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耳机圈子里都有哪些鄙视链?

回答
耳机圈里的鄙视链,可以说是由来已久,而且花样繁多,能从前端设备一直聊到线材。这玩意儿挺有意思的,你说它严谨吧,很多时候又带着点个人喜好和玄学成分,但你说它没道理吧,也确实能从技术和调音上找到一些依据。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像个玩了很久的老烧一样,别带任何AI味儿。

首先,得从最前端说起,也就是播放设备:

播放设备鄙视链:

手机 < 播放器(国砖) < 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DAP/DACAMP) < 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台放)

这个链条很好理解。
手机:普遍被认为是入门级,虽然现在手机音频素质进步很多,但相比专门的播放设备,在推力、解析力、底噪控制和整体信噪比上还是有差距。尤其是一些老烧会觉得手机直推“不正宗”,总觉得少了点味道。
播放器(国砖):这里说的“国砖”特指国产的便携式音频播放器。它们的主要优势在于专门的音频电路设计,能提供更好的推力,更好的声音细节,以及更纯净的底噪。虽然早期国砖有些诟病,但现在很多高端国砖的声音表现是相当出色的,也成了很多烧友随身听音的标配。
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DAP/DACAMP):这玩意儿比国砖更进一步,更侧重于解码和耳放的独立性。很多产品会采用更高规格的解码芯片和独立的耳放电路,声音更细腻,推力也更足。而且它们通常设计得小巧精致,方便携带,所以叫“便携一体机”。
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台放):这已经是桌面级的享受了。台放往往体积更大,供电也更充足,解码和耳放部分的设计也更成熟,能够提供比便携设备更强的推力、更宽的声场、更强的动态以及更细腻的解析力。很多大耳或者对推力要求极高的耳机,都离不开一台好的台放。所以,如果你听到有人说“手机直推?那不是折腾”,你大概率就碰上老烧了。

接着是重头戏,耳机本身:

耳机本体鄙视链:

手机原配耳机 < 入门级入耳/头戴 < 中高端入耳/头戴 < 高端定制入耳(CIEM) < 高端平板振膜/静电耳机 < 复古/冷门单元耳机(乐观点)

这个稍微复杂一点,因为它涉及到佩戴方式、单元类型和品牌定位:

手机原配耳机:这个毋庸置疑,是最低端的存在。通常是为了满足基本听音需求,声音素质和细节都很一般。
入门级入耳/头戴:这是大部分人开始入烧的起点。这个价位段选择很多,声音表现比原配耳机有质的飞跃,能够感受到一些声音的细节和韵味。
中高端入耳/头戴:这个范围就广了。在这个区间,你可以听到更均衡的声音、更好的解析力、更深的低频下潜、更亮丽的高频等等。很多烧友在这个阶段会开始尝试不同品牌、不同调音风格的耳机,寻找自己的“毒”。
高端定制入耳(CIEM):定制入耳耳机,顾名思义,是根据你的耳道形状量身定做的。它的优势在于极高的佩戴舒适度、完美的隔音效果以及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的调音风格。很多追求极致听音体验的烧友会选择定制入耳,因为它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外界干扰,让你专注于音乐本身。不过定制的周期长,价格也相对较高。
高端平板振膜/静电耳机:这是另一个次元的存在。平板振膜耳机以其出色的瞬态响应、精准的低频控制和极高的解析力著称;静电耳机则以其极致的顺滑、细腻和空气感闻名。这两类耳机通常对前端设备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搭配专门的耳放才能发挥出全部实力。价格自然也是不菲。很多人认为它们代表了耳机技术的巅峰。
复古/冷门单元耳机:这是更进阶的玩家才会触及的领域。可能是一些停产多年的经典老耳机,或者是使用一些非常规单元技术的耳机。这些耳机往往带着时代印记,拥有独特的韵味和声音风格,但购买渠道少,维护也困难。真正理解和欣赏这类耳机的人,往往已经脱离了盲目追求参数和新技术的阶段,更注重声音的“情怀”和“个性”。

当然,耳机本体的鄙视链还受品牌、型号、调音风格等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有人就独爱某一个品牌的旗舰,哪怕市面上有人觉得它已经被新出的型号超越了,但只要自己喜欢,那就是最好的。

