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月22日机构抱团股大跌,是否代表着抱团行情的结束?

回答
2月22日,A股市场出现了一场令人瞩目的集体回调,尤其是前期表现强势的“抱团股”,更是遭遇了显著的下跌。这次大跌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是否标志着长久以来由机构资金主导的“抱团行情”即将走到尽头?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什么是“抱团股”,以及它们为何会在特定时期受到如此青睐。

什么是“抱团股”?

简单来说,“抱团股”指的是那些被大量机构投资者集中持有、并且在市场上具有较高流动性和知名度的股票。这些股票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业绩稳健增长且有持续性: 它们往往是行业龙头,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即使在经济下行周期也能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甚至逆势增长。
高成长性预期: 它们所属的行业或赛道具有光明的前景,被市场普遍看好能够分享未来经济发展的红利。
稀缺性或寡头垄断地位: 在某些领域,这些公司可能没有多少直接竞争对手,或者拥有技术、品牌、渠道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构筑了较高的竞争壁垒。
市值较大,流动性好: 方便机构进行大比例的买卖操作,不易出现流动性枯竭的问题。
机构持股比例高: 这一点是“抱团”最直接的体现,意味着大量机构都在买入并长期持有。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初期,低利率环境和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寻找安全边际高且有确定性增长的资产。而符合上述特征的“抱团股”自然成为了机构资金追逐的焦点。它们通过持续的买入推升了股价,形成了“强者恒强”的局面。

2月22日为何出现大跌?

2月22日的下跌并非孤立事件,它更像是一个“多重因素叠加”下的短期调整。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分析:

1. 估值过高引发的风险释放: 持续的上涨让许多“抱团股”的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达到了历史性的高位,甚至远超其内在价值的合理区间。当市场对这些公司未来增长的预期被消化殆尽,甚至出现一丝疑虑时,高估值就成了一个脆弱的泡沫。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获利了结盘的涌现。
2. 美债收益率的飙升: 这是引发2月22日全球市场震荡的重要催化剂。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快速上涨,尤其是长期国债收益率,意味着无风险利率在上升。这会直接影响到股票的估值模型。在DCF(现金流折现)模型中,折现率的提高会导致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下降,从而压低股票的估值。更重要的是,高收益率的美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无风险或低风险投资选项,这使得风险资产(如股票)的吸引力相对下降,可能引发资金从股市流向债市。
3. 通胀预期的升温: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货币供应的增加,通胀预期正在升温。如果通胀超预期,央行(尤其是美联储)可能会提前收紧货币政策,例如加息,这将直接利空股市,尤其是成长性股票。
4. 部分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或出现分歧: 尽管整体经济复苏势头仍在,但某些领域可能出现数据上的分歧或不及预期的情况,这可能会让一些原本对后市过于乐观的投资者开始调整仓位。
5. “马太效应”的反噬: “抱团”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强化属性,但也潜藏着风险。当市场情绪发生变化,或者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踩踏式出逃,由于机构持股比例高度集中,卖压会异常巨大,从而加剧下跌。这种“抱团”的极端化,也意味着一旦破裂,其杀伤力同样惊人。
6. 市场情绪的切换: 经过长时间的上涨,市场情绪可能已经累积了大量的乐观情绪和 FOMO(害怕错过)心理。当出现一些负面信号时,情绪的转向可能比预期的更为剧烈。

是否代表着抱团行情的结束?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地说,2月22日的下跌可能标志着前期“纯粹的、非理性的”抱团行情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调整期,甚至可能预示着一种风格切换的开始,而非抱团行情的“彻底终结”。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风格切换”的可能性更大: 市场总是在不同风格之间切换。前期以低利率、高流动性为支撑的成长股、科技股(通常是抱团股的主要构成)已经涨了很多,估值也相对较高。而随着利率预期的上升,价值股、顺周期股(如银行、地产、有色金属、化工等)可能会因为业绩改善和估值重估而受到更多关注。所以,并非所有股票都会下跌,而是“抱团股”的上涨逻辑可能发生改变,或者受到估值压制。
“真抱团”与“假抱团”的区别:
真抱团: 指的是基于公司扎实的业绩、强劲的盈利能力和持续的增长潜力,被机构深度认可并长期持有。这类公司即使在调整中也会展现出更强的韧性,下跌后可能因为估值合理化而重新吸引资金。
假抱团: 指的是部分公司只是因为被市场过度炒作,估值严重脱离基本面,缺乏持续的盈利增长支撑,仅是短期资金抱团取暖。这类股票在市场风格转换或出现利空时,更容易出现“崩盘式”下跌。
抱团的逻辑并未完全消失: 即使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那些真正具有长期竞争优势、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公司,仍然会是机构投资者青睐的对象。只是在选择标的时,机构可能会更加注重估值水平,对业绩的“确定性”要求更高,而不是仅仅追逐“高增长”。
调整的深度和持续性是关键: 如果这次下跌只是一个短期的技术性调整,伴随着市场情绪的宣泄,之后基本面支撑良好的抱团股能够快速企稳回升,那么这只能算是前期过快上涨后的一个“挤泡沫”过程。但如果下跌持续不断,并且伴随着基本面预期的恶化,那么才可能真正宣告抱团行情的结束。
市场结构性机会仍然存在: 即便抱团行情有所降温,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依然存在。那些在各个细分行业中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或者受益于国家战略发展的公司,仍然会获得市场的青睐。市场不会因为一天的下跌就失去所有的机会。

