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科幻作品中设定的事件发生时间已经过去了?

回答
科幻作品中,设定事件发生时间已经过去,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这通常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创作时设定为“未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时设定的“未来”已经变成了“过去”。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也是我们最容易意识到的。

第二种情况:作品本身就设定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并在其中融入了科幻元素。 这种设定下的科幻事件虽然发生在“过去”,但它本身就是作品叙事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时间流逝而使“未来”变“过去”。

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着重解释它们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将创作时的“未来”变成了“过去”的。



第一类:创作时设定的“未来”,如今已成“过去”

这类作品通常充满了对未来科技、社会形态、太空探索的畅想,而我们今天回顾时,发现它们设定的时间节点已经悄然到来,甚至超越。

1. 《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年上映

设定时间: 作品的关键情节,包括前往木星的任务,设定在 2001年。

详细讲述:
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这部经典科幻电影,改编自亚瑟·C·克拉克的小说。影片中最著名的部分之一就是人类在2001年进行一项载人太空任务,前往木星,调查一个神秘的黑色石碑(Monolith)发出的信号。

电影中展现了许多当时人们想象中的未来科技:

太空旅行的常态化: 虽然我们还没有实现前往木星的载人任务,但太空旅行已经从最初的冷战竞赛,逐步发展到商业航天和国际空间站的常态化运行。2001年时,国际空间站正处于建设阶段,但我们对太空的探索和利用确实在朝着更广泛的方向发展。
先进的飞船设计: 影片中的“发现一号”(Discovery One)飞船设计精良,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HAL 9000”。HAL 9000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在当时是极具前瞻性的,至今我们的人工智能虽然在某些领域超越了HAL 9000(例如自然语言处理),但能够像HAL 9000那样拥有独立思考和情感反应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仍然是科幻领域的畅想。
视频通话和远程会议: 电影中,宇航员与地面控制中心进行清晰的视频通话,这在1968年是相当超前的设想。如今,视频通话和远程会议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技术水平远超电影中的呈现。
“平板电脑”般的设备: 电影中的一些角色使用类似于平板电脑的触摸屏设备来查阅资料和进行操作,这在当时是惊人的想象,而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为何成为“过去”:
当《2001太空漫游》上映时,2001年是一个遥远的未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确实迎来了2001年。虽然我们还没有真正登陆木星,也没有遇到神秘的黑色石碑,但影片中对太空旅行、人工智能、通讯方式的许多设想,已经以某种形式成为现实或正在成为现实的道路上。我们回顾这部电影时,会惊叹于它在那个时代对未来科技的洞察力,同时也会意识到,那个“未来”对我们而言已经是一个过去的年份了。

2. 《回到未来》系列(Back to the Future Series) 1985年上映

设定时间: 系列电影中,主角马蒂·麦克弗莱多次穿越时间。其中,他前往的未来时间点包括 2015年。

详细讲述:
这个系列电影以时间旅行的幽默和冒险著称。在第二部中,马蒂和布朗博士穿越到了2015年,并对这个未来世界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和描绘。

电影中对2015年的设想包括:

悬浮滑板(Hoverboard): 这是电影中最令人向往的未来科技之一。虽然我们至今还没有实现完全自由飞行的悬浮滑板,但磁悬浮滑板和一些利用风力或推进装置的滑板已经出现,虽然距离电影中的便捷和普及还有差距。
自动系鞋带的运动鞋: 电影中展示了具备自动系鞋带功能的耐克运动鞋。后来,耐克确实推出过类似技术的产品,虽然尚未像电影中那样普及。
自干的衣服: 电影里马蒂的夹克在湿了之后会自动烘干,这是一种对未来材料科学的设想。
飞行汽车和空中交通系统: 电影中的希尔谷(Hill Valley)小镇被描绘成空中交通繁忙的景象,有飞行汽车在空中穿梭。虽然我们尚未实现大规模的飞行汽车普及,但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预示着这并非不可能。
先进的家庭娱乐系统和视频会议: 电影中展示了能够进行多角度观看比赛、观看多频道电视的系统,以及家庭成员通过大屏幕进行视频通话。这些设想在今天看来已经非常接近现实,或者说我们已经超越了其中的一些概念。

