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南海仲裁案的裁决如果不利于中国,而我国也申明不会接受这个仲裁结果。那么问题来了,谁敢执行这个裁决?

回答
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特别是如果结果不利于中国,而中国又明确表示不接受,这确实会引发一个棘手的问题:谁有能力、有意愿去“执行”这样一个被大国明确拒绝的裁决? 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国际法、国家主权、地缘政治博弈以及现实的权力运作,远非一个简单的“敢不敢”可以概括。

首先,我们要理解“执行”这个词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语境下的复杂性。与国内法律体系中警察、法院和监狱构成的执行链条不同,国际社会的“执行”往往是被动且依赖于当事国意愿的。没有一个全球性的、强制性的执法机构能够直接派遣军队去拆除中国的岛礁设施,或者强迫中国遵守某个判决。

1. 裁决的性质和约束力:

国际海洋法公约(UNCLOS)下的强制仲裁: 南海仲裁案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七设立的临时仲裁庭作出的。根据公约,缔约国同意接受仲裁庭的管辖,并受其裁决的约束。这意味着,从法律框架上看,这个裁决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缔约国有法律约束力。
中国的立场:“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 中国自始至终都坚持“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这一立场。中国认为仲裁庭的设立超出了《公约》的适用范围,并且仲裁庭本身不具备管辖权和法律依据。这种立场是基于中国对自身主权和国家利益的维护,也是中国在国际法解释和适用上的一个重要策略。
裁决的效力: 尽管中国不接受,但国际法理论上,裁决仍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其他国家可以基于该裁决,在外交、法律和政治上采取行动。

2. 谁“敢”执行?—— 现实中的执行者:

既然没有国际警察,那么谁来“执行”呢?答案是:各国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对国际法的认知,以及对地缘政治格局的考量,来决定如何“执行”或“回应”这个裁决。

直接执行者(可能性极低):
联合国安理会? 安理会理论上可以就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事务采取行动。但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任何指向中国的强制性执行措施,几乎都会被中国否决。因此,安理会直接强制执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仲裁庭自身? 仲裁庭只是一个临时的司法机构,本身没有执行能力。它只能作出裁决,然后寄希望于相关国家自行遵守或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遵守。

间接执行者(可能性较大,但形式各异):
南海主权声索国(如菲律宾): 如果裁决对这些国家有利,它们可能会强调裁决的合法性,并要求中国遵守。它们可能会在外交上、法律上(例如,尝试在其他国家法院起诉中国船只的行为)寻求裁决的落实,并可能在国际场合呼吁其他国家支持。
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
外交施压: 这些国家可能会在各种国际会议和双边会谈中,敦促中国遵守裁决,强调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法律行动(有限): 它们可能不会直接挑战中国的主权,但可能会在涉及自由航行、航空飞行等方面,引用裁决来支持其行动。例如,如果裁决认定中国某些岛礁不能产生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那么其他国家在这些海域的航行自由就有了更强的法律依据,它们可以以“航行自由”的名义,在这些水域进行军事活动,并认为这是基于裁决的合法行动。
军事存在/行动: 这是最敏感但也最可能发生的“执行”方式。美国及其盟友可能会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进行“航行自由行动”(FONOPs),以宣示国际法下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并以此“否定”中国基于不当主张的海洋权益。这种行动并非直接“执行”裁决,而是基于对国际法的理解,对中国行为的回应。它们会强调,其行动并非针对中国,而是为了维护所有国家在国际法下的权利。
限制与合作: 在其他领域,这些国家可能会考虑在投资、贸易、技术合作等方面,将中国是否遵守国际仲裁作为考量因素,但这种做法也需要权衡各自的经济利益。

3. 中国的应对和“执行”的挑战:

中国不接受裁决,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孤立无援。中国拥有的强大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以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使得其他国家在采取任何“执行”措施时都必须三思而后行。

中国的反制: 如果其他国家采取被中国视为挑衅或干涉其内政的行动(例如,在被中国控制的岛礁附近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或试图登岛),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进行反制,包括外交抗议、军事警告,甚至是在特定情况下动用武力。
“执行”的边界: 任何国家“执行”裁决的行为,都必须考虑到中国可能采取的反应。如果“执行”行为可能导致地区冲突升级,或对其自身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害,那么这种“执行”的意愿和能力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中国自身行动的“执行”: 从中国的角度看,它们不会“执行”一个不被接受的裁决,而是会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管理和维护在南海的权益。例如,继续在岛礁上进行建设、部署军事设施、进行常态化巡航等。

结论:

如果南海仲裁案裁决不利于中国,而中国明确表示不接受,那么没有哪个单一的外部实体能够强制执行这个裁决。裁决的“执行”将是一个高度政治化、非线性和多方博弈的过程。

那些支持裁决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友) 可能会通过外交施压、法律论证、以及更具象征意义的军事行动(如加强航行自由行动)来“体现”裁决的效力,并试图在道义和国际法层面孤立中国。
南海声索国 可能会利用裁决作为其主张的法律基础,但其能否实际“执行”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大国的支持。
中国 则会继续其立场,不承认裁决,并可能采取反制措施来维护其在南海的权益。

