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捐献骨髓(干细胞)真的对人体毫无损害吗?

回答
捐献骨髓(或更准确地说,造血干细胞)是一项充满爱心和救死扶伤的伟大行为,但就像任何医疗程序一样,它并非完全“毫无损害”。了解其中的细节,对于捐献者和潜在捐献者来说至关重要。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现在我们说的“捐献骨髓”,绝大多数情况下并非真的从骨头里挖骨髓。医学技术进步了,主要有两种方式获取造血干细胞:

1.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最常见的方式): 这才是目前主流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注射一种药物(通常是集落刺激因子,英文缩写为GCSF),刺激捐献者体内的骨髓大量产生造血干细胞,然后这些干细胞会释放到外周血液中。之后,医护人员就像献血一样,通过静脉采血,利用专门的机器(称为血细胞分离机)将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则重新输回到捐献者体内。这个过程和献血差不多,只是时间会长一些,通常需要几个小时。

2. 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对少见): 这种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从骨髓里取。通常是在腰部骨盆的后上方(髂骨)进行穿刺,用特制的针头抽取骨髓液。这个过程需要在麻醉下进行,一般是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抽取的量也不是很多,大约占骨髓总量的百分之几。

那么,这些过程对捐献者真的“毫无损害”吗?

答案是:损害是存在的,但通常是轻微且暂时的。 关键在于理解“损害”的定义和程度。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损害”:

注射药物的反应: 这是最主要的“损害”。注射GCSF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类似流感的症状,比如:
全身不适和疲劳感: 感觉有点没精神,像感冒一样。
骨骼和肌肉酸痛: 特别是腰部、腿部等地方,这是因为药物在刺激骨髓产生细胞。
头痛、恶心: 有些人会有这些反应。
少数人可能出现发热: 体温可能轻微升高。
注射部位的疼痛或红肿: 和打针一样,可能会有点不舒服。

这些症状通常在停药后一两天内就会消失。对于绝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种不适感是可以忍受的。

采血过程本身: 和献血类似,虽然时间长一点,但对身体没有直接的“损害”。可能会有:
穿刺部位的疼痛或淤青: 这是正常的。
短时间内的血容量减少: 虽然分离机会把大部分血液还给你,但过程中会有微量的血液损失,可能感觉稍微有点乏力,但通常很快恢复。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静脉痉挛或血栓: 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

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损害”:

麻醉相关的风险: 无论是局部麻醉还是硬膜外麻醉,都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虽然发生的概率很低。
穿刺部位的疼痛和不适: 这是最直接的感受。抽骨髓的地方会有疼痛,可能持续几天到一周。有些人需要服用止痛药来缓解。
疲劳和乏力: 由于抽取了骨髓,捐献者可能会感到比平时更容易疲劳,需要时间来恢复。
少数情况下的感染或出血: 任何有创操作都有感染或出血的风险,但由于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且有专业的医疗人员操作,这种风险也相对较低。
后遗症的担忧: 有人担心抽取骨髓后,身体会不会因此“亏损”或者影响以后的健康。实际上,我们身体的骨髓造血功能非常强大,一次捐献抽取的骨髓量只占身体总量的很小一部分,并且在短时间内就会完全再生恢复。就像献血后,身体很快就能补充回来一样。所以,从长期健康影响来看,这种“损害”是微乎其微的。

总结一下,说“毫无损害”是不准确的,但可以说“风险极低且可控,不影响长期健康”。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害和风险,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需要经过严格的健康检查。

1. 初步筛选: 包括年龄、体重、生活习惯、病史等。
2. 详细体检: 确保捐献者身体健康,没有传染性疾病、严重的慢性病、恶性肿瘤等。
3. 血液检查: 除了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外,还会进行HLA分型配型,以确定是否与患者配型成功。

只有身体健康,各方面指标都合格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捐献者。而且,整个捐献过程都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医护人员会全程监测捐献者的身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不适。

从另一个角度看,捐献者付出的“损害”与他们获得的“价值”相比:

捐献者付出的: 短暂的不适、几天的休息,以及内心的忐忑。
捐献者获得的: 一个宝贵的生命,一份无价的感激,以及一种“我救了一个人”的巨大成就感和满足感。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精神上的回报远比身体上的小损耗来得重要。

