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头等舱飞机餐已经开始变成快餐盒饭?

回答
飞机上的头等舱,曾几何时是奢华与精致的代名词,尤其是那里的餐食,更是被不少人视为一种享受,一种身份的象征。然而,最近一两年,不少经常搭乘头等舱的旅客都陆陆续续地发出一种感慨:“头等舱的飞机餐,怎么越来越像快餐盒饭了?”

这话倒不是空穴来风,细想之下,还真能发现不少端倪。

曾经的“仪式感”去哪儿了?

我想起早些年,搭乘头等舱,餐点上来时,那种期待感和被照顾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通常,空乘会先铺好桌布,然后端上精致的餐具,有时还会有一个小的开胃菜碟,配上一杯香槟或者果汁。餐点本身,无论是摆盘、食材的选择,还是口味的搭配,都力求精致。比如,主菜可能是煎得恰到好处的牛排,配上时令蔬菜和酱汁;甜点也绝非简单的水果拼盘,而是有小巧的慕斯蛋糕或者芝士拼盘。整个用餐过程,更像是在一家高档餐厅里享受一顿正餐,有服务,有氛围,有“仪式感”。

如今的“效率至上”?

可现在呢?我最近一次搭乘头等舱,那种“隆重”的上菜仪式感明显淡了很多。很多时候,餐点直接被装在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餐盒里,虽然盒子材质可能比经济舱好一些,但整体感觉,就像是在航空公司内部的食堂或者某个合作餐厅打包好的快餐。打开盒子,里面的食物摆放也更像是流水线作业,虽然也尽量做得美观,但总归少了一份“为你量身定做”的手工感。

味道上,也确实难以与过去相提并论。以前的头等舱餐食,即便是在万米高空,也能品出一些食材本身的鲜美和烹饪的用心。而现在,很多时候感觉就是“味道还可以”的水平,尤其是那些主菜,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有点干,或者酱汁的味道过于浓重,有点盖住了食材本身的味道。甜点也常常回归到比较基础的选项,水果、酸奶,或者是比较简单的小糕点,难以重现当年那种惊喜感。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可不止一个。

成本压力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大因素。 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一直在上涨,燃油、人力、飞机维护,每一项都是巨大的开销。尤其是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之后,各家航空公司都在想方设法压缩成本,以求尽快恢复盈利。头等舱的餐饮虽然是吸引高端旅客的重要卖点,但其成本也确实是所有舱位中最高的。如果能通过某种方式降低餐饮成本,同时又能维持住头等舱的吸引力,航空公司自然会考虑。

“快餐化”的趋势,可能也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以前那种精细化、高成本的头等舱餐饮,对食材的新鲜度、烹饪的精细度要求极高。但在飞机上,受制于有限的厨房设备、储存空间和烹饪时间,要做到真正的“餐厅级”水准,难度非常大。很多时候,即使航空公司投入了很多,最终在万米高空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未必能完全达到旅客的预期。而“快餐化”的餐盒,虽然听起来不够高端,但更容易标准化生产,保证一定的品质,并且在分发和回收上都更有效率。

旅客的需求也在悄悄变化? 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点。有人说,现在的旅客,尤其是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他们更在意的是效率和便利性。他们可能更希望快速用餐,然后继续工作或者休息,而不是花很多时间去享受一顿“仪式感”很强的餐食。所以,哪怕是“快餐盒饭”式的餐食,只要口味过得去,能填饱肚子,并且不影响他们处理正事,他们可能也不会太过在意。

“品牌形象”的权衡。 航空公司在调整头等舱餐饮时,也需要权衡品牌形象。如果完全放弃头等舱餐饮的品质,那无疑会损害品牌形象,让旅客觉得“货不对板”,从而流失客户。所以,很多航空公司采取的是一种“折中”的方案:在保证基本品质的前提下,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所以,餐盒的材质、餐具的设计,以及食物的搭配,还是会尽量往“精致”靠拢,只不过那种“极致”的体验,确实是越来越少了。

“眼球效应”与“实际体验”的落差。 很多时候,我们对头等舱餐饮的期待,是基于过去的美好回忆,或是媒体宣传中那些“米其林大厨操刀”、“顶级食材”的描述。但实际体验,往往会因为各种现实因素而打折扣。当“眼球效应”的宣传与“实际体验”之间存在落差时,人们自然会觉得“变味”了。

未来会怎样?