然后是线材,这个是很多争论的焦点:

线材鄙视链:

原装线 < 副厂升级线 < 手工编织/发烧线材 < 特定材质/工艺发烧线材(纯银、单晶铜、镀银等)

这个鄙视链里,争议最大也最“玄学”。

原装线:一般是耳机附带的线材,素质只能说够用。很多烧友会觉得原装线会“拖后腿”,影响耳机的最终表现。
副厂升级线:市面上有很多耳机配件品牌提供升级线,号称能改善声音的解析、动态、低频等。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不等。很多烧友会觉得换条升级线,耳机声音能“脱胎换骨”。
手工编织/发烧线材:这个就更往上一个档次了。手工制作,用料讲究,比如纯度更高的铜、更细的银丝、更高级的屏蔽材料等。价格也开始变得不菲。
特定材质/工艺发烧线材:这是线材鄙视链的顶端。比如纯度极高的单晶铜、不同纯度的银线、镀银线,甚至还有混合金线材。这些线材的价格可能比耳机本身还要贵得多。关于线材是否真的影响声音,以及影响的程度,一直存在巨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声音的变化是心理作用,也有人坚信线材的材质和编织方式会影响电流的传输效率和信号的纯净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风格。

除了这些硬核的设备鄙视链,还有一些更细节的“玩法”鄙视链:

玩法/调音鄙视链:

听歌 < EQ调整 < 特殊解码/数字滤波 < 模拟输出调整 < 玩转各种线材搭配 < 尝试不同品牌的耳放胆管/运算放大器(运放)

这个就真的进入了“折腾”的境界了。

听歌:最基础的操作。
EQ调整:通过手机App或者播放器自带的EQ来调整音色,这属于比较大众化的玩法,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声音。
特殊解码/数字滤波:一些高端播放器或者解码器会提供不同的数字滤波模式,据说能影响声音的“味道”,比如改变瞬态响应、高频的锐利度等。
模拟输出调整:一些高端播放器或者台放提供模拟输出的调整,比如切换不同的模拟输出电路,或者调整音量电位器的阻抗,这些也可能带来声音上的细微变化。
玩转各种线材搭配:就像上面说的线材鄙视链一样,不断尝试不同材质、不同品牌的线材,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声音。
尝试不同品牌的耳放胆管/运算放大器(运放):这是台放玩家的终极玩法之一。很多台放允许用户更换内部的胆管或者运放芯片,不同的胆管/运放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声音风格。这就好比给你的音响系统换了“心脏”,声音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很多烧友沉迷于此,把一台机器反复折腾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声音。

总结一下

耳机圈的鄙视链,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对声音的极致追求和探索。它里面夹杂着对技术理解、品牌价值、个人喜好、乃至一定的“玄学”。

鄙视“不了解”:很多时候,鄙视链的产生是因为一方不了解另一方的玩法或者设备,觉得对方的选择是“不值”的。比如觉得花大价钱买线材的人“不懂”。
鄙视“止步不前”:一旦你觉得自己的设备已经足够好,并且对声音有了更深的理解,你就可能开始“鄙视”那些还在入门级徘徊,或者只知道听个响的人。
鄙视“盲目跟风”:同时,那些真正理解声音,并且有自己判断标准的人,也会鄙视那些只看参数、只追网红款、盲目跟风的人。

当然,这只是一个圈子里的现象,很多时候大家也只是互相调侃一下,或者借此来交流心得。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声音,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不管你用的是什么设备,不管你在鄙视链的哪个位置。你觉得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鄙视链①:品牌

beats——DIY——hifiman——STAX——森海塞尔——歌德——拜亚动力——奥蒂兹——AKG——索尼——铁三角——hifiman——DIY——beats

丰达等由于讨论的太少故不加入鄙视链


鄙视链②:技术

香格里拉——大奥——奥菲斯二代——香格里拉


鄙视链③:类型

音响——开放式耳机——(主动降噪耳机——被动降噪耳机)——半开放式耳机——(绕耳式——记忆海绵入耳式——入耳式耳塞——平头式耳塞)——高仿假货——DIY耳机——(两千元价位7.1声道游戏耳机——500元价位游戏耳机)