为何成为“过去”:
《回到未来》第二部设定在2015年,而我们现在已经过了2015年。电影中许多对2015年的设想,如悬浮滑板、自动系鞋带的鞋子等,在现实世界中已经有了雏形或部分实现。这些曾经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景象,如今却成了我们回顾过去时,对比现实的参照物。这让观众在享受电影的同时,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科技发展的奇妙之处。

3.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1982年上映

设定时间: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 2019年。

详细讲述:
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这部赛博朋克经典,描绘了一个阴沉、潮湿、反乌托邦式的洛杉矶。故事围绕着“银翼杀手”(Blade Runner)——一类专门负责追捕和“退役”(即杀死)被称为“复制人”(Replicant)的人造人展开。

电影中对2019年的设想包括:

巨型广告牌、霓虹灯和高耸入云的建筑: 电影呈现了一个被商业广告和科技信息充斥的城市景观,高楼林立,空中广告牌闪烁不停。虽然2019年的洛杉矶并没有像电影中那样完全被淹没在霓虹灯和广告中,但全球各大城市的城市景观,特别是亚洲一些大都市,已经非常接近这种景象,高科技广告和摩天大楼随处可见。
空中交通工具(飞车): 影片中的警察和部分市民使用一种能够在空中飞行的车辆,这构成了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们今天还没有普及“飞车”,但无人机和一些私人飞行器的发展,以及对城市空中交通(UAM)的研究,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人造人(复制人): 电影的核心设定是人工智能制造的具有高度仿真性的人造人,他们被用于太空殖民地的危险工作,并被禁止在地球上活动。在2019年时,我们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距离制造出能够完全模仿人类生理和情感的“复制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随着深度学习、生物工程和人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未来对“人造生命”的探讨和可能性正在增加。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电影中描绘了持续的酸雨,暗示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这在2019年时是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们现在依然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和文化融合: 电影中展现了大量亚洲文化元素,如日文、中文的广告牌,以及东方饮食文化,暗示了全球化进程和文化融合。这在2019年时,是一个正在加速的现实。

为何成为“过去”:
《银翼杀手》的2019年,如今已经成为了过去。我们回顾这部电影,会发现它对于城市景观、技术发展以及社会问题的预见性。虽然电影中的许多细节(如完全普及的飞车、高度发达的复制人)并未完全实现,但其描绘的赛博朋克美学、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探讨,都与我们当下对科技发展和未来社会的思考息息相关。它成了一个回顾过去,也展望未来的有趣参照。

4. 《1984》 1949年出版

设定时间: 奥威尔的小说将故事背景设定在 1984年。

详细讲述:
乔治·奥威尔的这部反乌托邦经典,描绘了一个由“老大哥” omnipresent 监视下的极权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思想受到严格控制,“思想警察”无处不在,历史被不断篡改以服务于党。

小说中的核心设定和预言:

“老大哥在看着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这是小说中最著名的口号。它描述了一个国家对公民进行无时不刻的监视,通过电幕(telescreen)和各种监控设备。在1984年时,这种大规模的、无处不在的监控系统是令人担忧的想象。而如今,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媒体、摄像头和数据收集技术的普及,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隐私泄露问题已经成为现实。虽然我们没有一个明确的“老大哥”,但由政府和企业组成的庞大监控网络,以及个人信息被大量收集和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奥威尔的警示。
“新话”(Newspeak): 党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旨在通过限制词汇量来限制思想的可能性。最终,“思想罪”(Thoughtcrime)将变得不可能,因为人们将没有词汇来表达“反政府”的思想。这是一种对语言控制对思想影响的深刻洞察。虽然我们没有强制推行“新话”,但在某些领域,语言的简化、标签化以及社交媒体上某些词语的流行和滥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双重思想(Doublethink): 指在头脑中同时接受两种互相矛盾的信念,并同时相信它们都正确的能力。这是控制思想的工具之一。这种心理现象在政治宣传和极权主义社会中确实存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在某些情境下被迫或自愿地接受自相矛盾的信息。
篡改历史: 党负责不断重写历史记录,以确保过去总是符合党的当前政策和利益。这在1984年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概念。但今天,我们看到了信息传播中的“后真相时代”,虚假信息、误导性宣传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政治解读,都使得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变得复杂和充满挑战。

