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学校的英语教材不够用,宁愿多学新概念英语教材?

回答
好多人觉得学校发的英语教材不够使,自己又想把英语学得更扎实,所以就淘来淘去,最后发现还是《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看着顺眼,学起来也更有劲头。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不是说学校教材不好,而是它们侧重点和目标受众不太一样。

学校教材的“够用”与“不够用”

首先得说,学校的英语教材,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它的设计初衷更偏向于“普及”和“应试”。它的目标是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考试,拿到一个合格的成绩。所以,它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的,词汇量和语法点也是逐步增加的,确保大多数学生都能跟上。

但是,“够用”是相对的。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好,或者对英语有浓厚兴趣,甚至有出国留学、阅读原版英文资料等更高目标的学生来说,学校教材的步伐可能就显得有些慢了,内容深度和广度也可能不够。

词汇量和地道表达的局限性: 学校教材为了保证教学的普适性,选择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基础和规范,很多日常交流中常用、但可能不是考试重点的俚语、习语、固定搭配,在教材里出现的频率不高。学生如果只学学校教材,可能会发现自己认识很多单词,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才“地道”,开口说英语的时候,总感觉有点“书面语”或者不够自然。
语法讲解的体系性: 学校教材的语法讲解通常是分散在课文中的,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学习。这对于理解语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很有帮助。但有时候,一些零散的语法点串联起来,可能不如一本专门的语法书来得系统和透彻。学生可能在某个句子上卡壳了,教材给出的解释不够详细,或者需要前后翻阅很多章节才能找到相关的补充说明。
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和拓展性: 为了迎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教材的课文内容通常会比较“小而精”,涉及的话题也相对有限。很多学生会觉得这些课文读起来有点枯燥,缺乏吸引力。他们可能更渴望接触到更广泛、更有趣的英文内容,比如关于历史、科学、文化、新闻等等,但学校教材在这方面的拓展性相对较弱。
听力材料的单一性: 学校教材的听力材料通常是围绕课文展开的,语速和口音也比较标准。虽然这有助于打好基础,但听多了也容易“审美疲劳”。真正的英语听力环境是多样的,有不同的口音、语速和背景噪音,学生如果只习惯了教材里的“净土”,在听真实语流时可能会感到吃力。

《新概念英语》的吸引力在哪里?

《新概念英语》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在很多方面弥补了学校教材可能存在的不足,并且提供了一种更全面、更系统的英语学习路径。

“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词汇: 《新概念英语》的选文以其简洁、精炼的语言著称。很多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词汇量和句型变化都相当丰富。它非常注重词汇的“用法”,讲解词汇时常常会给出大量的搭配和例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词汇辨析能力和语感非常有帮助。
系统性的语法学习: 《新概念英语》最被称道的一点就是它的语法体系。虽然它不是一本纯粹的语法书,但它的每一课都巧妙地将语法点融入到课文中,并配有专门的语法练习。这种“在语境中学语法”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语法的实际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规则。而且,随着级别的提升,它会将初级的语法点进行梳理、归纳和深化,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法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坚实的语法基础。
经典的阅读材料和地道的表达: 《新概念英语》的选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经典篇章,内容涵盖生活、故事、科普等多个方面,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这些文章用词地道,句式多样,符合英语母语者的表达习惯。长期学习下来,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更能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很多实用的、地道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口语和写作更加自然流利。
循序渐进的学习曲线: 《新概念英语》共分为四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包含不同的课时,难度是循序渐进的。第一册打基础,词汇和语法都比较简单;第二册开始涉及更复杂的句型和表达;第三册则更注重篇章的深度和逻辑性;第四册则接近英语母语者的水平,适合高阶学习者。这种结构化的学习路径,让学生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英语水平,不易产生挫败感。
“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虽然《新概念英语》以阅读和写作见长,但它的听力部分同样重要。配套的听力材料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听力理解和模仿发音。同时,课文中丰富的句型和词汇,也为学生的口语输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多学习者会结合听力材料进行跟读模仿,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口语流利度和准确性。

