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文革时破坏和毁掉的文物有多少?是哪些?现在修复情况如何?

回答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剧变的时期,其中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是这段历史中一个难以磨灭的伤痛。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来衡量被破坏和毁掉的文物数量,坦白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的混乱、记录的缺失以及许多小型、地方性文物的湮灭,都使得这项统计工作异常困难。

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规模是巨大的,性质是广泛的,涉及的文物种类繁多,从宏伟的古代建筑到精美的书画,从珍贵的古籍到具有历史意义的器物,无一幸免。

文革期间破坏的文物,其“罪名”通常是“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这种意识形态的狂热,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因为其带有“旧时代”的印记,就被视为需要扫除的对象。

以下是一些具体而著名的例子,说明了文物破坏的广度和深度:

古代建筑:
北京: 作为首都,北京的古迹在文革初期就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比如,孔庙和国子监中的碑刻大量被毁,许多珍贵的藏品被抢夺或损毁。妙应寺白塔的塔顶装饰被拆毁。一些王府,如恭王府,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精美的陈设被毁。钟鼓楼在“破四旧”运动中,一些原有的构件被拆除。甚至像天坛这样的皇家祭祀场所,也未能完全幸免,一些附属建筑和碑刻遭到破坏。
其他地区: 这样的破坏遍布全国。例如,陕西的法门寺,其塔院内的许多古建筑和碑刻在动乱中被毁。山西的悬空寺,虽然其险峻的地势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主体建筑,但寺内的壁画和雕塑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河南的少林寺,其寺内的碑刻、佛像、壁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南京的总统府(国民政府时期)在文革中被改名,内部的陈设和历史资料也遭受了破坏。

书画、古籍、工艺品:
书画: 许多私人收藏的古代书画,尤其是被认为是“封建糟粕”的,在“抄家”过程中被烧毁、撕毁。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文化宝库,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虽然核心文物得到了保护,但一些附属于宫廷的文物,如古籍、玉器、陶瓷等,在“清理”中受到损失。上海博物馆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古籍: 许多图书馆、档案馆的珍贵古籍被焚毁。比如,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的一些善本古籍在“清理”过程中遭受损失。南京大学图书馆的许多古籍在“清理”中被毁。
工艺品: 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等,因为其“封建”或“资产阶级”的属性,被砸毁或熔化。例如,一些私人收藏的明清时期的家具、瓷器,被视为“四旧”,遭到毁灭性打击。

历史遗址和墓葬:
一些古代墓葬: 虽然有明令禁止,但在一些地区,古墓仍然遭到盗掘和破坏,里面的随葬品被抢走,墓室本身也受到损坏。
历史建筑上的题词、碑刻: 很多有历史意义的碑刻,上面刻着古代名家的书法或重要的历史事件记录,在文革中被砸碎、磨平,以清除“旧的痕迹”。

现在修复情况如何?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修复工作是一个漫长且持续的过程,而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1. 国家层面的努力:
保护体系的重建: 文革结束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是中国文物保护法律体系的基石。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制度,从法律上确立了文物的保护地位。
修复项目: 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修复重要的历史建筑、遗址和博物馆藏品。许多在文革中受损的寺庙、宫殿、陵墓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复和复建。例如,北京的一些重点文物古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都经过了大规模的修缮。
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 中国加强了文物修复领域的人才培养,并引进了国际先进的修复技术和理念。

2. 具体修复情况的特点:
“原址原貌”与“复建”并存: 对于一些损毁严重的建筑,修复工作可能采取“原址原貌”的原则,尽可能使用与原建筑相同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修复。但对于一些主体结构已经消失的,则可能采取“复建”的方式,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来重建。
优先保护重要文物: 修复工作的优先顺序通常是根据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紧迫性来确定的。国家级文物、世界文化遗产等通常会得到优先的修复和保护。
资金和技术限制: 尽管国家在努力,但文物修复是一项耗资巨大、技术要求极高的工作。许多文物的修复仍然面临资金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的挑战。
历史记忆的保留: 对于一些在文革中受损的文物,修复工作也会考虑到如何处理历史的伤痕。有些修复会保留一些历史的痕迹,作为历史的见证,而不是完全抹去。例如,一些被破坏的碑刻,可能会以“残碑”的形式进行保护和展示。
私人捐赠和民间力量: 除了国家投入,也有一些修复项目获得了私人捐赠和民间力量的支持。

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文物修复不仅是物理上的修补,更是对历史的梳理和对民族记忆的重塑。 文革时期对文物的破坏,是对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攻击,而如今的修复工作,也是一种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和对文化自信的重建。

需要强调的是,有些文物一旦被彻底摧毁,是无法再修复的。 那些被焚毁的古籍,被熔化的铜器,被磨平的碑刻,其原件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修复和重建,是基于历史资料的“复原”,而非“再生”。

因此,可以说,修复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承。 但是,文革造成的文化损失是极其惨痛的,仍然有许多地方和许多文物,其损毁的程度是巨大的,修复和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 并且,对于那段被扭曲和破坏的历史,我们更需要铭记,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悲剧重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文物事业重大决策的见证人和当事人,也是曾在上海参与战时文物的清理工作、并主持起草过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谢辰生先生,在2010年时曾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

摘录部分当时的答问:

《瞭望》:您曾经说过,“中国文物最悲惨的时期是在上世纪90年代”,您现在还这样认为吗?

