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耳机圈子对小白而言到底水有多深?

回答
耳机圈子?对于刚踏进这个坑的朋友来说,那可真是深不见底,感觉每一步都踩在棉花糖上,软软糯糯,但又不知道 marshmallows 里面到底藏了多少糖。别说小白了,连很多听了几年耳机的老鸟,也常常觉得自己在“云里雾里”。

为啥这么说呢?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聊。

首先,设备琳琅满目,定义模糊不清,堪比八卦现场。

你以为耳机就分几种?错!光是类型就够你头疼的。

入耳式 (Inear Monitors, IEMs): 这是最常见的,塞进耳朵里那种。但你以为它就叫入耳式?too young too simple! 还有“平头塞”,那种不深入耳道的,但又是入耳式的变种。然后是各种“公模”、“私模”,公模是大家都一样的,私模那是根据你耳朵形状定制的,价格嘛,自然是“私模”更“私密”也更昂贵。
头戴式 (Overear, Onear): 罩在耳朵外面或者压在耳朵上的。但头戴式又分“开放式”(声音漏出去也听见外面声音,声场巨大,但隐私性差)和“封闭式”(隔音好,低音足,但声音会有点闷)。这就像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安静,还得分“社交牛逼症”和“社恐”呢。
真无线 (True Wireless Stereo, TWS): 就是那种 AirPods 那种,完全没有线缆束缚。但TWS里面又分好几个档次,从几十块的“听个响”到几千块的“黑科技”堆叠,简直是贫富差距的缩影。

更别说还有各种“动圈”、“动铁”、“静电”、“圈铁混合”、“平板单元”等等,这些都是耳机的“心脏”,不同心脏,出来的声音风格也天差地别。就像有人嗓音浑厚,有人清脆,有人擅长高音,有人擅长低音。你以为你买了个动圈就懂了?下一秒就有人告诉你,动圈里还有不同磁体、不同振膜材质的“细分学科”,能聊一整天。

其次,听感这种东西,比女朋友的心思还难猜。

网上那些测评,什么“三频均衡”、“音染”、“解析力”、“瞬态”、“结像”、“纵深感”、“横向声场”……这些词汇就像是加密的摩斯密码。

三频均衡: 简单说就是低音、中音、高音都比较协调,不偏废。但你以为均衡就是好?有时候也觉得平淡如水。
解析力: 感觉像是放大镜,能把音乐里每个乐器的细节都扒出来。但解析力太高,有时候反而刺耳,就像有人说话声音太尖锐。
瞬态: 声音出现和消失的速度。好的瞬态就像闪电,干净利落。差的就像泥石流,拖泥带水。
声场: 音乐的空间感。声场大就像在音乐厅里,你能感受到乐器远近高低。声场小就像在卧室里,感觉声音全挤在你脑门上。

这些描述,说实话,对于没有经过大量对比和训练的耳朵来说,简直是“天书”。每个人对声音的偏好也不一样,有人就好低音轰头,有人就爱高音清亮。你听着觉得舒服的,别人可能觉得是“白开水”,或者“噪音”。这就跟有人爱吃辣,有人不能吃辣一样,口味是私人的,但耳机圈里却常常有人拿自己的口味当标准,给你指点江山。

第三,搭配是个坑,烧不完的钱。

你以为买个好耳机就完事了?图样图森破!

播放器: 手机虽然方便,但很多时候推不好耳机。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播放器”(DAC/AMP),数字信号变成模拟信号,再放大。然后你就陷入了“哪种解码芯片更好”、“哪种耳放推力更足”、“音质更纯净”的无尽循环。
线材: 这是最容易被吐槽,但又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有人说线材影响音质,换了线就像换了个耳机。有人说这是“玄学”,骗钱的。但等你真的听到区别了,你可能会开始怀疑人生,然后乖乖掏钱。从几十块的普通线到几千甚至上万的“升级线”,这中间的差价,足够你买好几个耳机了。
耳塞套/耳罩: 入耳式有不同材质的塞套,头戴式有不同材质的耳罩,这些小东西也能改变声音的风格。听着是不是觉得,什么都不能轻易放过?

