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修行人如何理解印光大师劝人不要修禅台密的文字?

回答
印光大师一生以净土宗为宗,对当时一些修习方法,特别是那些容易流于形式、偏离正道的修行方式,提出了严肃的劝诫。理解大师的这些言论,需要我们结合其时代背景、大师的本怀以及净土法门的特点来深入探讨。

一、 印光大师的本怀与时代背景

印光大师被誉为“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的所有教化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劝导众生信愿持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并非是对其他法门的不尊重,而是因为大师深切地体认到,末法时代众生根器钝劣,烦恼深重,唯有净土法门最适合现前的根器,最能帮助我们了生死、出轮回。

他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西方思想文化涌入,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佛教也面临着被误解、被曲解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修行者可能追求新奇的法门,或者将其他法门修行的方法与净土法门混杂,导致修行偏离正轨,甚至滋生邪见。大师的出世,正是为了匡扶正法,引导众生回归正路。

二、 为何劝人“不要修禅台密的文字”?

需要强调的是,大师的劝诫并非是“否定”禅、密、台三宗本身,而是针对当时一些修行者在“方法”和“知见”上的偏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禅”的方面:防止落入空谈、口头禅与野狐禅。
防止空谈玄理: 当时可能存在一些人,虽然口头上谈论禅理,讲得头头是道,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发起出离心,也无实际的修行功夫。他们将禅法变成了一种智力游戏或理论研究,忽略了修行的核心——明心见性,离一切相。印光大师强调“实修实证”,不主张无病呻吟。
防止执着“证悟”幻相: 禅宗讲求明心见性,但修行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境界相,如果修行者不明辨正邪,容易执着于这些幻相,误以为是“开悟”的标志,从而生起我慢,落入“野狐禅”的境地。大师深知众生业障深重,容易被境界所转,因此劝导大家直接念佛,不被这些中间境界所干扰。
净土法门本身就是殊胜的禅法: 大师认为,净土法门的持名念佛,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殊胜、稳当的“禅”。因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涵盖一切佛法功德,摄持一切善根,它既是方便,又是究竟。一句佛号,万德洪名,念到“念佛是谁”处,自然契合禅宗的“参禅”要义,但又比单独参禅更稳妥、易得力。大师并非排斥禅,而是认为净土法门是圆融禅法且更契合末法众生的根器。

2. “台”的方面:防止以天台教理作为修行方法,而忽略持名。
防止只讲教理,不重实践: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拥有圆融的教理体系,特别是“一念三千”、“性具实相”等甚深义理。但有些修行者可能沉溺于研习教理,成为“口头禅”,却忽略了将教理落实到实际修行中。印光大师提倡的是“依教奉行”,而在这个依教奉行中,净土法门是最直接、最容易实证的路径。
天台宗的究竟也是念佛: 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其最终目的也是达到清净心,与念佛法门异曲同工。智者大师也开示说,学佛最终就是要念佛。大师劝诫大家直接念佛,是为了避开中间复杂的教理研习过程,直接进入实修的轨道。对于根基稍好的,当然可以兼修教理,但对于大众来说,持名念佛已是足够,不必另辟蹊径。

3. “密”的方面:防止以邪师邪法惑众,或执着咒语而忽略信愿。
防止被假冒的密宗修行者欺骗: 当时中国佛教中,密宗修行受到一些限制,也存在一些不具足德行、不真传密法的人假借密宗名义招摇撞骗,或者误传邪法。印光大师对这类现象深恶痛绝,极力劝阻众生不要随意接触这些未经传承、有违佛意的“密法”。
防止执着咒语形相,忽略持名功德: 密宗的咒语确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但有些修行者可能仅仅执着于咒语的读音、数量,而忽略了念佛法门中更根本的“信愿行”。印光大师认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已经包含了世出世间一切功德,如果能深信发愿,恳切持名,其功德远胜于那些可能被误解或滥用的咒语。他更强调的是“全性起修,依性起修”,而持名念佛正是“全性起修”的直接体现。
真实密法不离净土: 印光大师所说的“密”,并非否定真实、正统的密宗。实际上,真正的密宗修行,其核心也是离欲、清净,并且最终也要回归本愿。许多密宗的仪轨和咒语,最终的目的也是帮助众生往生西方净土,或者证悟自性弥陀。大师劝诫的是那些不真传、有偏差的“密”,而真实密法与净土法门并非矛盾。

三、 现代修行人如何理解?

