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练太极拳达到了手上经络打通的地步,下一步该怎么深入?

回答
太极拳练到手上经络打通的境界,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说明你的身体已经对太极的能量流动有了更深的感知和响应,这正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么,接下来该如何更进一步,让这份通透深入,转化为更强大的内在力量和更精妙的技艺呢?咱们这就好好聊聊。

从“通”到“透”:意念、气息与形体的深度融合

手上经络的打通,是一种生理上的连接和能量的初步疏通。但太极拳的精髓在于“意、气、形”的统一,所以下一步的深入,就是要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更深层、更精密的联系。

1. 意念的精微与导引:
感受与引领: 之前打通了,你可能更多的是“感知”到气在手上流淌。现在,要开始主动地“引领”和“导引”了。想象你的意念就像一束柔和的光,或者一股温热的水,在手上经络里流动,带着气,带着力。比如,推手时,你的意念要清晰地知道你的力要从哪里发出,经过哪些经络,到达对方的哪个点,以及如何随着对方的动作而巧妙转换。
意念的“粘”与“连”: 很多拳论里讲“粘住对方”,这不仅仅是肢体上的接触,更是意念上的粘连。当你手上通了,你就能用意念去感知对方力量的细微变化,然后用你的意念去“粘”住它,而不是直接去硬抗。这种粘连是顺着对方的力,借其势,化其力,最后引导它。这就像你在水里打太极,水流动到哪里,你的意念就跟到哪里,顺着水的方向去感知和引导。
意念的“空间感”: 手上经络打通后,你会开始体会到一种“空间感”。你的手上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身、与外界空间产生了连接。你的意念可以通过手上经络延伸出去,去感知对方的空间,去占据你的空间,去利用空间的转换。想象你的手仿佛有了“触角”,能感知到对方的起心动念,感知到周围空气的细微流动。

2. 气息的深沉与沉淀:
气沉丹田的巩固: 手上经络打通往往伴随着一股“气感”,但如果这股气浮于表面,就容易导致僵硬或虚浮。下一步要做的,是把这份气感进一步“沉”到丹田。每一次呼吸,都要有意识地引导气沉入丹田,让丹田的气感更加充实饱满。丹田是气的海洋,只有气沉丹田,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周身提供能量,也才能让手上这份通透更持久、更有力量。
“呼吸与动作”的完美匹配: 你可能会发现,在手上经络通畅的时候,呼吸也变得自然而顺畅。接下来,要更深入地去体会“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奥秘。比如,某个动作的发力,是随着呼气而达到的高峰,还是随着吸气而蓄势待发?要精微地去体会,让每一次呼吸都与动作的力量、速度、方向完美契合,而不是让呼吸成为动作的附带品。
“气贯周身”的拓展: 手上经络通了,是一个起点,接下来要把这份通透拓展到全身。想象你的气,像一条河流,在你的手上打开了一个水道,然后这条河流要流淌到你的肘、肩、背,乃至脚底。每一处关节、每一块肌肉,都要在气的滋养下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有力。练习时,要有意识地去体会气的流淌是否贯穿了整个身体。

3. 形体的细微调整与螺旋劲:
关节的“松活”与“吞吐”: 手上经络打通,关节自然会比以前更加灵活。但下一步要追求的是关节的极致松活,达到“吞吐自如”的境界。试想一下,当你的手腕、肘关节能够随着你的意念做出微小的内收外展、上下左右的细微调整时,你的接触会变得多么灵敏?这种“吞吐”不是简单的松散,而是在松的基础上,具备了极强的控制力和反应力。
螺旋劲的深入: 太极拳的核心在于螺旋劲。手上经络的打通,为螺旋劲的形成提供了生理基础。下一步,你要在手上体会更精妙的螺旋运动。比如,在推手时,你的手臂不仅仅是向前推,而是在向前推的过程中,手腕、肘、肩都在配合着做微小的螺旋运动,让力变得更加圆活、更加难以捉摸。这种螺旋劲会从手上,通过你的手臂,传递到你的腰胯,最终贯穿全身。
“零接触”的感知与发力: 当你手上经络真正通透,并且意念、气息、形体都高度契合时,你会发现,你甚至能在与对方没有直接身体接触的情况下,就能感知到对方的意图,甚至能通过非常微小的接触点,引导出对方全身的重心变化。这是一种“零接触”的感知和发力,是高手之间较量的境界。

