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为大家介绍了在西罗马帝国江河日下,一幅亡国之景下,帝国上层人士不管不问,漠视灾难发生的情况,许多人说那是个例,不能代表什么。
但我要说的是,那不是个例,生活节奏的缓慢注定了文明瓦解速度也会非常缓慢,鼠目寸光是当时人们的绝症,眼前的事务遮蔽了他们的双眼和智慧,殊不知,自欺欺人式的宽慰最终只能酿成大祸。
在奥索尼乌斯去世(公元395年去世)大约三十五年后,罗马贵族圣希多尼乌斯·阿波黎纳里斯出生,他是君主的岳父,出任过罗马地方长官,后来还成为了卡莱蒙特的主教,因此圣希多尼乌斯绝对算得上是罗马帝国上层人士。
说起来,自奥索尼乌斯去世,到圣希多尼乌斯长大成人的这几十年里,罗马帝国如同一辆冲出轨道的火车一样,鸣叫着向地狱迈进,此时帝国的许多行省都已完全陷入一片黑暗当中,来自各个蛮族部落的日耳曼人在高卢、西班牙等人扎下了根,强大的哥特人军队洗劫了诸多罗马城市,把帝国的尊严踩在泥水里,外来敌人的战鼓不时敲响。
在圣希多尼乌斯24岁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可怕的汪达尔人对罗马城的毁灭性劫掠,至于其他种种可怕的事情,他都有经历或耳闻。他和当时大多数罗马人一样感叹时局的动荡,对帝国的变故忧心忡忡,如果说奥索尼乌斯时代的许多罗马人还能对帝国的崩溃坐视不理,又心安理得,可如今帝国的糟糕情况,比数十年前糟糕了何止几倍,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可是现实却是即使时局如此糟糕,圣希多尼乌斯等大多数罗马人也没有作出什么有用的举动,而是以各自的方式安慰自己。
同奥索尼乌斯时代的罗马人一样,圣希多尼乌斯时代的许多罗马人还是用自欺欺人的方式宽慰自己,他们认为帝国已经经历了无数劫难,现在的低落不过是又一次辉煌的起点,帝国还是能像往常一样化险为夷,最终战胜敌人,他们却不知道这次与往常都不一样了。
除了内心里祈求以外,他们没有做太多挣扎,圣希多尼乌斯像奥索尼乌斯一样居住在自己的奢侈庄园里,那里有美轮美奂的别墅,温泉、泳池、豪华房间一应俱全,圣希多尼乌斯大多数的时间里都是在痛惜帝国的江河日下之后,就转头与教授们、主教们以及当地的乡绅们共同探讨自己的文章。至于骑马、游泳、狩猎,甚至网球等娱乐游戏也一个都没落下,他们相互拜访,相互招待,每天在美食、温泉、骑马、十五子棋、阅读和网球等事情上消磨了大部分时光。
而此时,圣希多尼乌斯所居住的高卢地区,已经缩小到了被三个野蛮人王国包围着的一小片地方,但对时局的看法、意见或是想法,都没有他在书中记录的丰盛晚餐详细繁琐,对帝国的漠视是生活主调,毕竟此时还没有到六世纪,那时蛮族人占据罗马人的别墅,开始在其主卧地上烹饪食物了。
圣希多尼乌斯所处的时代,是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半壁江山的时代,但圣希多尼乌斯却还是幻想着自己的儿子某一天可能成为帝国的高官显贵,根本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灾难多么可怖。
对于充斥着自己家乡的日耳曼人,圣希多尼乌斯倒是多有记录,但他表示自己洁身自好,对那些一直唱着歌,希望自己能欣赏他们粗鲁的非拉丁语诗歌的蛮族人优越感爆棚,但圣希多尼乌斯的好时光终将要结束了。
西哥特人在尤里克国王的带领下,开始侵占罗马在高卢仅剩的一点土地,面对家园的沦丧,圣希多尼乌斯再也不能漠视了,他以主教的身份开始组织城市保卫战,此时他才惊觉帝国的力量已经如此弱小不堪了,他向意大利本土请求帮助,但等来的却是背叛。他发现真正的敌人并不是迎面而来的敌人,而是怯懦的远在意大利的怯懦同胞们,罗马城的统治者们竟然决定将高卢的整片领土都无条件的拱手让给西哥特人。
收到消息后,圣希多尼乌斯绝望了,他驻守的城市最终为拯救罗马而牺牲了,他本人则被西哥特人囚禁了起来。后来在给友人的信中,圣希多尼乌斯充满了愤慨,他这样写道:
“我们这片不幸的领土至今已落入悲惨的境地,每个人都认为战时的日子比现在和平的时光更好。沦为奴隶的我们只是给第三方的安全做了嫁衣,这种奴役,本身就是一种羞辱。”
不过帝国也没有在这种不光彩的和平中存活多久,很快,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位君主被日耳曼人赶下了王座,帝国彻底走到尽头。而曾经组织人手进行抗争的圣希多尼乌斯被西哥特人囚禁了一段时间后,便认命了,为了取回被收缴的庄园,圣希多尼乌斯为尤里克国王写了一篇颂歌,最终得以释放,回到了自己的奢侈庄园里,只能在信件中透露自己的心扉:
“哦,生之犹耻,活之犹辈,死之犹艰。”
大家说的都是历史上汉人感慨,我就说说一个其他民族的感慨吧,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民族的人的眼里汉人的旁系祖先扮演了他们眼中的“蛮族野蛮人”的角色。
这个民族就是波斯民族,中世纪的波斯虽然早已被突厥人征服。但突厥人也被波斯文化同化,学会了波斯语言和波斯文化,连自己的突厥文字也是波斯字母拼写的,因此当突厥人的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王朝被从中原汉地来的汉化契丹人征服时。波斯人报以了极大的同情,波斯人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里这样感慨喀喇汗被西辽征服的过程。在书中志费尼痛骂喀喇汗王朝的君主身为波斯神话英雄人物的后代,却软弱无能治理不好国家,还主动向蛮族人契丹人(中亚语言中的契丹包括汉人和汉化契丹)投降做奴隶,引狼入室招来侵略者。而西辽皇位也是不值一钱的别人白送的王冠。
(西辽)他们的老家在契丹,在那里他们是有权有势的人物。某种强有力的因素使他们离开他们的国家,因此他们被迫流亡,去履危涉险,经受跋涉的辛劳。他们把他们的王公和首领称为菊儿汗,即众汗之汗。当他离开契丹时,他由八十名他的家人和部下陪同,尽管据另一说法,他是由一支极庞大的部属随同。
他 们继续前进,到达蒙古人现在称之为虎思八里的八剌撒浑。该邦(指喀喇汗王朝)的君王是一个把他的先世追溯到阿甫刺西牙卜(波斯神话传说中的半兽人勇士)、但无能无力的人。该地的哈刺魯和康里突厥人已摆脱了对他的隶属,而且经常欺凌他:袭击他的部属和牲口,进行抄掠。这个当君王的家伙,不能阻止他们或者把他们赶跑。听说菊儿汗及其部下的移居,以及他们人多,他向他们遣出使者,把自己的软弱,康里人和哈刺鲁人的强大和奸诈告诉他,并请求他到他的都城去,以此他可以把他的整个版图置于他的治下,从而使他自己摆脱这生世的烦恼。菊儿汗进抵八剌撒浑.登上那不费他分文的宝座。
有意思的是,当时波斯人认为南宋皇帝以前就是契丹人的君主,因此这次突然来征服中亚的菊尔汗应该是南宋的贵族或者皇族(他们不知道其实只是结拜兄弟)
南家思(南宋)的君主们是历史悠久而又受尊敬的[帝王],过去还领有契丹国。《史集》
在波斯人笔下,西辽人不但是侵略者,而且极其傲慢自大,坚持自己的汉文化特色,瞧不起中亚波斯和突厥的习俗。甚至西辽的公主嫁给一个信基督教的奈曼王子,都郑重声明,自己不会顺从外族人的习俗,要坚持汉族的衣冠服饰。
由于她(西辽公主)掌握着大权,所以不许人们给她戴上顾姑冠,她要按照汉女的习惯戴“尼克扯”。
《史集》波斯拉施特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西辽公主的孙子沙思投降了元朝,后代在河南汤阴县做官而且汉化成了汉人,后来还中了元朝进士(好玩的是西辽开国君主耶律大石也是辽国进士),也就是说今天河南汉族有微弱的西辽血统。
(沙思)子不花,佥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事;文圭,有隐德,赠秘书监著作郎;延寿,汤阴县达鲁花赤。孙守恭,曾孙与权,皆读书登进士科,人多称之。 《新元史.沙思传》