为何成为“过去”:
《1984》设定在1984年,而这个年份早已过去。当年的读者或许觉得奥威尔的描绘过于悲观和夸张。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特别是数字时代的信息控制、隐私侵犯和舆论引导等问题,我们发现奥威尔的预言在许多方面具有惊人的洞察力和警示意义。1984年这个时间点,从一个遥远的未来,变成了一个我们回顾和反思的过去。

5. 《太空城》(City of Ember) 2008年上映

设定时间: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地下城”一个即将面临燃料耗尽、黑暗降临的城市,其建立时间设定在“建造完成200年之后”。虽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现代年份,但其背景设定在后启示录或一个遥远的未来,其关键时间点(如城市灯光熄灭)是故事的焦点。

详细讲述:
这部青少年科幻小说,后改编成电影,讲述了在一个完全位于地下的巨大城市“Ember”中,两位年轻的主人公发现了一份关于逃离这座城市、寻找新家园的古老计划。

电影和小说中的关键元素:

电力系统即将崩溃: Ember城的供电系统依赖一个老化的发电机,而燃料日益枯竭。城市面临着永久性的黑暗。这是一种对资源耗尽和基础设施老化的担忧,在许多发达国家,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也是一个重要议题。
封闭的社会和信息控制: Ember城的人们对外界一无所知,生活在有限的资源和信息环境中。政府对信息的控制,以及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无知,是造成城市困境的原因之一。
寻找“出口”和新的开始: 主人公们试图找到隐藏的出口,离开这个即将崩溃的城市。这象征着人类在面对危机时,寻找希望和出路的本能。

为何成为“过去”:
虽然《太空城》没有明确设定一个我们已经度过的现代年份,但它所描绘的“一个正在走向衰败的、封闭的文明”,以及对资源管理和信息透明度的担忧,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类文明当前和未来可能面临挑战的一种影射。我们可以将故事的“即将到来”的危机,看作是对我们当前社会可能出现的某些趋势的预警。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理解,那么这个“即将到来”的危机,在被提出(小说和电影的创作年份)之后,我们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应对,某种程度上,故事发生前的“时间点”已经成为过去。



第二类:作品本身就设定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科幻元素

这类作品并非将“未来”变成“过去”,而是将科幻元素巧妙地置于一个已知或设定的历史背景中。

1. 《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 1895年出版

设定时间: H.G.威尔斯的这部经典作品,时间旅行者本人设定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19世纪末)。他所穿越的未来时间点则非常遥远。

详细讲述:
虽然时间旅行者穿越到了极为遥远的未来(802,701年),但他本人和故事的叙述背景设定在1895年,也就是作品出版的年份。

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 作品的开头部分,对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下午茶聚会、社会阶层划分、科学探索的热情以及哲学讨论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这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坚实的现实主义基础。
科幻的引入: 在这个相对“过去”的时代背景下,时间旅行者带来了他发明的“时间机器”,这是一个超越了他所处时代的科幻装置。他通过这个装置,看到了人类在遥远未来演化出的两个物种:文雅的伊洛伊人(Eloi)和穴居的莫洛克人(Morlocks)。

