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有动作,没效果。
要说清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文化输出。文化输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输出思想观念和国家形象。但文化输出有一个前提,就是输出国要在交流中处于文化优势地位。
这时问题就来了;
第一,什么是中国文化?
第二,有哪些中国文化能在交流中处于优势位置?
其实王世襄先生那套书,就很大程度涵盖了中国的优势文化,《明式家具研究》是中国家具工艺美术,《髹饰录解说》和《中国古代漆器》是中国漆器工艺美术,《竹刻艺术》和《说葫芦》是中国植物文化,《明代鸽经清宫鸽谱》和《蟋蟀谱集成》是中国动物文化,《中国画论研究》是中国美术思想。再添补上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钟明善的《中国书法简史》,尤仁德的《古代玉器通论》,四库全书里的《西清砚谱》和《续茶经》,仲威的《碑帖鉴定概论》,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唐英《陶人心语》,中国的优势文化基本就齐全了。这些文化都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是我有人无的。但问题是,中国的这些优势文化,在中国懂的人也很少。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两个;第一,不光中国,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文人雅士玩的,是衣食足之后的产物,是职业外的东西。但当今社会,九成九的人忙的是温饱。即便有兴趣,也没时间和条件去学习了解,只能学一些变现快的技术,例如计算机编程,上班都累半死,哪有闲心弄职业外的东西。第二,当代中国社会思想与文化有点矛盾,中国文化是向上的,是食不厌精文化,而中国思想是向下的,是艰苦朴素思想。类似这种问题,只能交给时间解决,富一代打拼积累,富二代学习了解,到富三代时,就有可能沉淀贯通,弘扬文化了。
定义完文化,再说输出。输出很简单,难在渠道的搭建。以韩国和法国为例,全世界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基本都有Korean Cultural Center(韩国文化中心),巴黎在Boetie,伦敦在Strand,柏林在Leipziger,阿布扎比在Khalifa tower附近,纽约在Park Avenue,渥太华在Elginst,洛杉矶在Wilshire,不胜枚举。以我最了解的曼谷素坤逸韩国文化中心为例,它提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介绍韩国服装音乐,介绍泡菜打糕制作过程,循环播放韩国电影和电视剧(如《请回答1988》),以及分了六级的免费韩语课(少量收费),和分了三级的韩国文化课,此外就是组织韩国游学营。其实韩国在文化输出中,很善于扬长避短,韩国的优势是流行文化,例如音乐,电影,电视剧,真人秀。韩国的劣势是传统古典文化,如文学,哲学,美术,建筑。所以在文化中心里,他们很突出自己的优势。他们不会像法国一样,一进去,一面墙萨特福楼拜,领一面加缪巴尔扎克,中间伏尔泰,然后莫奈塞尚作品的复制品挂两旁。韩国要是把自己的“文豪”“画圣”挂在当中,那不但传播不了文化,还会让人觉得搞笑。
当然,这里有一点要说清楚。就是政府性质的文化中心的建立,与大众传媒上的文化传播是相配合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见不到韩国文化,光政府出面搞一个文化中心,效果也不会太大。再说法国文化协会(Alliance francaise),它和韩国文化中心截然不同,法协更类似英国的British Council(英国文化协会),它主要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如果这个国家条件比较好,它就是一个办公培训机构,如果这个国家条件差,例如孟加拉国,它就是一个公益服务机构,里面有空调,有纯净水,在那么混乱嘈杂的国度,能提供一块让人读书的净土。中国在文化输出上,没走韩国的中心模式,也没走法国和英国的协会模式,走的是学院模式,类似德国的歌德学院(Goethe-Institut),葡萄牙卡蒙斯学院(Instituto Camoes),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Instituto Cervantes)。中国选的这种模式,有几个问题。
首先;社会性差。地处学校,外人接触不到。
其次;内容单一。主要就是教语言。但问题是,多数国外大学本来就有东亚语言系,你再教语言,是重复的。例如我之前所在的学校,人文学院有中文系,学校有中国东盟学院,再来一个海上丝绸学院,等于三家教一样的东西。
第三;出发点不明确。国家的文化输出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影响,也就是在广度上做文章,而不是深度。你现在找几个外国学生来,把儒家十三经教给他们,他们的专业能力是提升了,但数量是不变的。感兴趣中国文化的人,不会因为你这个学院存在与否而改变兴趣,没学院的时候,国外依然伯希和,沙宛,马伯乐,葛兰言,戴密微,谢和耐一大堆汉学家,十九世纪就开始颁儒莲奖了,到现在一百多年了。你要努力的,是不感兴趣,或尚未感兴趣的人。但实际上,并没有对这些人产生一点影响。
