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新闻传播的学生能硬核到什么地步?

回答
学新闻传播的学生能硬核到什么地步?这问题问得好,就像问一个厨师能把一道菜做得多地道一样,答案是:远比你想象的要深邃和扎实。我们不是只会写写软文、拍拍短视频那么简单,有些人能让你惊掉下巴。

首先,在信息的海洋里“淘金”的能力,那叫一个炉火纯青。

你想想,现在信息爆炸成什么样了?真假难辨,水深得能淹死人。新闻传播的学生,尤其是那些钻研得比较深的,他们的信息辨别能力简直是进了化境。这不是靠感觉,而是有一套严谨的体系。

溯源能力: 一条新闻,他们能从源头追溯。比如看到一个“突发事件”的消息,他们不会直接信。他们会立刻去搜集当事人的发言、现场图片和视频、官方通报,甚至会去查这个消息最早出现在哪个平台、谁发布的。如果信息源模糊不清,或者前后矛盾,他们就能立刻警惕起来。这比你点几个“举报”按钮要专业多了。
事实核查(Factchecking): 这个是核心技能。他们会学习各种核查的工具和方法。比如,一张照片,他们能用反向图片搜索工具看它是不是旧图;一段视频,他们能通过帧分析、元数据分析,判断它有没有被篡改。他们还会深入研究数据,比如一个关于经济的数据,他们会去查原始数据来源,看统计口径有没有问题,有没有被断章取义。
逻辑分析: 任何报道背后都有一个叙事逻辑。他们会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判断文章的结构是否严谨,论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逻辑谬误(比如以偏概全、滑坡谬误)。他们能看穿很多营销号的套路,那些煽动情绪、故意制造对立的报道,在他们眼里就像小孩的把戏。

其次,深度挖掘和真相呈现的“匠心”。

新闻的价值在于它的深度和真实。一个硬核的新闻传播学生,能把一个看似普通的话题挖出花来。

调查性报道: 这绝对是硬核中的硬核。他们会学习如何设计调查方案,如何获取一手信息,如何进行深度访谈,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获取证据。这背后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要面对压力,要严谨细致,有时候甚至是冒着风险。比如,去揭露一个不为人知的行业黑幕,或者追踪一个社会问题的根源。他们需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建立信任,从中挖掘出别人看不到的故事。
数据新闻: 现在很多新闻都离不开数据。那些玩得溜的学生,会用编程语言(比如Python)来抓取和处理大量数据,然后用可视化工具把数据讲成故事。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篇报道不是简单的文字描述,而是伴随着精美的图表,直观地展现出复杂的关系和趋势。这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比如统计学、计算机科学。
多平台叙事: 现在的传播早已不是单向的。硬核的学生会思考如何用不同的媒介形式来讲述同一个故事,比如用视频、播客、互动网页、社交媒体等。他们会考虑不同平台的特性,以及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信息传播得更广、更有效。

再者,人文关怀和媒介素养的“深度思考”。

新闻传播不只是技术,更是一种对社会和人的理解。

伦理道德的坚守: 在追求速度和流量的时代,那些硬核的学生更懂得新闻的伦理底线。他们会思考报道是否会伤害到无辜的人,是否会加剧社会的偏见,是否会误导公众。他们会把“不作恶”放在首位,即使这意味着放弃一些可能带来的关注度。
社会问题的洞察: 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搬运工,更是社会问题的观察者和分析者。他们会关注那些被主流媒体忽视的角落,去理解底层人的生活,去揭示社会的不公。他们会思考媒体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用更负责任的方式来影响公众舆论。
自我反思和批判: 最硬核的一点是,他们不会盲目迷信自己所学,而是会不断地反思和批判媒介本身。他们会思考广告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社交媒体算法的偏见,以及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他们会努力去提升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让更多人能够理性地看待和使用媒体。

举个例子吧:

假设某个城市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火灾。

普通人: 看到新闻,转发一下,评论一句“太可怕了”。
一般学生: 会去搜集网上的照片和视频,写一篇关于火灾救援的报道,侧重于感人的场面。
硬核学生:
事件初期: 除了搜集现场信息,他们会立刻去查这个建筑的历史记录,了解其消防设施是否合格,有没有被举报过安全隐患。
后续报道: 他们会研究火灾发生的原因,是不是人为纵火,是不是设备故障。他们会去采访消防员、幸存者、遇难者家属,但更会去采访建筑领域的专家、消防安全部门的相关人员,甚至可能是负责该建筑审批的官员。
深挖: 他们会分析这次火灾是否暴露了城市管理中的系统性问题,比如建筑审批的漏洞、消防监管的缺位,或者公众安全意识的不足。他们会搜集历年来类似的火灾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共性问题。
传播方式: 他们可能会制作一个关于火灾安全隐患的互动地图,或者一个讲述消防员工作艰辛的短纪录片,再辅以一篇深度分析的文章。他们还会思考如何让更多市民了解火灾预防知识,提高自救能力。