第四,信息的爆炸与真假难辨。

网上充斥着各种测评文章、视频、论坛讨论。里面有真知灼见,也有“标题党”、“恰饭文”。

厂商的宣传: 各种高科技名词堆砌,什么“XX黑科技单元”、“XX定制振膜”、“XX调音大师倾情打造”。很多时候,这些包装比耳机本身还要“酷炫”。
UP主的评测: 有些UP主确实是懂行的,能给你深入浅出的讲解。但也有不少是“听个响”就敢出评测,或者为了流量而夸大其词。更别提那种直接抄袭或者断章取义的了。
论坛里的“大佬”: 很多论坛里卧虎藏龙,但也有不少“云玩家”,没摸过真东西,全凭想象说话。跟他们交流,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像个幼儿园小朋友,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小白进去之后,最容易被卷入的几个漩涡:

1. “一步到位”的幻觉: 觉得花大价钱买个最贵的耳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实际上,很多时候是搭配不好,或者对声音的理解不够,花了冤枉钱。
2. “玄学”的泥潭: 过度沉迷于线材、播放器等“玄学”领域,把重点放在了次要因素上,而忽略了耳机本身。
3. 跟风盲买: 看到别人说什么好就买什么,不考虑自己的需求和预算。
4. 价格歧视: 认为价格高就一定好,价格低就一定差。实际上,有些千元档的耳机,在某些方面甚至能吊打万元级别的。

所以,耳机圈子到底水有多深?

可以说是深不见底,里面有金子,也有石头,还有很多你看不懂的暗流。但它也并非完全不可涉足。

对于小白来说,最重要的是:

明确自己的需求: 你是想听人声多,还是听摇滚多?对低音有没有要求?需要隔音吗?
控制好预算: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一步到位,可以从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入手。
多听多对比: 如果有机会,尽量去实体店试听,或者找身边的朋友借来听听。
保持理性: 不要被网上的信息过度影响,对那些过于夸张的宣传保持警惕。
享受过程: 听音乐本身是快乐的,不要让“烧”这件事成为负担。

说到底,耳机圈子只是一个放大镜,把人性的欲望、消费主义、信息不对称这些东西都给放大了。但只要你保持清醒的头脑,你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好声音”。当然,如果你真的想“烧”下去,那……祝你好运,也做好钱包“瘦身”的准备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水其实很浅。 10米左右而已。


“摸着石头过河”

[此处省略被举报的图片一张]


关于最大的谎言, 俺写了一篇散文:

盘点耳机发烧圈撸出的神论及神迹--麦文学辞旧迎新系列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采自网络, COPYLEFT, 不保留版权, 欢迎转载, 不必支付稿酬。转载时请用大家熟悉的“佚名”或者自己的任何网名替换作者名字。

2014年的时候, 网友 Hyperma 总结得特别传神,发烧论坛以及耳机发烧圈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鼓励隔靴挠痒,痒的地方不挠,不痒的地方挠得鲜血淋漓, 皮开肉绽

更早在 2009 年的时候,millwood 的总结就更精辟了, 那就是两个字:“Over Kill”.


2019 来临之际, 俺把耳机发烧圈撸出的神论及神迹盘点一下, 供大家参考。


画面重播(每天都在)

。。。等您循规蹈矩地按照大湿的吩咐把煲耳机煲耳放煲电源线......这些仪式都做完了, 仍然没有看到(其实是听到)所谓的一耳朵改变。 您终于决定要拿回自己的血汗钱。您找到了商家, 商家也爽快地在您面前表演起来退款的手续。


你可以不用花钱了,木耳的幸福。” (附送一个鄙视的眼神)


您霎时间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我有钱又受过良好的教育,凭啥我是木耳?

