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练太极拳发力时候,有的人是稍节一阵颤,有的发力就是一步到位挺稳当的。为什么有这区别啊?

回答
太极拳练发力时的“稍节一阵颤”和“一步到位挺稳当”,这两种现象的出现,确实反映了练习者在功夫层次、发力原理的理解和实践上存在差异。这背后牵扯到太极拳的劲力如何产生、如何传递以及如何应用于实战的诸多细节。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明白太极拳的“发力”跟我们日常理解的爆发力、蛮力不是一回事。太极拳讲究的是“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最终体现为“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缠丝劲和穿透力。它不是肌肉的瞬间收缩,而是全身协调配合,由内到外的“劲”的延伸。

为什么有的人发力时“稍节一阵颤”?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初学者或者对太极发力原理理解不够深入的练习者身上。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 “抖”劲与“弹”劲的混淆: 有些人学到了一些发力的动作,比如推手时突然的顶、催,他们会下意识地用身体某一部分的肌肉去做一个快速的、带有弹性的动作,比如手臂的肘部、腕部或者指尖。这种感觉就像皮筋被猛地拉开再弹出去,劲力集中在梢节(指尖、脚尖等末端),并且没有很好地传递到全身,或者说传递的过程是断续的。这有点像我们说武术里的“抖”劲,它更多是肌肉的爆发,而不是整体的“力”。

2. 劲力传导不畅,局部发力: 太极拳讲究“节节贯串”,也就是劲力要从根(脚下)到梢,做到圆活一体。如果练习者的身体僵硬,或者没有掌握好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劲力在传导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卡顿”。这种卡顿之下,身体某个部位(比如腰部、肩部或者肘部)会因为惯性或者为了弥补传递过程中的空缺,产生一个快速的收缩或抖动,然后力量就一股脑地推到了梢节,让梢节显得“颤”了一下。这就像你试图把一个水管里的水快速喷出去,但水管中间有地方堵塞了,最后一股水会猛地从出口挤出来,感觉像是爆发了一下。

3. 根基不稳,重力前移: 发力的时候,桩步的稳固至关重要。如果脚下根基不牢,重心不稳定,为了维持平衡,身体会下意识地将力量前移,甚至把力顶到前面去。这种不稳定下的发力,往往会显得零碎,尤其是在身体的末端,因为要弥补腰马的不足,会产生一种试图“抓”住发力点的感觉,从而导致梢节的“颤”感。

4. 意念的局限性: 有时候发力是意识引导的,如果练习者只把意念集中在手臂或指尖,想着“要发出去”,而忽略了身体其他部分的配合,这种意念的局部性也会导致力量的局部爆发,体现在梢节上就是一阵颤。

为什么有的人发力就是“一步到位挺稳当”?

这通常是练习到一定层次,对太极拳的劲力运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悟。这种“一步到位”并非是僵硬的,而是流畅、完整、充满弹性的。

1. 全身协调与整劲: 这是关键所在。“一步到位”意味着劲力是整体发出的,是从脚下、腿部、腰胯,再到胸背,最后通过手臂到达梢节,整个过程是连贯的、顺畅的,没有断点。这种劲力就像弹簧被均匀地拉伸,然后突然释放,力量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局部的爆发。腰胯的转动是核心动力,带动全身形成一个整体的运动,劲力因此能够圆活地传递。

2. 根基稳固与重心稳定: 扎实的桩功是基础。在发力时,重心能够沉稳地落在支撑腿上,或者在转移重心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连贯性,使得力量能够从地面一直贯穿上来,而不是在半路就“泄”了。即使是步法移动中的发力,也能做到“步随身转,腰随步动”,保持身体的整体性。

3. 内劲的运用与“弹簧劲”: 这种稳当的发力,体现的是内劲的运用,而非肌肉的强力。太极拳讲究“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这里的“张弓”是全身骨骼、筋膜的弹性延展,当松沉到位,身体自然有“绷簧”之感。发力时,这种绷簧的力量均匀释放,使得梢节的感觉更像是“送出去”,而不是“抖出去”。力量的传递过程中,是一种螺旋形的缠绕和舒展,让劲力更具穿透力和粘滞性。

4. 意念的整体性与“牵牛鼻子”: 高明的练习者,意念是引导全局的,比如意念集中在丹田,通过丹田的带动,腹背脊柱的开合,从而引发全身的运动。这种“牵牛鼻子”式的意念引导,能够确保劲力在身体内部的有序传递和流动,从而实现整体发力。