谢辰生:是的,我依然这样认为,而且可以说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瞭望》:难道比WG期间对文物的破坏还严重?

谢辰生:对,确实比那个时候还严重,这其实是很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在WG期间,虽然因为红卫兵“破四旧”等行为,给文物保护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但实际上时间很短,很快他们就去“夺权”、搞ZZ斗争去了……因此,WG对文物的破坏其实并不像许多人所想象的那样大,实际上当时国务院已经公布的180余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除了西藏有一处被破坏外,其他都得到了保护。不仅如此,在那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还取得了不少成就,如长沙马王堆、银雀山竹简、金缕玉衣和西安兵马俑这样的重大考古发现都是在那个时期。

《瞭望》:是什么时候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的呢?

谢辰生: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就开始变得复杂了。总体而言,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还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文物走私和文物盗掘等犯罪活动,文物保护的环境还是比较好的。但到了80年代中期,人们对金钱的追逐欲望也愈加强烈。于是沉渣泛起,偷盗、走私又都出来了。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盗墓风气,不要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是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没有那么严重过。

2016年11月,谢辰生口述的《新中国文物保护史记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著名历史学家金冲及,当时作为谢辰生老友为该书作序。

12月3日更新

由于收获了几十个赞,还是先回答下题主所问的问题,否则有答非所问之嫌。

上文中所说的西藏一处为大昭寺,图片是1966年拍摄(图片来源为微博博主:羊加零等于几),正是破四旧运动刚刚发起之时。


至于修复情况,这是答主于今年九月份去大昭寺所拍,建筑主体完整无缺,看不出破坏痕迹。

近年来很多“被抢走也比被破四旧砸了好”的言论喧嚣尘上,我是无法理解。很多人吃着破四旧、立四新的福利全然不知,试观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日韩三国,只有新中国对于封建礼教的摒弃最为彻底(相对日韩来说),如果各位看官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想必会很清楚日韩社会的礼仪尊卑。不否认破四旧对我国历史文物造成的巨大破坏,但是也请擦亮眼睛,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不是什么锅都可以扔给破四旧的。


