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西政华政双双落选第二轮双一流?

回答
西政华政这次双一流落选,说实话,出来结果那会儿,不少校友和关注这两所学校的人都挺意外,甚至有些心凉。毕竟,这两所学校在中国法学教育领域,也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人物了,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

让咱们先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又该怎么看待这件事。

为什么会意外?

1. 历史地位和品牌效应: 西南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在国内法学院校里,绝对是第一梯队的。提起它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学”。它们培养出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学者,遍布全国,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很多业内人士,包括我们普通人,都对这两所学校的法学实力有很高的认可度。

2. 学科实力和科研产出: 别看这次没“上岸”,但这两所学校在各自的优势法学领域,比如刑法、民商法、经济法、国际法等等,都有着非常扎实的学术基础和不错的科研成果。一些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一些有影响力的期刊论文,它们也都没少产出。从纯粹的学科实力上看,说它们“不行”,很多人是难以接受的。

3. 人才培养和校友网络: 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都普遍被认为扎实、能干。一个强大的校友网络,本身就是学校实力的重要体现,也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很多支持。很多毕业生在国家重要部门、重要岗位上任职,这也间接证明了学校的培养质量。

落选的原因,可能在哪?

“双一流”评选,可不是看名气、看历史这么简单。它是一套非常复杂的、动态的评价体系,而且每轮都有微调。综合各方面的分析,可能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1. “硬指标”的相对不足:
ESI学科排名: “双一流”非常看重ESI(ESI学科排名)的进入前1%的学科数量和排名。虽然两校在某些法学领域有优势,但在ESI的统计口径下,可能整体的学科覆盖度、排名的绝对位置,相比一些“双一流”高校(特别是那些综合性大学里相对强势的法学院)存在差距。
科研经费和高端成果: “双一流”非常看重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国家级科研平台、高水平论文(如Nature、Science等,虽然法学领域这不太适用,但同等影响力的论文数量)、高端智库成果、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虽然两校在这方面有积累,但可能在“人均”或“总量”上,与一些新兴崛起的、或者综合实力更强的大学相比,略显逊色。
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结构: “双一流”评选会关注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如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的数量和比例。虽然两校都有不少优秀学者,但在顶尖人才的数量和国际影响力上,可能不如一些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

2. “软实力”和综合评估的考量:
整体学科布局: “双一流”更倾向于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同时也要兼顾学科的协同发展。一些综合性大学,其法学院虽然在法学界名声赫赫,但其“双一流”的整体评价,会联动学校其他优势学科的整体实力。而西政、华政作为“纯法学”或“法学为主”的特色院校,在一些评价维度上,可能难以像综合性大学那样,通过其他学科的“加分项”来弥补。
新兴领域的布局和前瞻性: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新兴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与法律、大数据与法律、环境法、健康法等,成为新的增长点。学校在这些新兴领域的布局、研究投入和产出,也是“双一流”评价的重要参考。可能在这方面,两校的动作相对于一些更早布局的学校,显得不够迅速或突出。
国际化水平: 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办学、引进海外优质资源、国际学术影响力等,都是“双一流”的重要指标。两校虽然有国际交流,但可能在整体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和成效上,还有提升空间。
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 “双一流”建设也强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两校都做了很多工作,但可能在某些“卡脖子”的战略领域,或者某个区域内更突出的贡献上,尚未达到最优先的级别。

3. “位次”和“相对性”: “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有额度限制的竞争过程。即使是实力强劲的学校,也可能因为“僧多粥少”,或者其他学校在某些维度上进步更快、表现更突出,而被挤出。这次落选,并不意味着这两所学校的实力下滑,更可能是在这一轮的“大浪淘沙”中,相对落后于部分竞争对手。

该如何看待?