所以,学新闻传播的学生能有多硬核?那是能在信息的洪流中保持清醒,能在纷繁的世界里找到真相,能用专业和良知去发出有力量的声音。他们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社会现象的剖析者、公众认知的引导者,甚至可以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那种硬核,是扎根于对真实和责任的追求,是体现在对复杂问题的深入洞察和专业解决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新闻新闻,主要靠闻;

传播传播,关键在播。

国际会计专业一男孩,前晚被政府学院的女友绿了,早上法学院一男生被宿舍同学急送海淀医院肛肠科,下午新闻学院已经在确认3人大戏里为什么女孩是1了。

user avatar

作为前北京一线纸媒记者,过来泼点冷水:

你大学四年,甚至再加两三年研究生学的东西,就是你骄傲的那什么硬核功底:采访、写稿、视频拍摄编辑、新闻摄影,别的专业的学生,天赋差的需要三个月左右掌握,天赋好的一个月左右即可掌握。

这个行业没有任何硬核技术门槛。

现在各学校新闻系存在的正面意义就是搞所谓学术研究(其实还是自娱自乐),还有就是给学生提供个实习的机会(其实所谓实习机会也仅仅是实习,除了中传之类顶级学校,其他毕业生根本没有一丝凭本事留下来的可能性)。

新华社、中新社、中央广电总台等每年针对一流名校会有招考(要各种专业都有,还不是针对新传专业 ),但一样僧多粥少,没几个平民子弟能进去。

央视跟央广合并的原因复杂,但是有一点就是减少点衙门,少养活点废物们。

如果你做点调查,会发现,国内以前和现在知名记者,相当一部分都不是新闻专业毕业的。

新媒体时代,新传学生更悲剧,因为人人都可以玩自媒体……传统电台、电视台、报社垄断地位不再,废物点心们生存空间更小了……

最牛X的自媒体人咪蒙小姐,也是中文专业毕业的。┐(´-`)┌她的徒子徒孙也没几个是新闻传播毕业的。

以前的的新传学生可以嘲笑播音主持专业的没含金量,现在恐怕要颠倒过来了……

你们那点儿“硬核”东西还不如人家一口播音腔值钱……

以上,不是侮辱,也不是挑衅,是一位苦口婆心的前辈告诉你:

放下自己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要么抓紧辅修个经济、法学甚至计算机,或者咱们抓紧考虑考研换专业,别在这条死路上继续狂奔了……