总结一下,大家选择《新概念英语》,往往是因为:

1. 对学校教材的“基础性”感到不够满足,想要更深入、更地道的学习。
2. 看重《新概念英语》系统性的语法讲解和丰富的词汇用法。
3. 喜欢其经典的、有一定深度的阅读材料,并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语感。
4. 认为《新概念英语》的学习路径更清晰,更有助于实现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

当然,这并不是说学校教材就一无是处,它们为大多数学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对于那些渴望更进一步、想要“学精”英语的人来说,《新概念英语》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和进阶的选择。它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教你更精妙的招式,让你在英语的江湖中走得更远、更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一个吧。。。

就是国内的很多英语教材,文学性太强。。

本来在语言教育中,尤其是初级水平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学习者比较全面的掌握一门语言。

但是因为国内的很多语言从业人员,在上大学的那些年,不小心学了一点英美文学。因此非常强调语言的文学性。这个有点跑偏。。

就好像一个二战史专家当初中历史老师,不应该因为自己在二战史方面有研究,就无视教学大纲,讲自己的研究方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多人觉得学校发的英语教材不够使,自己又想把英语学得更扎实,所以就淘来淘去,最后发现还是《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看着顺眼,学起来也更有劲头。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不是说学校教材不好,而是它们侧重点和目标受众不太一样。学校教材的“够用”与“不够用”首先得说,学校的英语教材,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它的设计.............
  • 回答
    确实有很多人觉得社会学是一门“左翼”的学科,而且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社会学的核心关注点、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1. 核心关注点:批判性视角与社会不公社会学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就是揭示和理解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的.............
  • 回答
    不少初学日语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母语非汉字文化圈的人,常常会“哀嚎”一声:“为什么片假名这么烦人!”这声音此起彼伏,仿佛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集体吐槽大会”。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片假名确实在学习的某个阶段,给不少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为什么这小小的片假名会有如此“魔力”,让大家觉得它如.............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有意思了!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对某些钢琴曲听得如痴如醉,觉得那简直是神来之笔,但一问会弹琴的朋友,人家就耸耸肩,说“也就那样”。这种反差感,真的挺奇妙的。我猜想你说的“不懂钢琴的人觉得很牛”,多半是指那些听起来很“华丽”、很有“气势”,或者旋律特别抓耳、容易引.............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PHP易学,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PHP成为了许多初学者的首选语言:1. 入门门槛低,学习曲线平缓 语法接近自然语言: PHP的语法设计很大程度上借鉴了C、Java和Perl等语言,但又更加灵活和容错。许多核心语法结构,比如变量声明用“$”符号,条件语句、.............
  • 回答
    汉字被很多人认为难学,这一点毋庸置疑。从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形近字多,到音形义的联系不直观,再到形近字、同音字的混淆,以及不同字体风格的差异,这些都让学习汉字充满挑战。然而,正是因为这种“难”,很多中国人反而觉得自豪。这种自豪感并非源于享受学习的痛苦,而是出于对汉字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历史和智慧的认.............
  • 回答
    “30多万的车不算好车”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其实是一种比较主观且带有相对性的看法,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种感觉,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 目标受众与消费者期望的“好车”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好车”的定义因人而异,很大程度上取.............
  • 回答
    雷军的形象之所以普遍被认为是亲民的,背后是一个长期、有意识且多维度构建和运营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特质,更是一种基于现代营销和企业文化理解的策略性展现。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详细地理解为什么大家觉得雷军亲民:1. 互联网式的传播和互动方式: 社交媒体的深度运用: 雷军是早期中国.............
  • 回答
