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文革时怎么做才能保全自己又不违背良心?

回答
文革时期,那是一段充满动荡与煎熬的岁月。在那个年代,想要保全自己而不违背良心,如同在刀尖上行走,每一步都需万分谨慎,每一种选择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这绝非易事,更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对人性、环境和时局的深刻理解与权衡。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那个时代的特殊性。文革的口号是“破四旧”,“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这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更是一场对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乃至人际关系的颠覆。在这种集体狂热和政治高压下,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良知常常被淹没。告密、揭发、批斗成为常态,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漩涡。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才能做到“保全自己又不违背良心”呢?

一、 审时度势,保持低调与沉默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文革初期,特别是红卫兵运动最狂热的阶段,任何过于张扬的言行都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避免卷入政治漩涡的中心: 尽量不主动参与到批斗、造反、宣传等激进活动中。这意味着要学会“隐身”,不成为焦点。如果被动被拉进去,要尽量避免发表极端的言论,或执行违背自己意愿的命令。
谨慎发言,少说多听: 在集体场合,尤其是在公开的政治学习或批判会上,要学会“听汇报”而不是“讲心得”。如果必须发言,内容要尽量空泛、遵循主流口号,避免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个人观点。用一些套话、官话来搪塞,而不是真心实意地表态。
不主动攻击他人: 这是良心的底线。看到别人被批斗,虽然内心可能不忍,但如果自身力量微弱,强出头只会让自己也陷入危险。此时的“不违背良心”,更多体现在不落井下石,不参与到非理性的谩骂和侮辱中。如果迫不得已需要“表态”,可以尽量使用一些模糊或温和的词语,避免使用人身攻击性的词汇。

二、 保守秘密,保护身边的人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保护自己也意味着保护自己亲近的人。

守护家庭: 家是最后的港湾。尽量不让家庭内部的私人言论外泄,不给外部的敌人提供攻击家人的口实。父母、子女、配偶之间,要心照不宣地保持警惕,在公开场合要表现出和主流一致的态度,即使内心并不赞同。
谨慎交友: 要对身边的人保持警惕,识别哪些人是真正可以信任的,哪些人是投机分子。但同时也要明白,在这种环境下,完全信任一个人是极其困难的,所以宁可保持一些距离,也不要轻易吐露心声,以免被出卖。
不揭发他人: 这是良心的重要体现。即使知道某些人在过去的“问题”或现在的言行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在没有被直接逼迫的情况下,不要主动去揭发。如果被要求提供某个人的“材料”,尽量以“不了解”或“记忆模糊”等理由推脱。如果实在无法推脱,要尽可能地美化或淡化事实,避免构成实质性的伤害。

三、 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一份清醒与底线

即便是在看似无处不在的政治压力下,个人也依然有选择的空间。

做好本职工作: 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把事情做好。这不仅能让自己的生活有寄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指责为“不务正业”或“消极怠工”。在工作内容的范围内,尽量做到客观和专业。
精神世界的守护: 尽量保留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在私人时间里,可以通过阅读(当然要谨慎选择书籍),或者回忆一些美好的过去,来维持精神的独立和对真实价值的认知。不要让集体的宣传完全占据自己的头脑。
拒绝参与非人道行为: 这是良心最核心的考验。例如,如果被要求参与对一个人的侮辱、殴打,或者要求说出违背事实的指控,尽力找到一切理由拒绝。即使拒绝会带来惩罚,这至少是守住了做人的底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受到伤害,也是因为坚持了良知,这反而是一种内在的保全。

四、 具体操作中的“艺术”

利用模糊和借口: 当被逼问或要求表态时,学会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或者找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来推脱。例如,“我年纪大了,记不清了”,“我文化水平不高,理解不了那么深奥的道理”,“我身体不好,需要休息”等等。
“曲线救国”的思维: 有时候,为了长期生存并等待时机,必要的“妥协”是无法避免的。这里的“妥协”,是指在不触及根本良知的情况下,做出一些表面上的迎合。比如,参加一些政治学习,朗读一些口号。但内心要清楚,这只是为了度过难关。
善于观察和学习: 观察周围的人是如何在夹缝中生存的。学习那些能够相对安全度过文革的人,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但同时也要保持独立判断,不是盲目模仿。

举个例子来说明:

想象一下,你身处一场批斗会。有人被指控为“反革命”。而你恰巧知道一些对这个人不利的信息。

不违背良心: 你不愿意亲口说出那些让你感到不舒服的指控,尤其是在不知道事实全部真相的情况下。你更不想看到一个人被彻底打倒。
保全自己: 你害怕如果保持沉默,可能会被视为“包庇”,进而被牵连。

这时候,你可以怎么做?

