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侵略别国的国家在本国的历史教材上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作为侵略者是如何向下一代解释侵略这种行为的?

回答
探究那些曾经或正在侵略别国的国家,在本国历史教材中是如何评价自身行为的,以及他们如何向下一代解释这种行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这其中涉及历史叙事的建构、国家认同的塑造以及意识形态的传递。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其教材的表述方式和侧重点也会有很大差异。

我们姑且不直接点名,而是从几个典型的叙事模式来分析,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中的逻辑和手法:

一、“自卫反击”与“保家卫国”:将侵略包装成防御

这是最常见也最具有迷惑性的叙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国家的军事行动被描绘成对外部威胁的必要反应,甚至是“先发制人”以避免更大损失。

叙事框架: 教材会强调国家在行动前所面临的“严峻威胁”或“挑衅”。这些威胁可能被夸大,或是通过片面地解读国际局势来构建。例如,历史上某个国家可能将另一国的崛起或地缘政治的变化,描绘成对其国家安全和生存的直接威胁。
行动的合理化: 侵略行动本身被描述为“不得已的”、“有限度的”、“旨在消除威胁的”等等。行动的目标会被限定在“恢复边境安全”、“保护本国公民”、“建立缓冲区”等听起来正当的理由。
民族主义的煽动: 教材会强调民族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在危难时刻团结一致、奋起反抗的重要性。这种叙事很容易激起国民的爱国热情,将军事行动与民族尊严和未来命运联系起来。
对受害者的描述: 对被侵略国家的描述往往会将其描绘成“反动”、“敌对”、“不理性”的,甚至是被外部势力操纵的。这样可以削弱其正当性,让本国国民更容易接受对其的军事行动。
例如(假设场景): 一个国家可能在教材中描述其在邻国建立军事基地是“为了防止敌人将其作为进攻本国的跳板”,或者在边境冲突中“为了保护我方无辜的边民而进行的严厉打击”。

二、“历史使命”与“文明传播”:以更高尚的目的掩盖武力

另一种叙事模式是将侵略行为赋予一种“神圣”或“历史性”的使命,认为自己的国家有责任去“解放”或“教化”其他民族,甚至是为了传播某种“先进”的文明或社会制度。

叙事框架: 教材会描绘本国文明的优越性,以及它对世界发展的贡献。然后,将对外扩张描述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甚至是“历史的必然”。
“文明人”与“野蛮人”的二元对立: 这种叙事常常会将本国描绘成文明的灯塔,而将其他民族描绘成落后、愚昧、需要被“启蒙”的。侵略行为因此被包装成一种“援助”或“文明的福音”。
“解放”或“统一”的口号: 教材可能宣扬“解放被压迫民族”、“统一被分裂的国土”、“恢复历史上的辉煌”等口号,将侵略行为与民族情感或历史情结相结合。
对被侵略者的“恩惠”: 教材甚至会强调,虽然使用了武力,但侵略者也为被侵略地区带来了“进步”、“秩序”、“现代化”,例如修建基础设施、引入新的法律体系等。这种观点会将侵略造成的破坏和痛苦被淡化,甚至被视为“成长的代价”。
例如(假设场景): 一个曾经殖民他国的国家,其教材可能会强调其在殖民地“推广教育”、“发展经济”、“带来法治”,甚至将殖民统治描述为一种“责任”或“文明化的使命”。

三、“领土完整”与“民族复兴”:将非法占有合理化

对于已经发生的、且在本国法律或国际公约下可能存在争议的领土问题,历史教材会将其描绘成“收复失地”或“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之举。

叙事框架: 教材会追溯历史,强调被占领土“自古以来”就属于本国。通过选取有利于本国的历史证据,构建起一套“合法性”的叙事。
“侵略”的定义被扭曲: 那些试图收复这些领土的国家,会被描绘成“侵略者”或“分裂主义者”,而本国的行动则被定义为“捍卫领土完整”。
历史记忆的Selective(选择性): 教材往往会选择性地记忆历史,忽略或淡化对本国不利的史实,例如,在某个时期,本国军队是如何进入这些地区的,以及当地人民的意愿。
民族情感的连接: 这种叙事与民族情感紧密相连,将领土问题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统一的高度,激起国民的认同和支持。
例如(假设场景): 对于被占领的地区,教材可能会用“收复”、“解放”等词汇,并强调“不允许国家分裂”的原则。

