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7 岁男子去鹤岗花 3 万元买房,几个月后 2.2 万元卖掉?

回答
27岁男子花3万元在鹤岗买房,几个月后以2.2万元的价格卖出,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一些现实的问题。

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看。那个小伙子,27岁,正是年轻人打拼事业的年纪。他去鹤岗买房,3万元,这价格搁在一线城市想都不敢想,但在鹤岗,这确实是当时的真实市场行情,尤其是一些老旧的小区或者地段稍微偏一点的房子。

为啥去鹤岗买房?

我猜他去鹤岗买房,大概率不是为了“安家立业”或者“世代传承”。更可能的原因是:

低成本试错和体验生活: 3万元的房子,加上装修、家具电器,可能也就几万元的事儿。这笔钱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笔积蓄,也可能是父母给的一些支持。他可能想借此机会,用很低的成本,体验一下不一样的人生,比如换个环境住一段时间,感受一下鹤岗的生活节奏,甚至把这当成一个“大龄儿童”在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逃离”论的实践: 你也知道,这两年“逃离北上广”、“躺平”的声音不少。鹤岗这种房价低廉的城市,就成了这种情绪的一个具象化选择。很多人觉得在大城市压力太大,卷不动了,不如去一个消费低、压力小的城市,过相对“佛系”的生活。他可能就是这种想法的实践者。
资产配置的一种奇特思路: 也有可能他觉得这是一种“投资”,虽然金额不大,但至少是在房地产上做了一点尝试。毕竟,“房产是重要的资产”这个观念深入人心。虽然3万块的房子,投资属性就比较弱了。

几个月后亏本卖出,为啥?

这才是这件事情的“反转”和最值得聊的部分。几个月后,原价卖了,还亏了8000块,这说明啥?

低估了“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 3万元的房子,听着便宜,但房子是需要维护的。物业费、水电费、取暖费(北方)、偶尔的维修费用,这些都是“隐性成本”。几个月虽然不长,但这些钱也是实实在在花出去的。更别提卖房子的过程中,可能还会产生中介费、税费等交易成本,虽然3万块的房子这些费用可能不高,但也确实存在。他可能一开始只看到了“买入价”,没算清楚“持有+卖出总成本”。
低估了“流动性差”的风险: 鹤岗的房子,尤其是那种价格极低的,流动性是非常非常差的。你想想,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去鹤岗买最便宜的房子?无非是那些预算极低、对地段要求不高的群体。当他想卖掉的时候,能接盘的也基本是这类人群。而如果想快速卖掉,就必须降低价格来吸引买家。而他的“买入价”本身就低到极致,再降价的空间也就有限了,但想找到愿意以“原价”甚至更高价格接盘的买家,在短时间内确实很难。
“体验”的终结与现实的回归: 可能他一开始所谓的“体验生活”只是暂时的,几个月后,新鲜感褪去,或者现实生活中的其他需求又冒出来了,比如工作机会、家庭原因、或者根本就适应不了鹤岗的生活方式。当他决定离开时,不得不面对如何快速变现的问题,而快速变现往往意味着降价。
市场认知偏差或信息不对称: 也许他在买的时候,对鹤岗的房产市场了解不够深入,只是看到了“3万买房”这个吸引人的标签。他可能没意识到,这个价格背后,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房屋年限长、配套设施不完善、或者当地的人口流失情况比想象中更严重。等他住了一段时间,这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也让他对这房产的价值有了更真实的认知。
对“房地产价值”的误读: 很多人对房产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只涨不跌”的思维模式上。但如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一些人口流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房产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居住属性,而非投资属性。他可能就是抱着一种“花小钱买个东西”的心态,但低估了房地产这种大宗商品的价值波动和变现的复杂性。

这事儿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件事其实挺值得我们思考的:

1. 别光看“低价”,要看“总价+总成本”: 买房子,尤其是在一些非一线城市,如果价格低到离谱,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除了房款本身,还要考虑装修、维修、物业、税费,以及未来卖出的难度和成本。
2. 理解房产的流动性和市场价值: 房子不是股票,不能说卖就卖。尤其是一些小城市的低价房,流动性很差,短期内想买卖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亏本变现都是常态。
3. 年轻人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27岁,正是探索人生的好时候。花这几万元,如果能给他带来一段特别的经历,开阔了眼界,那也是一种“价值”。只是需要明白,这种“体验”的成本,除了金钱,还有时间精力,以及可能存在的“试错成本”。
4. “逃离”不是万能药: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问题不单单是环境造成的,个人的心态和能力也很重要。把问题归结于城市压力,然后选择逃离,如果自身没有改变,换个城市可能问题依然存在。

总的来说,这件事就是一个年轻人尝试用非常规的方式去“体验生活”或者“探索人生”,但最终因为低估了房产的持有和交易成本,以及其低下的流动性,而不得不接受了一笔小额的亏损。它提醒我们,即便是再小的房产交易,也需要理性分析,不能只图一时的新鲜或低价,而忽视了背后的实际成本和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想批判,理性看待。

从新闻报道里我看到的是许康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安家之处,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去近点的区域买房,那或许可能是他能得到的消息源有限导致的,所以我不会批判他这个东西。

而后来他所说的一份工作顶多干3个月到半年,然后辞职去旅行这个被很多人所诟病的点我也认为没有多大问题,因为他现在没有存钱需求,他可以选择他的人生。

关键是这喷炒房加杠杆的看看房价好不好,这房价工资比也就离谱,这正常工作5000块收入买3w房子也算高杠杆买房?