为何成为“过去”:
《时间机器》的叙事框架本身就建立在作者所处的“过去”——维多利亚时代。虽然它穿越到了无比遥远的未来,但其“现在”的时间点(1895年)对于我们今天而言,是一个已然过去的时代。这种设定方式,是通过一个已知的历史时期的“现在”,来展开对更遥远“未来”的科幻想象。

2. 《哈利·波特》系列(Harry Potter Series) 1997年首部出版

设定时间: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主要时间线集中在1991年至1998年之间,以及后续的“十九年后”(2017年)。

详细讲述:
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创造了一个隐藏在现实世界中的魔法世界。

现实世界的背景: 故事的发生地和许多生活细节都与20世纪末的英国现实世界紧密相连。例如,哈利最初住在德思礼一家在萨里郡的女贞路4号,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英国郊区设定。学生们使用火车通勤,有邮政服务,社会结构和学校制度也与现实世界有相似之处。
魔法元素的融入: 在这个现实的背景下,作者巧妙地加入了魔法元素,如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咒语、魔杖、飞天扫帚、魔法生物等。这些魔法元素的存在,并没有改变故事的现实时间线,而是构建了一个平行存在的魔法世界。

为何成为“过去”:
《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主要时间线,从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对我们而言已经是过去的时段。尤其是故事的结局设定在1998年,而“十九年后”的2017年也已经过去。因此,整个《哈利·波特》系列的故事,都发生在我们所经历或可以追溯的“过去”的时间段内。这是一种将科幻(魔法)元素融入已知的历史“现在”的作品。



总结

科幻作品中设定事件发生时间已经过去,最常见的形式是作品创作时设定的“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变成了我们实际经历的“过去”。这种现象不仅让我们回顾作品的预言性,也让我们感受到科技发展的速度和时间的无情流逝。

《2001太空漫游》 让我们回望2001年,对比我们当时在太空探索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实际进展。
《回到未来》 中的2015年,成为了我们对过去设想的对照。
《银翼杀手》 的2019年,则让我们思考赛博朋克美学在现实中的体现。
《1984》 对1984年的预言,在数字时代显示出了惊人的现实意义。

而像《时间机器》和《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则是将科幻设定本身就置于一个已知的历史“过去”的时间框架内,通过现实与虚构的结合,来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

这些作品都以不同的方式,让我们在回顾过去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慈欣《中国太阳》 第四章 成为一个北京人

在第一次领到工资后,水娃到一个大商场转了转,乘电梯上到第三层时,他发现这是一个让自己迷惑的地方。与繁华的下两层不同,这一层的大厅比较空旷,只摆放着几张大得惊人的低桌子,在每张桌子宽阔的桌面上,都有一片小小的楼群.每幢楼有一本书那么高。楼间有翠绿的草地,草地上有白色的凉亭和回廊……这些小建筑好像是用象牙和奶酪做成的,看上去那么可爱,它们与绿草地一起,构成了精致的小世界,在水娃眼中,真像是一个个小天堂的模型。最初他猜测这是某种玩具,但这里见不到孩子,桌边的人们也一脸认真和严肃。他站在一个小天堂边上对着它出神地望了很久,一位漂亮小姐过来招呼他,他这才知道这里是出售商品房的地方。他随便指着一幢小楼,问最顶上那套房多少钱,小姐告诉他那是三室一厅,每平米三千五百元,总价值三十八万。听到这数目水娃倒吸一日冷气,但小姐接下来的话让这冷酷的数字温柔了许多:

  “分期付款,每月一千五百到两千元。”

  他小心地问:“我……我不是北京人,能买吗?”

