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起来,敖厂长老早就是个践踏他人创作的货色了。2010年,也就是10年前,敖厂长发布了《囧的呼唤》第79集 “恶搞植物大战僵尸”,游戏使用了植物大战僵尸吧吧友 wangyaoalan 制作的 “魔幻版” 贴图 mod,但却完全没有提到原作者。在植物大战僵尸吧吧务与他交涉后他也发帖道过歉(就在10年前的昨天,7月19日),但现在看来屁用没有,反而还变本加厉。
当时作为吃瓜群众我就对他没什么好印象。
附相关帖子链接:
敖厂长你也注意下版权啊,关于囧的呼唤79集_囧的呼唤吧_百度贴吧
(外交)纯商议,喷人的就别进来了【植物大战僵尸吧】_百度贴吧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之前指出敖厂长问题的人,多少还对“把事情闹大”有所顾虑(比如同作为UP主的Anitama就不得不考虑会被其他粉丝攻击为蹭热度而在明明占理还被反怼的情况下选择了“心平气和”;比如老E因为粉丝重叠选择了矛盾激化最低的方式),再加上敖厂长本人现在也是摆出一副“我就这样你尽管锤我就是普通人”的抱头蹲防姿态,最近还高调签约了b站,其他站的主播要怼难免被扣个“头条系内鬼”、“西瓜视频的逆袭组合拳”的帽子。
结果,最后出来斩杀他的就是个B站老用户,还恰恰不靠做视频吃饭。
文章作者lushark知乎老用户都熟悉,算下来是知乎早期大v之一。在触乐曝光过赌博游戏,在游研社也算是在acg领域考据的知名作者,在知乎最初当上大v也是因为自己动画游戏的理解,也曾被B站请去作为动画评委。简单来说,是个婆罗门。
当然了,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收买不可同化特性,导致其被以最激烈的方式从知乎抹杀,成了知乎的切格瓦拉。但成了英雄之后,这位lushark也没有再注册新账号归来,而是在S1和B站打游戏、聊大天,可以说算是贯彻了自己“只净化环境,不利用环境”的座右铭。
总之,这算是个“免疫泼脏水”的主,所以本身视频很有问题的敖厂长,这次就被锤爆了。
回到敖厂长问题。
有人问了,为什么同是“演出效果”,敖厂长在买了机器的情况下还要被重锤。那么这里我可以指出原因,那就是“演出效果”在敖厂长视频当中的比重非常之高,如果这一部分都存在着造假,那么敖厂长本身存在的意义就值得商讨了。
之前Anitama的事件我已经说了,敖厂长在稿件整理上是存在严重问题的。
作为游戏评论员,敖厂长的专业性问题一直是系列创作的短板。因为缺乏对游戏系列化和游戏文化的基本认知缺乏,在考据《战斗任务:阿富汗》《沙漠巴士》时候曾经因为知识面问题翻车。Anitama的那期和敖厂长针锋相对的节目,则是对其对ACG领域的口胡进行反击。
而作为资料搜集整理和考古呈现,敖厂长的问题同样很多。比如说在2018年12月,敖厂长为游戏《Florence》做了一期题为《无人问津的澳大利亚》游戏,直指国内手游环境难以容下这样的买断制优秀艺术手游。
而这期视频其实从标题到内容都存在问题,且不说视频中关于《Florence》的玩法理解和画风上的评述都不太精确,就结论而言,敖厂长的“盖棺定论”显然站不住脚——在敖厂长视频发布10个月前,《Florence》就登顶了ios付费榜榜首,不是什么“无人问津的游戏”,而“中国玩家不肯为优质游戏付费” 则更是无稽之谈——这一作品的50%收益来自于中国用户(这个数据在敖厂长发布视频两个月前就公布了)。
可见,无论从资料搜集、判断和结论,他都欠缺一般考据的专业性。