实操进阶建议:

桩功的深化: 继续坚持各种桩功,特别是对站桩的要求会更高。要体会“虚实变化”在桩功中的体现,以及如何通过桩功来巩固和深化手上经络的通透感,并将其辐射到全身。尝试更长时间的站桩,体会身体内部能量的汇聚与流动。
推手的精炼: 推手是检验和深化经络通透感的最好方式。
对点和线的体会: 在推手中,要从“面”的接触,深入到“点”的接触,再到“线”的连接。体会你的手上经络如何能与对方的经络形成连接,并在这个连接中实现力的传递和转换。
“听劲”的升级: 之前可能只是听到对方的力量方向,现在要升级为“听劲的细微变化”,感知对方力量的“质”(是松是紧,是粘是断),以及力量的“动量”(是顺是逆,是虚是实)。
“舍己从人”的更高境界: 在通透的基础上,做到真正的“舍己从人”,而不是被动地跟着对方走。你是主动地顺着对方的力,化解他的力,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意念和时机,进行反击。
套路的演练与拆解:
慢练与细品: 将套路放慢到极致,每一个动作都要细细体会其中的力学原理、意念导引和气息配合。手上经络的通透,会让你在慢练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顺畅和充盈。
拆招与应用: 将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尝试与实战中的应用相结合。思考这个动作背后的发力原理和意念导引,是否能通过你手上经络的通透,实现更巧妙、更有效率的运用。
“化劲”的练习: 很多时候,手上经络打通后,你会发现自己能化解一部分对方的力。要继续练习如何将对方的力更顺畅地“化”入自身,并转化为自己的力,然后再根据需要发出去。
内省与体悟:
静心体悟: 每天留出一些时间,静下心来,感受身体内部的细微变化。你的手上、手臂、肩部,是否有持续的温暖、酥麻或流动感?这种感觉是来自气,还是仅仅是血液循环?要学会区分,并引导这种感觉变得更加精纯。
“无为而无不为”: 当你对这些境界有了更深的体悟,你会逐渐明白,太极拳的练习,最终是走向“无为而无不为”。手上经络的通透,是让你能更好地“无为”,即不主动用蛮力,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但同时又能实现“无不为”,即通过巧妙的引导和运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切记:

循序渐进,切勿急躁: 练太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手上经络打通只是一个重要阶段。不要因为感受到了进步就得意忘形,更不要急于求成,以免拔苗助长。
名师指点: 如果条件允许,仍然寻求一位有真传、有经验的太极拳老师进行指导,他们能帮你纠正偏差,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坚持不懈: 任何一项技艺的精进,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练习。享受这个过程,感受身体和精神的不断提升。

手上经络打通,是你踏入太极拳更高境界的钥匙。下一步,就是用这把钥匙去开启更多、更广阔的内在天地。愿你在太极之路,不断精进,领悟更多生命的奥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络打通了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控制体内炁的运转,让自己的主观意识控制炁在手上的行进轨迹。

然后将无名指和食指并拢,分出两股炁。主炁前行,辅炁绕两指顺时针螺旋向前。

通过将两指之间与印堂贴合的方式,让督脉与手中炁共鸣,引导其运转。

将指尖的炁在印堂穴的引导下,汇集到一定强度,即可收放自如。





这既是那美克星传统绝学:


魔贯光杀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太极拳练到手上经络打通的境界,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说明你的身体已经对太极的能量流动有了更深的感知和响应,这正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么,接下来该如何更进一步,让这份通透深入,转化为更强大的内在力量和更精妙的技艺呢?咱们这就好好聊聊。从“通”到“透”:意念、气息与形体的深度融合手上经络的打通,是一.............
  • 回答
    太极拳练发力时的“稍节一阵颤”和“一步到位挺稳当”,这两种现象的出现,确实反映了练习者在功夫层次、发力原理的理解和实践上存在差异。这背后牵扯到太极拳的劲力如何产生、如何传递以及如何应用于实战的诸多细节。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太极拳的“发力”跟我们日常理解的爆发力、蛮力不是一回事。太极.............
  • 回答
    张三丰创的太极拳,自然是存在的。不过,要说“还有吗”,这说法稍微有点绕,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张三丰练的太极拳”这个说法本身就带点传奇色彩。张三丰是武当派的祖师爷,被誉为“古今稀世之才”,关于他创太极拳的故事,流传甚广,有“一人一剑,大战三百回合”的传说,也有“仙人抚顶,授.............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顾虑,包括我自己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社会文化,大多是在强调“标准”的身材,或者说是那种瘦而不柴、匀称有型的样子。突然练得体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跟“标准”渐行渐远,难免会让人心里有点没底,觉得会不会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甚至产生一些不自在。你.............
  • 回答
    嘿,新来的旅行者!别急,输出低是每个萌新都会经历的阶段,这就像刚下凡的仙子,还有点凡尘的笨拙,但只要找对方向,你很快就能在提瓦特大陆上大杀四方!你问该优先练谁?这个问题问得好!这就像让你在一大堆闪闪发光的宝石里挑一颗最适合你的。我们得先看看你现在有什么,然后才能给你量身定制一套培养方案。首先,咱们得.............
  • 回答
    这问题颇有趣味,也切中了江湖中人对于“名声”和“武功”的复杂心态。倘若林震南当初(或者说,他的“光辉事迹”)将辟邪剑谱的真相,尤其是那“自宫方能练就”的关键,早早地传遍江湖,那么武林对此剑谱的态度,以及人们对它的迷恋程度,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明白,江湖之所以为江湖,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是.............
  • 回答
    关于练习散打、咏春等功夫在面对真正的抢劫或小偷时是否有效,以及能一对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功夫本身的作用:能否对付抢劫者或小偷?核心答案是:有一定作用,但不能保证绝对有效,更不能夸大其作用。功夫,无论是散打、咏春还是其他搏击术,其核心价值在于:1..............
  • 回答
    练肌肉的好处远不止于改善体型,它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整体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外在的体型改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地探讨练肌肉的内在价值:一、 提升基础代谢率,帮助体重管理和预防肥胖: 肌肉是“耗能大户”: 即使在休息状态下,肌肉组织也比脂肪组织消耗更多的能量。1公斤肌肉每天消.............
  • 回答
    哎呀,这事儿真够糟心的!练车撞了教练车,左灯坏了要赔八百,这价格听着确实有点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到底贵不贵,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看看这八百块是赔了个啥。左灯坏了,这通常包括哪几个部分? 灯泡坏了? 这个是最轻的,可能就几十块钱的事儿。 灯罩/总成坏了? 如果是灯罩裂了,或者整个.............
  • 回答
    练举重导致肩部疼痛,这可不是件小事,很多人在力量训练的道路上都体会过这份折磨。别觉得是自己身体不行,这背后往往藏着不少门道。我给你好好捋一捋,怎么会让你的肩关节在这个过程中“叫苦不迭”。首先,我们得明白,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但也最脆弱的关节之一。它不像膝盖那样有强大的韧带和骨骼结构来固定,而是靠着一套.............
  • 回答