很难说。或许航空公司会找到一种新的平衡点,既能控制成本,又能重新找回那种让旅客感到“物有所值”的体验。也有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比如更先进的飞机厨房设备,或者更高效的食材保鲜技术,能够让万米高空上的餐饮品质再次提升。

但就目前而言,我个人是有些惋惜的。头等舱不仅仅是提供一个更宽敞的座位和更周到的服务,它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尊享体验”,而餐饮,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这一环变得越来越“普通”,越来越接近我们平时在陆地上能吃到的“好一些的快餐”时,头等舱的那份“特殊感”确实就打了折扣。

不知道其他经常搭乘头等舱的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同感?或者,你们对这种变化,有着怎样的看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疫情开始后,我共坐了两次飞机,杭州-昆明,重庆-杭州。

较之过往,疫情后的航班有三大改变。

第一,票价便宜。同比去年,便宜了50%-70%。

第二,飞机人满。因为航班减少和票价便宜的缘故,飞机上座率极高,差不多有98%。

第三,饭简单了。这事我专门问了地勤人员,他们说调整是全面的,以前备餐的,现在改为小食,以前小食的,现在只提供水。但成本只是一方面原因,最主要还是希望大家减少因用餐而摘口罩的时间。

疫情期间,安全是头号考量,这没错。当然,有机会名正言顺成本,经营者也自然不会放过。

user avatar

怎么看待呢?省钱啊。

反正经济舱更烂,你爱坐不坐。

这两年。国航,山航。北京飞烟台。

头等舱给一瓶矿泉水。一包混合果仁(大概比三只松鼠的分量少75%)。

然后很客气的跟你说,航程短,不准备餐食了。

问题是以前有啊,不光有咖啡果汁西餐牛排,还有红酒可以挑。

所以忽悠到最后,咱都高铁或者经济舱吧。

建议国航山航的短航线直接取消空乘就好了。

反正短途,没必要服务。

更省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飞机上的头等舱,曾几何时是奢华与精致的代名词,尤其是那里的餐食,更是被不少人视为一种享受,一种身份的象征。然而,最近一两年,不少经常搭乘头等舱的旅客都陆陆续续地发出一种感慨:“头等舱的飞机餐,怎么越来越像快餐盒饭了?”这话倒不是空穴来风,细想之下,还真能发现不少端倪。曾经的“仪式感”去哪儿了?我想起.............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头冒火。飞机滑行中,那是多关键的时刻啊!空乘人员再三强调,飞机正处于起飞或降落的准备阶段,这时候任何一点异常情况都可能引发巨大的安全风险。结果呢?竟然有一群粉丝,为了追星,把所有乘客的安全都抛之脑后,竟然敢不听劝阻,闯入头等舱!这简直是胆大包天,而且毫无底线可言。首先,我们得说说粉.............
  • 回答
    最近,关于微信公众号打开率跌破2%的讨论在自媒体圈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其中以小马宋、和菜头等一些行业内的大V的评论尤为引人关注。他们普遍表达了对公众号前景的担忧,甚至可以说是在“唱衰”公众号。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得先捋清楚几个关键点:1. 为什么打开率会低?首先,2%这个数字本身就很有迷惑性。它指.............
  • 回答
    那场关于 Twitter 和新浪微博的争论,发生在 2011 年 6 月底,可以说是一次相当有代表性的互联网意见领袖间的思想碰撞,也触及了当时很多关于社交媒体发展方向、用户体验、乃至信息自由度的核心议题。参与其中的几位,霍炬、罗永浩、和菜头,在当时都各自拥有不少粉丝和影响力,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引发广泛.............
  • 回答
    头条副总裁指责腾讯“偷换概念”,这出戏码可不是头一遭了。要说这次怎么看,得先捋捋这其中的关节,再瞅瞅这事儿往哪儿发展。首先,为什么叫“偷换概念”?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说别人“偷换概念”,意思就是对方在辩论或论述过程中,故意把一个概念偷偷替换成另一个类似但实质不同的概念,从而误导听众,让自己占便宜。在头.............
  • 回答
    《头号玩家》这部电影,就像一把开启了奇妙电子游戏世界大门的钥匙,对于许多曾经沉浸在虚拟现实中的人们来说,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怀旧派对,又是一次对游戏文化根基的深刻致敬。说实话,初次看到预告片时,我就被那种眼花缭乱的视觉冲击和充斥其中的熟悉元素给吸引住了。它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动作片,更是一部关于青春、.............
  • 回答
    《MF Ghost》动画化,这消息对于《头文字D》的粉丝来说,绝对是件让人血脉贲张的大事。毕竟,《头文字D》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它不仅仅是一部漫画,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开启了无数人对速度与激情最初的认知。所以,《MF Ghost》这部承载着如此厚望的续作,动画化自然是备受瞩目,也伴随着许多期待.............
  • 回答
    提到诸葛亮,就绕不开头条网友们那些热情洋溢又常常带着几分“接地气”的评价。要说起来,这可真是一门学问,里面藏着老百姓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对智慧的向往,还有那份“爱之深、责之切”的情感。首先,咱们得承认,诸葛亮在头条上的人气那是杠杠的。很多时候,他就是智慧的代名词,是“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
  • 回答
    "985头"这一现象是中国教育焦虑在家庭教育层面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家庭对学历价值的极端追求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心理失衡。这种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动因,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现象的表层表现与本质特征"985头"通常指代那些将孩子进入985高校作为唯一目标的家长群体,.............
