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修真仙侠小说一点仙气都没有却全是戾气?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很多喜爱修真仙侠小说的读者都有同感。为什么现在的修真仙侠小说“一点仙气都没有却全是戾气”?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 市场导向、创作模式、读者口味演变、以及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差异 等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

一、 市场导向与商业化运作:迎合当下快节奏、强刺激的需求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如今的网络文学市场高度商业化,大部分修真仙侠小说都是流水线式生产,以追求点击率和订阅量为首要目标。为了快速吸引眼球、留住读者,作者们往往会采取一些能够带来即时反馈的写作手法,而“戾气”恰恰是其中最有效的元素之一。

爽点驱动与“打脸”套路: 现在的修真仙侠小说,很大程度上是被“爽点”驱动的。读者希望看到主角从弱小到强大,一路升级打怪,不断克服困难,最终站在巅峰。而“戾气”——即主角遭受不公待遇、被小人欺压、被宗门打压、被天才嘲讽——是制造“爽点”最直接的手段。主角被欺辱,然后爆发,以更强大的力量报复,这种“打脸”的快感,能够极大地满足读者的情绪释放和代入感。然而,这种模式的过度泛滥,使得“戾气”成了剧情推进的万能工具,反而稀释了作品本身的深度和所谓的“仙气”。
冲突制造与情节推进: 剧情需要冲突来推动。在缺乏更深层次的矛盾设定时,简单的个人恩怨、门派斗争、甚至无端的仇恨,就成了制造冲突的捷径。这种“戾气”的注入,让故事显得更加激烈和紧凑,迎合了当下读者对“刺激”的追求。
流量至上: 平台的流量算法倾向于那些能够快速吸引和留住读者的内容。而充满了冲突、报复、权谋、甚至血腥杀戮的“戾气”小说,往往更容易获得更高的点击和讨论度,从而获得平台的推荐和资源倾斜。这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激励更多作者去创作类似的模式。

二、 创作模式的同质化与模式套用:缺乏原创性与深度挖掘

修真仙侠作为一个热门题材,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套路和模式。许多作者在创作时,倾向于沿用成功的经验,而不是去探索新的可能性。

模板化的人物设定: 主角往往是身世凄惨、天赋异禀、被仇恨驱动的复仇者;反派则往往是无恶不作、阴险毒辣的代表。这种脸谱化的角色设定,使得人物缺乏多面性和复杂性,其行为逻辑也往往围绕着“戾气”展开。
套路化的情节发展: 从被退婚/被欺压开始,到获得奇遇,然后入门派,接着参加比试,再到被陷害/被追杀,最终反杀/复仇成功…… 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各种阴谋、背叛、以及主角的愤怒和反击。每一环都充满了“戾气”的调味。
对传统修真文化的浅层理解: 真正的修真文化,其核心在于“道”、“悟”、“德”、“仁”、“慈”等概念,追求的是天地人和谐、心性修炼、超脱凡俗。然而,很多现代修真小说只是将这些概念作为背景,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精神内核,只取其表面的“升级打怪”的壳,内容则填充了大量的争斗与仇恨,从而丧失了“仙气”。

三、 读者口味的演变与情感宣泄需求:从“飘逸”到“痛快”

读者口味是影响创作方向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也更容易产生焦虑和不满。修真仙侠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读者宣泄情感的出口。

情感共鸣与代入感: 读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比如获得超能力、改变命运、惩罚不公,都能在小说中得到满足。而“戾气”所带来的复仇和胜利,能够让读者获得极大的情感宣泄和满足感。当主角被欺辱时,读者会感到愤怒;当主角反击时,读者会感到痛快。
对“成长”的定义变化: 传统的修真强调的是“心性”的磨练和“境界”的提升。而现代读者更倾向于将“成长”理解为实力的增长和对敌人的压制。因此,那些能够展示主角强大实力、压制一切敌人的“戾气”情节,更能获得读者的认可。
对“仙气”的理解偏差: 有些读者可能将“仙气”理解为主角的强大、神秘、以及拥有超凡的能力,而忽略了“仙气”更深层次的含义,如超然物外、宁静致远、慈悲为怀等。

