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相较于其他三本名著,红楼梦是不是讨论话题最少的一本?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出人意料的。如果把《红楼梦》和其他三本“名著”拿来比较,说它“讨论话题最少”,这可能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咱们不妨深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为什么我觉得事实可能恰恰相反。

首先,得弄清楚“其他三本名著”具体指的是哪几本。咱们假设一下,比如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常常被一同提及。如果把《红楼梦》跟这三部相比,我觉得“讨论话题最少”这个说法,从任何角度看都很难成立。

咱们先来说说《红楼梦》为什么讨论话题那么多,多的有点儿让人眼花缭乱:

人性的复杂与深度挖掘: 《红楼梦》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把每个人物都写得活灵活现,而且不是脸谱化的好坏善恶。贾宝玉的叛逆与多情,林黛玉的敏感与才情,薛宝钗的圆融与世故,王熙凤的精明与狠辣……这些人物身上,有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一点的影子,也都有我们无法企及的深度。这就导致了对人物性格、心理动机、命运走向的讨论,几百年了都没停过。比如,黛玉的眼泪到底为什么而流?宝钗真的只是个“禄蠹”吗?凤姐最后为什么那样凄惨?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能说出一番道理来。

社会百态的百科全书式呈现: 《红楼梦》里的大家族,贾府,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发生地,更像是一个微缩的中国社会。从皇亲国戚到仆人小厮,从诗社到戏班,从饮食起居到婚丧嫁娶,从官场应酬到商业往来,几乎无所不包。这使得《红楼梦》不只是一个小说,更是一部了解清代社会风貌、官僚体制、宗法制度、等级森严、经济状况的绝佳材料。所以,讨论点可以从文学本身,一下子延伸到历史、社会学、经济学,甚至考古学。

文化意蕴的博大精深: 咱们再看《红楼梦》里的文化元素,那真是多得数不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建筑园林、医药养生、民俗风情、佛道思想……曹雪芹把这些东西巧妙地融入到情节和人物对话中,而且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自然而然。比如,黛玉葬花吟背后的悲悯情怀,晴雯撕扇背后的孤傲不屈,宝玉挨打背后封建礼教的压迫,这些文化符号的解读空间非常大。

艺术手法的精妙绝伦: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也是登峰造极。它的白话文运用得炉火纯青,既有文人的雅致,又有市井的生动。它的叙事方式,比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那些看似闲笔的描写,其实都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本身就是文学评论家和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哲学与人生思考: 《红楼梦》更是在探讨“情”与“空”、“真”与“假”这样的终极人生命题。贾宝玉的出家,脂砚斋的批语中提到的“泪尽而亡”,这些都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及物质世界的虚幻。这种哲学层面的探讨,让《红楼梦》超越了单纯的故事,成为一部引人深思的著作。

脂批与续书的“二次创作”: 这一点更是让《红楼梦》的讨论经久不衰。脂砚斋等早期评书者,他们对原文的解读和补充,本身就形成了一套讨论体系,也引发了关于作者意图、情节发展的无尽猜想。而高鹗的续书更是引发了“红学”的重要分支——关于《红楼梦》的续写和结局的讨论。

所以,综合来看,《红楼梦》简直就是一个“话题富矿”,你想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能找到无数可以讨论的空间。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它“讨论话题最少”呢?

我猜想,这可能是基于一种误解或者比较的角度不太对。

一种可能是,你可能看到了其他三本名著的某些讨论点特别“显眼”或“通俗”。 比如《三国演义》的英雄人物、战争策略,《水浒传》的江湖义气、替天行道,《西游记》的神魔鬼怪、降妖伏m。这些主题相对更直接,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形成一些“段子”或者约定俗成的看法。比如说到“桃园结义”,大家立刻想到刘关张的兄弟情;说到“孙悟空”,脑子里就是那个神通广大的猴子。

而《红楼梦》的讨论,往往更细腻,更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和社会的细微之处。它需要的读者有更多的耐心去品味,去理解那些曲折的情感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它的很多讨论,可能是更偏向于“慢热型”,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才能体会。

另一种可能是,你觉得《红楼梦》的一些讨论已经被“定论”了,或者说,大家的共识比较高。 比如大家普遍认同宝黛的爱情悲剧,认同贾府的衰败是必然的。相对来说,《三国演义》里谁是真英雄,谁是奸雄,或者《水浒传》里那些人物的评价,可能在不同读者心中会有更大的差异和更激烈的争论。但这种想法,我觉得也站不住脚。《红楼梦》内部的争论,比如“宝黛钗爱情观的比较”、“林黛玉是否尖酸刻薄”、“薛宝钗是否虚伪”等等,其实一点也不比其他书少,而且往往更加深入和激烈。