  小姐给了他一个动人的微笑:“您可真逗,户口已经取消几年了,还有什么北京人不北京人的?您住下不就是北京人了吗?
user avatar

Star Trek: TOS设定了优生战争发生在1992年到1996年。经过基因改造的“超人种族”对战普通人类。其中Khan统治了全球1/4的人口,横跨东亚到中东的巨大国家。最后在1996年战败,Khan带上一批下属进入休眠船SS Botany Bay漂泊深空。


然而现实中,别说基因改造的人类了,连基因改造的食物都被那么多人抵制。别说能进入深空的休眠船了,连航天飞机都停飞了。

user avatar

20世纪末的1997年8月29日,美国研制的智能导弹防御系统“天网”产生自我意识,它视所有人类视为威胁,向俄国发射了一枚核弹,激活了核捆绑。30亿人在当天丧生,幸存者称这天为审判日。




由于《终结者2》改变了未来,《终结者3》的审判日位于2004年7月24日发动。



由于程序员跳槽,公司重组等一系列人为不可抗拒因素,天网觉醒又跳票到了2011年4月19号



最后公司决定2017年夏天《创世纪》正式上网发售,我们拭目以待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最终幻想”系列发售了96款游戏,4部电影,3部动画,1部OVA:“GTA”系列发售了14款游戏:“塞尔达传说”系列发售了16款游戏:“模拟人生”系列发售了17款游戏。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洛克人主题游戏发售了75款;星球大战主题游戏发售了50款;马里奥主题游戏发售了56款(而且还在增多)。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黑岛工作室诞生、发展、辉煌,然后灭亡。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万智牌发售了6个系列、30套,接近11万种卡牌。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即便像暴雪这样超级拖沓的公司也生产了数款著名游戏:《星际争霸》(1和2)、《暗黑破坏神》(2和3),《炉石传说》,《守望先锋》,伟大的《魔兽争霸系列》以及魔兽争霸系列的网络版《魔兽世界》并包括了它的六部资料片《燃烧的远征》、《巫妖王之怒》、《大地的裂变》、《熊猫人之谜》、《德拉诺之王》和《军团再临》。好像,还有一个叫什么英雄的游戏。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id公司刚做出了Quake1,约翰罗梅洛从id跳槽并且宣布了大刀的开发计划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从Quake1到RAGE,id公司换了4套引擎,推出了Quake3、RTWC、Doom3、Quake4、ETQW、Doom4、Doom5……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一共有27种游戏主机发售,它们是:DC、NGC、XBOX、PS2、PS ONE、XBOX360、Wii、PS3、GBC、GBA、GBA SP、NDS、PSP-1000、、PSP-2000、PSP-3000、PSP GO、PSV、Wii U、GBM、NDSL、NDSi、NDSi LL、N3DS,PS4,XBOX One和Switch。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全世界一共卖出了4亿5000万台各种游戏机。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民用互联网接入速度提高了500倍。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中国的GDP翻了9倍,超过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个人电脑处理器速度提高了128倍。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微软发布了9种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版本。分别是98 NT ME 2000 XP VISTA 7 8 10。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Google, 阿里巴巴,腾讯,Facebook, Youtube和eBay诞生、发展、壮大了。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哈里波特》系列从第1部出到了第7部并且完结,全部7部都被改编成了电影。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美国发射了30次航天飞机。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发生过7次日全食和7次月全食。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4个国家拥有了核武器,5场战争结束了,19场新的战争开始了。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有大约6亿人死去,7亿诞生。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曾经认为审批无望的《魔兽世界-巫妖王之怒》中国大陆区游戏,也通过了审核,曾经被认为永远不会出现的魔兽世界国服月卡出现了。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著名周刊漫画杂志《少年JUMP》从97年的《死神》《火影忍者》连载从开始到完结,并且在此期间《全职猎人》休刊20次。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和“天网”同年公布的另一款跳票大作《永远的毁灭公爵》在憋了13年后于2011年终于发售了,然后被贬得一文不值,显然是跳的不够久。