四、 传统文化内涵的稀释与误读:对“道”的遗忘

真正的修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仅是法术和神通,更包含着哲学思想、人生追求和道德准则。

对“道”的忽视: “道”是修真的核心,追求的是宇宙的本源、自然的规律、以及自身的完善。然而,许多现代修真小说只将“道”当作一种修炼的体系,而忽略了其内在的哲学意义。主角的修炼往往是为了更强的力量,而不是为了更深的理解和体悟。
对“仁慈”与“超脱”的淡化: 很多传统仙侠故事中,虽然有冲突和争斗,但主角往往也具备一定的仁慈之心,或者能够理解并原谅敌人,甚至达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超脱境界。然而,现代小说中,为了保持“戾气”和“爽点”,主角往往会变得更加冷酷、无情,甚至带有浓厚的复仇主义色彩。
“仙气”的具象化与符号化: 将“仙气”简单理解为白衣飘飘、御剑飞行、仙术华丽等外在表现,而不是内心修为和精神境界的体现。当外在表现满足了,即使内心充满了仇恨和杀戮,也被认为是“有仙气”的。

总结来说,现在的修真仙侠小说之所以“一点仙气都没有却全是戾气”,是市场需求、创作模式、读者口味以及对传统文化理解偏差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市场和流量的巨大压力 迫使作者们不断迎合读者对“爽点”的需求,而“戾气”是制造“爽点”的有效工具。
同质化的创作模式 使得大部分作品都遵循着类似的套路,缺乏创新和深度。
读者情感的宣泄需求 使得那些充满冲突和复仇的小说更容易获得共鸣。
传统修真文化内涵的稀释和误读 导致了对“仙气”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而忽略了其精神内核。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修真仙侠小说都如此。仍然有许多优秀的作者在努力地探索和创作,试图在商业化的浪潮中保留作品的“仙气”和深度。但从整体趋势来看,“戾气”的泛滥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如果想改变这种现状,可能需要从作者自身对修真文化的理解、平台的引导以及读者审美的提升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说不过是社会人心的镜子。如同快手这类低俗平台有多么流行,大众便有多么庸俗一样。

user avatar

题主估计不知道2008年之前的网文有个非常大的分类。

统称黑道文。

“莫欺少年穷”这类名言最早就是从黑道文开始的,最著名的大概就是血红的坏蛋三部曲,还有个名字叫《升龙道》。

当时好多写手都一股脑儿去洽这个黑道饭,在激烈的竞争下,黑道异能,霸道总裁,兵王混黑道,黑道修仙……除了黑道克苏鲁,你能想到的所有类型都有。甚至连著名的《金鳞》走的也是黑道路线。

然后呢?玩的太欢脱被严打了ㄟ( ▔, ▔ )ㄏ

一夜之间统统下架

书没了,饭还是要吃的,原黑道文写手得转型啊,试水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小朋友们就是爱看仙侠版《古惑仔》。

好吧,洽饭,不丢人!