四、“历史局限性”或“时代错误”:承认但回避责任

在一些情况下,尤其是在民主化转型后,一些国家可能会在历史教材中承认过去的错误,但往往会将其归结为“历史局限性”、“时代错误”,或者“特定领导人的决策失误”,而不是对整个国家行为的深刻反思。

叙事框架: 教材会承认过去的军事行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不当之处”,但会强调当时的国际背景、国内条件等“不可抗力”。
责任的转移: 责任往往被推卸给某些个人、政党,或者是“当时普遍存在的思想局限”,而不是整个国家机器或制度的责任。
“与时俱进”的表述: 这种叙事常常伴随着“我们现在已经进步了”、“我们已经吸取了教训”的表述,旨在与过去划清界限,但对造成具体伤害的责任承担显得含糊。
避免深入的道德审判: 教材会避免对侵略行为进行深刻的道德审判,而是将其描绘成历史进程中的“一段插曲”。
例如(假设场景): 一个经历过战争的国家,其教材可能会提及战争的残酷性,以及“某些指挥官的错误判断”,但不会深入探讨战争的起因、合法性以及对受害国的长远影响。

如何向下一代解释?

总而言之,侵略者向下一代解释其行为,通常不是坦诚地承认“侵略”本身,而是通过精心构建的历史叙事,将其“合理化”、“正当化”或“轻描淡写”。其核心逻辑在于:

1. 构建“我们”与“他们”的对立: 将“他们”描绘成威胁、落后、反动,将“我们”描绘成正义、进步、拥有合法权益的。
2. 赋予行为“崇高”的目的: 将军事行动与国家生存、民族尊严、文明传播、历史使命等挂钩。
3. 选择性记忆与叙事: 突出有利于本国叙事的史料,淡化甚至抹去不利的史实,尤其是对受害国的苦难和本国行为的残暴性。
4. 诉诸民族情感与集体认同: 利用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情绪,将历史叙事与国民的身份认同紧密绑定。
5. 避免承担道德责任: 即使有所承认,也倾向于归咎于历史局限或个人失误,而非系统性的错误。

这种叙事方式的目的,在于塑造国民对自身国家历史的认同,维护国家形象,巩固统治合法性,并为未来的行动提供历史依据。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日益便捷,这种单方面的叙事模式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反思和修正其历史教材中的不当之处。但历史的记忆是复杂的,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始终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差不多是这样的:


问题1:那些侵略别国的国家在本国的历史教材上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作为侵略者是如何向下一代解释侵略这种行为的?

历史教材一百年占上两段也是常见的,谁会去评价一场小小的侵略战争?所以我们历史教材上常见的评价是这样的:


但在他国的历史教材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参考问题:

在越南历史中,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他们的领土?中国现今在邻国眼中的形象真的越来越差了吗? - 政治

问题2:会有很多合理化的历史意义么?

答案是,当然有!