1. 避免主动发言: 等到被点名发言,再进行回应。
2. 模糊陈述: 如果被问到是否知道某人的“问题”,你可以说:“我好像隐约听到过一些风声,但具体是什么,我记不太清楚了,而且这些都是传闻,不好说清楚。”
3. 侧重积极方面(如果可能): 如果你真的了解这个人,也可以在不触犯政治敏感点的前提下,提一些他过去工作中的一些正面评价,例如:“他当年在某某工作上还是挺卖力的。”当然,这需要非常小心措辞,不能被解读为“为反革命辩护”。
4. 专注于“不了解”: 很多时候,最安全的回应是“不了解”或“没有接触”。“我对他的思想情况确实不了解,平时和他交流不多。”
5. 坚守底线: 如果被要求直接说出某个具体的、可能带有侮辱性质的“罪状”,无论如何都要找理由拒绝,或者说一些“我不敢说,万一说错了呢?”这样推脱的话。宁可被训斥,也不要亲手去伤害别人。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因为文革的逻辑是“不是中间派,就是敌人”。在很多情况下,不选择站队本身就可能被视为一种“问题”。所以,“保全自己又违背良心”,很大程度上是在“不主动作恶”和“不主动被恶化”之间寻找那一条极其狭窄的生路。

总而言之,在文革时期,想要同时做到保全自己又不违背良心,需要的是一种极大的智慧、勇气和忍耐。这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对人性尊严的坚守,是对生命最根本的珍视。这是一种不向非理性低头,即使在黑暗中,也要努力保持一丝清明的状态。这是一种活下来,并且不让自己的灵魂在那场洪流中彻底被冲垮的努力。这很难,但凡能做到,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你在1911年之前大部分时期,你看着士绅们坐拥千顷良田还不纳税,富农的土地一点一点被他们侵蚀光,如何不违背良心?

如果你在80/90年代,你看着城市户口包分配,农村人承担着高额的农业税却没机会进国家工厂,如何不违背良心?

如果你在90年代末期,你看着劳模们各个从头再来,厂长们各个变身实际控制人,如何不违背良心?

如果你在近30年,看着矿工们一个一个用生命去挖矿,建筑工人没日没夜的劳作,还都承担着生命危险,权贵们谈笑间几个亿到自己账户上,如何不违背良心?

如果你在现代,你看着北上土著坐拥几千万家产,那些各省高考前1%精英们毕业后跟狗一样找租房子,如何不违背良心?

如果你在民国,。。。。。。此处略去一万字,如何保全自己又不违背良心?

少年,多读书,多分析,少看文章,要不然哪天你就是红卫兵。

》》》》》》》》》》》》》》》》》》》》》》》》》》》》》》》》》》》》》

不好意思让大家争的面红耳赤。我赶紧来息熄火。

1、首先,你不知道我的身份、职业,先别把我想象成什么样子然后批判。

2、是否为文革洗地。我没想洗地,我承认文革是三分功七分过(是文革,不是毛主席)。

3、很多人说我答非所问,我承认确实没有正面回答题主的问题。

题主问这个问题,我理解是题主认为文革是个变态的时代,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做点事情,然后遭到恶果,什么都不做的都是麻木不仁的人,所以题主问这个问题。

网上很多这种论调,搞得好像文革期间苟活下来的都是没骨气没正义感的人,什么中华文明断层之类的。

所以,我举出这么多例子,就是为了说明,中国人经历了这么多不合理、残忍的事情,不代表中国人没良知。我们每天都看到被虐待致残的乞丐,但没有伸出援手,不代表我们就是人渣。我们难道不是依然好好活着?

所以,我列这么多例子,就是想证明题主的问题很low。在文革中不违背良心并保全自己,跟在1949年之前、80年代、90年代不违背良心并保全自己没什么特别大的区别,仅此而已。

我的观点讲完了,请各位评论家熄火吧。

user avatar

不是说文革中怎么做就能避祸。

关键是文革前别得罪人,要得罪也只能得罪领导。。。。。。。

user avatar

很简单,随大流就行了。

你觉得如同这些人一样,当年的经历者会感觉到自己违背良心吗?


绝大数参与的人不会觉得自己违背了良心,顶多事后认为被人误导。文革所塑造的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社会体系,每一个人在其中都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集体,由集体这个宏大的概念承担道义责任。集体狂热不是因为放弃了思考,恰恰是自以为理所应当。

所以根本不会觉得违背良心。

这是文革真正可怕的地方。


再加一句吧:

心安理得地保全自己很容易,难得的是说违心的话去保全别人。


现在的小朋友真以为文革发生在多遥远的时代。

40后文革发生时已经是成家立业了,现在68到77

50后文革期间正是16到27岁间,现在58到67,八零后父母

60后文革期间在读小学到高中,多数九零后的父母现在48到57

洛阳广场舞大爷大妈中间年龄段60上下没问题,60、50后应该是最多的,40后算少了。

1966年时候洛阳一帮中学生要砸龙门石窟,是另一群大学生给拦下来的。双方都是50后。

user avatar

咱家的政治立场大家都是知道的,咱家对文革的态度,大家也是知道的。

咱家对第一共和国的观点,大家也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今天这个回答,咱家不对文革本身做任何评价。