所以,与其说“毫无损害”,不如说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种“用极小的、可控的身体不适换取一个生命的机会”,并且这个过程是安全、有保障的。如果你考虑捐献,请务必咨询专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机构,他们会为你提供最准确、最详细的信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也是一名捐献者,前一段时间通知我配型成功,体检通过,现在就等着最后捐献了。对于有没有害处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科学上也没有定论到底害处是什么,可能大部分都来自于自己的主观感受,而这感受和心理影响很大。作为十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概率而言,能够有机会救一个生命,我们就可以衡量孰轻孰重。我们不能为了救人而害了自己,更不能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害处而担负了救人。你加入骨髓库,说明你有机会去寻找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同样有十万人如你一样加入,就有可能多救回一条生命。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的是自己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分割线=========================

前段时间刚进行了捐献,今天回来补充一下捐献这几天的所见所感,至于心理方面和思想方面就不多说了,只希望告诉大家捐献过程中的人体感觉,至于大家一直询问的是否对身体有害的问题,就留给大伙自己判断了。

为方便表述,以捐献那天为第0天,捐献前一天为第-1天,捐献后一天为第1天,依次类推。

第-5天晚上,住进了医院。医院都是具有造血干细胞采集资质的定点医院,同时我所在地的红会和医院签有协议,有捐献者捐献的时候可享受单间的待遇,病房原来是两个人,带有洗手间、冰箱、电视,是科室里最好的房间了,整体医院的生活环境是很好的,医生和护士更是很关心,有种住宾馆的感觉。红会有一个负责老师郭老师全程陪护我,为了能给我一个轻松的环境,郭老师还在病房窗户上贴上了窗花和中国结。

第-4天清早,进行抽血、心电图等各项体检,之前进行过非常全面的体检,这次主要是入院体检,查查血液中的肝功之类的情况,等检验结果出来之后,就可以开始打动员剂了。动员剂的学术意义之前有好多知友都详细介绍了,我就不再赘言,通俗的来说就是血液中通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的含量比较低,需要外加刺激使机体从骨髓中产生大量造血干细胞进入血液,以便进入最后的采集活动,既然是外界刺激就会让体内产生一些不适的症状,但都是可以承受的,捐献完之后不适应的症状就消失了。动员剂只需要从手臂处皮下注射就行,和打预防针差不多,也只有几毫升,但价格一支要近700块钱,据说还是降价之后的,以前的价格都上千;采用的都是进口的最好的动员剂,也是为了考虑把对志愿者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吧。动员剂每天注射一支,到采集那天正好注射完五支。

之后的几天基本上都是早上抽血、打动员剂,没有什么太多事情,也可以和医生请假后随意走动,出去转转也是没有问题的。住医院主要是怕出现什么情况,医生能很快解决。医生反复叮嘱要多喝水,因为产生干细胞到血液中血液浓度会增加,喝水能稀释血液,不会感觉太难受。前两天基本没什么反应,稍微有些心理作用的因素,稍微有点异样就会想是动员剂的作用,其实正常工作都是没问题的。打动员剂的第三天感觉全身骨头有些胀的感觉,也就不爱动了,躲在床上被窝里,喝了不少水,也容易出汗,我反应比较强烈的是头疼,和感冒发烧的感觉相似,但体温是正常的,食欲也受到影响,红会的郭老师还从自己家做好了排骨汤和鸡汤给我送来,甚是感动,觉得身边都是好人。打动员剂的第四天,反应就比较强烈了,躺着都觉得有些难受,也不爱动弹,头疼严重,据说是由于头骨中也能产生干细胞,同时血液粘稠导致载氧能力下降,大脑缺氧所致。多喝水确实能让症状舒缓,我不爱喝水,但打针这几天每天都是5-6瓶水,喝水多出汗也多。上午打完动员剂,下午的时候感觉最强烈,晚上睡过去了也就好了。