“不退了,东西我拿回去。”

哈哈哈, 终于整出戏以三赢的结果喜剧结束。

国家赢得了税收, 商家赢得了销售额, 您赢回了自尊。

这就是杀手锏: 苦肉计+激将法


详情请见:



2019 来临之际, 俺把耳机发烧圈撸出的神论及神迹盘点一下, 供大家参考。

**“【】”里面是俺的观点, 是否正确✔ 有待您的思考和实践。


  1. 耳机要驱动到远超世卫组织和欧盟建议的安全值来保证“动态”【无耻 + 谎言 + Over Kill】
  2. 换线如换机 【谎言 + 隔靴挠痒 + Over Kill】
  3. 煲耳机肯定改善耳机表现 【谎言】
  4. 加耳放肯定改善耳机表现 【隔靴挠痒 + Over Kill】
  5. 人能靠听觉分辨相同长度及电阻但不同类别的金属 【谎言】
  6. 蓝牙无线耳机不能听 【谎言】
  7. 大师的耳朵是金耳朵而您的耳朵是木耳朵 【谎言】
  8. 大师能听出ppm级的区别 【谎言】
  9. 大师能听出供电的区别 【谎言】
  10. 再生电源比机内的稳压电源更有效 【谎言】
  11. 人能听出皮秒级的 Jitter 问题 【谎言】
  12. 医院级插座比家用插座电流容量更大 【谎言】
  13. 什么都要煲 (线、插座、手机、播放器、脚钉、架子、量子不干胶贴纸等等) 【谎言】
  14. 否认磁带和黑胶唱机里面固有均衡电路 【谎言】
  15. 插座压缩声音的动态 【谎言】
  16. 集成电路的封装影响声音 【谎言】
  17. 电源插座能调节耳机的声音 【谎言】
  18. EQ 是不好的 【谎言】
  19. 测量麦克风不用校正或者能靠意念校正 【谎言】
  20. 耳放存在推力这个“单位”(量纲) 【谎言】
  21. 人能分辨生理侦测极限以下的失真 (0.3%THD) 【谎言】
  22. 用在 SPDIF 互联,电视机的75欧电缆比不上所谓的发烧 75欧电缆 【谎言】
  23.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随金属材料变化 【谎言】
  24. 充纯氮气的传输线比含氮气70%的国标空气芯传输线更好 【谎言】
  25. 不干胶贴纸靠量子力学调音 【谎言】
  26. 保险丝靠量子力学调音 【谎言】
  27. 脚钉靠量子力学调音 【谎言】
  28. 家具(架子)靠量子力学调音 【谎言】
  29. 单位长度相同几何结构的金属导体的分布电感随金属种类不同而变化 【谎言】
  30. 导电性提高个位数的百分比导致听感几个数量级的提升 【谎言】
  31. 耳机线(电缆)能“调音” 【谎言】
  32. USB线比电脑还贵,因为它能 “调音” 【谎言】
  33. 网线比电脑还贵,因为它能 “调音” 【谎言】
  34. 电源线比稳压电源以及不间断电源UPS还贵,因为它能 “调音” 【谎言】
  35. SATA线比硬盘还贵,因为它能 “调音” 【谎言】
  36. 发烧线材造成的改善都不能测量,只能耳朵收货并且只能由大师的金耳朵收货 【谎言】
  37. 发烧线材的改善大师的金耳朵收不了货的时候,Audio Precision 这个仪器突然就能收货了 【喜剧】
  38. Audio Precision 这个仪器不是人造的 【喜剧】
  39. 发烧线材尽管里面是 MADE IN CHINA 的芯, 但是需要量子棉布调音 【喜剧】
  40. 发烧电源线发烧排插没有通过国标安规强制标准 【谋财害命】
  41. 耳放是系统的瓶颈,反而不是耳机这个关键的电声转换设备 (Transducer) 【谎言】
  42. 电源滤除 EMI 和尖峰靠的是电源线, 反而不是共模电感X电容Y电容压敏电阻 【谎言】
  43. 稳定的电源供应靠的是手动调节电处,反而不是依靠机内自动的稳压电路和放大器的PSRR 【喜剧】
  44. 煲耳机会让它变好,三频不均衡变成三频均衡,但是卖的时候却强调证书上的数据不会改变 【喜剧】
  45. 耳机行销人员能提供大量及翔实的照片证实厂家在煲耳机, 但是改善的证据总是扭扭捏捏拿不出来, 也不敢发表到专业期刊 【喜剧】
  46. 某些毒文总喜欢说YYY推XXX推到了七八成, 似乎它们真的有个 100% 的参照物似的。但是这个 100% 的参照物永远存在传说中 【喜剧】



