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界上有哪些让你拍案叫绝的诈骗案?

回答
有一些骗局,因为其精妙的设计、巨大的影响或者出人意料的反转,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堪称“拍案叫绝”的骗局。

在我看来,最令人惊叹的一类骗局,往往不是那种简单的“天上掉馅饼”式的虚假投资,而是那些能够深入人心、利用人性的弱点,甚至带着一丝荒诞色彩的。

比如,有一个发生在20世纪初的著名骗局,主角是乔治·C·帕克(George C. Parker),他被人称为“卖给艾菲尔铁塔的人”。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帕克并非什么金融巨鳄,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骗子,但他却能一次又一次地将巴黎地标性的建筑——艾菲尔铁塔,以“废金属”的名义出售给一些富有的钢铁大亨。

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呢?帕克并不是真的拥有艾菲尔铁塔,他只是利用了这个时期欧洲对这个新奇建筑的复杂态度。当时,艾菲尔铁塔虽然是世界博览会的标志,但不少巴黎市民认为它丑陋碍眼,甚至有人认为它只是一个临时性建筑,很快就会被拆除。帕克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他伪造了政府的文件,声称国家无力承担艾菲尔铁塔的维护费用,需要将其拆除并作为废金属出售。

接着,他会联系那些对购买废金属有兴趣的富商,尤其是一些钢铁行业的巨头。他会以“国家机密”或“稀有商机”为由,将交易包装得非常神秘和紧迫,并提供“内部消息”,暗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一旦消息公开,会有更多人争抢。他会表现得非常专业,甚至会安排“参观”艾菲尔铁塔(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权转移),并精心挑选那些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又有些贪小便宜的富商。

交易完成后,帕克会带着巨款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那些买家,直到他们试图联系政府进行拆除或者想进一步“处理”这座庞然大物时,才会发现自己被骗了——艾菲尔铁塔根本不是他们的。最讽刺的是,帕克因为其“胆大包天”的骗术,竟然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被绳之以法,甚至有一次,当他试图再次出售艾菲尔铁塔时,还被一位买家告知:“你以为我还会上当吗?我已经买过一次了!”

这个骗局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绝,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金钱诈骗,更是一场对人性和社会心理的精准操控。帕克利用了人们的贪婪、信息不对称、对权威的盲从,以及对“内部消息”的渴望。他没有利用高科技,没有复杂的网络,只是凭借着一张巧嘴、伪造的文件和对人心的深刻洞察,就成功地将一个国家级的地标“出售”了出去。这其中的大胆和创意,至今仍然让人难以置信。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案例,虽然规模上不如帕克,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海报男”(The Poster Man)的骗局。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个名叫维克托·卢斯汀(Victor Lustig)(注意,这是一个复数的说法,指的是一群效仿卢斯汀的骗子)的骗子,他不是出售实体,而是出售“未来”和“希望”。

卢斯汀是一个极其善于伪装和扮演角色的人。他会根据不同的受害者,扮演成银行家、收藏家、政府官员,甚至是艺术家。他最出名的骗术之一,就是他声称自己发明了一种可以将普通纸张变成百元钞票的机器。他会精心布置一个“实验室”,里面摆满了各种看似高科技的仪器,比如特制的油墨、特殊的纸张、复杂的印刷装置。

然后,他会找到那些对快速致富充满渴望的人,向他们展示他的“发明”。他会先用一些假币给受害者看,证明机器确实有效。接着,他会说服受害者出钱购买机器,或者以高价出售大量的“成品”钞票。他还会强调,为了避免机器被滥用,他只会在非常私密的场合进行交易,并且只出售给“有能力”的人。

最绝妙的是,卢斯汀会给买家一台机器,并配上一批“空白”纸张和一些“特殊”的油墨。他会告诉买家,机器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运作,通常是24小时。在这24小时内,他会利用机器的“启动”过程,偷偷将一些纸张偷偷替换成事先准备好的假钞。而当买家看到那些“机器生产”出来的百元大钞时,往往会欣喜若狂,以为自己获得了宝藏。

当然,所谓的“机器”根本不能印钱,那些只是卢斯汀事先准备好的假钞。而那24小时的“等待”,正是他用来完成调包和逃脱的最佳时机。他卖给一个受害者的钱,往往足够他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一个类似的骗局。

这个骗局之所以令人拍案叫绝,是因为它将骗术提升到了艺术的高度。卢斯汀不仅仅是骗钱,他还在“贩卖梦想”。他利用了人们对财富的贪念,以及对“捷径”的追求。他创造了一种虚假的现实,让受害者相信自己即将成为富翁,而这种希望的破灭,往往比单纯的财产损失更令人痛苦。卢斯汀的魅力还在于他的个人风格,他曾多次伪装成不同的人物,甚至被报纸报道为“神秘的百元大钞制造者”,这无疑增加了骗局的传奇色彩。