采集当天打完动员剂后,就准备采集了。采集采用的单臂式,血液进出都是同一个管道,比双臂一进一出相比效率低一些,但不用两个手臂都扎针,另一个手臂也可以自由活动。采集过程包括多个循环过程,每个循环过程包括把血液压入机器、机器自动离心血液、提取干细胞、血液输回体内等几个步骤,和身体相连血液经过的管道都使用的是进口材料,而且血液只在管道里流过,不会进入机器中,整个分离过程是物理离心过程,也不会代入其他的化学物质,因此是基本安全的。采集过程中需要加入抗凝剂防止血液在体外凝固,抗凝剂随血液进入体内会造成血钙流失,会出现嘴唇发麻四肢无力的症状,过程中需要补钙,整个过程4个小时,我喝了一盒多小蓝瓶的补钙口服液,还是有轻微的嘴唇发麻等症状,等都是可控的。每个循环过程能从300ml血液中分离几毫升的干细胞,整个采集过程大概从9000ml血液中提取了95ml的造血干细胞,因为患者是小孩,需要的量比较少,在保证患者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少取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这也是从保护志愿者出发的。之后干细胞会低温保存,空运至患者所在医院,当天晚上就输入了患者体内,大概半月之后就能知道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是否产生的作用,患病小孩将拥有和我一样的血液体系。捐献完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

采集之后的几天会出现轻微的不适症状,主要是容易疲劳,没有太好的食欲,这个时候周围人给我各种大补的东西,海参、大枣、排骨都吃了不少,每天感觉也越来越好,基本上所有的不适都是在承受范围之内的。

整个捐献过程确实稍有不适的感觉,但都是可控的,和感冒发烧一次差不多,之后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体质下降等方面的情况,相比于能给一个孩童带来生命的希望,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接触到的医生护士、红会工作人员、身边亲友、单位领导的关心爱护会让我更加充满正能量和满足感,新闻报道以后甚至会有好心市民表示他们从我的行动中得到了正能量作用。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份缘分为什么不去做呢?真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大家庭中,现在全国的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180多万位,成功捐献的不到4000人,还是有很多患者找不到相符的配型,只有骨髓库足够大才能给患者更多生的希望。

user avatar

假的,有损害,但我还是捐了…

现在基本都是捐干细胞,主要风险在升白针,直接上图。

学校宣传毫无风险,签协议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不过对我这样皮实耐操的人来说损害也就疼个几天,相比之下可能救人一命可谓是十分划算了。

协议把风险明确列出,看到确实有死亡风险挺吓人的,不过概率极低。

以前是乙肝携带者,体检没查出来自己告诉医生,送了肝常规彩超,全是阴性但医生说会把携带者病史考虑进去,基本不会参与匹配。

很戏剧性的是,两年前某天清晨电话就打来了。这一例比较特殊,原捐献者体质差打升白针后出现较大不良反应,红十强制悔捐了,患者血亲匹配差,迫不得已骨髓库再次匹配捐献者。

电话里问的是同不同意捐骨髓,我说不是捐干细胞么,那边说患者已经做化疗了,可能打升白针来不及。

卧槽…那特么不是要脊穿?当时就拒绝了,脊穿会导致术后疼痛,麻醉还有风险我没高尚到那种程度。

下午又一个电话,说可以捐干细胞但要和升白针同步进行并且要去a市,这次同意了,我要求必须单方面知道受捐者信息,这不符合规定,但是捐献情况特殊有问题肯定要追责,那边讨论后也同意了,随即做了二配高配,都没问题。

当晚乘飞机到达a市,和红十一起匿名探望患者,到病房后确实让人心生同情。

是因为上个捐献者的情况,患者无法言表的绝望,家属在知情后表示理解,看不出化疗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通过陪同的人才了解到患者的信息。

再次确认后安排了病房。

十点左右打了第一剂升白,理论上会有一些不良反应,但实际上没任何感觉。

凌晨三点打了第二剂半剂量升白,验血显示升白效果良好。

早八点打了第三剂半剂量升白,这次体温升到了37.2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九点开始分离干细胞,活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么粗的针头…针头在胳膊上留下两片青黑,也许这是唯一的后遗症。

分离过程持续到下午三点,中间注射N包营养液(好像是钙离子)换过一次血袋,看着自己干细胞的颜色有点恶心…

分离后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确认干细胞足够后返回了学校。

至于后事我只能说尽人事听天命吧…


大家非常关心的乙肝问题…

大部分携带者不发病不传染,健康证啥的也不查,就是不能参军献血。

小部分免疫系统受损会发病。

极小部分凭借药物和免疫系统可以使表面抗原转阴。

我用药是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和组合干扰素。

恩替卡韦医保药很便宜,干扰素就略贵了,一支一千,一周一支,一年一疗程。

副作用大且停药复发,非常不建议使用!!