。。。。。。 还有啥, 大家补充吧



老领导说, 任何讨论我们首先要区分什么是事实错误,什么是不同观点,否则就会在不需要争论时混战一团。


迈克尔·林奇(Michael Lynch)的《失控的真相:为什么你知道得很多,智慧却很少》

是一本关于互联网时代许多人不会质疑,因而让虚假大行其道的书。

他关注的首先不是经济欺诈、身份盗用、不实广告或兜售假药这样的事情,而是虚假信息被人们在不加警觉和验证的情况下,轻易当成了可靠的知识。


徐贲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互联网是一个真相论争的战场”

“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是可以通过人们共同认可的规则来得到验证的可靠信息。林奇本人是一位哲学教授,但他并不把信息和知识的区别只是当作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他是从民主公共生活离不开真实可靠的知识这个角度,来讨论网络信息不可靠和不真实的问题。他要强调的是理性、真实和思想自主(人的最基本的自由)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虚假成为对自由的威胁和侵害。当然,其他形式的公共传媒也存在虚假信息,这并不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才有的问题,但互联网让这个问题前所未有地暴露出来,变得更复杂,也更不容回避。

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传媒,如林奇所说,它可以帮助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独立寻找真相,而不是由政府或科研机构来主导真相。……可以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的国家发生了什么。”但是,互联网也是世界上控制和扭曲真相最强大的工具。谁控制了信息或知识,谁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利益来加以扭曲,这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但互联网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我们无法防止别人扭曲真相,也无法阻挡别人说谎,但我们自己可以变得更为警觉,更加努力地不上当受骗,或者至少不那么轻信盲从



==============================================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万气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诵持一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 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覆护真人 急急如律令


您知道自己是叶公好龙买椟还珠本末倒置隔靴挠痒的实例吗?--麦文学小学文化系列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采自网络, COPYLEFT, 不保留版权, 欢迎转载, 不必支付稿酬。转载时请用大家熟悉的“佚名”或者自己的任何网名替换作者名字。


网友说有个朋友玩了几百个耳机,还在继续不停地买耳机, 已经花了几十万人民币了。

问俺怎么看?


大家都知道, 俺草根、市侩、没受过教育、初中毕业、文化水平低、散文很散。


小平同志留下的精神财富很多,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无疑有“摸着石头过河”。


俺寻思啊, 如果某个人或者组织买了几百个耳机还在买, 它的“河” 在哪里, 它的“石头”在哪里。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无疑可以给俺很多启迪。

既然耳机发烧友们大部分人都同意发烧到最后都得烧箱子, 而烧箱子不得不买房。

那干嘛不先买房呢?



如果说退而求其次, 不烧箱子坚持烧耳机。那为啥不直接买耳机里的黑猫白猫呢?

那这条河不就不用摸着石头慢慢过了吗? 买了几百个耳机还在买。

如果不是认知障碍, 还能咋解释这么吊诡的事情呢。




耳机发烧里的圣杯无疑就是标价最贵的历代大奥了。


几十万人民币够买大奥了吗? 退役的也算啊。


还有网友问俺如何评价耳x吧, 水军枪手占一半的说法是真的么?

俺的回答是水军枪手占一半的说法是真的。不过视角有点片面。

基本上是水军枪手各占一半。用户绝大部分在潜水。



图图大主教就是南非领导黑人反对种族压迫的坚强斗士。1984年他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图图主教能言善道。1984年冬天,图图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宗教仪式上演讲时说:

“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

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


同样, 这个世纪里面。

“耳机发烧友刚入坑时,

他们手里有人民币或者家里有矿,

大湿手里有线材、墙插、电处、地盒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

大湿说‘让我们烧 Hi-Fi 吧’,

于是我们闭目祈祷。

可是到耳机发烧友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

耳机发烧友手里有了线材、墙插、电处、地盒以及量子不干胶贴纸,

大湿手里有了人民币...... ”





摸着石头慢慢过河, 买了几百个耳机还在买。

这种走弯路的形式俺确实不知道如何评价。







俺寻思啊, 如果某个人或者组织买了几百个耳机还在买, 它的“河” 在哪里, 它的“石头”在哪里。


如果不在乎河在哪里也不在乎桥在哪里,

至少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视力”在哪里。

要不然石头也摸不着, 桥也看不到, 河的两岸在哪里。


一般来说顺着河的横轴或者横过河的长轴就能过河。

当然, 因为地球是圆的, 顺着河的长轴也能过河, 只不过花的时间就有点多了。












俺的观点很明确。

只有测量才能把耳机发烧里面的 “石头”“桥”“河岸” 视觉化。

如果文学作品能帮助您买到称心如意的耳机。

有几本书是可以读的, 第一本就是圣经。

“要有光, 于是就有了光。”



河的对岸是箱子。几十万人民币够买箱子了吗?