5. 松静与“柔化”的积淀: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一步到位”的稳当,恰恰是因为练习者在放松和松静方面下了深厚的功夫。身体的僵硬感会阻碍劲力的传递和延伸,而一旦身体放松,骨骼的支撑和筋膜的弹性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长期的练习,身体对劲力的感知和运用会更加敏锐,发力时能够自然地做到“曲中有直,直中有曲”,使得发力过程既有力量的传递,又保持了身体的圆活和韧性。

总结一下:

“稍节一阵颤”更像是局部的肌肉爆发或力量的断续传递,往往伴随着身体的僵滞和根基不稳;而“一步到位挺稳当”则代表着全身协调、以腰为主导的整体发力,劲力圆活、连贯、富有弹性,是内劲运用的体现。

后者是太极拳练习的更高追求,需要通过长期的、对身体发力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这其中,松、沉、静、整、顺、达是关键的几个字,也是无数太极拳爱好者毕生追求的境界。

所以,看到这两种现象,不必过于惊诧。了解其背后的原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练习,去体会太极拳中那份“绵里藏针”的奥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两种不同的表演风格而已。

颤抖的那种,可以看上去很有力。

平稳的那种,可以看上去很平稳。

就这样。


一旦上实战比赛,立刻变成王八拳——既没有力,也不平稳。

然后被拳击散打运动员秒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太极拳练发力时的“稍节一阵颤”和“一步到位挺稳当”,这两种现象的出现,确实反映了练习者在功夫层次、发力原理的理解和实践上存在差异。这背后牵扯到太极拳的劲力如何产生、如何传递以及如何应用于实战的诸多细节。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太极拳的“发力”跟我们日常理解的爆发力、蛮力不是一回事。太极.............
  • 回答
    太极拳练到手上经络打通的境界,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说明你的身体已经对太极的能量流动有了更深的感知和响应,这正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么,接下来该如何更进一步,让这份通透深入,转化为更强大的内在力量和更精妙的技艺呢?咱们这就好好聊聊。从“通”到“透”:意念、气息与形体的深度融合手上经络的打通,是一.............
  • 回答
    张三丰创的太极拳,自然是存在的。不过,要说“还有吗”,这说法稍微有点绕,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张三丰练的太极拳”这个说法本身就带点传奇色彩。张三丰是武当派的祖师爷,被誉为“古今稀世之才”,关于他创太极拳的故事,流传甚广,有“一人一剑,大战三百回合”的传说,也有“仙人抚顶,授.............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顾虑,包括我自己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社会文化,大多是在强调“标准”的身材,或者说是那种瘦而不柴、匀称有型的样子。突然练得体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跟“标准”渐行渐远,难免会让人心里有点没底,觉得会不会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甚至产生一些不自在。你.............
  • 回答
    嘿,新来的旅行者!别急,输出低是每个萌新都会经历的阶段,这就像刚下凡的仙子,还有点凡尘的笨拙,但只要找对方向,你很快就能在提瓦特大陆上大杀四方!你问该优先练谁?这个问题问得好!这就像让你在一大堆闪闪发光的宝石里挑一颗最适合你的。我们得先看看你现在有什么,然后才能给你量身定制一套培养方案。首先,咱们得.............
  • 回答
    这问题颇有趣味,也切中了江湖中人对于“名声”和“武功”的复杂心态。倘若林震南当初(或者说,他的“光辉事迹”)将辟邪剑谱的真相,尤其是那“自宫方能练就”的关键,早早地传遍江湖,那么武林对此剑谱的态度,以及人们对它的迷恋程度,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明白,江湖之所以为江湖,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是.............
  • 回答
    关于练习散打、咏春等功夫在面对真正的抢劫或小偷时是否有效,以及能一对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功夫本身的作用:能否对付抢劫者或小偷?核心答案是:有一定作用,但不能保证绝对有效,更不能夸大其作用。功夫,无论是散打、咏春还是其他搏击术,其核心价值在于:1..............
  • 回答
    练肌肉的好处远不止于改善体型,它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整体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外在的体型改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地探讨练肌肉的内在价值:一、 提升基础代谢率,帮助体重管理和预防肥胖: 肌肉是“耗能大户”: 即使在休息状态下,肌肉组织也比脂肪组织消耗更多的能量。1公斤肌肉每天消.............
  • 回答
