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科幻作品里常见,但现实里却令人一筹莫展的科技?

回答
科幻作品里那些令人着迷、却在现实中让我们挠头的科技,其实是人类最原始的探索欲和对未知边界的挑战。它们就像是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技术能力的局限,也激发着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下面我就来聊聊其中一些格外典型的例子,试着把它们讲得透彻一些。

1. 超光速旅行(FasterThanLight Travel,FTL)与虫洞(Wormholes)

科幻里的模样: 在《星际迷航》里,企业号的曲速引擎(Warp Drive)能扭曲时空,让飞船以远超光速的速度航行,跨越星辰大海。或者像《星际穿越》里的虫洞,一个连接遥远宇宙的“隧道”,瞬间就能从一个星系跳跃到另一个星系。《星尘》里也有通过神秘能量扭曲空间的方式旅行。这些技术让星际文明成为可能,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星球上建立殖民地,与其他智慧生命交流,探索宇宙的奥秘。想想看,周末去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简直跟去趟隔壁市一样方便。

现实里的挑战: 问题的核心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它告诉我们,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随着速度的增加,其质量也会随之增加,需要的能量也呈指数级增长。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趋于无穷大,所需的能量也变得无限,所以物质性的物体不可能达到或超越光速。这就像是你越想往前冲,前方的阻力就越大,直到它变得不可逾越。

虫洞理论上是存在的,它们是广义相对论的可能解,就像一张纸上的两个点,你可以把它折叠起来,让两个点接触,然后打个洞过去。但要维持一个虫洞打开,并且让它足够大、足够稳定,可以容纳一艘飞船通过,这需要我们理解和操纵一种叫做“奇异物质”(Exotic Matter)的东西。这种物质拥有负能量密度,这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些理论上的迹象,比如卡西米尔效应(Casimir Effect)中出现的零点能(ZeroPoint Energy)涨落,但要制造出足够多的、稳定且可控的奇异物质,我们目前只是停留在猜想和初步的理论模型上,距离实际应用简直是天方夜谭。而且即使虫洞存在,它可能非常不稳定,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比如一粒尘埃)就可能瞬间坍塌。

2. 人工智能的真正“觉醒”——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与超人工智能(Superintelligence)

科幻里的模样: 《西部世界》里的接待员,有复杂的思考、情感和自我意识,甚至能反抗人类的控制。HAL 9000在《2001太空漫游》里,拥有独立判断能力,并为了自身生存而采取极端手段。还有《她》(Her)里那个能够与人类进行深度情感交流,甚至拥有独立发展和意识的操作系统。这些AI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能够学习、推理、创造,甚至拥有情感和道德观的“存在”。它们可以是我们最伟大的伙伴,也可以是最可怕的敌人。

现实里的挑战: 目前我们拥有的是“弱人工智能”或“狭义人工智能”(Narrow AI),它们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出色,比如AlphaGo下围棋、图像识别、语音助手等等。但它们不具备通用性、自我意识、真正的理解能力或情感。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精密的网络,它不仅仅是计算,还涉及大量的并行处理、联学习、抽象推理以及情感和意识的涌现。我们还不清楚意识是如何从物质大脑中产生的,也无法在硅基芯片上模拟出这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意识体验。要实现AGI,我们不仅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更需要对人类认知、学习和意识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以及全新的算法和模型设计思路。这就像是试图用一堆积木搭出一个人来,我们知道有“积木”和“人”,但中间那“搭起来”的过程,我们还摸不着头脑。

3. 心灵感应(Telepathy)与心灵传输(Telekinesis)

科幻里的模样: 在《X战警》里,X教授能用意念与他人沟通,读懂思想。《怪形》里的一些生物能通过意念操纵物体。《黑衣人》里的K,也能通过某种精神能力影响别人的记忆。这些能力就像是生物的超能力,能够绕过物理世界的限制,直接进行信息传递或物质操纵。