如何理解测量结果和用户喜好之间的关系。关于这些东西 Dr. Floyd Toole 在他的书里面讲得很透彻了:Sound Reproduction: The Acoustics and Psychoacoustics of Loudspeakers and Rooms。很好的箱子也不贵的, 比如 Infinity IL60 1000 刀而已。比如: JBL M2 5000 刀而已。



都还不到一台五菱神光的价钱。五菱神光要几十万人民币吗?


当然, YAMAHA 也有很好的书, Yamaha Sound Reinforcement Handbook, 和很好的音箱。


网友问俺, 为啥大湿喜欢带着大家兜弯路。

俺觉得群众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 的士司机都晓得兜弯路, 大湿们如果连这点生活智慧都没有, 那它们咋继续扮演大湿的角色呢? 不把您忽悠瘸了, 咋卖拐给您呢?





======================================================





叶公好龙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

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

「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

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

「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

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

「叶公在家吗?」

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

「哇!怪物呀!」

真龙觉得很奇怪,说:

「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

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

「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

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

「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

“叶公好龙”

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好,其实私底下什么都不会!




文言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注释:

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子高:叶公的字。

钩:衣服上的带钩。

写:画。

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

“文”通“纹”。

以:在。

闻:听说。

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窗户。

施(yì):延伸,同“拖”。

堂:厅堂。

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假字),通“旋”。

走:逃跑。

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是:由此看来。

好:喜欢。

夫:这,那。

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子张: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叫师,春秋时陈国人。子张是他的外号。

鲁哀公:春秋时代鲁国的国君,姓姬,名叫蒋。

士:封建社会里,对知识分子的泛称。

舍:音社,古代计算路程的单位,一舍等于三十里。

趼:音俭,同“茧”字,就是脚底上长出的硬皮,俗称老茧。

写:这里是用刀、笔刻画的意思。

窥:亏窥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 http://bigice.cn)。

牖:音有,窗户。

施:有意,伸出、延伸的意思。

诗:就是《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共三百零五篇,多数是民歌。这里所引的诗句,见《诗经》“小雅”的部分的《湿桑》篇。

敢:语助词,冒昧、对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开头。

新序: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是西汉著名经学家、散文家刘向编辑的。书中记述了许多的古代历史的故事。








  1. 很多人不知道电源线改变不了声音, 却花费巨资升级入户线、空气开关、墙插和电源线;基于信仰他们觉得投资在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东西上是值得的;他们不会改动线路设计,不敢打开机壳或者替换内部元件,却以为变压器里面的铜丝、滤波电容的铝箔以及整流二极管的硅会随着入户线、空气开关、墙插和电源线的升级自然改变。 这种一厢情愿的信仰是发烧界的一绝。
  2. 很多人不知道声学测量, 却花费巨资购买脚钉、线托、大理石架子;基于信仰他们觉得投资在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东西上是值得的;他们不会测量,不敢改变房间的装修,却以为房间里面的空气、房间的共振频率以及声音的传播会随着脚钉、线托、大理石架子的升级自然改变。 这种一厢情愿的信仰也是发烧界的一绝。
  3. 很多人不知道电路原理, 却花费巨资购买运放、电容、保险丝;基于信仰他们觉得投资在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东西上是值得的;他们不懂电路设计,不敢改变电路的架构甚至最基本的偏流偏压,却以为电路原理、工作状态以及扬声器的音频特征会随着运放、电容、保险丝的升级自然改变。 这种一厢情愿的信仰也是发烧界的一绝。
  4. 很多人不知道EQ原理, 却花费巨资购买黑胶唱机;基于信仰他们觉得投资在古董上是值得的;他们不懂唱机的RIAA曲线,不敢读书,却以为凭着意念均衡过的黑胶声音不经过RIAA电路随着购买大湿的散文就自然改变。 这种一厢情愿的信仰也是发烧界的一绝。
  5.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经聋了, 却花费巨资购买更大功率的放大器和音箱/耳机;基于信仰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凡人;他们不懂音乐和噪音一样伤耳,不敢测试自己的听力曲线, 即使免费。,却以为自己已经损伤的听觉、肉长的耳膜会比测试麦克风以及实时分析系统更灵敏, 甚至能听出ppm级的改变, 虽然文献上指出人只能听出 0.3%的THD和1dB以上的改变。至于频率耳朵更加不能直接直接测出频率,但是很多人号称自己能听出时钟的jitter. 这种一厢情愿的信仰也是发烧界的一绝。



