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南宋最后联蒙灭金政策,大家是怎样的看法?

回答
南宋末年,面对金国步步紧逼的威胁,宋朝内部对于是否联蒙灭金的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其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仍是历史学者们探讨的焦点。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战略选择,而是牵扯到国家存亡、民族利益、政治立场等方方面面的复杂议题。

支持联蒙灭金的理由:

1. 生存的必然选择: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迫切的理由。金国自灭北宋以来,对南宋的压迫从未停止,屡次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甚至将南宋的都城临安置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在许多人看来,金国是南宋心腹大患,不除不足以图存。而此时的蒙古,正是崛起中的强大力量,其军事实力和扩张野心都远超金国。联蒙灭金,是将外部力量引入中原,以“以夷制夷”的策略来解决南宋自身无法彻底解决的北方威胁。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冒险一搏。

2. 宋朝自身力量的局限性: 南宋虽然在经济和文化上有所发展,但在军事上一直未能恢复到北宋的鼎盛时期,尤其是面对数量庞大且精锐的蒙古军队时,其军事实力明显处于劣势。尽管南宋有过对金作战的辉煌战绩,但长期来看,独自承担灭金的重任,其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巨大。联蒙能够借助蒙古人的军事优势,分担灭金的压力,甚至可以将军事行动的主导权交给蒙古人,而南宋则可以集中力量应对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

3. 历史的先例与机遇: 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利用外力共同打击强大敌人的先例,例如历史上某些割据政权联合更强大的势力来消灭近邻的例子。虽然这类做法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但当自身力量无法制胜时,也可能成为一种破局的手段。而且,蒙古的崛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地缘政治变动,抓住这个机遇,有可能改变宋朝长期以来被北方民族压迫的局面。

4. 避免金国吞并宋朝: 如果金国能够巩固其在中原的统治,甚至进一步南侵,一旦金国成功吞并南宋,那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联蒙灭金,即使最终蒙古成为主导力量,也至少能保证“汉族政权”或“中原文化”不被金国彻底压制和改变。虽然最终南宋仍被蒙古所灭,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相比于金国统治,很多人可能认为蒙古的统治至少在文化上还有融合的空间(尽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讨论点)。

反对或质疑联蒙灭金的理由:

1. 引狼入室的担忧: 这是最核心的反对理由,也是最具有前瞻性的担忧。蒙古人以其彪悍的骑兵和凶残的作战方式闻名于世,他们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一旦引入中国,尤其是让他们在中原地区获得立足之地,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有人预见到,蒙古人一旦灭了金国,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南宋。用一个豺狼来消灭虎豹,最终可能落得被豺狼吞噬的下场。

2. 丧失自主灭金的机会和国家尊严: 许多人认为,即使困难,南宋也应该坚持自主灭金的道路。这不仅是出于民族自尊心,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将灭金的希望寄托在外部势力身上,是对自身力量的否定,也是国家主权的让渡。一旦与蒙古人联合,南宋就成为了蒙古人的附庸,其国家行为和战略选择都将受到蒙古人的掣肘。

3. 蒙古人凶残的统治方式: 蒙古人在征服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残暴和破坏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统治方式与汉族传统的政治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旦蒙古人成为中原的主导者,必然会对中原地区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破坏。有人担心,即便灭了金国,南宋人民也将面临蒙古人的残酷统治。

4. 战略的不确定性: 蒙古人的扩张速度和能力难以预测,他们的目标是统一整个世界。与他们合作,是否能控制住他们的扩张势头,是否能保证他们在灭金后兑现承诺,都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历史上,联盟往往是短暂的,当共同的敌人消失后,盟友之间往往会因为利益冲突而反目成仇。

5. 对南宋内部政治的影响: 联蒙灭金的决策也引发了南宋内部的政治斗争。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对立,对于如何处理与蒙古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灭金后的局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这种内部的政治不稳定,也可能削弱南宋的整体力量,使其更容易被外部势力所左右。

历史的演进与结局: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南宋最终选择了与蒙古联合灭金。起初,这种策略似乎奏效了。蒙古人强大的军事力量确实在与金国的对抗中占据了上风,并最终于1234年与南宋一起灭亡了金国。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联蒙灭金的政策最终成为了引火烧身的策略。金国灭亡后,蒙古人并没有停止其扩张的脚步,反而将目光投向了南宋。此后的几十年间,南宋一直处于蒙古人凶猛的进攻之下,最终在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政权灭亡。