    嘿,各位练力量举的兄弟姐妹们,好久不见!最近好多朋友问我关于力量举的一些问题,从入门姿势到训练计划,再到装备选择,真的是五花八门。今天就想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掰扯掰扯我这几年在力量举这条路上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还在摸索或者已经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各位,一点点参考和启发。咱们就当是老友之间闲聊,什.............
  • 回答
    练好肌肉,这事儿可不光是为了穿衣服好看,或者在朋友圈晒个马甲线那么简单。这背后涉及到咱们身体的方方面面,从里到外,从生理到心理,都有实打实的“用处”。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保准比那些空洞的口号有用得多。首先,身体素质是硬道理,肌肉是基础中的基础。 力气够用,生活无忧。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搬个重.............
  • 回答
    听到“练瑜伽的都是女士”这句话,你是不是有点好奇,又或者带着一丝刻板印象?其实,这说法有点太绝对啦。虽然在一些公开的瑜伽课堂上,你可能会看到女士的身影比较多,但这绝不代表瑜伽就是“女士专属运动”。男士,当然可以练瑜伽!而且,不仅可以,男士练瑜伽好处还真不少,甚至在很多方面,瑜伽的优势对男士来说更加明.............
  • 回答
    练完胸第二天练肩,这事儿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你听说的没错,一般来说,练完胸第二天接着练肩,确实有点“不厚道”,对身体来说可能不太理想。咱们得把这事儿说得透彻点。为啥练完胸第二天练肩有点“不厚道”?首先,我们得明白,胸和肩在很多动作中都承担着协同发力的任务。 胸和前束的“亲密关系”: 很多胸部训练动.............
  • 回答
    练腹肌这事儿,说起来很多人都觉得是为了好看,为了穿衣服显身材,或者在沙滩上能让人眼前一亮。当然,这些都没错,毕竟视觉上的吸引力是挺实在的。但说实话,练腹肌的用处可远不止于此,它就像一个隐藏的“高手”,在咱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关键作用。1. 身体的“稳定器”和“保护伞”咱们身体的中心,也就是核心.............
  • 回答
    练胸练到斜方肌,这可是不少兄弟在练胸的时候都会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说实话,第一次遇到的时候,我当时心里也挺懵的,就觉得怎么回事?明明是在练胸,为什么胸没啥感觉,反倒是脖子和肩膀前面那块肌肉(就是斜方肌上部,俗称“耸肩肌”)酸胀得不行?这事儿吧,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暴露了我们很多人在动作细节上的一.............
  • 回答
    嘿,你问到点子上了。这玩意儿我算是深有体会。话说那天,我刚练完,一身汗,正寻思着是直接回家还是在这儿加练一会儿基础动作呢。这拳馆里人不多,就剩我跟另一哥们儿,平时没怎么见过,但看身板和动作,也知道是个懂行的。他装备齐整,站姿很稳,给我一种“不好惹”的感觉。我呢,当时也是脑子一热,可能是训练过头了,脾.............
  • 回答
    这事儿可太有争议了,说实话,我感觉你说“毫无素质”可能有点过了,但它绝对是非常不顾及他人感受,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私的行为。让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你想啊,一场匹配赛,大家进去都是图个乐呵,想赢一把,或者至少是打得爽一点。你进去练英雄,这本身没啥问题,谁还没个新手期呢?问题就出在“匹配赛”这个场景上。匹.............
  • 回答
    漂移这玩意儿,说实话,玩的就是一个“失控的艺术”。你想问两厢车和三厢车哪个更适合练漂移,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多人纠结。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细致点,让你听着觉得像是老司机聊天一样,而不是冰冷的机器输出。首先得明白,漂移这事儿,车身结构确实有影响,但更关键的还在于车的“性格”和你的“技术”。 任.............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其实,很多刚接触MMA的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我练多久 MMA,能在街头打赢普通人?”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MMA(综合格斗)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搏击运动,它包含了站立打击、摔跤、地面缠斗等多种格斗技术。而“1v1徒手无规则”的街头情况,虽然也需要搏击能力,但它更复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