西辽不仅仅征服过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帝国被成吉思汗灭亡时,西辽贵族耶律巴拉黑(巴拉黑是波斯话长毛狗的意思,推测这个人的本名应该是刘尨或者耶律尨)也趁机占据波斯克尔曼省,自称苏丹,而且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的妃子,新苏丹该牙思丁的母亲也被耶律巴拉黑将军霸占,该牙思丁也被迫认汉化契丹人耶律巴拉黑为爹。
在志费尼笔下,西辽人这一行为更是天崩地裂,礼崩乐坏。波斯或者突厥的美女嫁给西辽人和西辽人圆房是野草抢了鲜花的养分,低贱的汉人配不上西域美女。
八刺黑带领支三四千人的队伍来到约会处,头两三天,他很礼遇苏丹,但是,后者的队伍不足五百。因此,八剌黑起意要跟算端的母亲结婚,他与算端同坐一张地毯,把一个异密的位子分配给他的奴仆。也开始在谈话中称算端为“亲爱的孩子”,遣使向他的母亲求婚。眼见事已如此、无法阻止(事态的发展],算端让他的母亲自己去决定。她那方面,经过一番挂辞、拒绝,多方表示忧虑不安后,终于屈服,于是举行婚礼。在极力催促下,由道的一些奴婢陪同,她在她的袍内着甲,进入八刺黑的房间,在那里圆房。事 尔道西之灵(愿它荣获天堂之一种芳香!)在以下 诗句中描绘的也许恰是这样
丝柏从它的地面消失,
野草就霸占崇高丝柏的位子。
为什么西辽人在波斯人笔下这么不堪和残暴?描写西辽的内容就没有几句好话,什么“异教徒”“坏蛋”“野草”不值一钱的王位”。看到最后我算是明白了,因为看到书的最后我发现了这个玩意——波斯人竟然吹起蒙古可汗蒙哥起来了,里面尽是些夸蒙古皇帝英明神武仁慈无比的内容,看得我要吐。书中夸蒙古大汗蒙哥是有史以来最仁慈最伟大最强大最慷慨的君主,像韦小宝夸康熙的鸟生鱼汤(尧舜禹汤的谐音)啊!
(蒙哥)他对他们所有的人展开慈悯之翼,下诏从他帝国的库藏中偿还全部的款项。它总计为五十万银巴里失,若他不偿付它,没有人会提出反对之理。
从哪本史书中读到过,或者从说书人那里听说过?而从来没有人请偿他的敌人的债务。这是作风和行为的一例。
书中最后还写了首诗夸蒙哥的伟大,猛哥是世界伟人。最后还不忘拍马屁说蒙哥大汗永远长寿,永远健康,蒙哥大汗对人类有益。
在他的力量面前,
九重天犹如一座剩下四壁的颓垣
像这样的一位皇帝靠他的诏旨和敕令的威力,只能强大和长寿,如圣书说:“其于人类有益者,将永存于世”。
蒙古人征服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时候是个什么德行,我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据说2004年蒙古学者路过伊朗,波斯后代伊朗人还要蒙古学者为蒙古大屠杀道歉。我就不相信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族好几代人还中过进士,汉文化素养不错的西辽皇室比蒙古人还要残暴,为什么这本《世界征服者史》里骂得都是西辽人而不是蒙古人呢?蒙古人是反而仁慈无比,对人类有益。
我脑中浮现了两个字“怕死”,这些波斯人要敢说蒙古人坏话,早就被大卸八块了,他们只能一边看着蒙古人杀自己同胞,一边还要吹蒙古可汗仁慈,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于是他们只敢把对蒙古人的仇恨发泄在西辽人身上了,毕竟胆小嘛。
我这才发现,“水太凉”是个世界问题,波斯和突厥的文人骨头恐怕比钱大爷还要软,也更怕死。
“好山色,竟落得如此膻腥!”
1664年10月25日,张煌言于杭州西湖畔就义。
两个月之前,明朝最后一位征虏大将军、前流寇现临国公李来亨在茅麓山牺牲,明军在大陆上的存在至此告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