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谈多少个男/女朋友,最后也只能和其中一个结婚
婚前男/女朋友的个数和婚姻是否幸福没有任何关系
配偶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跟婚姻是否幸福没啥关系,只是有钱的日子会稍微好过点。
职场的成功和多少个offer没关系,甚至和公司大小都没关系。
只有渣男才会炫耀自己有多少女朋友,幸福的婚姻通常是青梅竹马白头到老的。
不懂事的年轻人,还在追求多拿offer。却不想想求职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放弃offer并不是无成本的,而是会损伤自己的业界声誉。同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毫无思路,只是盲目的去面试和积累offer来炫耀。
既然他拿了offer,说明他还是去参加过面试的。而这个过程对双方都有着不低的成本。面试一方需要一些时间,也可能要去另一个城市现场面试。而招聘一方这要协调多个繁忙的面试官的时间,也要占用HR不小的工作时间。最后拿offer之前也少不了对薪资待遇讨价还价的过程。
最后这一切都通过了,拿了offer。无论面试者还是招聘的公司,都付出了时间精力,也付出了诚意(面试者去面试,公司出薪资待遇)。这些付出回头就成了这位面试者炫耀的资本,视招聘公司的付出为无物。
offer不是一份公司的舔狗声明,说公司特别想要这个面试者。而是一份相对正式的文件。里面会明确的说明入职时间,工作地点,薪资待遇,是一份入职意向。是在发出offer前已经沟通过确认面试者有入职意向才会发出的正式文件。发了offer就说明在前面的沟通中面试者已经约定了入职的意向和具体细节。
首先,一开始就应该想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如果想要高薪去互联网,就没必要浪费大家时间去非互联网公司面试。几个大厂也有各自风格,选择几家风格对头的去面试就是了。
要面试就应该做好要入职的心理准备,而不是仅仅把那offer出来炫耀当做目标。部分面试机会会有内推,你这要了内推机会,内推人也打过招呼耗用了个人关系。回头你只是来积累offer玩的,却不打算入职。内推人的面子是给你随便玩的?多年来我帮朋友做内推,都是会提前问一句的,如果拿了offer没充足理由是不能拒绝offer的,否则我干脆不给内推。
不仅互联网大厂,而是很多稍有规模的公司,招聘面试系统都会做记录。拒绝offer也会留下记录,我所知的部分公司是拒绝offer后18个月不会再给面试机会。所以,这位同学是为了炫耀个offer数量相当于一次性把自己后续一两年的好机会全部堵死了,如果入职的公司有些不顺而想跳槽,其他拒绝过offer的公司又不给面试机会,他还会在网上公开自己的窘境么?
最后,如果对公司不满意,比如薪资待遇或其他户口之类的。在谈offer前的步骤里是可以讨论的。谈不拢公司也不至于发offer。谈不拢而没发offer,和发了offer却拒绝在招聘系统里有着本质区别。谈不拢的还有机会转发其他部门面试。而拒绝offer则是要在招聘系统里停面试相当一段时间的。既然这位同学最后拿了这些offer,说明薪资待遇上并无异议,甚至可能因为要价较低而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所以才得到offer。
对公司不满意就早点说,想要更高的待遇也可以直接说。谈不拢就现场拒绝,而不是忽悠着公司给发个offer,流程都走完了,再回头拒绝offer。
再说面试官群体。互联网大厂面试流程里,除了一面以外,后续面试官都是资深起步,对应阿里P7。三面大概率专家起步,对应阿里P8。资深在整个互联网圈子里也就是几千人充其量一万出头的规模。专家则更少,估计只有小几千人。这些人之间有相当高的概率是直接认识的前同事,有几乎100%的概率通过一层朋友介绍就认识。所以对于后续想以资深或更高职级的面试者。面试官之间微信上聊几句就能完成足够深入的背景调查。结论如果是“不靠谱”,就不会再有机会。更何况这些能做面试官的,平时也有很多群在聊天。攒offer,浪费面试官时间,戏耍招聘公司的行为,在工作三五年后几乎肯定会在背景调查阶段发现。为了炫耀offer是想自绝于业界,孰轻孰重?
总结一下,攒offer数量这种学生思维的行为在职场上很幼稚。毕竟公司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推荐人也要付出不少工作来分析合适的职位以及走流程。拒绝offer会直接导致中间很多付出了精力和时间的人被你耍了。等过个三五年,才会发现这个圈子是如此之小,而这个圈子里的人早就被你欺骗过一圈了。当这些面试官重新面对这个喊着狼来了(我想求职),实际却只是攒offer浪费大家时间的说谎面试者时,大家都会选择直接拒绝面试来保护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制造焦虑连毕业生都开始卷,挺恶心的
在腾讯秋招「提前批」面试时,字节的实习能直接「背书」。
这就是游戏规则。这问题问得跟「如何看待别人进 3 分球」一样,因为游戏规则定义了怎样进球得 3 分啊。
真正的问题是,现在很多应届生进入职场,就如同只懂运球就被推出去参加球赛,对比赛规则一无所知,偶尔进球得分也不知所以然。
雇员和雇主的匹配,有点像男人和女人的匹配。我们最近一期《牛油果烤面包》节目采访了国内某社交应用的前高管,他向我们介绍了「右划率」这个概念,也就是别人看到你照片后会右划表示感兴趣的比例。男性用户的右划率是 6% 到 8%,女性用户是 60% 以上,雇员和雇主的趋势估计也差不多,雇主会收到很多简历,但要拒绝很多人。
在这期节目里面,我们还知道了男性右划率的分布是很极端的,也就是右划率高的男性不是比平均右划率高一点点,而是高非常多。找工作也一样,少数人能拿到比平均值多很多的 offer,而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数量差不多的 offer。
你在知道这一游戏规则后,你才能想办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化自己的策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