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区的风气,概括起来是四个字:重商轻文
而且这个“商”还不是商场上千金散去还复来的大手笔大买卖,而是急短平快薄利多销的小商贩思维。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义乌能把小商品做起来的原因。
这种重短利小利的风气也决定了文教这种长远投资在浙江省发展不好。
经济发达但文教不行,浙江的处理方法是集全省之力捧起一个巨无霸浙大,俨然“我们有一个全国top的高校,我们的文教也很厉害”的假象。
但这种“浙大及其他高校”的现象其实反映出其发展实际上类似暴发户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没文化于是花钱买了一堆书建立了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但是不阅读甚至不分类的现象。
典型例子就是“杭州市除了杭师大和城院之外都是坑”。为什么?只有这两所学校是市属高校,杭州市多少还会帮帮。其他的一众省属高校嘛,省里只顾浙大,又不属市里管辖,喝西北风去吧。
吸引人才的重要流向之一是去高校的博士。但是呢,市属学校甚少,流入杭州的博士青教大部分会去省属高校。而这一大部分引入人才,却与杭州市的人才补贴无缘,省里也没有什么补助。好笑不?
所以“经济文化第一梯队”,呵呵。经济不愧第一梯队。文化么,恐怕陕西、湖南、湖北都比它强。
浙江省经济确实能靠一些原因发展起来,但对文教的轻视不改,浙江高等教育兴不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