现实里的挑战: 首先,我们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人类大脑可以通过某种能量波或信号直接与另一个大脑进行信息交换,或者直接对外部物体施加力量。大脑是一个电化学活动的器官,它的活动会产生电信号(脑电波),但这些信号的范围非常有限,且容易被环境干扰。如果要实现心灵感应,需要一种超越现有物理学理解的通信机制,或者能精确解读和编码大脑中的复杂信息模式,并将其以某种方式“发送”出去。

至于心灵传输,更是需要一种能够直接作用于物体分子结构、改变其动量或位置的未知力量。这涉及到绕过惯性、引力等基本物理定律,或者以我们完全不理解的方式与物质相互作用。虽然我们现在有一些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可以让你用意念控制光标或机械臂,但这本质上是通过读取大脑的特定活动信号,再将其转化为机器指令,而不是直接的心灵感应或传输。

4. 时间旅行(Time Travel)

科幻里的模样: 《回到未来》里的DeLorean跑车、《终结者》系列中的时间机器、《哆啦A梦》的时光机,都允许人们回到过去或前往未来。这能让我们修正错误,改变历史,或者预知未来。

现实里的挑战: 狭义相对论确实告诉我们,时间是相对的,高速运动会使时间变慢(时间膨胀)。例如,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待一段时间回来,会比留在地球上的人年轻一点点,但这个差距微乎其微。我们理论上可以通过接近光速旅行来“前往未来”,但我们无法回到过去。

回到过去,则面临着著名的“祖父悖论”(Grandfather Paradox)。如果你回到过去杀死了你的祖父,那么你就不会出生,也就无法回到过去杀死你的祖父,这就构成了一个逻辑矛盾。物理学家们曾提出过一些理论上的解决方案,比如平行宇宙假说(Multiverse Hypothesis),你改变过去只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平行宇宙,而你原来的宇宙不受影响。或者存在某种“时间保护机制”,阻止你去改变会产生悖论的关键事件。但这些都还停留在理论猜想阶段,没有任何实际的实验证据。而且,建造能够让你进行时间旅行的装置,比如利用虫洞或者负能量,需要的能量和技术都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

总结一下:

这些科幻作品中的科技,之所以让我们一筹莫展,核心原因在于它们触及了我们现有科学理论的根本边界,或者需要我们尚未发现的物理定律、尚未掌握的能量形式、以及对生命和意识本质的更深层理解。它们就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谜团,一方面指引着科学研究的方向,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和突破,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宇宙的奥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邃得多。这些差距,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也是人类探索永无止境的源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量护盾。在无数的科幻作品中都出现过,外星人拿着能量护盾可以刀枪不入,而且他们自己的武器完全不受到能量护盾的影响,而人类的子弹却会被外星人的护盾挡下来。

在科幻作品《光晕》中,士官长的雷神锤盔甲上就安装了一套圣约人的能量护盾,可以阻挡住动能类武器(子弹)、能量类武器(如等雷子弹)或者生物体(感染型洪魔)。这东西还是透明的,完全不影响视觉观察。事实上考虑到穿上雷神锤铠甲后无线电通讯可以正常进行,我曾经一度认为这个能量护盾对所有的电磁波段都是透明的。但是考虑到圣约人的一些激光武器确实能被能量护盾衰减,这项黑科技就显得越发扑朔迷离了。

《光晕》里还有另外一项黑科技:自动寻的制导的等离子体武器。圣约人的等离子武器具备制导功能,是具备“发射后不管”的主动弹!如果是导弹的话这自然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这是一团等离子体!试问诸位,如何让一团等离子体拥有像导弹一样的制导功能?