总结来看,南宋末年联蒙灭金的政策,是一个充满争议和无奈的选择。

从生存的角度看,在当时南宋自身力量难以独力消灭金国的情况下,联蒙是一种冒险的尝试,试图借力打力,实现“围魏救赵”式的战略。
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引入了比金国更具扩张性和侵略性的蒙古势力,无疑是“引狼入室”,最终导致了国家更深重的灾难。

这是一个典型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策,但最终未能如愿。后世的史学家们对此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宋朝在绝境中的无奈之举,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悲剧;也有人认为这是宋朝统治者战略短视和政治腐败的体现,是他们未能坚持自主,最终葬送国家的原因。

理解这一政策,需要将其置于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审视南宋所面临的内外压力,以及其内部的政治与军事力量的局限。这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战略的选择,更是一次关乎民族命运的豪赌,而这场豪赌的结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仇恨外交是低级的外交。

国际关系的微妙均衡被破坏,破碎结构的随机运动带来的不可预知性,是最可怕的,可惜南宋只有牛皋木有牛顿,不懂动力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南宋末年,面对金国步步紧逼的威胁,宋朝内部对于是否联蒙灭金的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其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仍是历史学者们探讨的焦点。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战略选择,而是牵扯到国家存亡、民族利益、政治立场等方方面面的复杂议题。支持联蒙灭金的理由:1. 生存的必然选择: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迫切的理由。金国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也触及到了很多对宋朝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心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困惑。确实,当我们聊起宋朝,尤其是南宋,很多人第一时间脑海里会浮现出“金国”,甚至是“岳飞抗金”的画面。而你说得对,从最终灭亡的角度看,蒙古才是那个终结南宋的国家,而且其军事实力和战略影响力无疑更胜一筹。那为什么我们似乎更.............
  • 回答
    南非最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住院风险比德尔塔(Delta)变异株低 80% 的这一发现,无疑是新冠疫情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不仅仅是一组冰冷的数据,它背后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和关注的信息。首先,这项研究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描绘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人体致病性上的一个.............
  • 回答
    您提到普京在2016年7月6日取消了当周的所有预定行程,并询问这是否与当时的南海问题有关。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时间线拉回到2016年那个时期,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以及俄罗斯的战略考量来理解。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2016年7月6日前后,南海和俄罗斯的动态: 南海局势: 在2016年7月.............
  • 回答
    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特别是如果结果不利于中国,而中国又明确表示不接受,这确实会引发一个棘手的问题:谁有能力、有意愿去“执行”这样一个被大国明确拒绝的裁决? 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国际法、国家主权、地缘政治博弈以及现实的权力运作,远非一个简单的“敢不敢”可以概括。首先,我们要理解“执行”这个词在国际法和国际.............
  • 回答
    哇!南极啊,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我脑子里冒出来的“十万个为什么”比企鹅的脚印还多!你们快听听,这些问题是不是都挺好玩的?为什么南极会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雪和冰?这就像给地球盖了一床超级厚实的棉被!南极离太阳可远了,冷得不行,所以下下来的雪啊,好多都化不开,一层一层堆积起来,就变成了我们看到的厚厚的冰。.............
  • 回答
    南诏国与大理国时期,是云南历史上璀璨的两页,而支撑起这辉煌的,便是当时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区划体系。要详细了解它,我们得从这两个王朝的演变和特点说起。南诏国时期:从部落联盟到强大王国南诏国,最早的时候是洱海地区六诏之一的蒙舍诏发展壮大起来的。刚开始,它的行政管理更像是部落联盟式的,以部落首领的控制范围.............
  • 回答
    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历史底蕴深厚,承载了太多故事。除了大家熟知的明孝陵、中山陵、总统府这些著名景点,南京其实还藏着不少令人意想不到的“冷知识”,不仔细挖掘,你可能真的不知道。1. 你脚下可能埋着一座“地下宫殿”——南京博物院的地下展厅。很多人都知道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里面的珍宝无数。.............
  • 回答