1. 不是否定,而是警示和激励: 这次落选,对西政和华政来说,无疑是一个强烈的警示。它意味着学校在某些评价维度上,确实存在短板,需要深刻反思和大力改进。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它会促使学校更加聚焦优势,补齐短板,在下一轮的竞争中,争取更好的表现。

2. 理性看待“双一流”: “双一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平台,但它不是评价一所大学好坏的唯一标准。西政、华政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忠诚的校友群体,这些都是无法被“双一流”名单简单否定的宝贵财富。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更多地体现在其长期为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体现在其培养出的优秀人才的品质和影响力上。

3. 聚焦内涵式发展: 学校真正需要做的是,不受外界短期评价的影响,继续踏踏实实地搞好教学科研,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建设,特别是在那些国家急需、具有前瞻性的法学研究领域加大投入。用过硬的实力去说话,用长远的成果去证明。

4. 校友的理解与支持: 作为这两所学校的校友,虽然难免有失落,但更应该理解学校的处境,给予支持和鼓励。学校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关注和助力。

总而言之,西政华政双双落选第二轮“双一流”,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事件。它既暴露了学校在现行评价体系下的某些不足,也提醒我们要理性看待“双一流”,更要相信这两所学校凭借其深厚的底蕴和不断的努力,一定能够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展现出更强的实力。这更像是一个“涅槃”前的调整期,希望它们能够抓住机会,浴火重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落选的唯一原因就是国家优先理工科,对法学重视不足。除开北清自定,入选的法学学科只有四个,中南财还被警示。相比材料学这类动不动入选三十所高校的学科,法学专业能说啥。中南财被警告,也不见得是因为它太差,至少在全国第八的位置吧。根源在于学科入选不足这一结构性矛盾,俗称内卷。