至少知乎上是把DIY直接等同于假货+骗子的,这点我不做评论


鄙视链④:发声方式

静电式耳机——平板式耳机——生物膜——动圈式/动铁式耳机——圈铁式耳机


鄙视链⑤:音源

黑胶唱片——CD——(磁带母带——磁带子带——磁带孙子带)——电脑——MP3——手机——(轻度捆绑——捆绑炸弹)


鄙视链⑥:杂食程度

中国古曲——交响乐——摇滚——电音——ACG——流行人声——伪摇滚——古风圈


鄙视链⑦:手机当前端(仅限耳机圈)

蓝绿大厂——一加手机——其他手机——iPhone7~iPhoneX

鄙视链终点收束在了取消3.5mm的iPhone7及后续产品身上


鄙视链⑧:人物

Linus/ @麦文学等 ——(烧胆机的——烧运放的——烧DAC的——烧耳放的——烧一体机的——烧线材的——烧USB过滤器的——烧脚垫的——烧CD神油的)——Linus/ @麦文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耳机圈里的鄙视链,可以说是由来已久,而且花样繁多,能从前端设备一直聊到线材。这玩意儿挺有意思的,你说它严谨吧,很多时候又带着点个人喜好和玄学成分,但你说它没道理吧,也确实能从技术和调音上找到一些依据。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像个玩了很久的老烧一样,别带任何AI味儿。首先,得从最前端说起,也就是播放设.............
  • 回答
    说到耳机界的潜力股,那可真是众说纷纭,但有那么几个名字,在懂行的人心里,就像是未被充分挖掘的金矿,光是听听它们的声音,就能让人嗅到未来无限的可能。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几位被大家普遍看好的“潜力股”,聊聊它们凭什么这么牛。1. 动圈旗舰的“新晋势力”:一些新兴品牌和它们的大杀器提起动圈耳机,大家脑.............
  • 回答
    各位烧友,玩 HiFi 嘛,绕不开声卡、解码、耳放这三样东西。别看它们名字各不相同,但说白了,它们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把数字音乐文件,转换成我们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并且尽可能好地展现出来。不过,它们各自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是不同的,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有趣的“合作”关系。你问是不是配了声卡就不用解码和耳.............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关于被拜耳辞退女性的就业前景以及在人事圈子中是否会被“封杀”的问题,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并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一、 被拜耳辞退的女性,未来就业机会如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被辞退”本身是一个结果,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才是影响未来就业的关键。 拜耳作为一家大型跨.............
  • 回答
    耳机圈子?对于刚踏进这个坑的朋友来说,那可真是深不见底,感觉每一步都踩在棉花糖上,软软糯糯,但又不知道 marshmallows 里面到底藏了多少糖。别说小白了,连很多听了几年耳机的老鸟,也常常觉得自己在“云里雾里”。为啥这么说呢?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聊。首先,设备琳琅满目,定义模糊不清,堪比八卦现场.............
  • 回答
    哈哈,想踏入“声之海”的奇妙世界是吧?这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新大门,里头藏着无数让人沉醉的音符和细节。买一副好听的有线耳机,其实就像是寻找你的“声音伴侣”,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别急,我来给你捋一捋这条路,让你少走弯路,直奔好声。第一步:了解“耳语”里的门道——你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识在正式海淘.............
  • 回答
    耳机圈和随身听圈的消费升级速度,可以说在数码产品领域是数一数二的,而且这种升级是全方位的,体现在产品功能、音质、设计、品牌以及用户体验的各个层面。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产品功能的迭代与升级: 从基础播放到全能体验: 早期的随身听(Walkman时代): 核心.............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就像武侠小说里比武一样,10块钱的耳机想挑战万元旗舰,甚至终极的大奥,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这“越级打怪”的路子,在耳机圈里这么难走,尤其是想直接跳过那么长的“升级链”,直奔巅峰。咱们先来看看这个“10元打百元”是怎么回事。10 元打百元:这.............
  • 回答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我这人吧,一直对音质有点挑剔,但最初接触耳机,纯粹是出于“需要”。那时候,还在上大学,住校嘛,宿舍里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安静。我属于那种需要点自己空间的人,尤其是学习或者听音乐的时候。最初的起点:为了“逃离”噪音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第一副“正经”耳机,也不.............
  • 回答