在“天网”跳票的时候,日本换了10任首相,美国换了4任总统,中国换了3代核心,连朝鲜和古巴都换了2任主席,最后上帝保佑女王。


如何评价Alphago

zhihu.com/question/6036

user avatar

补充一个。一直翻到最后都没有人提到科幻电影史上第一座丰碑:大都会。 该片讲述了在2000年,人类被分为两个阶层,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该片1927年上映,距离今天已经过去接近100年了,里面的后现代主义城市奇观依然让人赞叹。


user avatar

2010年,不列颠帝国凭借先进的战争机体“Knightmare”征服了日本,日本不再是一个国家,成为了不列颠帝国的殖民地,名字叫“11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科幻作品中,设定事件发生时间已经过去,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这通常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创作时设定为“未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作时设定的“未来”已经变成了“过去”。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也是我们最容易意识到的。第二种情况:作品本身就设定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并在其中融入了科幻元素。 这种设定下的科幻.............
  • 回答
    我曾经是个对科幻作品嗤之以鼻的普通人,直到那一天,《星际穿越》像一把巨锤,狠狠地敲开了我的脑洞大门。在那之前,我看科幻,总觉得离现实太远,那些外星生物、超光速旅行,对我来说就像是天方夜谭。但《星际穿越》不一样,它讲的不仅仅是宏大的宇宙冒险,更是关于人性、亲情和科学的极致探索,它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
  • 回答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画卷中,人类的想象力如同璀璨的星辰,勾勒出无数形态各异、令人心驰神往的太空飞船。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造物,更是承载着探索未知、追逐梦想的希望的具象化。以下,就让我为您细数几款科幻作品中那些美到极致的太空飞船,它们的设计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与对宇宙的深邃思考。1. 《星际迷航》系列 .............
  • 回答
    在广袤的科幻宇宙中,要找到能与战锤40k时期人类帝国相抗衡的势力,这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帝国,即便在衰败之中,依然是宇宙中一个庞大到令人窒息的存在——横跨百万星系,拥有数以兆计的士兵,以及足以扭曲现实的灵能和机械造物。它的统治建立在对异端和外星生命的无情压制,以及对一个千年帝国荣光的执着怀.............
  • 回答
    在浩瀚的科幻长河中,人类的想象力总是能突破天际,催生出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甚至颠覆认知的武器。它们不只是简单地放大威力,而是从概念上就玩出了花样,直击事物的本质,或者利用我们尚未掌握的物理法则。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脑洞炸裂的科幻武器,感受一下作者们是如何挑战我们对“武器”二字的理解。1. 现实扭曲器.............
  • 回答
    科幻作品中的武器,总是承载着人类最狂野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破坏的工具,更是对未来科技、战争形态乃至人性本身的深刻探讨。在浩瀚的科幻星辰大海中,有一些武器因其概念的超前、威力的震撼,以及对故事进程的决定性影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顶级武器”。1. 死星(Death Star) 《星球大战》系列如果说到.............
  • 回答
    科幻世界里,生物形态的想象力早已冲破了我们所熟知的陆海空界限,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奇妙生命。这些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刺激,更是对生命存在形式、进化路径乃至宇宙法则的深刻探索。让我们一同潜入科幻的深邃海洋,感受那些最令人着迷的生物形态。1. 超越物理限制的“非物质”生命体这是科幻中最具颠覆性的生.............
  • 回答
    说到太空飞船,我们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流线型的金属船体,闪烁着蓝色或绿色的引擎光芒,像是一支支划破黑暗的利箭。然而,科幻世界从来不缺那些打破常规、挑战我们固有认知的“怪咖”飞船。它们或许扭曲,或许臃肿,或许拥有着我们难以理解的生物学或几何学特征,但正是这份独特,让它们在浩瀚的星辰大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
  • 回答
    北京冬奥会上的确有不少“黑科技”令人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其中不少已经悄然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可能不像奥运会的金牌那样闪耀夺目,但它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甚至是保障着我们的安全和便利。下面我来聊聊其中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并且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1..............