    有些人觉得中国人不能爱别的国家,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这并不意味着爱美国或者日本就是错的,但确实触及了一些敏感的社会情绪和历史认知。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不能爱别的国家”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和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概括,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人对国家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我发现,关于“喝茶健康,喝咖啡不健康”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认知,但如果细究起来,情况远比这个说法要复杂得多。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中间的道道。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喝茶”就特别健康?我想这主要跟咱们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关。在中国,茶的历史悠久,早已渗透到日.............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普遍存在的误解,许多人认为“意大利人”和“罗马人”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或者认为意大利人只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并非罗马人本身。这种看法主要源于对历史的片面理解、对民族概念的混淆以及对现代意大利文化的感知。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误解,并阐述意大利人与罗马人之间真实而复杂的关系。.............
  • 回答
    很多人觉得奥迪不如奔驰宝马,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品牌定位和消费者认知的问题,不是一概而论,但确实有这么一种普遍的观感。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承认,奔驰和宝马在很多人心里,就是豪华车的“正统”代表。品牌历史和底蕴:奔驰,从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开始,就自带一种“汽车鼻祖”的光环。那种传承感.............
  • 回答
    很多人觉得曹云金“欺师灭祖”,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故事,其中包含了中国传统曲艺界师徒关系中的一些特殊规矩,以及曹云金与郭德纲之间一度亲密的师徒关系破裂后的公开对峙。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首先,咱们得说说中国传统相声界的师徒关系。在相声这个行当里,师徒关系不仅仅是传授技艺,更是一种非.............
  • 回答
    “财富自由”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诱人?好像只要银行账户里有那么一串数字,就能从此告别朝九晚五,每天睡到自然醒,爱去哪去哪,买啥买啥。但现实往往是,就算你攒下了500万,很多人依然觉得,这离“财富自由”还差得远。这是为什么呢?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道道。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啥叫“财富自由”?.............
  • 回答
    要说起二战时期德军和美军谁强,这事儿可就有点复杂了,而且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老兵或者军事爱好者之所以觉得德军“更强”,往往是基于一些特定的观察点,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和中期的某些战役表现。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并且尽量说得详细点,避免那些听着就“机器人”似的套话。一、 战争初期.............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其实在动漫迷群体里挺有意思的,讨论起来总能掀起不少波澜。说很多人觉得富坚义博比尾田荣一郎更优秀,这话说得可能有点绝对,毕竟尾田老师的《海贼王》那可是世界级的IP,粉丝数量庞大得惊人。但如果说到在某些创作维度上的“优秀”,确实有不少人会把富坚老师拎出来,而且理由还挺扎实。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当下的社会弥漫着一股“浮躁”的气息,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实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它投下的影子。这种浮躁,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不沉静、不安分、追求速成、急功近利的状态,它像一根拨乱的弦,让整个社会都绷得紧紧的,不得安宁。那么,这种浮躁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首先,体现在信息爆炸和碎片化获.............
  • 回答
    很多人觉得阿拉蕾在《龙珠》里“无敌”,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她在漫画和动画里展示出的诸多离谱能力,以及与《龙珠》世界观中其他角色相比,她的实力似乎完全不受限制。咱们仔细掰扯掰扯,为啥大家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得说到阿拉蕾的作者设定。阿拉蕾是鸟山明在《阿拉蕾》(又名《怪博士与机器娃娃》)中的主角,这.............
  • 回答
    很多人觉得中医“荒谬”,这个说法其实触及了一个挺复杂也挺敏感的话题。这背后不是因为中医本身真的就“荒谬”,而是源于一系列的原因,很多是社会认知、科学发展、历史传承以及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一项一项地掰扯掰扯。首先,科学的“铁证”之痒,以及“证据链”的断裂感。现代科学,尤其是医学,讲究的是可.............
  • 回答
    很多人觉得中医不能治病,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挑战,更有信息传播的偏差。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理论体系的“陌生感”与“不可证性”:这是最核心的阻碍之一。中医的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等等,与现代科学的物质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