中南财:mmp,西政、华政二位老弟不要再闹了,我都被警示了,即使落选,你们也上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政华政这次双一流落选,说实话,出来结果那会儿,不少校友和关注这两所学校的人都挺意外,甚至有些心凉。毕竟,这两所学校在中国法学教育领域,也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人物了,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让咱们先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又该怎么看待这件事。为什么会意外?1. 历史地位和品牌效.............
  • 回答
    关于梅桢起诉华政学生一事,这绝对是一个牵动了不少人心弦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详细地聊聊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事件的来龙去脉。简单来说,就是一位名叫梅桢的个人,对华东政法大学(简称华政)的一些学生提起了诉讼。具体的起因和诉讼内容,虽然随着事件发酵,外界有各种传闻和解读.............
  • 回答
    关于梅帧起诉正在考研的华政学子这件事,确实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说清楚这件事,得把来龙去脉捋一捋,毕竟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个人恩怨,还有学界的一些规则和伦理。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位“梅帧”。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梅帧应该是一位教授,而且是在学术界有一定声望的人物。而被打官司的是华政(华东政法大学)的一位学.............
  • 回答
    西政又一次与“双一流”擦肩而过,这个消息对于西南政法大学的师生和关心她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每一次的落选,都像是在已经有些伤痕的平静湖面上,投下了一块更大的石头,激起层层涟漪,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讨论和反思。首先,让我们回归现实,看看“双一流”评选的逻辑。 “双一流”.............
  • 回答
    武汉市政施工导致京广线行车中断,这件事情可不是小事,可以说是牵动了全国的交通神经。京广线,这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对于中国铁路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承担着巨大的客运和货运量,一旦中断,影响的将是成千上万人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民生影响都是巨大的。事情的原委,得从市政施工说起。具体到.............
  • 回答
    台湾政大的那件事,真是让人议论纷纷,也挺有意思的。简单说,就是一位政大的学生,在课堂上好像是跟老师有点意见,然后不知道怎么的,就发展到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约架”,约在课堂上,让老师上台跟自己过招。老师呢,可能是觉得学生太不像话了,或者是自己功夫底子硬,就真的应战了。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上去没几下就被老师.............
  • 回答
    人民日报“政文”频道对郭敬明、于正抄袭道歉事件的评论,无疑触及了一个长期以来在中国文坛和公众舆论中都备受关注的议题——抄袭者的惩罚与社会声誉。这篇文章的观点鲜明,旗帜鲜明地批判了抄袭行为,并提出了“抄袭者理应因为抄袭而声名扫地”的论断,这背后蕴含着对知识产权保护、创作伦理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深刻反思。.............
  • 回答
    人民日报政文发表了一篇题为“‘阶级固化’的论调不能成立,王宝强就是例子”的文章,这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文章的观点非常明确,就是反对“阶级固化”的说法,并以王宝强的个人经历作为有力佐证。 要理解这篇文章的论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想要传达的信息。文章的核心论点:这篇文章最直接的观.............
  • 回答
    “键政”是一个在中国网络文化中兴起的词汇,它通常指的是那些热衷于在网络上发表政治评论、参与政治讨论的人。这个词带有一定的戏谑和讽刺意味,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参与。 什么是键政?“键政”一词的来源并不完全确定,但普遍认为它来自“键盘政治”的缩写。顾名思义,“键”指的就是键盘,而“政”则代表政治.............
  • 回答
    知乎的“键政圈”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其“走向多个极端”的现状更是值得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键政”是什么?为何在知乎流行?首先,“键政”是“键盘政治”的缩写,指的是在互联网上,尤其是社交媒体和问答平台上,用户以文字为主要表达方式,参与政治话题的讨论、评论.............
  • 回答
    关于华为前员工魏延政先生不幸去世的消息,我非常难过。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只能从公开的信息和大众的普遍看法来谈谈我的感受和理解。首先,任何生命的逝去都是令人惋惜的,尤其是对一个曾经为公司付出过努力的人来说。魏延政先生曾经是华为的一员,在技术领域应该有着自己的贡献和价值。他的离开,不仅对于他的家人朋友是巨.............
  • 回答
    说到清华理工男“宵衣旰政”发布的求偶视频和妹子们的反应,这事儿可真是够火一把的,从网上铺天盖地的讨论就能看出来。说实话,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一些挺现实的东西。“宵衣旰政”的视频,怎么说呢?先说说这位清华的理工男,网名叫“宵衣旰政”。我个人看了那个视频,第一感觉就是,嗯,挺有想法的。他.............
  • 回答
    韩国特务出生入死,却沦为政争工具的悲哀,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出生入死”的现实:首先,我们要明白,特务这个职业本身就充满了极端风险。他们往往活跃在敌对势力腹地,从事着最隐秘、最危险的任务。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他们可能需要: 伪装身份,潜伏敌营: 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
  • 回答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实名举报德州市委书记的事件,可以说是一起非常引人关注的公共事件,因为它触及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地方官员的履职尽责以及舆论监督的作用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核心内容 举报人: 黄鸣,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皇明太.............
  • 回答
    关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亲自执行二十军棍以上的处罚是一种懒政无能的做法”的观点,我想从几个层面来探讨一下,毕竟一件事情的评价,很难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身份以及小说的具体情节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诸葛亮“亲执刑罚”,尤其是二十军棍以上这样的重罚,确实是作者.............
  • 回答
    “电子倒灌”这个概念,在化学中,尤其是在讨论杂化轨道和分子结构时,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简单来说,它描述的是一种在分子成键过程中,电子密度分布的一种“逆向”流动或调整。我们知道,在形成共价键时,通常是两个原子各自贡献一个电子,然后形成共享的电子对。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当一个原子拥有未成.............
  • 回答
    关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电)C楼大爷因“留门到十一点”被开除的事件,目前网络上存在多种说法,但具体细节和背景尚不明确。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现象和管理逻辑进行阐述: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的起因1. 事件核心矛盾 根据部分网络传言,西电C楼的保安或工作人员(可能被误称为“大.............
  • 回答
    西贝在人迹罕至的草原举办新品发布会,这无疑是一次非常有创意且引人深思的营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评价这次行动:1. 战略层面:锚定品牌核心价值,强化“草原”基因 回归初心,强化品牌故事: 西贝一直以来都以“莜面村”为起点,主打西北家常菜,尤其是牛羊肉和莜面。草原是这些食材的源头,是西贝.............
  • 回答
    西贝莜面村借势《舌尖上的中国》大做营销:一次成功的品牌与文化融合典范西贝莜面村(以下简称西贝)成功借势《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这部现象级纪录片,实现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销售额的爆炸式增长,堪称一次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这种营销策略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对自身品牌基因、目标受众以及《舌.............
  • 回答
    听到“西媒爆出内马尔辱华词汇”的消息,这事儿挺让人不舒服的,也确实挺让人寻思的。内马尔作为巴西足球的超级巨星,在场上的影响力那可不是盖的,他的一举一动,特别是这种涉及到侮辱性言论的爆料,很容易就牵扯出很多层面。首先,咱们得先看看这“西媒爆出”这四个字。一般这时候,消息的来源和可信度是第一位的。究竟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