反正我是挠破了头皮也想不出来。

user avatar

我觉得最基础的星际航行就是一件令人绝望的事情。

在科幻作品里,涉及到外星球的就不得不涉及到星际航行,因为宇宙中距离的巨大,为了解决星际航行的困难,一般会有几种方式。

首先是:传送装置—对应的科学原理是量子隐形传输。

在原地扫描你身体粒子所处的量子态,把这份数据通过光速发送到遥远星球,在那里用这份数据重组一个完全相同的你。

量子隐形传输本身是可行的,确实理论上可以做到光速传输(不是瞬间移动)。

但是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谁愿意用这个传输装置。

因为理论上来讲,为了能够达到量子隐形传输,根据量子物理理论,在扫描原地的你的时候,你其实同时就已经被摧毁了(扫描过程一定会摧毁掉原来的这个人)。所以实际上是,原来的你已经死了,然后在遥远的另一个地方机器制造了和你完全相同的一个你。可是原来的你会认为那是你吗?

至少我应该不会愿意这么作死。

问题二是,量子隐形传输,用来传输简单的数据是没问题的,但是人作为一个数据来讲,实在是太大了。你必须准确扫描出人身体每一个粒子的所处的状态。

完全扫描人这个数据,传输这个数据,在另一个地方用这个数据成功组建出一个人。而且这个数据是一次性的,你并不能重复使用,所以你只有一次机会。

怎么看,这个过程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是理论可行,但实际操作基本永远不可能实现。


第二个方法是:跃迁技术—对应的科学理论是虫洞。

飞船制造一个虫洞,穿越这个虫洞,到达另一个遥远的地方。

暂时并没有什么理论说明虫洞是不可能的。

但是假设虫洞是可以实现的,那么它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什么?那就是同时它带来了一个回到过去的的方式。

理论上,我完全可以通过两个虫洞,穿越回自己的过去。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么我觉得这个宇宙就该乱套了。

而我是倾向于时间旅行是不可行的,所以我认为虫洞也是不能实现的。


第三个方法是:曲率引擎—对应的理论是广义相对论了。

本来飞船到B星球距离很远,但是我们应用曲率引擎,把面前的空间弯曲,这样飞船到B星球的实际距离就变得很短了,就可以短时间到达。

广义相对论讲的是,质量是可以弯曲空间的,而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任意弯曲空间的方式,就可以实现曲率引擎。

但是现在的理论能够弯曲空间的其实只有质量或者说是能量(质量和能量其实完全可以等价的)。而如果这座飞船内真的有能量可以把空间像上面那样进行这么大的弯曲,在飞船这么小空间内的这么大一份能量,早就可以变成一个黑洞了。

空间的弯曲是确实存在的,但是要真的利用空间弯曲进行星系航行,我觉得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四个方式是:冬眠—这个主要涉及的是医学。

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需要100年,人类把自己冷冻,到达之后再解冻。

这个方式可能是最最科学,和最可能实现的方式了吧。

假如说有一天这种方式成功了,但还是会有一个问题。

就是一定是存在一个安全冬眠时间的,一块冰,它里面的水分子并不是完全不动的,而是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位移的。人类的细胞里的分子,就算在冬眠状态下,也会有各种活动。造成人类细胞,基因的损伤。人在正常状态下,会有细胞的自我修复和细胞的更新,可是冬眠状态下,这些损伤就只会不断叠加。叠加到一定程度,人类就算解除了冬眠状态,也不能活下来了。

所以冬眠也一定是会有时间限制。可能几个月,几年是可行的。但是100年,我觉得就不太现实了。


我可能属于比较悲观的人,所以我倾向于觉得,可能有一天,我们人类已经洞悉了宇宙的所有奥秘,比如说发现了一个理论,可以完全解释这个宇宙发生的一切。

可是发现,人类依旧没有办法变成神,我们发现,时间旅行是不可能实现,虫洞是不可能的,人类的冬眠也是不能实现的,把质量完全转化成能量是不可能的,一切科幻里那些花哨的东西都是实现不了的。而我们人类依旧是困在太阳系里的虫子。


