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建议高考实行双考双筛制,「第二次考试可以让学生选择性考试」?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提出的“高考双考双筛制”建议。这个提议挺有意思的,它不是那种简单地“加试一场”或者“降低难度”的思路,而是想在高考的评价机制上做文章,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核心思路:两次考试,两次筛选,增加选择性

简单来说,唐委员的建议是把现行的高考拆分成两个阶段,而且第二个阶段允许学生选择性地考试。这其中的逻辑可以这样理解:

1. 第一次考试:基础能力和知识的“普筛”
目的: 确保所有考生都具备进入高等教育的基本能力和知识水平。这有点像现在的“高考”的定位,是一个基础性的、相对统一的考察。
内容: 可能会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核心素养。
作用: 这一轮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一个初步的筛选,划定一个基础的合格线,让一部分考生能够获得继续参与后续选拔的资格。

2. 第二次考试:个性化能力和特长的“精筛”
目的: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专业方向,选择性地参加考试,更精准地展示自己的优势。
内容: 这一部分是这个建议最核心和最具想象力的地方。
选择性考试: 这不是说考生可以随便选几门,更可能是针对不同的学科大类或者专业方向,设置一些更深入、更具挑战性的考试科目。比如,想学理工科的学生可能选择物理、化学、数学进阶;想学文史哲的学生可能选择历史、政治、中文写作;想学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能需要提交作品集或参加专业技能测试。
“附加分”或“专业能力认证”: 另一种理解方式是,第一次高考成绩是基础,第二次考试则像是对特定专业能力的一种“附加分”或者“专业能力认证”。你考得好,就能在你想申请的专业领域获得更高的竞争力。
作用: 这一轮考试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让那些在特定领域有天赋、有潜力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也让那些对特定专业有强烈兴趣的学生有机会通过更深入的学习和展示来证明自己。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建议?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唐委员提出这样的建议,肯定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看到了当前高考制度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并且试图找到解决之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回应“一考定终身”的争议: 传统高考一次定乾坤,确实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能有第二次机会,让学生能够弥补第一次的遗憾,或者在更适合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一考定终身”的焦虑。
尊重学生个性和多样化发展: 现在的很多学科“千人一面”,很难完全展现学生的个性化特长。而学生的天赋和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擅长抽象思维,有的擅长动手实践,有的擅长艺术表达。双考双筛制,特别是第二阶段的选择性考试,能够更好地契合这种多样性,让不同的学生能在不同的赛道上证明自己。
促进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 如果第二次考试的内容可以更加贴近大学专业的要求,那么这也能引导高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专业倾向,促进高中和大学之间的无缝对接。学生在选择第二次考试科目时,本身就是一次专业方向的探索。
提升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仅凭一次考试,有时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价一个人。通过两次考试,第一次考察基础,第二次考察专长,可以更全面地描绘出一个学生的画像,提升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借鉴国际经验的可能: 很多国家的高考或者大学申请制度,都包含SAT/ACT(学术能力测试)和AP(大学预修课程)等多种形式的考察,或者注重申请者的个人陈述、推荐信、课外活动等。唐委员的建议,可能是在思考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借鉴一些国际上相对成熟的多元评价方式。

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任何改革都会伴随着挑战。这个建议听起来很美好,但在落地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现实问题:

操作的复杂性和公平性: 如何设计第二次考试的内容?如何保证选择性考试的公平性?如果不同科目的考试难度、区分度不一致,会不会导致新的不公平?比如,某个“热门”的选考科目会不会成为新的“内卷”战场?
考试成本和资源投入: 增加一次考试,意味着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都会增加。这对国家、学校、学生和家长来说,都可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对学生和家长的选择压力: 虽然是为了提供选择,但一旦有了选择,学生和家长反而可能面临更大的选择困难和心理压力。是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选择一个“热门”的专业?如何指导学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高中教学的调整: 如果实行双考双筛制,高中阶段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培训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考试评价体系。这需要一个系统的配套改革。
“考试工厂”模式的风险: 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任何考试改革都可能被“应试化”的思路所挟持。如何避免第二次考试也变成另一个“刷分”的战场,而不是真正考察学生的潜力和特长,是关键。
如何界定“选择性”的范围和界限: 是所有考生都可以选择考试科目?还是在第一次考试合格的基础上,根据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方向来确定选考内容?界限在哪里?

总结一下:

唐委员提出的“高考双考双筛制”建议,核心在于 “增加选择,精准评价”。它试图通过两次考试,一次基础性普筛,一次选择性专长考察,来解决高考“一考定终身”、难以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等问题,提升人才选拔的科学性。

这是一个 具有前瞻性、探索性 的提议,它触及了高考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如果能够妥善设计和实施,比如在第二次考试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保障公平性,并辅以科学的指导体系,那么它有可能为中国的高考制度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国家发展。

当然,正如前面提到的,这只是一个建议,离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间会涉及大量的论证、试点和配套改革。我们乐见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因为它代表了对现有教育评价体系的不断反思和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高考对社会公平的最大用途是用最低的成本统一了考核标准。尽量避免考试次数太多。杜绝学生为了多几所大学的录取机会要千里奔袭赶场子,就像自主招生考试那样。

user avatar

我横竖想不出,仔细憋了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个「啥⊙∀⊙?」

您说的这个,是不是叫「会考」

这个第一次考试,不就是一个如此功能的过线儿考试吗?