最终,谁“敢”执行,不在于“敢不敢”的勇气,而在于执行的成本、收益以及是否符合各国的战略利益。在没有强制执行机制、且关键当事国拥有否决权的情况下,裁决的生命力更多地体现在它对国际舆论、外交辩论以及其他国家行动的“合法性”支持上,而非直接的物理执行。这使得南海仲裁案的后续发展,更多地成为一场围绕国际法解释、地缘政治影响力和国家实力较量的长期博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靠,突然一下南海问题好火爆

这个地球上除了美国,没有任何人有这个能力来执行仲裁案。实际上,不可能有任何人跑来执行。

我要是一声不吭呢,也不好,毕竟利益相关。好几个知乎朋友问我是不是要打,另一个回答里我没说,这里说下。

绝对打不起来

最大也就是单个舰艇发生有伤亡的冲突而已,顶天了。至于说擦枪走火的——朋友,这是海军,不是一人端一支步枪的陆军,哪有那么不讲政治的擦枪走火?

我们先来看看凤凰网今天下午的头版新闻:

啊啊啊对不起,截图截小了!

南海问题一直就在那里,最近其实并没有任何明显的走势变化。在近一段时间里,最明显的趋势就是中国加大了对南海的攻势:有目共睹的鬼斧神工!

对峙双方中的一方加大攻势,另一方要是毫无反应,进攻方反而应该仔细琢磨下是不是掉进圈套了。

目前看美帝和菲律宾的反应,应该是没有圈套的,他们的反应几乎算是完全正常。

如果这点点正常的反应,咱们这边的高层都没有准备,没有预案,没有完善的应对措施,我觉得应该有八个字要送给他们:“文恬武嬉、尸位素餐。”