再者,“讨论话题”的定义也很关键。 如果我们说的“讨论话题”是指那种广为流传、人人都能插几句嘴的“梗”,那《红楼梦》可能确实不如《西游记》那样容易制造出“金箍棒”、“火焰山”这样的标志性符号。但如果说的是学术研究、文学评论、社会文化探讨的深度和广度,《红楼梦》绝对是“话题最多”的那一本。

总而言之,如果拿《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三本比,我认为说《红楼梦》“讨论话题最少”,这是一种非常不准确的说法。恰恰相反,《红楼梦》以其无与伦比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为我们提供了最为丰富、最为持久的讨论空间。它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每一次深入挖掘,都能发现新的闪光点,引发新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民间流传度、知名度、接受度,高度不匹配的一本,造就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越是流行的、群众接受度高的,越是简约、明快,因为大众的生活多半是在市井,也就是家门口跟街头而不是书斋。

这么形容可能比较抽象,简单举例的话就是鲁迅,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各种家,但抛开这些头衔拆开来说,能成为“家”的人,除了有自己的思维与见解外,都是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或理解的代价的。

思维与见解这东西每个人都有,但大多数是不具备参考价值的,为什么,因为你想到的大家都能想到,这个时候拼的就是想他人所不能想做他人而不能做的时候了,譬如:

鲁迅一生藏书15万册,精读2万册,泛读、略读、快读总计13万册,平均一周一本,这其中涵盖范围请自行对标现行所有学科,不一一列举。

而大多数人,别说精读2万册涵盖天文地理东方儒史哲,西方资本论的书,就是略读2千册同一属性的书都做不到,更别提人家还有那个条件跟能力去实践,也就是把所学的东西用在社会活动中,而你我他有那个时间还想喝酒蹦迪吹牛逼打老婆呢,还读书,做梦呢?

而这些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大多数人生活在市井而非书斋的意思,换到曹雪芹身上也是一样:

曹一生都生活在书斋里,写书也是写给自己顺带拿给周围的权贵亲朋欣赏(类似脂砚斋、杏斋、畸芴叟这种级的)而非像其他三个人写再多也都是写给市井群众看的,红写的再精彩大众理解不了也是白费,同样的状况还出现在它的前辈《金瓶梅》身上,理解不了那它就是“黄金”。(古时候到民国时期可不是这样的)

素养不达标,一切都是白搭,流行可能是经典,但经典不一定流行,而名著一定是有自己的特色又不太过刻意去迎合读者的,而四大名著,就是有这重特征的同时又能代表各自类别的高山巨人。