然后第二次考试,分科儿,有的学文,有的学理,有录取分数线



会考时候也是所有科目都进行考试,但是内容极其简单,开考十五分钟大概能写完所有内容,然后好久才能出成绩,不管分数如何,只看是否及格。

班里,谁不全「优」谁丢人,甚至还有拿某个科目「及格」的,给那哥们羞惨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提出的“高考双考双筛制”建议。这个提议挺有意思的,它不是那种简单地“加试一场”或者“降低难度”的思路,而是想在高考的评价机制上做文章,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核心思路:两次考试,两次筛选,增加选择性简单来说,唐委员的建议是把现行的高考拆分成两个阶段,而且第二个.............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推广DNA数据库以实现有效打拐的建议,涉及技术、法律、伦理、实际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其可行性需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技术、法律、伦理、操作、风险等角度详细探讨: 一、技术可行性分析1. DNA数据库的原理 DNA数据库通过存储犯罪现场或失踪人员的DNA样本,利用DNA指纹技.............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是一个复杂且引发广泛讨论的议题,它触及了教育改革、国家发展战略、文化认同以及个人能力培养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理解这一建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建议提出的背景和动因:首先,理解提出这一建议的委员们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考量至关重要。常见的动因可能包括:.............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关于“中国知网论文浏览与下载向国内民众免费”的提议,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深远影响的议题。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个提议,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提出的背景、潜在的积极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一、 提议的背景与缘由中国知网(CNKI)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学术文献数据库之一,收.............
  • 回答
    关于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强制人脸识别登录网游”的提议,这确实是个牵动不少人神经的话题。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仔细剖析一下。提议的出发点和初衷:首先,我们得理解提出这个建议的委员们可能想解决什么问题。最核心的,恐怕是围绕着“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个社会痛点。我们都知道,过去通过实名认证来限制未成年人的游.............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男女结婚法定年龄降低至18岁,这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影响的议题,值得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探讨。一、 提案的背景与考量首先,理解这一提案的背景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这类提案的提出往往是基于对现实情况的观察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可能的考量包括: 与国际接轨: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其.............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提议放开单身女性冻卵限制、认可非婚生育孩子,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议题,它触及了生育权、性别平等、家庭结构、伦理道德以及社会保障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提议的背景与诉求:1. 女性生育自主权的深化: 生理时间与社会时间的错配: 随着女性教育水平和职.............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每月给职工放两天陪伴父母假”的建议,无疑是看到了当下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痛点——家庭与工作的两难。在许多家庭里,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年纪渐长,身体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需要子女的关注和照顾。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得许多职工常常难以在工作之余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父母,甚至在父.............
  • 回答
    俞敏洪委员的这项提议,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问题: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他建议修改《义务教育法》,允许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就近入学,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项提议的核心和它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促进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 长期以来,流动儿童在教育资源获取方面常常面临诸多障碍。很.............
  • 回答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推迟小学放学时间”这个提议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背后牵扯着教育理念、学生成长、家庭责任乃至社会期待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看看“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这一部分。支持这一提议的声音,往往是出于对小学生学习负担过.............
  • 回答
    贺丹委员的建议:当“暖男”是解决单身问题的灵丹妙药吗?全国政协委员贺丹女士提出的“找不到对象建议当‘暖男’”的观点,无疑为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婚恋难题抛出了一剂“另类”药方。这一建议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褒贬不一。那么,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种“暖男”策略在现实婚恋市场中究竟有多大的可行性?又是.............
  • 回答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张俊廷提出的“建议第三孩免费上幼儿园”这一提议,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其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育福利问题,更触及了国家人口政策、家庭经济压力、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公平等深层议题。提议的出发点与合理性:鼓励生育,应对老龄化张委员的提议,最直接的目的无疑.............
  • 回答
    关于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以及在加强监管方面应该如何发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系列痛点,也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利益和关切。我对“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建议的看法:首先,我理解提出这项建议的初衷。校外培训机构的过度发展,确实.............
  • 回答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的这项提议,就是把生育成本全面纳入社保,这事儿在网上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大家议论纷纷,有支持的,有质疑的,也有觉得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先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个提议。大家都知道,现在养一个孩子,从怀孕到出生,再到孩子长大成人,这中间的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光是孕检、生产、.............
  • 回答
    关于全国政协委员建议禁止在微信群要求家长改作业这件事,我仔细想了想,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家庭的痛点。首先,我觉得这个提议出发点是好的,想减轻家长的负担,也想让教育回归本质。 咱们都知道,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学习,真的是操碎了心。学校布置的作业,到了家长这里,就变成了“家长作业”。微信.............
  • 回答
    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禁止向学龄前儿童提供电子产品”的建议,无疑触及了当下一个非常普遍且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这几年,我们确实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就接触甚至沉迷于各种电子设备,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再到各种早教APP。这些屏幕带来的“便利”和“趣味”,似乎已经渗透到了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教育、就业、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从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国家立法年满 20 岁才能工作”这个点来看,这背后肯定是有一定考量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1.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与发展: 生理和心理成熟度: 20岁,虽然法定成年是18岁,但在很多.............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政协委员建议幼儿园小学增加男老师,以及这件事儿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影响,尽量说得详细点,让这事儿更接地气。为啥会有这么个建议?“男性‘女性化’”这事儿是咋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建议的出发点是啥。政协委员提出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个社会观察,或者说是一种普遍担忧:现在很多孩子,尤.............
  • 回答
    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禁止学校张贴高考喜报”的提议,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它触及了教育公平、学生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价值导向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提议的出发点,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提议者的初衷和关切点是什么?普遍来说,提出这类建议的委员,往往是出于对教育生态.............
  • 回答
    如何看待 53 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将教师节调整改设于孔子诞辰日?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文化和历史意义的提案,背后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视以及对教师职业的敬意。要全面看待这项提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提案的背景与动机: 回归传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是中国古代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