免疫系统太强导致不用药病毒水平就很低,长期会使T细胞耗竭,我才用药把hbv压制到几乎不表达。

这种免疫系统大概占0.1%,一般病毒都不发病,艾滋精英控制者和新冠无症状感染者都是这一类,但自身过敏很要命。

另外打干扰素前也要打升白,可能这时候习惯了后来没啥感觉…

有人觉得干细胞捐献消耗生命元力…理论上干细胞能无限增值,捐献的也是动员后多出去的那些,和捐血一样能让造血系统更强大。女生每月大姨妈相比男生失血耐受就好一点,平均寿命也比男生长,我觉得最损耗元气的是捐精,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不好意思好像把脊穿骨穿搞错了…

骨穿医生明确告知捐骨髓会持续酸痛一周左右,而且骨穿要打麻药,有风险。

至于受捐者…干细胞移植成功了也没有严重感染,但是这个手术预后不是很好,之后没有考虑联系他们,毕竟对双方来说都是负担。

user avatar

问几个问题

1捐献前相应机构会不会为捐献者办理一些相应的商业医疗保险或者意外保险

3捐献是不是绝对的安全,对捐献者短期/长期身体会不会完成不良影响,如果捐献者捐献后短期内没有异常,长期身体出现状况,如何判定,如何援助。

2捐献过程中发生了意外,捐献者的家人会得到哪些援助,捐献者所产生的费用由谁来支付,造成的后果由谁来补偿


知乎酱油海里的潜水,勿喷,可吐槽,请勿人身攻击

我觉着,做为信息不对称的一方,为捐献者提供全面的保障比漫天盖地的宣传更重要,毕竟捐献者不是独身一人,还有父母妻儿。凭着一腔热血做事固然是好,但也要注意身体

解释一下,没有说刻意的吹毛求疵,也没有说想捐献一个造血干细胞就让别人负责我全家之类的想法,首先,作为信息不对称的一方,捐献者对整个的捐献过程中只能称之为懵懂,而所有的信息无论是无害还是怎么样的内容,都是被动的由倡导捐献的政府机构或者其机构灌输的,我们所处在的环境里,只是大量宣传了无害,却减轻了负面影响的言论,可能捐献这的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大众并不了结,因为这个是专业性很强学术性很强的东西,去拿一大堆专业数据,学术名词解释老百姓听不懂,也不想去听,我想在倡导和宣传的同时,应该让捐献者知道他不是一个人,有人在后面支持他,假如他出现了一些意外,不会因为自己的一腔热血而连累了家人。

老人跌倒不扶这的是因为怕被讹诈么,我想更大的是因为做了好事以后,非但没有赢得社会的尊重,反而连累了自己的家人与自己一起苦恼,政府法律非但没有为自己正名,反而纵容了讹诈者逍遥法外。


估计会有错别字(●—●)

user avatar

mayo clinic 网站上写得挺清楚的,

Blood and bone marrow donation: Risks

捐骨髓的主要危险是麻醉。

捐外周血的危险则几乎可忽略,包括用药时的不适,以及抽血时可能出现的感染等。

Bone marrow donation
The most serious risk associated with donating bone marrow involves the use and effects of anesthesia during surgery. After the surgery, you might feel tired or weak and have trouble walking for a few days. The area where the bone marrow was taken out might feel sore for a few days. You can take a pain reliever for the discomfort. You'll likely be able to get back to your normal routine within a couple of days, but it may take a couple of weeks before you feel fully recovered.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donation
The risks of this type of stem cell donation are minimal. Before the donation, you'll get injections of a medicine that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stem cells in your blood. This medicine can cause side effects, such as bone pain, muscle aches, headache, fatigue, nausea and vomiting. These usually disappear within a couple of days after you stop the injections. You can take a pain reliever for the discomfort. If that doesn't help, your doctor can prescribe another pain medicine for you.