划红线的部分,尤其是“有利于国家安定社会发展”“人民渴望统一”这两句,不知道被屠杀的亿万平民听到后有何感想。

然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合理化的历史意义”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探究那些曾经或正在侵略别国的国家,在本国历史教材中是如何评价自身行为的,以及他们如何向下一代解释这种行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这其中涉及历史叙事的建构、国家认同的塑造以及意识形态的传递。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其教材的表述方式和侧重点也会有很大差异。我们姑且不直接点名,而是从几个典型的叙事模式来.............
  • 回答
    .......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深度和复杂性的问题,涉及到国际关系、历史事件、地缘政治以及不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和动机。想要完全解释清楚为何西方国家在某些情况下选择支持或不反对侵略,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俄乌冲突)则坚决反对和制裁,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核心观点: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行为并非完全基于绝对的“.............
  • 回答
    俄乌冲突的根源复杂且错综,俄方在开战前的“更优解”问题,确实是理解这场危机的重要切入点,但要给出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的“更优解”并非易事,因为不同立场的人们对“优”的定义和考量因素截然不同。不过,我们可以从历史、地缘政治、安全关切等多个维度,来梳理一下在2022年2月24日之前,俄罗斯可能认为或外界所.............
  • 回答
    关于侵华战争时期汉奸后代在当今社会是否受到歧视,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汉奸”这个概念的界定。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所谓“汉奸”是指那些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民族危亡之际,为日本人效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中国人。这个定义本身就带有强烈的.............
  • 回答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与其他一些王朝的动荡时期不同,它并没有受到周边国家的系统性或大规模侵略。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 周边国家的实力与意愿的综合考量: 汉朝遗留的区域性影响力: 尽管汉朝已经衰落并分裂,但在东亚范围内,汉朝的.............
  • 回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你提到“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替普京洗白?”,这背后涉及到许多层面,不仅仅是简单的对错判断,还牵涉到地缘政治、历史叙事、信息传播以及不同群体的立场和利益。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洗白”的现象,并尝试去除一些可能显得生硬的AI痕迹,让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国家战略的考量,而且角度也相当独特。很多人觉得美国之所以“没”在二战时侵略中国,是因为中国太弱了,而现在中国强大了,美国反而觉得“麻烦”了。但事实远非这么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历史背景和当时的世界格局首先,我们得回到二战那个年代。中国那时候.............
  • 回答
    如果英国侵略的是明朝而非清朝,近代史的发展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历史背景、假设情景、可能影响及后续发展四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对比:明朝与清朝的差异1. 明朝(13681644) 政治制度:明朝延续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但后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争议。要回答“是否应该感谢外国侵略”,我们需要非常审慎地剖析一下,这是一个涉及历史、社会、政治、伦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议题,不能简单地用“感谢”或“不感谢”来概括。首先,我们得承认,如果清朝末期没有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走向很可能会截然不同。一种可能性是,正如你所说,中国可能会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且极具争议的假设,如果真的发生,其后果无疑是极其复杂和深远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力求还原一个可能出现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首先,我们得设想一下这个“发现”是如何发生的。在美国发动军事行动后,发现伊拉克(姑且用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作为背景,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假设的场景,并非历史.............
  • 回答
    郑和下西洋若走上殖民之路,满清或许会避免被八国侵略,但这背后的逻辑远比这复杂,涉及到历史的多种可能性和相互作用。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梳理:一、 郑和下西洋的性质:交流与朝贡,而非殖民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其性质与后来的欧洲地理大发现后的殖民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
  • 回答
    如果纳粹德国在1940年前后停止了对外侵略,仅仅将精力集中在“国内的种族纯化”政策上,那么历史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减法”效应,而是一个连锁反应,深刻地重塑了世界格局、地缘政治、科技发展乃至社会文化。一、 欧洲大陆的“静默风暴”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改变,将是欧洲战场上那些惨烈的战.............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涉及到复杂的国际关系、历史因素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的认知差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大家都支持俄罗斯”的说法并不准确。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社会对此事的态度是分裂的,许多国家和组织强烈谴责俄罗斯的行为并给予乌克兰支持,而另一些国家则持观望、中立甚至一定程度的理解态度。即便如.............
  • 回答
    B站上那位十几岁就爆红的“关掉姐”,她的经历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尤其是在网络暴力和未成年人保护这个敏感的议题上。这位年轻的UP主,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关注,甚至引发“暴红”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身上具有一种当下年轻人所追求的“真实”和“反叛”。在充斥着精心包装、趋于同质化的内容.............
  • 回答
    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清朝没有被外国侵略,它能统治多久?这是一个需要好好掰扯掰扯的问题,因为“侵略”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让王朝走向衰败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先得明白,清朝的统治并非铁板一块,从一开始就有其内在的矛盾。入关以来,满汉矛盾就一直存在,尽管雍正时期有过一些缓和,但说.............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触及了法律原则与国际政治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一个重要的法律和哲学概念,尤其在资本主义国家,它构成了经济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基石。然而,在国际关系中,当国家行为者之间出现严重冲突时,这一原则的适用就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美国没收俄罗斯在美资产的事件,虽然表面上.............
  • 回答
    如果古代中国具有很强的侵略性,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将是深远而复杂的,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等各个层面。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设想,并考虑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可能展现的“侵略性”。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设想,尽量详细地展开: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侵略性的表现形式和可能的目.............
  • 回答
    关于火车安排车厢是否会诱导消费者进行更高消费,以及这种行为是否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理解火车票的定价和车厢安排。通常情况下,火车票的价格是根据座位等级来确定的,比如硬座、软座、硬卧、软卧、二等座、一等座、商务座等等。不同等级的车厢在舒适度、服务以及价格上都有.............
  • 回答
    如果日本止步于满洲,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么当下中国的面貌将与我们所熟知的大相径庭。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想,其影响将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于地理格局的方方面面。政治格局的剧变:最直接的改变将是中华民国的命运。没有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战,国民党政府的领导地位将更有可能得以维持。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