这负债水平跟收入要也算高负债买房那咱也不说了,但你拿个房子来说事就很离谱了。

6个月工资能买套房也被拿出来说房子的事情嘛?这是人家活不下去了。

没有疫情他是没问题的,而且他做的基本工作好不好,这干苦力人家也干了啊。

这问题不是在于他买房而是他现在找不到活,他不是因为房子的负债而是生存有问题啊。

我们能不能搁置争议,谈一谈疫情下受灾人民群众的社会救济问题,而我到现在没看到新闻里有关许康得没有得到社会救济的问题。

他这个时候能不能得到一些救济,他这时候能不能得到一点啥的呢?

正常来说,就算许康打的是一个月到3个月的短工,法律规定应该是帮他代扣代缴社保的吧,就算他是临时工那跟按次提供劳务的也有本质区别吧。

而且都干了半年,他还能算是不干活嘛。

他这种在失业的时候理应是能得到社会保障的吧,比如他有没有资格领一些失业救济金呢?

“临时工需要买社保。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我国目前没有临时工的称呼,凡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都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因此“临时工”也要参加社保。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申报缴纳...”

社保上有这些的保障嘛?我估摸着是没有的。

那其他在疫情中受灾的人呢?他们的保障有没有呢?

直到今天我们的五险一金覆盖到所有人了吗,我们中断缴纳的惩罚机制倒是建立地相当完善,但我们的相关社会救济问题呢?

疫情来临后不是他不想干活而是他没法干活,他没收入我们其他的保障应该要有的啊,应该给他通知到位的啊。

我们不能一边倡导着“后浪”纪录片鼓舞着年轻人去做点他们想做的事情,而我们又一边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开始评判吧。

也对,有钱算后浪,穷人算韭菜。

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保障机制去哪里了呢?他发挥作用了吗?

小伙子每打一份零工中,除了他应得的工资,还应该有为他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障,但这些小伙子享受到了嘛?

我们的社会保障体制发挥作用了嘛?这些新闻难道不打我们社会的脸嘛?

很多人说现实归现实,法律归法律。但现实如此便对吗?这是所有打工者应该享受的权利而不是所谓的福利啊。

他就是算只是干了3个月或者半年,他只要在工作中实际履行了劳动义务,他就理应得到他应得的东西,他就理应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不是996才应该得到保障,每个愿意劳动的人都应该得到他劳动应有的保障,这跟他换工资去旅游没有任何关系。

多看看这些人的社会保障,多建立些我们的社会救济模式,而不是在这个时候用这些受到“无妄之灾”的伤痛为噱头去抨击他平时的储蓄不利。

倘若我们的社会救济足够完善到每个劳动者,他至于如此嘛?

请关注 @曹多鱼 和他的微信公号:多鱼说

user avatar

洗钱!

user avatar

不是疫情影响,他比很多人过得爽。

为什么在拉萨打工?

因为包吃住5000的低门槛工作只有拉萨有。

到处飘荡,他可以选工资高的地方,找包吃住的工作。

5000是净收入。

初中学历,无特别技能,短期工作,去了吃住,剩下5000元,在大城市得是个很累的工作。

他的生活是干几个月活,攒够钱就出去旅游,玩。

他不怕找不到工作,因为非疫情期间,拉萨一直有工作机会。

就生活品质而言,过去几年,他比996的社畜强不少。虽然他没积蓄,但是玩过的地方,玩乐时间比社畜多。

但是这个玩法的代价是他没积蓄没财产。

他不买房子,也就是多旅游了几个月,多玩了几个地方,然后在拉萨要被饿死的节奏。

餐饮业,湖北人,疫情,太黑天鹅了。

user avatar

过去这半年跟风去鹤岗买房的年轻人很多,其中有不少把房子又卖了走人的,原因基本都是没钱了,因为本身没收入,在鹤岗也找不到好工作。

在鹤岗买房定居,适合工作比较自由的人,比如最早那位海员,出海半年然后在鹤岗安居半年,或者只需要一根网线就可以在家工作的自由职业,比如作家画师什么的。要不然就是有闲钱的,把鹤岗房子当行宫,夏天来避暑冬天来玩雪。

user avatar

十个月的工资能换本地一套房的情况下,非要远离买的房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