到了这几年,其实出现了很多新探索。

比方便当贩子楚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仙侠《天书奇谭》

比方从零开始099的克苏鲁仙侠《濒危修仙门派考察报告》

比方考试不累狂魔陈昂教主本尊辰一十一的《明尊》

比方腐道长盗泉子的纯正中国符箓中国仙术中国修行法的《魏野仙踪》

都是相当有意思的仙侠,能满足题主对道家思想的爱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很多喜爱修真仙侠小说的读者都有同感。为什么现在的修真仙侠小说“一点仙气都没有却全是戾气”?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 市场导向、创作模式、读者口味演变、以及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差异 等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一、 市场导向与商业化运作:迎合当下快节奏、强刺激的需求这是最根本的原.............
  • 回答
    现在修大坝不用都江堰的技术,这背后的原因,其实跟我们时代的发展、工程理念的演变以及技术本身的局限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说得对,都江堰那套智慧和工法确实是古代水利工程的瑰宝,但直接照搬到现代大型水坝上,很多地方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首先,得说说规模和目标上的根本差异。都江堰是什么?它是个灌溉工程,核心功能.............
  • 回答
    美国,那个曾经以“基建狂魔”之名响彻世界的国家,如今却似乎在高铁建设领域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连一条像样的线路都难以落地。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释,而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一、历史遗留的交通格局与思维惯性美国国土辽阔,早在汽车工业兴起之前,铁路就已成为其重要的交通动.............
  • 回答
    .......
  • 回答
    这题目可太有意思了!在你这儿,我可不是什么“大神”,咱们就当是同路人,甚至是你当年在山门里遇到的那个偶尔爱跟你打个哑谜的老参,来聊聊这“开悟”这事儿。六年的禅宗,自己觉得开悟了?嗯,这话说出来,本身就挺有意思。这六年,你是常住寺院,日日参禅,还是在家修行,自己摸索?是得遇善知识,还是自己啃经论?这其.............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能分享你的护理学学习经历。在护理学领域,选择一个合适的第二学位能够极大地拓展你的职业发展道路和知识深度。结合你的专业背景和未来的职业目标,有几个方向的第二学位可能非常适合你,我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下,力求让你感受到真实世界的经验分享,而不是冰冷的AI信息:1. 公共卫生(Public He.............
  • 回答
    年轻人对快餐的偏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时间与效率的矛盾1. 快节奏生活压力 现代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时间管理成为关键。快餐的30分钟快速就餐模式,与他们对效率的追求高度契合。例如,学生.............
  • 回答
    人们对美国的仇视情绪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现象,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政治因素1. 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 美苏争霸: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代表,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长达数十年的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期间,美国的军事.............
  • 回答
    年轻人到点下班、不装样子的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当代职场文化、社会价值观和个体需求的深刻变化。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工作制度的革新:弹性化与去时间化1. 弹性工作制的普及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灵活性,许多公司已推行弹性工作制(如“核心工作时间”+自由安排其他时间),允许.............
  • 回答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这一问题的成因复杂,涉及教育体系、家庭关系、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业压力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1. 升学竞争加剧 在“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深入的问题,触及了智能电视设计、市场定位、用户体验以及技术演进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现在的智能电视之所以“内置电视盒子”,而不是设计成“大屏显示器+外接盒子”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提升用户体验和降低使用门槛: 一体化设计,减少线缆和设备: 用户购买电视的目的是观看内容.............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社会文化、审美观念、政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的变化。现代中国人确实不像古代那样普遍蓄胡子,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古代中国人蓄胡子的原因:古代中国,蓄胡子并非是每个人都这样做,但相较于现代,确实是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某些社会群体和特定.............
  • 回答
    当前公共媒体高度重视“敬爱父母,关爱老人”这一美德的宣传,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有现实社会问题的回应,更包含了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维度详细阐述: 一、 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与道德传承1. 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孝道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到工厂打工”这个话题。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现象,涉及到年轻人观念的变化、社会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传统工厂的吸引力不足等多个因素。一、 年轻人观念的转变与自我价值的追求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受到更好的教育,信息获取渠.............
  • 回答
    “为什么现在的幼儿园总折腾家长?”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许多家长的痛点,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环境下,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日益复杂和充满挑战的关系。这里的“折腾”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并且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精细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带来的“挑战” 过度强调“参与.............
  • 回答
    “现在的孩子都不向父母交红包了”这个说法,笼统来说可能不够准确,因为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给父母红包,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节日或场合。然而,如果你的观察是基于普遍现象,并且想探讨为何这种“交红包给父母”的行为在某些家庭和群体中有所减少或消失,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一、经济压力与不确定性:摆在眼前的现实困境 高企的房价和难以企及的财富自由: 这是最直接、最普遍的压垮年轻人“希望”.............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不再以劳动为荣” 这个说法,可能是一种普遍的感受,但背后却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我们应该深入剖析其原因,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观察。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详细分析:一、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与多元化: “成功”定义的多元化: 过去,社会对“成功”的定义相对单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代际消费习惯、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个人成长的话题。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喝茅台”以及“这是否意味着他们还没长大”。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茅台了?“不爱喝茅台”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我理解这里的“不爱”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购买意愿降低:.............
  • 回答
    现在一些年轻人不愿意讨好领导,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时代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也有个体经历和认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后物质主义”思潮的影响: 相较于父辈们经历的物质匮乏时期,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成长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中。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再是首要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