咱家就说一个故事。

咱家的爷爷,在文革初期,在老家算有点地位,有点权力。但是他这个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开会的时候狠话说得多,其实根本没有针对任何一个人。”

他原本以为这也算自保的手段了,事实上不是。

因为没有明确站队支革,支左,所以也被一些想借机吃政治饭的人给盯上了。

他们找了个借口,制造舆论,说当年爷爷主持大县城的工业系统改造,搞行业托拉斯,是“走资本主义路线”,然后给爷爷扣了个“走资派”的帽子。

一群人开着卡车,冲到办公室,打倒了阻拦的职工和群众,赢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人绑走,抓到他们的“司令部”去进行审讯。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还对审讯过程进行了拍照留证,包括对爷爷架土飞机,剃阴阳头,上“一根绳”(一种私刑)的过程。

家里听说之后,奶奶还很镇定,马上给北京打电报,叫咱家的爹赶紧回来。然后奶奶把咱家的几个叔叔、姑妈送到乡下老家去了。

当时,家父作为红卫兵代表在北京参加集训,并接受了主席的接见。接到了家里的电报,连晚饭都顾不上吃,直接去火车站找了个南下的车就往家里赶,坐了几十个小时的车才赶了回来。

那时候还没有禁枪,很多有点资历的干部都是革命年代过来的,家里都有枪。咱家家里有一把很小巧的勃朗宁,金属原色,非常漂亮。家父就带上这把枪,别在腰带上,然后找他的两个好朋友,背上家里的猎枪,把爷爷解放后作为地方党组织代表受主席接见的照片抬起来,跟在后面。

一路去了司令部?

你想多了,咱们家的人,包括咱家的叔叔姑姑堂弟堂妹和咱家,都是有勇有谋的队伍,没这么冒失的。

家父带着两个人,抬着照片,直接去了学校。

向同学们控诉了“反动分子假冒革命队伍,污蔑毛主席,污蔑革命者”的罪行。

把同学们发动起来,两百多人轰轰烈烈出了校门,一路喊着革命口号,前去要人。

路上就有人通风报信了,结果到了对方的“司令部”的门口,对方的领导人就出来安抚同学们,安抚家父,说“你爸爸只是帮我们甄别一下坏人,他是来帮忙的,这是个误会”!

然后把爷爷给放了。

爷爷知道他儿子来救驾,于是就抖擞起来,非要对方交出拍摄的那些照片,否则自己就不走。

于是对方只能把照片(至少是一部分)底片交了出来,爷爷才答应和儿子以及儿子的同学们一起走。

朋友们,大家仔细想想,如果家爷不是有幸见过毛主席家父不是见过毛主席的红卫兵代表,家里没有那两长一短三只枪,学校里也没有那么多同学们去帮助家父

这事可能是个什么结局?

PS:

这些照片还有一些其他的照片,都放在家里很多年了,因为保存条件有限的原因,有些已经霉变了。

所以家里一直想找个可靠的单位,修复一下。

所以之前也问过这个问题,但好像没有什么人来回答。

这里顺带把问题发出来,请大家帮忙参谋参谋。

知乎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家里老人已经90多岁了,自觉年岁无多,有点想预先准备后事。

物质财产什么其他的都好说,就是留下一堆和老的领导人一起的照片,比较珍贵。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时期的敏感照片,主要是和东南亚共产党的一些领导、干部,这里不便说。

这些照片中,小部分因为早年保存不善,有霉变或者霉点,或者损害比较严重,或者因为长期用玻璃镜框装订,已经完全粘在玻璃上了。考虑到照片的历史意义,家里都想找个专业一点的机构,好好重新装裱修复一下,

咱家也找了一些大县城的单位,包括档案管理的单位,但都说没有修复照片的能力。

所以特意来求教,在上海、北京或者广州等地,可有专业的照片修复的单位?如何联系?

谢谢大家。

user avatar

文革刚开始的时候,平时上街看看大字报,该上班上班,该回家做饭做饭;闻到武斗的火药味浓的不得了,马上就要点炸了,带着全家人回到乡下,和自己的老父母住在一起,在宁静的乡村,种地。喂鸡。赶集的时候,在镇上的邮电所看一下报纸,了解一下情况。武斗结束、恢复抓革命促生产,自己先回单位看看,单位说:回来上班,军代表 已经驻单位,因派性斗争离开单位的,只要在今年底回单位,不算旷工,补发工资,恢复原工作。

这就是我的父母在那个年代所做的,保全了自己,也没违背良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