For the donation you'll have a catheter (thin, plastic tube) placed in a vein in your arm. If the veins in your arms are too small or have thin walls, you may need to have a catheter put in a larger vein in your neck, chest or groin. This rarely causes side effects, but complications that can occur include air trapped between your lungs and your chest wall (pneumothorax), bleeding and infection. During the donation, you might feel lightheaded or have chills, numbness or tingling around the mouth, and cramping in your hands. These will go away after the donation.

user avatar

楼上很详细,别什么手段不手段的,现在说是捐骨髓,其实可以改称为捐献造血干细胞。

本世纪以前基本上还是抽骨髓,那个非常痛苦,骨髓捐献者全身上下,两侧的髂骨和股骨都要作骨穿,并且要抽取数百毫升的骨髓血,才有可能使其中的造血干细胞达到治疗剂量,大家对捐骨髓的看法也更多的停留在这一阶段,因此才产生恐惧。

细胞因子被发现后,过程就简单多了,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打进去,在刚开始一两天骨头会稍微有点疼,这是造血细胞被动员生长,然后大量释放入外周血的过程,然后经体外循环,造血干细胞分离,你的任务就完成了,整个过程,你只是被打了几针升白药而已,作为全世界基本都上市被批准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类药物,其毒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

目前说是无偿捐献骨髓,但是其实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人人都不是善人,一般临床上即使医生不提醒,家属也会依据自身经济条件给5千到5万不等,这也是业界的行规,其名称是给捐献者的营养费,当然,有的家属则是直接坐下来和你谈价钱,这就是怕你半路改主意,你想想,病人都已经做完清髓(大剂量放疗、化疗或激素冲击),体内白细胞为0,就等造血干细胞移植了,这时你半路改主意不捐了,无异于故意杀人。