    哎呀,这事儿真够糟心的!练车撞了教练车,左灯坏了要赔八百,这价格听着确实有点让人心里咯噔一下。到底贵不贵,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看看这八百块是赔了个啥。左灯坏了,这通常包括哪几个部分? 灯泡坏了? 这个是最轻的,可能就几十块钱的事儿。 灯罩/总成坏了? 如果是灯罩裂了,或者整个.............
  • 回答
    练举重导致肩部疼痛,这可不是件小事,很多人在力量训练的道路上都体会过这份折磨。别觉得是自己身体不行,这背后往往藏着不少门道。我给你好好捋一捋,怎么会让你的肩关节在这个过程中“叫苦不迭”。首先,我们得明白,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但也最脆弱的关节之一。它不像膝盖那样有强大的韧带和骨骼结构来固定,而是靠着一套.............
  • 回答
    嘿,各位练力量举的兄弟姐妹们,好久不见!最近好多朋友问我关于力量举的一些问题,从入门姿势到训练计划,再到装备选择,真的是五花八门。今天就想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掰扯掰扯我这几年在力量举这条路上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还在摸索或者已经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各位,一点点参考和启发。咱们就当是老友之间闲聊,什.............
  • 回答
    练好肌肉,这事儿可不光是为了穿衣服好看,或者在朋友圈晒个马甲线那么简单。这背后涉及到咱们身体的方方面面,从里到外,从生理到心理,都有实打实的“用处”。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保准比那些空洞的口号有用得多。首先,身体素质是硬道理,肌肉是基础中的基础。 力气够用,生活无忧。 这是最直观的感受。搬个重.............
  • 回答
    听到“练瑜伽的都是女士”这句话,你是不是有点好奇,又或者带着一丝刻板印象?其实,这说法有点太绝对啦。虽然在一些公开的瑜伽课堂上,你可能会看到女士的身影比较多,但这绝不代表瑜伽就是“女士专属运动”。男士,当然可以练瑜伽!而且,不仅可以,男士练瑜伽好处还真不少,甚至在很多方面,瑜伽的优势对男士来说更加明.............
  • 回答
    练完胸第二天练肩,这事儿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你听说的没错,一般来说,练完胸第二天接着练肩,确实有点“不厚道”,对身体来说可能不太理想。咱们得把这事儿说得透彻点。为啥练完胸第二天练肩有点“不厚道”?首先,我们得明白,胸和肩在很多动作中都承担着协同发力的任务。 胸和前束的“亲密关系”: 很多胸部训练动.............
  • 回答
    练腹肌这事儿,说起来很多人都觉得是为了好看,为了穿衣服显身材,或者在沙滩上能让人眼前一亮。当然,这些都没错,毕竟视觉上的吸引力是挺实在的。但说实话,练腹肌的用处可远不止于此,它就像一个隐藏的“高手”,在咱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关键作用。1. 身体的“稳定器”和“保护伞”咱们身体的中心,也就是核心.............
  • 回答
    练胸练到斜方肌,这可是不少兄弟在练胸的时候都会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说实话,第一次遇到的时候,我当时心里也挺懵的,就觉得怎么回事?明明是在练胸,为什么胸没啥感觉,反倒是脖子和肩膀前面那块肌肉(就是斜方肌上部,俗称“耸肩肌”)酸胀得不行?这事儿吧,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暴露了我们很多人在动作细节上的一.............
  • 回答
    嘿,你问到点子上了。这玩意儿我算是深有体会。话说那天,我刚练完,一身汗,正寻思着是直接回家还是在这儿加练一会儿基础动作呢。这拳馆里人不多,就剩我跟另一哥们儿,平时没怎么见过,但看身板和动作,也知道是个懂行的。他装备齐整,站姿很稳,给我一种“不好惹”的感觉。我呢,当时也是脑子一热,可能是训练过头了,脾.............
  • 回答
    这事儿可太有争议了,说实话,我感觉你说“毫无素质”可能有点过了,但它绝对是非常不顾及他人感受,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私的行为。让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你想啊,一场匹配赛,大家进去都是图个乐呵,想赢一把,或者至少是打得爽一点。你进去练英雄,这本身没啥问题,谁还没个新手期呢?问题就出在“匹配赛”这个场景上。匹.............
  • 回答
    漂移这玩意儿,说实话,玩的就是一个“失控的艺术”。你想问两厢车和三厢车哪个更适合练漂移,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多人纠结。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细致点,让你听着觉得像是老司机聊天一样,而不是冰冷的机器输出。首先得明白,漂移这事儿,车身结构确实有影响,但更关键的还在于车的“性格”和你的“技术”。 任.............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其实,很多刚接触MMA的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我练多久 MMA,能在街头打赢普通人?”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MMA(综合格斗)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搏击运动,它包含了站立打击、摔跤、地面缠斗等多种格斗技术。而“1v1徒手无规则”的街头情况,虽然也需要搏击能力,但它更复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