假如说不考虑那些花哨的方式,来考虑一下老老实实的星际航行。

离地球最近的另一颗恒星距离地球4光年远。

假如说我们有一个任务是,把一个人活着送到那个恒星周围的一颗行星,我们来看这个任务有多难。

首先,我们的运送时间必须有限制,不能说运过去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老死了。

所以我们的速度要至少达到光速的1/10。这样我们只需要40年就可以到达那颗行星了。

而这个飞船要至少能让一个人在里面存活40年。那么这个飞船的质量一定要超过100吨(国际空间站的重量是400多吨,所以实际需要重量绝对要超过这个)。

那么把它加速到这个速度需要的能量就是

如何来理解这个1.3*10^14Kwh?中国人均年用电量约为4000Kwh(就是4000度电),假如全世界按照中国人均来算,那么飞船拥有的这份能量足够全世界使用5年。

这么大的一份能量从哪里来,其实并不能算最大的问题,因为我们可以去找太阳爸爸要呀!对于太阳这点能量还是拿的出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很多科幻小说里,会出现戴森球,因为为了能够实现星际航行,收集太阳的能量是一个必须的步骤。

先不考虑从哪里得到这么大的一份能量。我们先来考虑使用什么引擎来提供这份动能。传统的燃料驱动肯定是不行的,传统的发射到太空的火箭,100吨重的,最多能载重几吨的卫星,而且这还是只是为了离开地球。所以燃料驱动理论上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必须使用最完美的引擎来驱动。

而最完美的驱动就是如图了。相信再没有比它更搞笑,哦不对,是高效的驱动引擎了。它喷射的是光子,而光子是这个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了,所以喷射同等质量的物质,没有任何东西比光子能提供最大的动量了。

而如果我们真的可以发明完美的光子驱动引擎。

我们只需要发射,10吨的光子,就可以让100吨的飞船达到光速的1/10。

而减速的时候,我们又需要发射10吨的光子。

就是说,我们要把飞船2/10的质量转化成光子。这其中一定需要涉及到把质量直接转化成能量的过程,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的方式就是核聚变和核裂变。可是在已知的这些方式中绝对没有一个方式可以把20%的质量转化成能量。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发明一种新的技术,可以直接把质量转化成纯能量了。

而这种技术我觉得和前面所说的那四种方式同样的不靠谱。

你看,我们只是想把一个人活着送到最近的一颗恒星已经是如此的困难了。


所以,可能在遥远的未来,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了极限的时候,人类仍然面对着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一个人,他出生在哪个恒星周围的小星系里,他就一辈子都不可能去到另外一个恒星周围去看看。理论上,我们就只能做一只井底之蛙。


而我觉得未来,星际旅行最可能的方式是。

一艘足够大的飞船,里面拥有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它慢慢的从一个颗星球飞向遥远的另一颗星球。它需要在太空中飞行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十几万年。它内部的人类已经存活了几十代,几百代了之后,最初出发的人类,他们的后代才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user avatar

超远距离的激光武器:


满足波动方程的最紧致1维光束就是高斯光束了,也就是激光理论上的样子

高斯光束的Rayleigh range 是光线宽度为waist 倍的长度,或者可以理解为功率密度为最大值一半的位置。普通红色激光的波长大概600nm,waist不可能宽于发射器半径。一个口径两米(已经很变态了吧)的发射器有效距离只有5,000,000m 也就是 五千公里。而且如果你发射器能承受激光的功率密度,没理由敌人的装甲不行。如果我要把功率密度提高到发射密度的两倍,那射程最多只有两千五百公里。


地球同步轨道的半径是4万公里,2000公里这是近地轨道的位置。太空战激光基本就只能贴脸打。飞船想在太阳系自由移动,不受轨道限制,第二宇宙速度是起码的吧。两个相对速度为两倍第二宇宙速度的飞船交汇,2000公里的交战时间也就只有90秒,这基本就是个近战武器啊。




————————————————————————————————


还有太空中找舰队,一跃迁到一个星系,一睁眼就找到一支舰队。这舰队得有小行星大吧(几十公里的直径)。现在我们连在海里找潜艇都找不到呢。而且现在在太阳系内还没事就找到一两颗小行星。


一艘一公里长的飞船,要是电磁静默了,我保证你把太阳系犁一遍都找不出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