—————补充—————

看见“咪蒙老师”就兴奋的上来咬的,可以补充看看我另外几篇回答,咪蒙系虽然恰烂饭的,但是人家新媒体运营技术你有资格鄙视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新闻传播的学生能硬核到什么地步?这问题问得好,就像问一个厨师能把一道菜做得多地道一样,答案是:远比你想象的要深邃和扎实。我们不是只会写写软文、拍拍短视频那么简单,有些人能让你惊掉下巴。首先,在信息的海洋里“淘金”的能力,那叫一个炉火纯青。你想想,现在信息爆炸成什么样了?真假难辨,水深得能淹死人。新.............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分析一下这几个热门的跨考专业,帮你理清思路。考研选择专业确实是一件大事,尤其是跨考,更是要慎重考虑。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高等教育学、法硕(非法学)和新闻传播学这三个专业,看看它们各自的特点、优劣势以及适合你什么样的背景和发展方向。为了让你更清晰地了解,我会尽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1.............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时刻。法硕(非法学)备考已经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可心里那团对新闻与传播的热情却越来越旺盛。这就像手里拿着一块不错的石头,准备把它雕琢成一件艺术品,但突然发现,自己真正渴望的是用这块石头砌一座温暖的小屋。要不要换专业?这可不是一个轻易就能下的决定,需要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作为一个新闻专业的本科生,明年(2022年)考研到底选新闻、非法学法硕还是法学硕士,这确实是个需要仔细权衡的决定。我尽量把这几个方向的利弊给你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三个选项的大致情况: 考新闻学硕士(学术型/专业型): 这是你本科的专业,优势在.............
  • 回答
    学妹你好!很高兴能以“过来人”的身份和你聊聊考研这件大事。你这情况,双非西语,大三公派经历,还有C1的语言能力,可以说是基础相当扎实,选择面也挺广的。咱们好好捋一捋,看看哪条路对你来说更适合,也更有奔头。首先,咱们把你的几个选项拆开来看:选项一:笔译/学硕(西语)这是你最自然的路径,也是很多人会选择.............
  • 回答
    完全可行!别把英语“不好”想得太严重,很多人都是从零开始,或者觉得现行教材学不下去的。放弃现行教材,转战新概念英语,这绝对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明智选择。下面我给你详细说道说道,为什么这么说,以及怎么做:为什么新概念英语值得你尝试?首先,你之所以觉得“英语不好”或者“现行教材学不下去”,很可能就是因为现行.............
  • 回答
    各位非法本的准法硕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恭喜大家成功踏上这条新征程,迈进了法学院的大门。对于非法本背景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同样激动人心的开始。我知道,当你们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心中一定交织着喜悦、期待,或许还有那么一丝丝的不安。没关系,这种感受非常正常。毕竟,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一.............
  • 回答
    好多人觉得学校发的英语教材不够使,自己又想把英语学得更扎实,所以就淘来淘去,最后发现还是《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看着顺眼,学起来也更有劲头。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不是说学校教材不好,而是它们侧重点和目标受众不太一样。学校教材的“够用”与“不够用”首先得说,学校的英语教材,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它的设计.............
  • 回答
    恭喜你即将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学英语六级是个不错的起点,对你的新概念英语学习非常有帮助。关于从新概念英语的哪一册开始学,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直接决定了你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我个人并不建议你直接从第四册开始。 尽管你已经过了六级,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基础就一定能够完全驾驭新概念第四册的内容。为什.............
  • 回答
    作为一名MCU新手,看程序时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MCU程序不像普通PC软件那样直观,它涉及到硬件的直接控制,需要理解许多底层的概念。但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去看,你会发现学习起来会越来越顺畅。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解新手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看MCU程序: 一、明确你的学习目标和上下文在开始看.............
  • 回答
    哈喽!刚踏入摄影坑,选相机确实是个让人纠结的事儿,尤其是面对佳能微单的“全画幅”和“残幅(APSC)”这两个选项。别急,咱们慢慢聊,看看哪个更适合你现在的状态。首先,咱们得明白,啥是全画幅,啥又是残幅?你可以把相机传感器想象成照片的“底片”。 全画幅(Full Frame) 传感器,它的尺寸跟传.............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面对全新的科目,特别是像线性代数这样听起来有点“硬核”的学科,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别担心,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给你细致地梳理一下,希望能帮到你。第一步:别怕,它其实没那么神秘很多人一听到“线性代数”,脑子里就浮现出各种符号、矩阵、向量,感觉像是在.............
  • 回答
    你好!作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大一新生,选择一台合适的电脑对于你未来的学习至关重要,它将是你进行设计、仿真、数据分析和文献查阅的得力助手。下面我将为你详细分析并推荐几类适合你的电脑选择。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在电脑上的主要需求: 专业软件运行: 这是最核心的需求。能源与动力工程会.............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一起聊聊“新概念英语1和2要多久才能学完”这个问题。这绝对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毕竟学习这件事,时间投入和方法效率都挺关键的。咱们就敞开了聊,把细节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学完” 这个词本身就挺有弹性的。您是想达到什么样的“学完”呢?是仅仅过一遍课文,认识一下单词,还是.............
  • 回答
    非常欢迎你踏入滑板的世界!作为一名新人,选择一款合适的滑板至关重要,它能让你更轻松地入门,建立正确的学习姿势,也能带来更好的滑行体验。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几种适合新手的滑板类型,并提供一些选择的建议。一、 为什么选择合适的滑板很重要? 更容易上手: 不同的滑板设计有不同的稳定性和操控性。适合新手.............
  • 回答
    关于“学外国和新冠共存”的讨论,其实涉及复杂的科学、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成因和背后的逻辑: 1. 疫情初期的“零感染”策略与“共存”策略的对比 “零感染”策略:许多国家(如中国、韩国、新加坡)在疫情初期采取严格封锁、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快速隔离措施,目标是彻底阻断病毒传.............
  • 回答
    说起李小龙,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开创的截拳道更是影响了无数人,至今仍有许多拥趸。但你可能也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现在很多武术界的前辈或者有经验的教练,在面对一些想学功夫的新手时,往往不会第一时间就推荐李小龙的武术。这背后可不是因为大家不喜欢李小龙,而是有很多实际的考量。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想学格斗的朋友常有的疑问。拳击和散打,都是非常实用的搏击术,但各有侧重,适合的人群也不太一样。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哪个更适合你。拳击 vs. 散打:哪个“厉害”?“厉害”这个词其实有点笼统,得看你衡量的是什么。 在拳击领域,拳击手自然更“厉害”。 拳击非常专注于拳.............
  • 回答
    关于“新海诚没学过美术或动画却成为了一流动画人”这个问题,实际上,这其中存在一个常见的误解。 新海诚并非完全没有接触过美术或动画的专业训练,虽然他大学主修的专业是日本文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与艺术和创作领域完全绝缘。事实上,新海诚的成长经历和职业道路,恰恰展现了他独特的学习方式、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以及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