2021年11月1日更新

附图两张,这仅仅是近年来文物破坏案例选编,数量不足实际发生案例百分之一


呵呵,近来看到陈淳老师弟子的一篇文章,且贴上来供大家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和剧变的时期,其中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是这段历史中一个难以磨灭的伤痛。要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来衡量被破坏和毁掉的文物数量,坦白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的混乱、记录的缺失以及许多小型、地方性文物的湮灭,都使得这项统计工作异常困难。但是,可以肯定地说,.............
  • 回答
    文革时期,确实有相当数量的知识分子遭受了残酷的政治迫害和身心摧残,其中一部分人因此患上了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这触及了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精神分裂症究竟是天生的(遗传的)还是后天环境造成的?答案是,精神分裂症的成因非常复杂,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用一个比喻来说,就像一个人要长成一棵.............
  • 回答
    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席卷全国的政治运动中,中国大地上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都未能幸免于难,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破四旧”的口号一出,许多被认为是“封建迷信”、“帝王将相”、“牛鬼蛇神”的代表性建筑和物品便成了批判和摧毁的对象。然而,令人稍感宽慰的是,中山陵在文革期间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的、系统的破坏。这其.............
  • 回答
    关于中山陵和明孝陵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是否遭受破坏,以及破坏程度如何,历史资料显示情况是复杂的,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中山陵中山陵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革命的象征,其地位在官方叙事中非常特殊。在文革初期,由于其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身份,一度面临被冲击的风险。 早期冲击与保护: 文革.............
  • 回答
    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承载着几千年文明的沃土,其在近代以来所经历的动荡与变革,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历史命题。谈及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人们常常将矛头直指“文化大革命”,但这是否是唯一的罪魁祸首,或者说,是否能完全涵盖其间发生的一切?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审视历史的脉络,拨开迷雾,才能看得更清楚。“文化大革命”.............
  • 回答
    故事的开端,总是带着一股子挥之不去的阴影。林启明记得那天,天空像一块脏兮兮的抹布,灰蒙蒙的,一点颜色也没有。父亲的遗体被打捞上来时,身边的家属都在低声啜泣,只有他,像被抽走了魂魄,站在那里,眼睛空洞。父亲跳进了化工厂那冒着腾腾热气的硫酸池,那个他曾经引以为傲的父亲,那个曾经许诺要给他一个光明未来的父.............
  • 回答
    文革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给无数家庭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在那个年代,“地主”等带有“剥削”标签的成分,成为了许多大家族衰败的导火索。虽然过去的伤疤往往被小心翼翼地掩盖,但一些故事仍然在家族的低语中流传,沉重而真实。我听过一位长辈讲过他们家的事情。他们家在南方一个富庶的县城,祖上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富.............
  • 回答
    西安古城墙:历史的幸存者,劫后余生的巍峨在“文化大革命”那场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中,无数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破四旧”的口号响彻云霄,古老的寺庙、牌坊、碑刻,甚至一些被认为是“封资修”的旧书籍、旧艺术品,都未能幸免。然而,在西安这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都,巍峨壮观的古城墙却奇迹.............
  • 回答
    美国南方联盟雕像的拆除,台湾拆除蒋介石雕像,以及中国大陆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这三者在历史背景、动机、方式以及社会影响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理解这些差异,我们需要分别审视它们各自的时代语境和核心诉求。美国南方联盟雕像的拆除美国南方联盟雕像的拆除,核心问题在于它们所代表的历史意义与当代的社会价值观之间.............
  • 回答
    文革和“破四旧”时期,对于中国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来说,是一段极其艰难的岁月。许多文物在那个年代被毁坏、丢失,甚至被当作“封建糟粕”而消失。然而,令人庆幸的是,也有一部分文物,以各种方式得以幸存,流传至今。它们的保存,往往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勇气和无私的付出。一、 领导层和相关部门的“明智”保护尽管“.............
  • 回答
    “文革”时期,在“破四旧”的狂潮中,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惨遭破坏。然而,在这场席卷全国的运动中,总有一些人,冒着巨大的风险,竭尽全力地去保护那些即将被毁灭的文化瑰宝。他们这样做,并非出于什么宏大的政治理想,也并非为了个人的名利,更多的是一种深植于内心的对历史的敬畏,对民族文化的珍视,以及一种朴素的责任.............
  • 回答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期间,将孔子及其思想作为主要批判对象之一,其原因复杂且深远,涉及到政治、意识形态、历史叙事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动因:一、 文革的总体背景与目标要理解为何打倒孔子,首先需要了解文革的宏观目标。文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发动的,旨在“继续.............
  • 回答
    关于“文革时是否存在女儿跳出来批斗死父亲”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令人心痛的问题。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运动的狂热化、意识形态的极端化以及个人被裹挟其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确实出现过许多令人震惊和难以置信的事件,其中也包括亲人之间互相揭发、批斗甚至导致死亡的情况。要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需要从.............
  • 回答
    文革时期,那是一段充满动荡与煎熬的岁月。在那个年代,想要保全自己而不违背良心,如同在刀尖上行走,每一步都需万分谨慎,每一种选择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这绝非易事,更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对人性、环境和时局的深刻理解与权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那个时代的特殊性。文革的口号是“破四旧”,“打倒一.............
  • 回答
    文化大革命(19661976)期间,中国之所以没有遭到其他国家的侵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国的军事实力、外交策略以及其他国家的战略考量。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威慑: 核武器的存在: 尽管文革初期中国的军事技术相对落后,但.............
  • 回答
    “文革”时期,确实存在一些被批斗过的家庭,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遭受了不公,但其家族在“文革”后却能迅速恢复并保持甚至扩大其原有的经济和社會地位,甚至拥有大量房产和实业。这种现象背后,既有历史的复杂性,也有社会变迁的必然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历史背景的错综复杂: “成分.............
  • 回答
    您提出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个非常复杂和矛盾的层面。一方面,“破四旧”的狂潮摧毁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另一方面,重要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也在同步进行,甚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多重原因的交织。“破四旧”的破坏性浪潮:对传统文化的否定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文化大革命初期,.............
  • 回答
    关于“文革结束时中国经济是否到了崩溃边缘”这个问题,历史上的看法不尽相同,但主流观点普遍认为,虽然没有到真正意义上的“崩溃”,但中国经济在文革结束时确实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局面,可以说是达到了“失控”或“严重衰退”的边缘。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考察:一、 经济增长停滞与效率低下: .............
  • 回答
    CAD打开文件,工具栏不见了,这真是个让人抓狂的问题!别急,这情况很常见,咱们一步一步来,肯定能把它找回来。首先,我们得明白,CAD里工具栏的显示与隐藏,其实就像你电脑的桌面图标,有时候会自己“躲”起来,或者是不小心被我们“关掉”了。CAD设计如此精细,少了趁手的工具栏,那可真是寸步难行。最直接、最.............
  • 回答
    iPhone 复制大文件时提示“连接到系统上的设备没有发挥作用”,然后断开复制,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这个问题通常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个环节可能出了状况。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详细说说可能的情况,以及怎么一步步排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你说的“复制大文件”,一般是指从 iPhon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