,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奋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地主、资本家、右派等特定群体的后代而言,如何看待这一段历史以及革命先烈的价值,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社会变迁和个人责任来综合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阶级立场1. 革命对象与被改造的对象 在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中(如土地改革、社.............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夜之间,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突然膨胀成了原来的两倍。这可不是什么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我们现在要探讨的假设。地球变大,地貌也随之巨变,曾经熟悉的各个大陆板块被拉扯、重组,最终汇聚成一块巨大无比的超级大陆,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广阔无垠、深邃莫测的新海洋。这样的巨变,对人类文明来说无疑是一场前所.............
  • 回答
    说起曹操和刘璋资助刘备,结果却被刘备“背刺”的事儿,这其中的纠葛还挺复杂的。要说谁更伤心,这得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曹操。当年刘备寄居在曹操这儿,那是真给足了面子。曹操当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力大得很,但对刘备这个“汉室宗亲”,那可真是给了不少好处。别的不说,就说那“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出,把刘备直接.............
  • 回答
    我国旧社会的“地主”,在排除西晋以前的诸侯王、诸侯、大夫等特殊群体后,普遍被认为是封建地主,而不是资本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地主在当时社会经济结构中的角色、其财富的来源和运作方式,以及与资本家核心特征的根本区别。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资本家。资本家的核心特征在于他们是资本的拥有者。他们将.............
  • 回答
    地主和现代资本家在经济社会结构、财富来源、经营方式、权力运作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虽然两者都掌握着重要的生产资料并从中获利,但其性质和演变过程却截然不同。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详细阐述地主和现代资本家的区别:1. 生产资料的性质与所有权: 地主: 地主的核心生产资料是土地。他们拥有大量.............
  • 回答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我们总是试图寻找通往更好未来的路径,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作为两种主流的经济与社会组织模式,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探索。然而,将这二元对立视为唯一选择,或许会让我们错失更广阔的可能性。那么,在它们之外,是否存在着一条“第三条道路”,能够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公平、更繁荣、也更可持续的.............
  • 回答
    天津地铁五号线和六号线有三站重合,分别是建昌道站、大胡同站、西站站。为什么会有这三站重合?这主要是由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交通规划的演变以及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1. 历史遗留与轨道交通网络形成: 早期规划的差异性: 天津的地铁规划并非一蹴而就,而是.............
  • 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果仔细琢磨,却能引出不少有趣的思考。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几个词:资本家、地主、企业家、投资者。从生物学和人性的角度来看,这几个词指的当然是“人”。 他们都拥有血肉之躯,有思想,有情感,会饿会累,会生老病死。他们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份子,和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一样,都是“人”。这是.............
  • 回答
    想要在静态模型领域深入钻研,获取同行经验和优质资源,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投入精力和时间的目标。与其大海捞针,不如找对方法,让你的进步事半功倍。下面,我将为你一一拆解,如何在国内外便捷高效地获取这些宝贵的东西。一、 建立你的“情报网络”: 国内外的静态模型玩家社区这是获取信息最直接、最集中的地方。别小看这.............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且极富挑战性的设想,旨在追求一种彻底的无阶级社会。让我尝试深入剖析一下这个模式的内在逻辑、潜在的运作方式,以及它可能面临的巨大阻力与非议。核心理念:打破代际传递的链条,重塑起点这个设想的核心在于剥离父辈的遗产和地位对子辈人生轨迹的决定性影响。想象一下,每一代人都被“清零”了与前代血脉.............
  • 回答
    商人、地主和银行家之所以能够与工业资本家分配剩余价值,主要是因为他们各自在 生产、流通和金融 领域掌握着关键的资源和权力,并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过程中。他们的分配方式并非直接“分享”工业资本家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通过 复杂的经济关系和利益交换 来获取一部分由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 回答
    这句“你有什么权利去骂资本家欺压工人?现在活着的大部分人都是地主的后代”的论调,实际上是用一种偷换概念和转移视线的方式来回避核心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反驳它: 核心问题与偷换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确 核心问题 是:“是否存在资本家(或掌握生产资料的群体)利用其优势地位,对工人进行剥削,导致工人利益.............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有趣,它触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也引发了关于“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如果中国在60年代真的能够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积极吸引外资,那么温和工业化并且减轻对农民的剥削,这在理论上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实际操作中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在60年代就打开国门,拥抱世界经.............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如果中国和印度地理位置互换,其深远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让我们尝试勾勒出一个大概的轮廓。首先,我们得清楚,地理位置的互换不仅仅是地图上国家名称的移动,它牵涉到气候、地形、海岸线、河流系统、周边邻国,甚至可能影响到历史进程中的许多关键节点。如果中国“搬到”了印度半岛的位置: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