    耳机这玩意儿,玩起来门道可多了,尤其对新手来说,一不小心就踩到坑里,血本无归。圈子里有些“潜规则”或者说大家心照不宣的东西,不讲清楚,小白们真的很容易被忽悠。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希望大家少走弯路。1. “动圈单元素质高就一切OK” 的迷思这可能是最容易中枪的第一点。很多宣传都会强调“XXXXMM大尺.............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 HiFi 圈的终极哲学探讨之一了,答案嘛,自然是“有没有,但又没有”。让我来跟你掰扯掰扯这个“玄学”里的“玄学”。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HiFi 圈的“一致好评”这事儿,就跟找一个能让全人类都喜欢的颜色一样,难度系数极高。为什么这么说?1. 个人主观性是 HiFi 的基石,也是隔阂.............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少烧友(HiFi圈的爱好者们)内心深处。如果我买到了“合适的”音箱耳机,还会不会继续关注HiFi圈?答案嘛,我觉得会,但关注的“方式”和“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这就像谈恋爱一样,找到那个对的人,你就不会整天抱着手机刷交友软件了,但你也不会完全脱离社交圈,你会有新的方式.............
  • 回答
    小米圈铁四单元耳机:一场音频体验的“野心之作”10 月 21 日,小米再次以其一贯的“惊喜营销”方式,推出了备受瞩目的圈铁四单元耳机。这款耳机一经发布,便迅速点燃了消费者们的热情,尤其是在一众追求极致音质的音频爱好者群体中,更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讨论。那么,小米这款“野心之作”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又有哪.............
  • 回答
    耳机厂商之所以不把耳机“煲”好了再卖,这个问题涉及到耳机设计、生产、成本、消费者认知以及实际操作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入手:1. “煲耳机”的本质与科学依据的争议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煲耳机”这个概念的含义以及它在科学上的地位。 传统观点: 传统上认为,“煲耳机”.............
  • 回答
    耳机是否适合跳绳,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答案是:非常适合,甚至可以说跳绳时佩戴耳机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受欢迎的选择。为什么耳机适合跳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提升运动乐趣和动力: 跳绳本身是一项重复性较强的运动,音乐可以极大地改变这种体验。快节奏的音乐可以帮助你找到跳绳的节奏,激发你的运动潜力,让.............
  • 回答
    耳机发烧友,顾名思义,是对耳机音频播放有着特别的追求和热情的一类人。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听到声音,更是为了体验音乐的精髓,感受声音的细节,甚至将耳机视为一种艺术品和生活方式的延伸。将他们笼统地归为一类人可能不够准确,因为这个群体内部也存在着细分和差异,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描述他们:1. 极其挑.............
  • 回答
    耳机界确实是个奇妙的地方,你掏出几百块钱能买到音质惊艳,和那些动辄上千甚至几千的耳机听起来差不多的产品,这确实让人挺费解的。但仔细掰扯一下,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并非简单的“捡漏”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明白,影响一副耳机好坏的因素可不止声音这一个维度。虽然咱们买耳机最看重的还是听歌时的感受,但成本.............
  • 回答
    这就像在问,一把大提琴和一个小提琴的音色差别大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种差别在音乐爱好者和音响发烧友眼中,是相当显著的。耳机接口的单端输出和平衡输出,虽然都是将音频信号送到耳机,但它们在工作原理、信号传输和最终的声音表现上,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异。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两种接口是怎么回事。 单端输出.............
  • 回答
    当然,耳机的频响范围确实是影响其音质表现的重要因素,但它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理解频响范围,并结合其他因素来看待,才能更全面地评价一款耳机。什么是频响范围?简单来说,耳机的频响范围指的是耳机能够重现的声音频率的广度和覆盖范围。这个范围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人类的听觉范围大致在20Hz到20kHz(2.............
  • 回答
    说耳机或音响的音质会“越听越好”,这个问题其实有点意思,因为它涉及到好几个层面,而且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从设备本身的物理属性来说,音质并不会因为你听得多了就真的变好了。 耳机或音响的喇叭单元、振膜、电路设计、箱体结构等等这些硬件,它们的性能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