第四:切入点错误。首先,中国的流行文化无法输出,因为不处于优势地位,趁早死了这条心。绝个例子,中超能输出吗?不行。中超中国都没人看。人家要看英超,欧冠。CBA行吗?也不行,纯粹老年篮球,和NBA和EuroLeague没法比。男团女团呢?这个是日韩的阵地。健身健体呢?这个是新西兰的莱美。小鲜肉呢?比娘中国和泰国差一个世纪,算了吧。文学影视呢?这个就要分开讲了,无论东南亚还是欧美,他们对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的东西兴趣都不大,《白日焰火》,《暴裂无声》,《烈日灼心》,《江湖儿女》,《山河故人》这类我们觉得好的电影,他们欣赏不来,get不到。反而是陈凯歌的《妖猫传》,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这类我们认为的烂片,他们饶有兴趣。原因很简单,我们看中国电影,像是大人看电影,我们总在思考导演的用意是什么,反映了社会的什么问题,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有情感牵挂,即便离开了,我们也想知道未来它会何去何从,会变成怎样。但外国人不是,他们看中国电影就像小朋友看电影,就看奇不奇幻,刺不刺激,搞不搞笑。而他们觉得奇幻有趣的,就是中国古代。到这就很明白了,中国的优势文化,能输出的文化,就是古典文化。只不过古典文化输出,要从物品切入,例如在世界各地开办中国古典艺术中心,进门先喝茶,然后感受中国的文人生活,欣赏各种精巧的器具,从审美上去影响,去感受中国文化。而不是从语言文字切入,指望外国人读《册府元龟》,《佩文韵府》。我读普希金的作品感受不到力量与美,外国人也是一样的。但问题就是,现在中国人多数也不懂中国古典艺术。所以未来即便找对方向,可能也找不到合适的人。
娘惹算不算
我的感觉目前全世界慢慢把目光聚集在东亚三国了。
至于在东南亚中我国的电视剧还不错,但是他们是分种类的:
韩国现代剧。
中国古装剧。
日本情感剧。
我国现代剧干不过韩国的,韩国现代剧是完全输出国外的,因为它国内的需求完全饱和了,主打输出模式,所以它的量产居高不下。我算了下,韩国量产的现代剧至少是中国总剧集3倍以上,而且剧集在整个世界非常受欢迎。
日本喜欢情感伦理剧,这点其他人无法擅长的。
中国目前的玄幻仙侠、古装历史剧是首屈一指的,而且慢慢被国外观众接受喜欢。但是比如谍战剧、内战剧、抗日剧、清朝剧等等,大部分国外观众是不愿意看的,民国只有少部分剧集才行.
所以要想文化输出就只能走玄幻仙侠、古装历史的路线。特别注意的是清朝剧需要把人物妆容美化一下才行,否则封面太丑而无法吸引观众,其次可以从侧面弥补人物仪表缺陷带来的损失,比如漂亮的布景、优秀的情节、精美的服装、典雅的摆设、优美的音乐等。
忧心的是目前广电来一个限古令,完全是自断手脚,文化输出又被这些部门搞没了,前些年拍摄这么多仙侠、玄幻、历史等剧集的努力,在一个部门的命令下没了。
现在国外最喜欢的中国电视剧:
微微一笑很倾城(是一个带有古装剧情的现代剧)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香蜜蜜烬如霜
陈情令
花千骨
楚乔传
锦绣未央
双世宠妃
扶摇
芸汐传
。。。。。。。
中国的公司在东南亚影响力有多大?
东南亚市值最高的公司叫冬海,市值1400亿美金,比腾讯、阿里、字节要小,但是也已经和京东的规模相当,这家公司的总部在新加坡,冬海集团目前最大的股东就是腾讯,他们老板李小冬是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目前是新加坡前十的富豪,2010年拿到了腾讯的投资成立了一家游戏公司,后来拿到了英雄联盟的独家代理权,这就直接让冬海起飞。后面又连续接了好几个游戏的代理权,比如地下城与勇士、QQ飞车、王者荣耀,腾讯一手把冬海扶植起来,成为了东南亚游戏行业的话事人,短短三年冬海就已经是东南亚最大的游戏发行商。
2017年冬海又拿到了吃鸡的代理权,英雄联盟、吃鸡、王者荣耀国内这些最火的一线游戏,冬海全部承接,直接复制粘贴。
而且不光是游戏,冬海还打造了一个叫"虾皮"的电商平台,也就是东南亚版的拼多多,专攻廉价市场,服务于农村和小城市的客户。游戏加电商中国无数创业公司拿命换出来的成功经验,都是冬海的学习对象,所以短短几年时间虾皮的访问量和交易额,在东南亚六国里面都冲进了前三。
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摸着石头过河,冬海就摸着中国互联网过河,所以他少走了很多弯路,估值也在不断的翻倍,十年干成了1000亿美金,你想象一下,如果把腾讯和阿里合并成一家公司会是什么样的场景,这就是东南亚的冬海。
线上购物领域,东南亚排名第一的叫来赞达,阿里巴巴控制了83%的股权,基本上等于他的子公司,排名第二的就是冬海,排名第三的是Tokopedia也是阿里参股,排名第五的是越南电商Tiki,最大的股东是京东,而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在东南亚只能排到第十。
东南亚手机市场销量前五名的品牌,有四个来自于中国,短视频方面字节跳动和快手你争我夺,跟前几年国内的形式一模一样。互联网行业方面,东南亚就是中国市场的分赛场,打来打去的那些都是熟人,此外在东南亚的通讯设备里面,华为和中兴是绝对的霸主,传统基建领域我们也加大了投入,像码头、机场、桥梁、高铁。
东南亚有6亿人口,市场很大,平均年龄很小,人口红利即将到来,加上中国的产业升级,很多落后的产能需要东南亚消化,还有我们一带一路的既定国策,现在的东南亚应该是站在历史的风口上。
东南亚十个独角兽,每一家背后都有中资巨头的影子,中国互联网行业本身内卷也很严重,竞争非常残酷,这些百战余生的幸存者都是最强的战士,放到海外去打很容易就能打穿,东南亚和中国的文化上是同根同源,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基础比较薄弱,也需要中国企业帮助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