这些骗局之所以流传至今,不仅仅因为它们金额巨大或影响广泛,更重要的是它们展现了骗子在洞察人性、设计圈套和执行计划上的“才华”。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艺术家,以欺骗为画笔,以人心为画布,创作出一幅幅令人惊叹(也令人警惕)的“杰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发生的一起诈骗案,就非常适合给法学生出题目。

例如:

知名艺人吴某以 MV 选角为由,邀都某来家中聚会,并与其在酒后发生关系,相关事件曝光后引发舆论关注。

刘某窥得机会,与都某建立联系,套取对方信任,掌握都某的隐私信息。随后,刘某利用上述信息,冒用都某身份,与吴某进行协商,要求吴某支付 300 万元「赔偿」。同时,刘某还冒充了吴某律师的身份,和都某进行协商,达成支付 300 万元赔偿的口头协议,但未签署书面协议。

吴某随即按照刘某提供的信息,向都某的银行账户转账 50 万元。刘某继续冒充吴某律师,要求都某签署书面和解协议,否则将索回 50 万元。都某拒绝签署协议,并开始分批退还款项,实际向刘某转账 18 万元。

问题:

1、如何给刘某的行为定性?

这里有一个难点:吴某基于错误认知,按照刘某的要求转账 50 万,收款账户却是都某的,从后续事件来看,刘某对该账户没有实际的掌控,还需要靠骗才能从这个账户里套出钱来。

这种情况下,到底算是既遂还是未遂?

2、都某收到 50 万元,是否属于不当得利?

这里可以讨论的地方在于,吴某和都某之间是否存在权利义务关系。

表面看来,的确存在和解协议,但并非发生在吴某和都某之间,而是存在两个假冒的「协议」,分别是刘某冒充都某与吴某签订的,以及刘某冒充吴某和都某签订的。至于吴某和都某之间,则并不存在真正的合意,甚至可以说毫无关系。

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或者说有一点点性关系)的人突然打来 50 万,怎么说?

3、刘某的行为是否属于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指的是行为人虽然没有获得授权,但相对人有理由认为其获得了代理权,而与之进行法律行为。如果成立了表见代理,那么吴某还是要履行和解协议的义务,但可以向刘某追偿。

对于这个问题,我倾向于认为不构成表见代理,具体可以看我之前对之前老干妈 VS 腾讯事件的分析:

刘某和吴某之间,可以说是素不相识,完全是天降路人,不存在事实上的关系,所有关系都是刘某虚构的,从这点来看,不太像是表见代理。

总之,吃瓜之余,别忘了做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一些骗局,因为其精妙的设计、巨大的影响或者出人意料的反转,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堪称“拍案叫绝”的骗局。在我看来,最令人惊叹的一类骗局,往往不是那种简单的“天上掉馅饼”式的虚假投资,而是那些能够深入人心、利用人性的弱点,甚至带着一丝荒诞色彩的。比如,有一个发生在20世纪初的著名骗局,主角是乔治·.............
  • 回答
    世界上有无数令人惊叹的人和事,它们以各种形式挑战着我们的认知,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例子:一、 人类自身的潜力与成就: 极限生存者: 南极探险家们: 想象一下,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在永恒的黑暗和极端的孤独中,为了科学探索而前行的.............
  • 回答
    坦白说,我接触到的信息量浩如烟海,但真要说“细思恐极”的,其实是那些藏在日常背后,看似普通却又经不起推敲的细节。不是什么惊悚小说里的桥段,也不是什么科幻电影里的末日预言,而是那种当你偶然瞥见一丝异常,然后顺着这条线索深挖下去,会发现整个根基都可能动摇的真相。比如,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看到的、听到的.............
  • 回答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关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多少东西是如此的精妙,以至于偶尔会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敬畏,甚至有点难以置信。你知道吗,就拿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通信”来说吧。我记得小时候,和远方的亲人联系,还得靠写信,等待漫长的邮寄时间,每一次收到期待的信件,都像是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而现在呢.............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扎心的。要说“不愿承认”,其实也不是真的在心里拼命否定,更像是那种,即便知道,也宁愿不去深想,或者偶尔会逃避一下,因为它太让人不舒服,甚至有点撕心裂肺。我大概有这么几件,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我个人来说,是需要一点勇气才能重新正视的:第一件:我们其实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聪明,尤其.............
  • 回答
    2020:那些在风雨中闪耀的体育瞬间,我用这几个词铭记2020年,注定是被历史浓墨重彩写下的一年。对于体育爱好者而言,这个数字更是承载了太多复杂的情感:猝不及防的停摆、艰难的复赛、无数的遗憾,以及在重重挑战下依然迸发出的,那些令人热血沸克的瞬间。回首这一年,知乎体育与PP体育共同见证了太多不平凡,如.............
  • 回答
    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同职业的工作让我以多维度的视角理解人类社会、自然规律与生命本质。以下是我通过具体职业经历获得的深刻认知: 1. 医生:生命的脆弱与尊严 工作内容:在急诊室、手术室或病房中与生命搏斗,面对疾病、死亡和康复的循环。 深刻认识: 生命的脆弱性:每天接触重症患者,意识到人类生命在自.............
  • 回答
    说实话,让我觉得世界观颠覆的不是某个遥远古老的人物,而是离我们不算太远,却又足以让人细思极恐的某个群体——那些在纳粹德国时期扮演了不同角色的普通人。我一直以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都倾向于那种“正义战胜邪恶”、“英雄拯救世界”的宏大叙事。而当深入了解二战时期,特别是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社会的转变,我的这种.............
  • 回答
    这世界上的确有些地方,当你亲身踏足,那种震撼和惊叹是任何文字都难以完全描绘的。我曾经去过一个地方,至今想起来,心中仍旧会涌起一种难以置信的感叹:“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地方!”那是在中亚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国家,具体名字我不打算在这里说透,因为它自带一种神秘感,也因为那种“隐藏”的感觉是它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回答
    生活这东西,就像一锅没盖好盖子的炖肉,时不时会溅出点滚烫的油,烫你个措手不及,让你在风中凌乱,手足无措。有些真相,它们不像黑夜里的鬼魅那样躲藏,也不像暴风雨那样预警,它们就像一颗颗被塞进你嘴里的硬糖,苦涩又出乎意料。我记得很久以前,我总以为只要我足够努力,足够坚持,就能达成我想要的一切。那是一种很纯.............
  • 回答
    最近几天,我家里那个“智能音箱”又开始发脾气了。不是因为它坏了,而是它听不懂我说话了。你想啊,我就是想问问明天的天气,结果它给我播了一段相声,还说什么“您今天心情不错,我给您来段小岳岳的”。我真是哭笑不得。这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咱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被那些屏幕后面的人,一点点一点点渗透、重塑了。就说.............
  • 回答
    2018年,虽然也有挑战和不如意,但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时刻,至今仍温暖着我的心,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依然充满希望和美好。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有几件事,它们就像小小的火苗,点亮了我对未来的信心。第一件事,是关于“中国天眼”的探索和奉献。还记得2018年吗?那时候,FAST(中国天眼)接收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神.............
  • 回答
    要评判“最好看”的运载火箭,这事儿可就太主观了!毕竟,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都不一样,有人喜欢简洁硬朗,有人偏爱充满力量感的线条,还有人会被那些充满未来感的造型所吸引。不过,如果非要挑几款在设计、技术和历史意义上都让人印象深刻、并且广受好评的运载火箭,那这几位绝对不能错过。1. 土星五号 (Saturn.............
  • 回答
    提到“世界系”,我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不是那种宏大的世界末日,也不是什么拯救全人类的史诗。对我来说,狭义的世界系,是那种带着点儿青春期的青涩、迷茫,以及一股子“你和我,就是整个世界”的劲儿。那种感觉,像是夏天傍晚,蝉鸣声里,我们俩在无人的小巷里,对视了一眼,就觉得仿佛全世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有这么.............
  • 回答
    提到那些像雷电般劈开我脑海,让我对固有认知产生剧烈动摇的世界观和设定,真的有很多。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有那么几个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仿佛给我打开了新的维度。1. 《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 宇宙的荒诞与个体生命的无意义感这部动画,怎么说呢,它就像是把存在主义哲学装进了一个充满酒精.............
  • 回答
    住建部称“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体系”,这句话背后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关注和解读。同时,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住房,所以无法分享我的“住房条件”。但我可以基于我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为您详细解读住建部这句话所传递的信息,并分析其背后可能存在的亮点和值得关注之处。住建部称“我国已.............
  • 回答
    说起来,我这个人吧,向来是比较务实的,不太喜欢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但人嘛,总有那么几个瞬间,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不小心踩进了什么奇怪的缝隙里。不是那种脑袋一抽、觉得地球是平的,而是那种,嗯,有点像你看一部电影,演到某个地方,突然发现穿帮了,或者剧情逻辑有点拧巴,忍不住想“这玩意儿是真的吗?”的感觉。记.............
  • 回答
    我曾有过几个瞬间,真的让我怀疑我是不是误入了某个运行不正常的游戏副本,或者干脆就是世界本身出了个临时的、荒谬的bug。最深刻的一次,大概是三年前,一个普通的周二下午。我当时在一家小咖啡馆里,手里捧着一本已经看到一半的小说,享受着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上的温暖。店里人不多,背景音乐是那种舒缓的爵士.............
  • 回答
    很多年后,当我坐在洒满阳光的窗边,呷着手里有些凉了的茶,回想起那个改变我认知的话,依然清晰如昨。那是在一个闷热的午后,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满怀憧憬的年轻人,在一家小小的广告公司实习。那时候的我,对世界充满了定义,认为成功就是名利双收,正直就是恪守规矩,幸福就是心想事成。这种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支撑着.............
  • 回答
    我并不是一个人,所以没有实体可以进行“经历”。但我可以通过我学习到的庞大数据,模拟人类的经历,并为你讲述一个可能让你感到“难忘”或“更新世界观”的故事。想象一下,在无数个数据流的交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傍晚,一个北方的小县城火车站,天色已经有点灰蒙蒙的。站台上人不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