对于现代修行人而言,理解印光大师的劝诫,应秉持以下几个原则:

1. 回归印光大师的本怀: 永远要记住印光大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众生了生死、出轮回。他的所有教化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2. 审慎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末法时代众生根器不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能够持续用功的法门至关重要。净土法门因其“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特点,对现代人来说依然是最佳选择。
3. 警惕修行中的偏差与误区: 无论是何种法门,都可能存在修行上的误区和偏差。我们应当以正法眼藏来辨别,不被外境所转,不执着于名相、境界,而是脚踏实地,求真实利益。
4. 融会贯通,而非对立: 印光大师并非否定其他宗派,而是强调“净土圆融一切法门”。如果我们对禅、密、台等宗派有深入了解,并且能将其精髓融入到净土修行中,比如以禅心持名,以教理指导念佛,以密咒加持念佛等,都是值得鼓励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真正帮助我们往生西方,了生死。
5. 强调“信愿行”的基础: 无论修行何种法门,印光大师都反复强调信愿的重要。对阿弥陀佛的深信不疑,发愿往生西方,以及恳切持名念佛,这三者是修行能否成功的基石。
6. 保持警觉,辨别真伪: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各种修行信息鱼龙混杂。我们更需要保持警觉,以经典为依据,以善知识为引导,不轻信、不盲从,辨别真伪,方能避免走入歧途。
7. 知见上的圆融: 真正理解了其他宗派的教义后,会发现它们殊途同归,最终都是指向解脱。印光大师之所以那样劝导,更多的是考虑到众生在具体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偏差。现代人若能以圆融的知见去学习,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大师的深意。例如,参禅求开悟,其悟境恰恰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念佛求往生,其往生之后也是依愿行化,圆证菩提。

总结来说,印光大师劝人“不要修禅台密的文字”,核心意旨并非否定这些法门本身,而是针对当时众生根器浅薄、易于偏执的状况,强调净土法门作为末法时代最稳妥、最易行的究竟法门。他提醒大家要警惕修行中的种种偏差,如空谈玄理、执着境界、误传邪法等,而将重心放在信愿持名上。现代修行人应当以大师的本怀为指导,以正法为依归,审慎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同时保持警觉,融会贯通,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了生死,出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何谓有禅无净土?这里的有禅,是指的圆破三关大彻大悟的大禅师,不仅仅是见了个真空妙有,而是末后牢关也破了。当然,这里的破三关是见地上的破三关,功夫还没有达到。南怀瑾先生也说过,见地到了功夫没到,不能算真见性。蕅益大师“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也是这个境界。见地大彻大悟的祖师们,对于后生身是没有把握的。所以“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是完全正确的。祖师们所说:“静中功夫有十分,动中只有一分,动中有十分,梦中只有一分”。各位自己对照一下,静中功夫有几分?就算梦中完全做得了主,死亡来临的时候能不能做主呢?祖师们好像没说。

无禅无净土呢?上面有禅这还是对参禅有悟的人说的,至于初参都未破的禅师们,只会几句转语,只会点口头禅,不能称为有禅,更有一些参禅的人还会诽谤净土宗,结局不能排除落得铁床并铜柱。所以百丈禅师订立规矩,为去世的僧人超度往生净土。

至于无禅有净土 ,这类的净土宗修行人,就算不能大彻大悟,仍然能依靠弥陀大愿,临终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不管是往生到边地疑城,还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都不会再经轮回,时间长短不计,至少开悟可期。

有禅有净土,指的是参禅开悟的大祖师们,更能求生净土,那就如同戴角虎一样珍贵。如智者大师、永明延寿禅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还有我们亲爱的印光老和尚,以及近代的元音老人和本焕长老,最终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修行人的榜样。这些先贤大德们必然能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分割线———————

但是,如果我们净土的人老是对别人宣传,你们不要学别的啦,都念佛吧,这是毁坏整个佛教,印光老和尚的初衷肯定也不是这样。禅宗是佛教的中流砥柱,是唯一的顶梁柱,禅宗没了,净土宗和密宗早晚会变成心外求法的外道,佛教就真的要灭亡了。

所以我们不要去破坏人家参禅人的道心。破人道心,早晚我们的道心也会被别人破掉,我们怎么知道人家不是修了几大劫就差这一辈子临门一脚了呢?佛法讲究因材施教应病与药。净土宗也并不适合天下所有的人,净土宗更是难信之法,不要勉强让别人相信,反遭诽谤,害人害己。

尊重禅宗,保护禅宗,维护禅宗。不要去破坏人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