    南京,这座有着厚重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城市,除了众所周知的总统府、中山陵、夫子庙这些标志性景点,其实还隐藏着不少鲜为人知、甚至有点“不正经”的冷知识。这些细节,就像埋藏在城市肌理中的宝藏,一旦被发掘出来,会让你对南京产生全新的认识。1. 你知道南京曾经有过一座“紫金山大庙会”吗?提起紫金山,大家想到的无.............
  • 回答
    日本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南苏丹武器禁运的表决中投了弃权票,并未赞成由美国等盟国主导的这项决议草案。这一立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基于日本一贯的外交政策原则以及对南苏丹当前局势的考量。要理解日本为何不支持这项草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首先,日本的外交政策基石,尤其是其和平宪法精神,是理解其立场.............
  • 回答
    小亚细亚南部海岸,这片沐浴在地中海温暖阳光下的土地,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它的海岸线如同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古老文明的辉煌与衰落,诉说着无数帝国、国王、商人和水手的跌宕故事。这里绝非只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它的历史深度足以令人惊叹。从最古老的时期开始,这片土地就吸引着人类的目光。早在.............
  • 回答
    南京关于“居家办公”的措辞,从最初的“鼓励”到后来的“尽力”,这其中的演变,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细微调整,更折射出背后一系列复杂因素的考量和动态变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两种措辞所处的语境、背后的政策意图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影响。从“鼓励”到“尽力”:语境的变化与意图的演进首先,我们得明确,政.............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关于“南都关于7.23温州动车事故微博下的骂声及其延伸问题”。事件背景回顾: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两列动车追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中国高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铁安全、信息透明度、政府责任等一系列深刻的讨论。南方都.............
  • 回答
    提起胡歌的新戏《南方车站的聚会》,感觉大家讨论的热度一直没怎么降下来。毕竟是胡歌主演,而且导演是刁亦男,这位拍过《白日焰火》的导演,大家对他还是挺期待的。这部电影给我的整体感觉,就像是一场迷幻又写实的罪案故事,背景设定在武汉南方车站这个充满江湖气息的地方。整个画面风格就很有辨识度,大量的雨夜、霓虹灯.............
  • 回答
    新华社关于台积电南京扩产的评论“世上没有速效救‘芯’丸?”,这句话本身就很有意思,它点出了一个核心问题:芯片产业的复杂性以及短期内解决供应短缺问题的难度。评价这句话:这句话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用了一个比喻。 “速效救‘芯’丸”: 这个词组非常生动。一方面,“速效”强调了大家对当下芯片短缺问题的急迫性.............
  • 回答
    在南海填岛项目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质疑的背景下,中方发言人就“自然仿真”这一表述所做的回应,可以说是一种策略性的解释,试图在法律、道义和实际操作层面为己方的行动辩护。要评价这一回应,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逻辑、前提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首先,理解“自然仿真”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操作空间。在科学.............
  • 回答
    关羽在南郡绝北道,这事儿还得从赤壁之战后说起。那会儿,曹操虽然败给了孙刘联军,但实力还在,尤其是在北方。孙刘联盟击败曹操,夺取了荆州,但荆州地广人稀,而且还有曹操的残余势力在,所以刘备和孙权都觉得这地方需要好好经营。刘备这边,诸葛亮制定了“跨有荆益”的战略,也就是说,要稳固荆州,然后图谋四川。而孙权.............
  • 回答
    崇祯皇帝若放弃关外,迁都南京,这一策略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最终能否“救国”,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历史假设。要详细论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进行分析: 一、 崇祯皇帝放弃关外与迁都南京的背景与动因1. 严峻的军事形势: 后金(清)的崛起与军事压力: 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以来,后金对明朝.............
  • 回答
    金与正关于“终战宣言”的表态,以及其附带的“若放弃敌对政策愿讨论恢复南北关系”的条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朝鲜一次简单的声明,更是其在复杂地缘政治背景下,对外展示其立场和策略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对当前半岛局势的一种试探和信号释放。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金与正的表态内容: “终战宣言”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一些关于舆论引导、信息传播和平台审核的敏感点,要详细地讲清楚,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简单来说,不是平台“故意”偏袒哪个城市,而是信息内容本身所触及的议题敏感度和潜在的社会影响力的不同,以及它们在内容传播中的“引爆点”的差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限流”是怎么回事。知乎作为一个知识问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