总结来说:

2月22日机构抱团股的大跌, 大概率不是抱团行情的“终结”,而更像是前期过度上涨后的一个“挤泡沫”和“风格切换”的信号。 它提醒市场参与者,任何行情都有其生命周期,估值和基本面是长期支撑股价的关键。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次下跌是一个重要的反思机会:
审视估值: 重新评估自己持有的股票是否估值合理,是否有持续增长的支撑。
关注基本面: 深入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盈利能力、行业地位和未来发展潜力。
分散风险: 不要过度集中投资于少数几只股票或少数几个行业。
顺应趋势: 关注市场风格的切换,并在合适的时机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未来的市场,可能不再是简单地“抱团取暖”就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时代,而是更加注重个股基本面、估值匹配度和宏观环境变化的理性投资时代。那些真正优秀的、被低估的资产,或者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才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上百亿的资金只有抱团坐庄一条路可以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月22日,A股市场出现了一场令人瞩目的集体回调,尤其是前期表现强势的“抱团股”,更是遭遇了显著的下跌。这次大跌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是否标志着长久以来由机构资金主导的“抱团行情”即将走到尽头?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什么是“抱团股”,以及它们为何会在特定时期受到.............
  • 回答
    2月22日,虎牙《王者荣耀》主播吕德华在直播中与一位女路人玩家发生了一场引起广泛关注的争执。这场争执的起因、发展以及最终的各方反应,都值得我们详细梳理一番。争执的开端:一次不顺畅的游戏体验据了解,当天吕德华在进行《王者荣耀》的排位赛。在游戏进行过程中,与他同队的一位女玩家(以下简称“女玩家”)的操作.............
  • 回答
    2021年2月22日,那是一个让许多比特币投资者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样的晚上。在那天,比特币价格经历了一次令人瞩目的暴跌,从之前高企的58000美元左右,一路向下,盘中最低触及46000美元附近,跌幅一度超过20%。这场突如其来的下跌,无疑是当时数字货币市场最热门的话题。要理解这次下跌,我们需要将它放.............
  • 回答
    2020年4月22日,中国海军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成功下水了中国海军的第二艘075型两栖攻击舰,这无疑是当年中国海军建设中的一个重磅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媒体和军事观察家们的高度关注。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它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和长远影响。技术性能的飞跃:075的“大块头”与“全能身手”首先.............
  • 回答
    2017年2月4日那天,台湾高雄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痛的交通事故,一辆载着大陆游客的大巴在国道上发生侧翻,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包括22名大陆游客。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场意外,它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引发了多方面的关注和讨论。事件经过的细节根据当时的报道,这辆大巴当时正行驶在高雄市仁武区的国道一号北上路段。具体.............
  • 回答
    27岁男子花3万元在鹤岗买房,几个月后以2.2万元的价格卖出,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一些现实的问题。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看。那个小伙子,27岁,正是年轻人打拼事业的年纪。他去鹤岗买房,3万元,这价格搁在一线城市想都不敢想,但在鹤岗,这确实是当时的真实市场行情,尤其是一些老旧的小区.............
  • 回答
    尼泊尔议会于2023年2月27日批准与美国的“千年挑战计划”(Millennium Challenge Corporation, MCC)协议,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涉及尼泊尔的经济发展、债务问题、国际关系以及国内政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争议: 一、MCC协议的.............
  • 回答
    你提到的“2月12日湖北新增确诊人数14840人,首次单日确诊人数过万”这个信息,是基于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和统计口径来理解的,而且这已经是过去时了。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湖北省确实经历了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激增的阶段,其中2月12日的数据尤为突出。要详细解释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
  • 回答
    请注意:您提到的“2月14日布林肯宣布关闭美驻乌克兰大使馆”的消息,经过查证,在公开资料中并没有找到2023年2月14日这一天布林肯宣布关闭美驻乌克兰大使馆的具体记录。 美国国务院确实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之前,以及在局势紧张的时期,有过人员撤离和部分暂停运作的指令,并且一直强烈建议美国公民离开乌克.............