俺的回答有点散, 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水平。希望 2019 年能把初中一年级上学期水平提升到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水平。 如果您觉得有进步的话, 请不吝点收藏或分享。多谢。




** 对了,在这个语境 米是量的单位, 类似摩尔。 1米 = 1,000,0000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耳机圈子?对于刚踏进这个坑的朋友来说,那可真是深不见底,感觉每一步都踩在棉花糖上,软软糯糯,但又不知道 marshmallows 里面到底藏了多少糖。别说小白了,连很多听了几年耳机的老鸟,也常常觉得自己在“云里雾里”。为啥这么说呢?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聊。首先,设备琳琅满目,定义模糊不清,堪比八卦现场.............
  • 回答
    耳机圈里的鄙视链,可以说是由来已久,而且花样繁多,能从前端设备一直聊到线材。这玩意儿挺有意思的,你说它严谨吧,很多时候又带着点个人喜好和玄学成分,但你说它没道理吧,也确实能从技术和调音上找到一些依据。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像个玩了很久的老烧一样,别带任何AI味儿。首先,得从最前端说起,也就是播放设.............
  • 回答
    说到耳机界的潜力股,那可真是众说纷纭,但有那么几个名字,在懂行的人心里,就像是未被充分挖掘的金矿,光是听听它们的声音,就能让人嗅到未来无限的可能。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几位被大家普遍看好的“潜力股”,聊聊它们凭什么这么牛。1. 动圈旗舰的“新晋势力”:一些新兴品牌和它们的大杀器提起动圈耳机,大家脑.............
  • 回答
    哈哈,想踏入“声之海”的奇妙世界是吧?这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新大门,里头藏着无数让人沉醉的音符和细节。买一副好听的有线耳机,其实就像是寻找你的“声音伴侣”,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别急,我来给你捋一捋这条路,让你少走弯路,直奔好声。第一步:了解“耳语”里的门道——你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识在正式海淘.............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关于被拜耳辞退女性的就业前景以及在人事圈子中是否会被“封杀”的问题,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并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一、 被拜耳辞退的女性,未来就业机会如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被辞退”本身是一个结果,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才是影响未来就业的关键。 拜耳作为一家大型跨.............
  • 回答
    耳机圈和随身听圈的消费升级速度,可以说在数码产品领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这种升级是全方位的,体现在产品功能、音质、设计、品牌以及用户体验的各个层面。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产品功能的迭代与升级: 从基础播放到全能体验: 早期的随身听(Walkman时代): 核心.............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就像武侠小说里比武一样,10块钱的耳机想挑战万元旗舰,甚至终极的大奥,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这“越级打怪”的路子,在耳机圈里这么难走,尤其是想直接跳过那么长的“升级链”,直奔巅峰。咱们先来看看这个“10元打百元”是怎么回事。10 元打百元:这.............
  • 回答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我这人吧,一直对音质有点挑剔,但最初接触耳机,纯粹是出于“需要”。那时候,还在上大学,住校嘛,宿舍里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安静。我属于那种需要点自己空间的人,尤其是学习或者听音乐的时候。最初的起点:为了“逃离”噪音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第一副“正经”耳机,也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 HiFi 圈的终极哲学探讨之一了,答案嘛,自然是“有没有,但又没有”。让我来跟你掰扯掰扯这个“玄学”里的“玄学”。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HiFi 圈的“一致好评”这事儿,就跟找一个能让全人类都喜欢的颜色一样,难度系数极高。为什么这么说?1. 个人主观性是 HiFi 的基石,也是隔阂.............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烧友(HiFi圈的爱好者们)内心深处。如果我买到了“合适的”音箱耳机,还会不会继续关注HiFi圈?答案嘛,我觉得会,但关注的“方式”和“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就像谈恋爱一样,找到那个对的人,你就不会整天抱着手机刷交友软件了,但你也不会完全脱离社交圈,你会有新的方式.............