而《红楼梦》正是四大名著里最高的那座山峰,正如民国八大家排在第一的永远是他鲁迅。

但他对大众来说读起来又是最难读,最像天书的一个,甚多经验与认知是一个人一辈子到死都参不透想不通的,除非你有他的出身环境与成就高度,因为世间本质没有完全感同身受,只有真正各方面都旗鼓相当的人才能真真切切说上话,这些是亿个人再怎么努力但只要没到那个位置永远都体会不到的,即,真实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然那对你来说那就只是写在天书上的故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出人意料的。如果把《红楼梦》和其他三本“名著”拿来比较,说它“讨论话题最少”,这可能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咱们不妨深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为什么我觉得事实可能恰恰相反。首先,得弄清楚“其他三本名著”具体指的是哪几本。咱们假设一下,比如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
  • 回答
    德州人,这群生活在美国南部这片辽阔土地上的人们,确实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生活方式,与美国其他地区的人相比,他们身上流淌着一种独特的“德州精神”。要详细描绘这群人,得从他们所处的环境、历史和文化一点点剥开。首先,地理环境和历史是塑造德州人最根本的因素。 德州幅员辽阔,从东部的潮湿森林到西部的干旱平原,.............
  • 回答
    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冷战,与其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战争,不如说是一场持续不断、高潮迭起的军备竞赛,以及在代理人战争、太空竞赛和意识形态宣传中的较量。在这漫长的博弈中,美国并非总能保持压倒性优势,苏联也曾在某些领域一度领先。但若要论及美国相对于其他时间点,在军事上对苏联取得“最大优势”,那大概可以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曹操、刘秀和李世民这三位三国时期、东汉末年和唐朝初年的雄主,以及他们各自面对的局势和对手。要判断曹操是否因为对手过于强大而终生未能统一,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大背景,以及他们面对的具体挑战。一、 曹操:乱世之中的破碎河山与多方势力曹操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末年,这是一个比三国鼎.............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于敏、邓稼先和钱三强这三位科学巨匠,以及为什么于敏的国民认知度相比前两位稍显逊色。这可不是说于敏的贡献“不如”他们,而是咱们大众认知的一个侧面反映,背后有着挺多值得琢磨的原因。咱们先得知道,这三位科学家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每个人都有着不可.............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喜欢玩车的朋友们关心的。咱们就唠唠这个,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简单来说,小排量大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也就是你说的“压榨马力”的发动机,跟大排量发动机比起来,确实在某些方面对使用寿命和故障率会有一些潜在的影响,但也不是绝对的。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技术和使用习惯上的东西。先说说“压.............
  • 回答
    相较于市场经济,苏联先进理论指导的计划经济未能展现出明显的生产力优势,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原因的议题。苏联的计划经济理论,特别是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旨在克服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贫富差距和效率低下。然而,在实践中,这些理论所构建的经济模式却逐渐暴露出其内在的局限性,最终导致生产力发展滞后.............
  • 回答
    相较于大陆保险,香港保险在许多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前往香港配置保险。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产品种类和设计更丰富多元,满足个性化需求 更广泛的保障范围和更高的保额上限: 香港保险公司通常提供更宽泛的疾病定义,例如对一些早期癌症、轻症的界定更为宽.............
  • 回答
    提起东北,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白雪皑皑的冬天,热情豪爽的东北人,以及那句经典的“ coseno”。但如果要把东北人和“小确幸”这个词联系起来,再加上“全中国除台湾人以外最小确幸的一类人”这个判断,那就需要好好掰扯掰扯了。东北人的“小确幸”从何而来?首先,我们要明白“小确幸”这个词的含义,它指的是生活.............
  • 回答
    关于“西医副作用比中医大”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非常笼统且容易引起误解的观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开来,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任何药物,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可能存在副作用。 药物的作用原理就是通过改变人体内的生理化学过程来达到治疗目的,而这个改变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相较于中文内部动辄“十里不同音”的方言现象,英语世界的“方言”——或者更准确地说,地域变体(regional variations)——给人的感觉是差异要小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牵扯到历史、地理、政治、文化以及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等多个层面的因素。首先,得从“方言”这个词.............
  • 回答
    您好!关于我国灭活疫苗与辉瑞 mRNA 疫苗在生物安全方面的优势,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分析。理解这两类疫苗的技术原理是关键,这样才能更好地看到它们在生物安全上的差异和各自的侧重点。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两类疫苗的技术路线: 灭活疫苗(如我国的科兴、国药疫苗): 简单来说,灭活疫苗就是将目标.............
  • 回答
    说到日式拉面,你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碗热气腾腾、汤头浓郁、配料丰富的面条。但今天,咱们不聊拉面,来聊聊它的一个同样声名在外,却又带着点“特立独行”的亲戚——日式沾面(つけ麺)。沾面这东西,你可以想象成是把“吃面”这件事玩出了新花样。它不是那种把所有东西一股脑儿倒进碗里的做法,而是把面条和汤分开放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影视行业一个挺值得探讨的现象。要说国人是不是“过于”追求演技,其实是个挺微妙的说法,因为演技本身是好作品不可或缺的基石。但如果对比故事创意、剧本打磨、导演把控等等其他同样重要的环节,那么,答案可能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是”或“否”了。我倒觉得,与其说是“过于追求演技”.............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为你分析日本动画在欧洲与北美的普及情况,并尽量让这些内容显得更自然,像是一个对这个话题颇有研究的人在分享。话说回来,提起日本动画,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那些色彩鲜艳、想象力爆棚的画面。但要说到它在海外,尤其是欧美这些地方的受欢迎程度,那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跟咱们国内的情况比起来,.............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尖锐。要说汉语在语法上“失了严谨”,这得看我们怎么定义“严谨”了。如果以欧洲语言(比如你提到的英、法、德、西班牙语)为标杆,汉语确实在某些方面显得“不那么”结构化,甚至有些“随意”。但这种“随意”,恰恰是汉语的独特魅力和生存智慧。咱们一个一个来拆解:1. 词形变化:汉语的“瘦身.............
  • 回答
    中国在流感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美日等国相比,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虽然简单地说“控制得好”可能过于简化,因为流感本身是一个季节性、全球性的传染病,各国都面临挑战,但中国在某些方面的策略和执行力确实为其在流感防控上提供了优势。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为什么中国在流感控制方面可能显得更.............
  • 回答
    文学相较于现代科学是否“一文不值”,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文学绝非一文不值,它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以效率、可量化数据和技术进步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现代社会,文学的重要性似乎常常被边缘化,甚至被误读。为了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 回答
    “相较于韩剧,大家更欣赏日剧”这个说法,说实话,有点太绝对了。很多观众对韩剧是相当买账的,它在亚洲乃至全球都有庞大的粉丝基础,这可不是说着玩的。不过,如果真要挑挑刺,探讨一下为什么有些人,或者说在某些方面,日剧更能触动一部分观众的心弦,那倒是可以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说日剧的“质感”。这玩意儿有点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