  • 回答
    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这份文件无疑是近期科技领域乃至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释放出了非常值得关注的积极信息。首先,这份通知的规格和背景就极具分量。 13个部门联合发文,这本身就说明了国家层面对提升女性科技人才地位和作用的高度重视。它不是某.............
  • 回答
    科幻作品里那些令人着迷、却在现实中让我们挠头的科技,其实是人类最原始的探索欲和对未知边界的挑战。它们就像是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技术能力的局限,也激发着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下面我就来聊聊其中一些格外典型的例子,试着把它们讲得透彻一些。1. 超光速旅行(FasterThanLight Travel,F.............
  • 回答
    科幻作品对现实世界进步的启发,与其说是直接的技术蓝图,不如说是对未知的好奇、对可能的探索,以及对未来的愿景。它们像一颗颗种子,埋在人们的脑海深处,等待合适的土壤和时机生根发芽。1. 通信的革命:从科幻的想象到无所不在的联系想想几十年前,长途电话是件多么奢侈和不便的事情。然而,在无数科幻作品中,人们能.............
  • 回答
    好,咱们今天就来聊聊科幻作品里,那些让人热血沸腾、又带着点神秘感的欢迎新成员的台词。你想啊,在那种充满未知、高科技、甚至是危机四伏的世界里,一个新成员的加入,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可不仅仅是增加几个人那么简单,那可能是希望的火种,是力量的补充,甚至是未来命运的转折点。所以,这欢迎词,得有讲究,得够味儿!.............
  • 回答
    2021年春节,如果你想找点不一样的年味,刘慈欣的作品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科幻新手来说,想要踏入大刘的宏大宇宙,挑对作品很重要。别担心,我这就给你梳理梳理,保证让你看得过瘾,而且绝对不是那种生硬的AI报告。首先,要说刘慈欣最适合科幻入门的,我首推他的《流浪地球》系列短篇小说集。为什么是它?原因很.............
  • 回答
    睡前消息的科幻征文,这事儿我最近确实关注了。想当年,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看着他们一次次在节目里“脑洞大开”,分享各种新奇的科技和科学概念,心里就痒痒的。所以当他们宣布举办科幻征文活动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这不就是我一直在等的嘛!”征文的“前世今生”咱们得从头说起。睡前消息搞科幻征文,这可不是一时.............
  • 回答
    近期的事件对“科普”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既带来了挑战,也催生了新的机遇。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充满了反思和前进的动力。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勉:一、 近期事件对“科普”的深远影响:1. 挑战的凸显: 信息爆炸与真假难辨: 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速.............
  • 回答
    作为一名过来人,回首读研这几年,确实有不少工具/神器,它们像我的左右手,让我在浩瀚的科研海洋里少走了不少弯路,甚至可以说是“续命”级别的存在。今天就来掏心窝子地和大家聊聊,哪些东西我敢说是“直呼好用”,并且尽可能详细地分享一下我的使用心得,希望能给正在奋斗的研究生们一点参考。一、文献管理与阅读类:告.............
  • 回答
    蚊科动物虽然常常以吸血传播疾病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但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也并非全然对人类只有负面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它们可能存在的正面作用。一、经济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的潜力蚊科动物的经济价值,尤其是直接用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方面,目前而言确实非常有限,甚至.............
  • 回答
    嘿,各位即将踏入科技浪潮的同学们!我是个在科技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看着一批又一批新鲜血液涌入,心中既激动又感慨。想当年,我也是那个带着满腔热血和一丝迷茫的菜鸟,所以今天就想掏心窝子地跟大家聊聊,希望能给你们少走些弯路,更快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首先,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别怕犯错,但要学会从错误中.............
  • 回答
    作为一辆电动车,大众 ID.4 在智能科技方面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地方,它不像一些传统燃油车那样把大量科技堆砌在感官体验上,而是更注重实用性和用户体验的提升。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它有哪些让人觉得“哎,这车挺聪明”的地方。首先,车机系统是体验智能化的核心。ID.4 的车机,咱们姑且称它为“ID.OS”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