  • 回答
    小米圈铁四单元耳机:一场音频体验的“野心之作”10 月 21 日,小米再次以其一贯的“惊喜营销”方式,推出了备受瞩目的圈铁四单元耳机。这款耳机一经发布,便迅速点燃了消费者们的热情,尤其是在一众追求极致音质的音频爱好者群体中,更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讨论。那么,小米这款“野心之作”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又有哪.............
  • 回答
    各位烧友,玩 HiFi 嘛,绕不开声卡、解码、耳放这三样东西。别看它们名字各不相同,但说白了,它们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把数字音乐文件,转换成我们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并且尽可能好地展现出来。不过,它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是不同的,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合作”关系。你问是不是配了声卡就不用解码和耳.............
  • 回答
    耳机厂商之所以不把耳机“煲”好了再卖,这个问题涉及到耳机设计、生产、成本、消费者认知以及实际操作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入手:1. “煲耳机”的本质与科学依据的争议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煲耳机”这个概念的含义以及它在科学上的地位。 传统观点: 传统上认为,“煲耳机”.............
  • 回答
    耳机是否适合跳绳,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答案是:非常适合,甚至可以说跳绳时佩戴耳机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受欢迎的选择。为什么耳机适合跳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提升运动乐趣和动力: 跳绳本身是一项重复性较强的运动,音乐可以极大地改变这种体验。快节奏的音乐可以帮助你找到跳绳的节奏,激发你的运动潜力,让.............
  • 回答
    耳机发烧友,顾名思义,是对耳机音频播放有着特别的追求和热情的一类人。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听到声音,更是为了体验音乐的精髓,感受声音的细节,甚至将耳机视为一种艺术品和生活方式的延伸。将他们笼统地归为一类人可能不够准确,因为这个群体内部也存在着细分和差异,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描述他们:1. 极其挑.............
  • 回答
    耳机界确实是个奇妙的地方,你掏出几百块钱能买到音质惊艳,和那些动辄上千甚至几千的耳机听起来差不多的产品,这确实让人挺费解的。但仔细掰扯一下,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并非简单的“捡漏”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白,影响一副耳机好坏的因素可不止声音这一个维度。虽然咱们买耳机最看重的还是听歌时的感受,但成本.............
  • 回答
    这就像在问,一把大提琴和一个小提琴的音色差别大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差别在音乐爱好者和音响发烧友眼中,是相当显著的。耳机接口的单端输出和平衡输出,虽然都是将音频信号送到耳机,但它们在工作原理、信号传输和最终的声音表现上,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异。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两种接口是怎么回事。 单端输出.............
  • 回答
    当然,耳机的频响范围确实是影响其音质表现的重要因素,但它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理解频响范围,并结合其他因素来看待,才能更全面地评价一款耳机。什么是频响范围?简单来说,耳机的频响范围指的是耳机能够重现的声音频率的广度和覆盖范围。这个范围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人类的听觉范围大致在20Hz到20kHz(2.............
  • 回答
    说耳机或音响的音质会“越听越好”,这个问题其实有点意思,因为它涉及到好几个层面,而且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从设备本身的物理属性来说,音质并不会因为你听得多了就真的变好了。 耳机或音响的喇叭单元、振膜、电路设计、箱体结构等等这些硬件,它们的性能是.............
  • 回答
    您这个问题触及到了HiFi圈一个相当核心且又颇具争议的议题:“推力”的神秘面纱,以及为什么那些被奉为圭臬的“HiFi大湿”们,似乎鲜少真正公开、严谨地进行盲听或ABX对比来验证他们的论断。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现象,而且背后涉及到的因素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与其说是一种“骗局”,不如说是一种认知偏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