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敖厂长最后将考据重点放在了海外中古游戏开箱上,因为这一系列由于一些不宜公开讨论的原因,很难出现如同上述这样的考据不清晰甚至错误的直观对比,信息差会阻挠观看者了解真相——可以说,是一个能够“藏拙”的明智方向。
但即便如此,自身复现能力的不足,过分依赖海外视频资料也导致了其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曝黑”。
本来,以敖厂长600多万粉丝的体量和粉丝对他恰烂钱的容忍度,进行再一次的节目方向调整并非难事,但从游戏咖啡馆第一次曝光“马里奥水下256关”到近日视频侵权被有条理地、系统性地被整理曝光以来,敖厂长并没有因为被发现而直面这个问题,而是避重就轻地谈论音乐版权和演出效果,并让粉丝来作为自己的打手和先锋——至于敖厂长到底看不看得上自己的粉丝呢?我想,这永远都是个谜。
在创作者角度,抄袭是头等重罪。
这是敖厂长自己在动态里公布的内容。“再剪辑未注明出处”基本就是“抄袭”的另一种委婉说法,虽然我向来认为:知错能改就是好同志,但是这错的次数和错的时间跨度也太大了吧……
如果一个文字创作者,有数篇作品的核心内容都是从别人那里“拿”的,那么这人怕是早就被赶出创作领域,就算这人在商业操作上很有价值,被资本力挺,也免不了全网人人喊打(参见郭敬明)。
视频领域因为发展尚短,在这方面相对“宽容”(无序),靠着抄袭/假冒身份上位的视频制作者(是的,这帮人称不上“创作”)数量颇为不少,甚至知乎回答就是被抄袭的重灾区……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我们要做的是扭转这种垃圾现状,保护真正创作者的利益,而不是得过且过,甚至为抄袭者说话!
敖厂长一部分“粉丝”,显然就属于后者(为了确保截图内容的代表性,我特意选取的是动态下热度排行前列的回复,各位可以自行求证)——
1、这都是恶意举报!
这帮人用“恶意举报”这个词就很迷惑,这一波批评基本以“抄袭”为依据,在网络舆论场发酵,既不算“恶意”,很可能也没有怎么“举报”。B站一直在试图厘清版权相关,这算撞枪口。
这个“争议”用的就很灵性,下面都承认“拿网络素材当自己的东西”了,还争议甚么?
2、版权=资本家垄断的借口=版权小鬼的说辞,所以抄袭有理
绝了!
从任意角度说都是蠢到无需多言。
3、这是被人找茬,被人打击报复
我琢磨这一波里也没啥人去翻敖厂长的其他问题吧……这种顾左右而言他毫无必要。
另外夸B站在这种层面上“宽容”也是无语,如果情况允许,B站怕不是明天就全面向油土鳖靠拢,搞“黄牌警告,废你频道”了。
有些事情的确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弊病(比如十年前的无版权时代,比如早期平台账号大部分都是无授权搬运工),所以往往也没啥人非要揪着去说,但把这种事情当“优势”,就颇为扯淡了。
你以为你是在反抗资本家的版权暴政,你以为你是在保护自家UP。实际上,你损害只有真正的创作者的利益,你保护的人,可能才是真正拿着镰刀的家伙。
以上。
追加一下,有人认为这一波可能是字节或其他人的公关打击。
诚实的说,这种可能的确存在,因为lu先生的账号在被多次打击后,纸面的传播能力很有限,现在微博这个热度,说被人当刀用也不算瞎猜。
可我要说的是,就算背后真有人推又如何?
是这事证据不够明确?是这事逻辑不够严密?还是这事有大量的选择性叙述?抑或是批抄袭这事有扩大化倾向?