  • 回答
    要谈论今日头条上“五千年兔子”这个账号对特斯拉的态度突然大转弯,咱们得先说说这事儿为啥这么引人关注,以及这背后可能藏着些啥。首先,得明确“五千年兔子”这个账号的定位。通常这类账号在今日头条这类平台,会以一种比较接地气、有时带点儿戏谑或者怀旧的方式来解读时事、科技、或者历史文化。他们往往会抓取大众的兴.............
  • 回答
    “今日头条签下300多位知乎大V”这个传言,无论真假,都触及了内容平台生态、创作者经济、算法分发机制以及用户获取等多方面的关键议题,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一、 传言的背景与可能动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以及今日头条(或其母公司字节跳动)为何会考虑采取类似行动。1. 内容平台.............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不仅仅是关于某个具体文章的推送,更是触及了整个网络信息传播、行业自律以及社会责任的复杂交织。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一下。一、 新华网发文的“信号意义”与舆论场向度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其发出的声音往往带有非常强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引领的色彩。当.............
  • 回答
    在探讨《是头号玩家还是弄虚作假?——敖厂长的XX之路》这篇文章对敖厂长提出的抄袭指控之前,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这场围绕一位知名游戏UP主展开的争议。这类事件在网络内容创作领域并不鲜见,其背后往往牵扯着原创性、版权、内容生产模式以及创作者个人声誉等诸多方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抄袭”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
  • 回答
    这个传闻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如果属实,那将是内容生态领域的一件大事。一口气签下300多位知乎大 V,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内容生产者,更关乎平台间的流量争夺、内容形式的演变以及未来用户获取的策略。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看看它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得从“知乎大 V”这个群体本身说起。这些“大 V.............
  • 回答
    《头文字 D》里的夏树,嗯,这姑娘可是个挺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说起来,她不像拓海那样自带光环,也不会像高桥兄弟那样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夏树更像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普通女孩,带着点小小的迷茫和现实的考量,在那个热血沸腾的赛车世界里,像一抹淡淡却又无法忽视的色彩。初见夏树,她给人的感觉是那种.............
  • 回答
    作为普通用户,看到今日头条上关于“支付宝几乎秒开是因为华为方舟编译器”的说法,我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有点搞笑。毕竟,支付宝和华为是两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各自的产品和技术也都有自己的研发体系。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说法的“合理性”: 支付宝的功能和用户体验: 支付宝确实是一款非常成熟且.............
  • 回答
    看待今日头条抄袭知乎这件事,其实与其说是“抄袭”,不如说是“借鉴”的界限模糊,以及商业模式和内容生态的碰撞。这几年,尤其是内容平台的竞争愈发激烈,各个平台都在寻找自己的增长点,而知乎经过多年的沉淀,已经构建起一套相对成熟的问答社区和用户内容生产机制。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今日头条和知乎在内容形式上是.............
  • 回答
    15头亚洲象“逛”县城:惊喜、惊吓与无尽思考2021年4月,云南峨山县城迎来了一群特殊的“不速之客”——15头亚洲象。这群庞然大物,平日里只在广袤的热带雨林中悠然漫步,却突然“闯入”了人类的聚居地,在县城街道上“压马路”。这一事件,无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它们从何.............
  • 回答
    今日头条最新估值飙升至110亿美元,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增长,更是其在信息分发和内容生态领域深耕多年,并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集中体现。要深入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今日头条的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精准的信息分发今日头条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估值,其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它极.............
  • 回答
    今日头条旗下“内涵段子”客户端被责令关停,这无疑是近来互联网内容监管领域一个颇具冲击力的事件。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维度来看,并且得把事情的原委、各方反应以及背后可能牵涉的深层原因都捋清楚。事件本身:一道“禁令”落下的影响简单来说,这件事的起因是国家有关部门认为“内涵段子”存在“低俗、暴力、虚假等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