  • 回答
    关于2月24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军已登陆乌克兰第一大港口、第四大城市敖德萨的消息,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信息来源、事态发展以及后续的确认情况来进行分析。需要强调的是,在冲突初期,信息传播往往是混乱且带有宣传色彩的,因此辨别真实性至关重要。消息的来源和初步判断:当俄罗斯媒体在2月24日(通常指的是2022年.............
  • 回答
    二月一日,缅甸爆发了令世界震惊的军事政变。国家最高领导人、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以及总统温敏等一众高级官员在睡梦中被军方扣押,国家权力一夜之间被移交给了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仅是缅甸政坛的一次权力洗牌,更是对这个国家民主进程的一次沉重打击,其背后牵涉着复杂的历史恩怨、民族矛盾以及国.............
  • 回答
    瑞幸咖啡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一次跌宕起伏的品牌历险记2020年2月5日,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对于中国咖啡市场,特别是以“小蓝杯”闻名的瑞幸咖啡而言,这一天却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瑞幸咖啡在美国纽约申请了破产保护。这个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曾经以惊人.............
  • 回答
    2月26日,博君一肖(指围绕演员王一博和肖战的CP粉丝群体)在微博上因粉丝创作的同人小说涉嫌违法(特别是“涉黄”、“卖y”等)而引发热议,并一度登上热搜话题 失灵。这件事无疑给整个饭圈,特别是耽改剧和CP粉圈,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和反思。事件的起因与发展:核心事件是,部分博君一肖粉丝创作了包含大量情色描.............
  • 回答
    2 月 5 日,快手这家以“记录生活”为初衷的短视频平台,在港交所正式敲钟上市。首日表现强劲,市值飙升至 13000 亿港元以上,一举跻身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前五的行列。这个数字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市值计算,它背后承载了无数用户的内容创作,无数商家的生意增长,更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版图的一次重要重塑。从“.............
  • 回答
    关于央视在采访武汉金银潭医院医生刘宏娟时,删除了她“我处于生理期,肚子有点疼”的表述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细节。 这种做法在信息传播和公众认知层面,可能会引发多方面的解读和讨论。首先,我们得理解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其在报道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画面,都经过严谨的考量和把关。 这种删改,并非仅.............
  • 回答
    2018年2月1日,“蛇哥”在企鹅电竞进行的第二次线下自证,可以说是一场牵动无数玩家和观众神经的事件。当时围绕着他“绝地求生”开挂的质疑声可谓铺天盖地,而这次自证,就是他回应这些质疑、挽回自己声誉的关键一步。背景回顾:风暴中心的“蛇哥”在这次线下自证之前,“蛇哥”已经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他此前因其.............
  • 回答
    2月19日,美国正式重返《巴黎协定》,这无疑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新的动向。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美国重返《巴黎协定》的背景与意义:首先,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其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对全球至关重要。此.............
  • 回答
    2021年2月27日,宝可梦公司在一次特别的直播活动中公布了三款令人期待的作品:《宝可梦 明亮珍珠》、《宝可梦 晶璨钻石》以及备受瞩目的全新篇章《宝可梦传说 阿尔宙斯》。这次公布不仅让无数宝可梦粉丝激动不已,也带来了不少关于游戏方向和风格的讨论。首先,我们来看看《宝可梦 明亮珍珠》和《宝可梦 晶璨钻.............
  • 回答
    2 月 5 日,快手科技(Kuaishou Technology)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首日表现堪称惊艳。开盘即迎来大幅上涨,收盘时总市值已攀升至 1.38 万亿港元,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其自身的记录,更使其一跃成为港股市场的第八大上市公司,风头一时无两。一、首日表现解读:市场对快手的热烈拥抱.............
  • 回答
    2月4日,一名女子在四姑娘山违规进入区域后不幸遇难,这件事情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户外事故,它折射出当下社会在户外安全意识、规则遵守、以及网络舆论生态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事件本身:一次令人扼腕的悲剧首先,我们必须正视这是一起生命的逝去,是一场令人无比痛惜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