所以,一旦有人被通知配型成功了,不要犹豫,捐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捐献骨髓(或更准确地说,造血干细胞)是一项充满爱心和救死扶伤的伟大行为,但就像任何医疗程序一样,它并非完全“毫无损害”。了解其中的细节,对于捐献者和潜在捐献者来说至关重要。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现在我们说的“捐献骨髓”,绝大多数情况下并非真的从骨头里挖骨髓。医学技术进步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心痛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明明已经配型成功,却在临门一脚时选择退出了捐献。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背后往往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简单的“后悔”二字可以概括。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究竟是什么让一些准捐献者打起了退堂鼓。一、 对手术过程和风险的恐惧与担忧尽管现代医学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提.............
  • 回答
    捐献骨髓,就像任何一次医疗程序一样,都会伴随一定的风险和潜在的后遗症。但请放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风险都是可控的,并且远低于骨髓移植为患者带来的生存希望。让我们来详细地聊聊,作为一名捐献者,你的身体可能会经历些什么。一、 捐献过程中的不适感:骨髓捐献主要有两种方式:外周血干细胞捐献和骨髓捐献(从.............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情况,涉及到亲情、伦理、道德以及人性的多重层面。要理解和看待这种行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父母行为的根源与动机: 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在许多传统文化背景下,儿子被视为家族的延续、传宗接代的希望,是养老的依靠,而女儿则可能被视.............
  • 回答
    6岁女童的遭遇,真让人心疼。她本来是带着生命的希望走进骨髓库,却面临着骨髓悔捐的打击,这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骨髓悔捐,究竟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骨髓捐献是一个非常慎重和严肃的过程。中华骨髓库(或者说任何国家的骨髓库)都会有一套非常严谨的流程,从配型成功,到进行体检、签署捐献同意书,再.............
  • 回答
    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来说,是一段既充满期待又有些小忐忑的旅程,最终落脚在一种沉甸甸的满足和自豪上。初识与决定:一次偶然的契机说起来,我当初会想到捐献,也挺偶然的。当时看到一些报道,关于白血病患者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看到那些年轻的面孔,心里就觉得挺难受的。再加上我自己身体一直还不错,就想着,如果能帮上.............
  • 回答
    .......
  • 回答
    器官捐献值不值得,这个问题,说实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太多东西。从大的社会层面到小的家庭个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太一样。但如果非要我说值不值得,我的答案是,对于那些能够获得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器官捐献无疑是极度值得的,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的奇迹。让我一点点给你掰扯开来。为什么说.............
  • 回答
    美国遗体捐献机构BRC(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被指控将捐献的遗体进行肢解并转售一事,是一起极为令人发指、触及社会伦理底线的严重案件。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遗体捐献体系中可能存在的监管漏洞,也严重打击了公众对此类机构的信任。以下是对这起事件的详细解读和看法:事件的核心指控:.............
  • 回答
    道家对于捐献遗体的看法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定论,而是需要结合道家的核心思想、生死观以及对身体的理解来解读。总体而言,道家对捐献遗体的态度是谨慎但并非绝对排斥,更倾向于遵循自然,顺应天道,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出有益于世人的选择。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道家对捐献遗体的看.............
  • 回答
    当你决定捐献遗体用于医学解剖时,这是一项非常崇高的决定,为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整个过程都受到严格的规范和尊重,绝非随意处理。解剖后的处理方式:尊重与归宿在遗体捐献用于解剖后,其处理方式通常会有以下几种,并且都遵循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这绝不是把你“扔进垃圾桶”能比拟的。1. 火化.............
  • 回答
    中国遗体捐献的比例确实相对较低,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文化、社会、政策、认知等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与文化习俗这是影响遗体捐献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出自《孝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重要阐述。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身体.............
  • 回答
    .......
  • 回答
    向武汉及周边市县捐献物资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行为,能够为当地的抗疫工作和民生保障提供重要的支持。以下是详细的捐赠指南,涵盖了从准备到最终送达的各个环节,希望能帮助您顺利完成捐赠:一、 了解当前最急需的物资在开始捐赠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了解当前武汉及周边地区最迫切需要的物资。随着疫情发展和不同阶段的需求.............
  • 回答
    您提出的是一个非常严肃和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您的女儿的意愿、您作为父母的责任以及相关的法律和伦理规定。在探讨如何阻止18岁女儿死后捐献器官之前,我们必须明确几个关键点: 18岁是成年人: 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18岁被视为成年,享有完全的民事权利和义务。这意味着,一个18岁的成年人拥有自主决定自己.............
  • 回答
    家属在面对亲人器官捐献的决定时,往往会经历一个复杂且充满情感的过程。他们不同意器官捐献的原因多种多样,涵盖了情感、文化、宗教、对医疗体系的信任度,以及对器官分配和移植的担忧等等。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 情感和心理因素 失落与悲伤的过度影响: 无法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 当亲人突.............
  • 回答
    金银潭医院的呼唤:康复者的血浆能否为生命续航?武汉金银潭医院,这座在疫情初期承受了巨大压力的医院,近日向社会发出了一个沉甸甸的请求:恳请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以拯救仍在与病魔搏斗的患者。这一呼吁背后,是医疗资源紧张、治疗方案探索的迫切需求。那么,康复者的血浆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又是否能用于疫苗生.............
  • 回答
    听到罗一笑小朋友去世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这么小的生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打击。更令人动容的是,罗一笑的父母在承受如此巨大的悲痛之时,竟然做出了捐献女儿遗体和器官的决定。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决定啊!在孩子生命走到尽头的那一刻,他.............
  • 回答
    安徽这起假捐献肝肾、医生涉嫌非法器官买卖的事件,触及了我们社会最敏感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医疗事故,更是一场对生命尊严、伦理道德以及法治底线的严峻考验。事件的冰山一角:生命权被践踏,信任被粉碎首先,我们要正视一个令人心寒的事实:一个本应被庄重对待的生命,在离世后,其器官的捐献过程却被蒙上了阴影.............
  • 回答
    肖战粉丝捐赠2.4公里公路一事,确实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从粉丝行为和公益实践这个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次规模较大的粉丝公益行动。在很多追星文化中,粉丝们会集资为偶像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以表达喜爱和支持,同时也能回馈社会。肖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