既然都没有,那么面对一个“真实”的东西,去猜测背后的可能性继而站队就是一件很蛋疼也很没意义的事情。
作为一个从优酷时代过来的老观众,我只能说四个字:“大快人心”。不得不说,lushark,我的超人。
顺便说一句,在无数老观众眼里,敖厂长的黑料是一批一批的,如果你是敖厂长的粉丝,你也早晚会经历从老油条口中所说的“敖卫兵”到“敖给爷爬”的转变的,因为我当初也是他的粉丝。
2011年,我接触敖厂长的第一期视频,是《囧的呼唤》110期。这也是我接触这种视频风格的开始,并一发不可收拾。直到2012年我表哥给我推荐老E的视频以及优酷用户“我是个911”(当时名称)的“评价优酷四大喷王”的那个视频。这两个事情一是让我认识到老E当时的视频更为优秀,二是对于敖厂长有了一点其他的想法。
之后就是2013年,出现了让我彻底脱粉敖厂长并开始转黑的事情。一,敖厂长借喷神James炒作恰烂钱;二是之后老E因为这事锤敖厂长的视频,内容包括洗稿、标题党、视频及海报设计“雷同”、借喷神James恰烂钱等一系列黑料。当时我已经入坑AVGN,印象深刻的一点我还是在AC而不是B站看的。当时听到这些,我开始对敖厂长的人品产生了怀疑,毕竟放谁眼里,“借抹黑师爷炒作自己”放在哪里都是人品有问题的证明,更何况涉及“抄袭”。
其实按我这个腐朽派的想法,敖厂长七年前就应该被捶死了,但是事实上敖厂长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投机分子”,借助着一系列的操作来增加自己的人气以达成“新粉换旧粉”。虽然今天lu先这篇有万转,但我认为可能还锤不死他。
这里也简单聊聊敖厂长的发家。如老E所说,敖厂长是换过视频风格的,这正好也处在老E作为国内AVGN模仿者之一开始出现并火爆的2010年前后。通过借鉴来的视频风格,敖厂长第一次“发了家”,但2013年的事情让无数人包括我退粉,此时敖厂长也开始逐渐冷落优酷,从而转向B站,以标题党形式大量聚集粉丝。如果有心人士调一下老E锤敖厂长B站视频的历史弹幕的话,就会发现当时敖厂长在B站所谓的“敖卫兵”规模已经有所成色。
此时,第一次“新粉换旧粉”也出现了,就是优酷原住民和B站粉丝的争斗,毕竟相比之下敖厂长B站越来越上心的情况大家也看在眼里。听说前些日子敖厂长在西瓜和B站再度上演相同的故事,不得不说人是本性难移。
13年之后,着重B站的敖厂长开始操作第二次“新粉换旧粉”。14年的12dora事件使得B站的MC视频版图大变。此时敖厂长开始转型MC,并开始减少甚至不做之前的模仿老E还是AVGN风格的视频。此时MC党和吐槽视频党内部也有所党争,但“新粉换旧粉”之下敖厂长还是完成了粉丝的积累。
同时敖厂长又重新开始“模仿AVGN”了,应该说敖厂长的路径和AVGN变化的一致性也有点东西可说。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AVGN一开始虽然只是James·Rolfe对于游戏的吐槽,说白了是一种情绪化的表演,但是慢慢的James也开始在视频中加入一些游戏史和一些时代性比较强的内容来丰富自己的视频,比如以游戏杂志为题材的视频;在单纯的吐槽视频逐渐没有那么多热度之后,敖厂长做了一期关于《E·T》游戏的视频,里面谈及到他从未在之前视频提到过的雅达利2600主机。
有点相似对吧?实际都是从吐槽的情绪化表演再到游戏史的retro向内容转变。不过唯一的问题在于,James作为美国人雅达利主机的切入没那么僵硬,但是敖厂长的视频当时却主要关注FC甚至是FC后的MD、PS时代甚至是PC游戏,从雅达利开始玩retro属实有点不太对劲。不过毕竟是蹭热度的第一作,或许也可能是知道大洋彼岸的詹兄正在制作以ET为题材的粉丝向大电影吧。
之后我就在没怎么关注了,我所清楚的也就还有“水下八关”和“大圣归来”事件了,也不知道MC系列视频他还做不做了。不过我觉得,在当下James视频风格没有新的转变的情况下,可能是捶死敖厂长的最佳时机吧。
简单来说就这些,中间还不小心发出去了,就当无事发生过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