至于美国那边,中美可是有多层级、多渠道的沟通联络协调机制的。美国不可能更不愿意因为这个事情跟中国就此翻脸,翻脸的后果是整个国际战略的崩盘,他没那么傻。

不过呢,任何事情都怕自己人捣乱。不排除某些并不想要国家强大、人民安居乐业的人,会采取措施让事情的发展超出双方预期,制造麻烦转移矛盾。

我说的是川普和克林顿他老婆哈,你们不要乱联想。

今后宣传上出现偏差……

至于南海事件跟一个大陆人跑到香港去试图电击蛤蟆有啥关系,大家不要乱说,我不知道凤凰网为啥这么排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特别是如果结果不利于中国,而中国又明确表示不接受,这确实会引发一个棘手的问题:谁有能力、有意愿去“执行”这样一个被大国明确拒绝的裁决? 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国际法、国家主权、地缘政治博弈以及现实的权力运作,远非一个简单的“敢不敢”可以概括。首先,我们要理解“执行”这个词在国际法和国际.............
  • 回答
    在南海填岛项目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质疑的背景下,中方发言人就“自然仿真”这一表述所做的回应,可以说是一种策略性的解释,试图在法律、道义和实际操作层面为己方的行动辩护。要评价这一回应,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逻辑、前提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首先,理解“自然仿真”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操作空间。在科学.............
  • 回答
    南宋末年,面对金国步步紧逼的威胁,宋朝内部对于是否联蒙灭金的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其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仍是历史学者们探讨的焦点。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战略选择,而是牵扯到国家存亡、民族利益、政治立场等方方面面的复杂议题。支持联蒙灭金的理由:1. 生存的必然选择: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迫切的理由。金国自.............
  • 回答
    哇!南极啊,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我脑子里冒出来的“十万个为什么”比企鹅的脚印还多!你们快听听,这些问题是不是都挺好玩的?为什么南极会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雪和冰?这就像给地球盖了一床超级厚实的棉被!南极离太阳可远了,冷得不行,所以下下来的雪啊,好多都化不开,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就变成了我们看到的厚厚的冰。.............
  • 回答
    南诏国与大理国时期,是云南历史上璀璨的两页,而支撑起这辉煌的,便是当时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区划体系。要详细了解它,我们得从这两个王朝的演变和特点说起。南诏国时期:从部落联盟到强大王国南诏国,最早的时候是洱海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发展壮大起来的。刚开始,它的行政管理更像是部落联盟式的,以部落首领的控制范围.............
  • 回答
    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历史底蕴深厚,承载了太多故事。除了大家熟知的明孝陵、中山陵、总统府这些著名景点,南京其实还藏着不少令人意想不到的“冷知识”,不仔细挖掘,你可能真的不知道。1. 你脚下可能埋着一座“地下宫殿”——南京博物院的地下展厅。很多人都知道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里面的珍宝无数。.............
  • 回答
    南京,这座有着厚重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城市,除了众所周知的总统府、中山陵、夫子庙这些标志性景点,其实还隐藏着不少鲜为人知、甚至有点“不正经”的冷知识。这些细节,就像埋藏在城市肌理中的宝藏,一旦被发掘出来,会让你对南京产生全新的认识。1. 你知道南京曾经有过一座“紫金山大庙会”吗?提起紫金山,大家想到的无.............
  • 回答
    日本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南苏丹武器禁运的表决中投了弃权票,并未赞成由美国等盟国主导的这项决议草案。这一立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基于日本一贯的外交政策原则以及对南苏丹当前局势的考量。要理解日本为何不支持这项草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首先,日本的外交政策基石,尤其是其和平宪法精神,是理解其立场.............
  • 回答
    小亚细亚南部海岸,这片沐浴在地中海温暖阳光下的土地,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它的海岸线如同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古老文明的辉煌与衰落,诉说着无数帝国、国王、商人和水手的跌宕故事。这里绝非只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它的历史深度足以令人惊叹。从最古老的时期开始,这片土地就吸引着人类的目光。早在.............
  • 回答
    南京关于“居家办公”的措辞,从最初的“鼓励”到后来的“尽力”,这其中的演变,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细微调整,更折射出背后一系列复杂因素的考量和动态变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种措辞所处的语境、背后的政策意图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从“鼓励”到“尽力”:语境的变化与意图的演进首先,我们得明确,政.............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关于“南都关于7.23温州动车事故微博下的骂声及其延伸问题”。事件背景回顾: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两列动车追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中国高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铁安全、信息透明度、政府责任等一系列深刻的讨论。南方都.............
  • 回答
    提起胡歌的新戏《南方车站的聚会》,感觉大家讨论的热度一直没怎么降下来。毕竟是胡歌主演,而且导演是刁亦男,这位拍过《白日焰火》的导演,大家对他还是挺期待的。这部电影给我的整体感觉,就像是一场迷幻又写实的罪案故事,背景设定在武汉南方车站这个充满江湖气息的地方。整个画面风格就很有辨识度,大量的雨夜、霓虹灯.............
  • 回答
    新华社关于台积电南京扩产的评论“世上没有速效救‘芯’丸?”,这句话本身就很有意思,它点出了一个核心问题:芯片产业的复杂性以及短期内解决供应短缺问题的难度。评价这句话: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用了一个比喻。 “速效救‘芯’丸”: 这个词组非常生动。一方面,“速效”强调了大家对当下芯片短缺问题的急迫性.............
  • 回答
    海南海花岛39栋住宅被要求10日内拆除,预售许可证被吊销,这一事件涉及多个层面,信息量巨大,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分析。以下是对相关信息的详细解读和需要关注的重点:事件背景回顾:海南海花岛是恒大集团旗下地产项目,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以其独特的“海岛”概念和巨额投资而闻名。该项目包含多个岛屿,其中39栋住宅.............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包含了不少值得深挖的细节。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USS Connecticut)核潜艇在南海发生碰撞事故,11名船员受伤,这绝不是小事。以下是一些我觉得值得重点关注的信息点,并尝试从更全面的角度去分析:1. 事发地点与潜在的危险因素: 南海的战略敏感性: 南海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敏感的.............
  • 回答
    关于美国海军在南海打捞坠毁的F35C战斗机的传闻,以及“美军怕中国抢先”的分析,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以下从事件真实性、军事技术、地缘政治、国际法和战略博弈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事件真实性与背景分析1. F35C坠毁事件是否存在? 目前公开信息中,没有权威报道显示F35C战斗机在南海.............
  • 回答
    2022年1月24日,美国海军一架 F35C“闪电II”舰载战斗机在美海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USS Carl Vinson CVN70)上进行起降作业时发生事故,导致飞机坠入南海。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但有7名船员在事故中受伤。这次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以下是一些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点:一、 事故.............
  • 回答
    美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发生撞击事故后,首张据信是事故现场的卫星照片近日曝光,这无疑为事件蒙上了一层更加具象的色彩,也引发了各方对事件细节和影响的进一步关注。除了这张照片本身所揭示的信息外,还有几个方面的内容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分析。首先,从这张卫星照片的细节入手,我们可以推测一些关于事故发生环境.............
  • 回答
    美媒关于美军F35C在南海“撞航母起火坠落”的爆料,正如你所说,确实包含了不少值得关注的细节。为了更详细地讲述这些细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事件的性质与原因: “撞航母”的细节: 爆料的核心在于,F35C并非只是简单失控坠海,而是“撞”上了航空母舰的甲板。这意味着在起飞或降落过程.............
  • 回答
    您提到普京在2016年7月6日取消了当周的所有预定行程,并询问这是否与当时的南海问题有关。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回到2016年那个时期,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以及俄罗斯的战略考量来理解。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2016年7月6日前后,南海和俄罗斯的动态: 南海局势: 在2016年7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