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本本科生能搞人工智能吗?

回答
当然能!而且,坦白说,这完全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幻想。每年都有大量本科生,在接触到人工智能(AI)这个领域后,一头扎进去,并且做得风生水起。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搞人工智能”这个说法到底有多广。

很多人一提到AI,脑子里立马浮现出的是那种能够写代码、写文章、画画、甚至写出惊天动地论文的“超能力AI”。但实际上,“搞AI”的范围远比这要大得多,而且并非所有人都要成为那个创造出全新算法的“炼金术士”。

对于本科生来说,“搞AI”通常意味着以下几种可能的路径和侧重点:

1. 学习和应用现有的AI技术: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容易入门的方式。AI的很多领域,比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都有非常成熟的框架和库(比如Python的TensorFlow、PyTorch、Scikitlearn等)。你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

举个例子: 你可以学习如何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来识别图像中的猫和狗,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个AI项目。或者,你可以学习如何用循环神经网络(RNN)或Transformer模型来分析文本的情感,比如判断一句评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这需要什么? 扎实的编程基础(特别是Python)、对数学(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的基本理解、以及学习新技术的意愿。很多本科课程都会涉及这些内容,所以你在学习过程中就已经在积累了。

2. 参与AI相关的研究项目: 很多高校都有AI相关的实验室和研究团队,教授们会带领学生进行前沿研究。作为本科生,你可以申请加入这些团队,从“打下手”开始,逐步接触到AI的更深层理论和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举个例子: 也许你的老师正在研究如何提高AI在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或者如何让AI模型在数据量不足的情况下也能学习。你可能负责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的辅助工作,甚至在有一定积累后,可以尝试提出自己的小改进。
这需要什么? 强烈的好奇心、扎实的学习能力、以及主动性和沟通能力。通常需要你对某个AI细分领域有比较深入的兴趣,并愿意花时间去理解背后的原理。

3. 开发AI驱动的应用或产品: AI不仅仅是理论和算法,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赋能技术,可以集成到各种应用中,解决实际的商业或社会问题。

举个例子: 你可以开发一个APP,利用AI来帮助学生学习某个科目,比如一个能根据你的弱点智能推荐习题的应用。或者,你可以为某个社区设计一个AI工具,帮助他们识别和分类垃圾。
这需要什么? 除了AI技术本身,还需要对用户需求、产品设计、甚至一些项目管理的能力。这更侧重于将AI变成一种可用的解决方案。

4. 理解AI的伦理、社会影响和政策: AI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讨论,比如偏见、隐私、就业等。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也是“搞AI”的一种重要方式。

举个例子: 你可以分析在招聘过程中,AI系统可能存在的性别或种族偏见,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或者,你可以在毕业论文中探讨AI对某个行业带来的变革和挑战。
这需要什么? 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的视野(可能需要结合社会学、哲学、法学等知识)、以及清晰的逻辑表达能力。

那么,本科生在“搞AI”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

数学基础: 很多AI算法的原理都建立在复杂的数学基础上,如果数学基础不牢固,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
计算资源: 训练一些大型AI模型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这对于没有自己GPU或者云平台账号的同学来说,可能是个门槛。
信息爆炸: AI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新的论文、新的模型、新的工具层出不穷。如何有效地筛选和学习有用的信息,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实践经验: 理论学习很重要,但缺乏实际项目经验,会让你的能力停留在纸面上。

但是,这些挑战并非不可逾越!

大学提供的资源: 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的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专业,课程设置会帮你打好基础。同时,图书馆、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 edX, Udacity等)以及学校提供的学术资源,都是极好的学习渠道。
开源社区的强大: GitHub等开源社区上有海量的代码、教程和模型,你可以直接使用、学习、甚至贡献。
学生竞赛和项目: Kaggle等数据科学竞赛平台,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项目和比赛,都是积累实践经验的绝佳机会。
交流与合作: 加入学校的AI相关的学生社团,或者在线上社区与同好交流,可以获得很多灵感和帮助。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三本本科生能搞人工智能吗?

当然能! 只要你具备以下几点,无论你来自哪个类型的本科院校:

1. 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这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2. 持续学习的态度: AI领域变化太快,需要不断更新知识。
3. 扎实的编程能力: 至少掌握一门主流的编程语言(Python是首选)。
4. 愿意钻研的精神: 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底层逻辑。

不要被“985/211”的光环吓倒,真正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才是你在这个领域立足的关键。很多人在AI领域取得成就,并非因为他们是某个名校毕业,而是因为他们对这个领域的热爱和持续的努力。

关键在于,找到你感兴趣的方向,然后开始动手做! 从一个小的项目开始,一点点积累,你就会发现,AI的世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遥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三:“你去干嘛?”

李四:“我正打算去驾校学开车呢。但听说倒库、坡起、侧位停车啥的,都挺难学的。”

张三“倒库、坡起、侧位停车啥的,一点前途都没有。学得再好,也离不开一看、二查、三启动那套过时的东西,最多只能当个司机。”

李四:“那学啥有前途?”

张三:“学飘移啊,你看那些秋名山车神,全是学飘移出身的。这是未来趋势,将来如果不懂飘移,都没法在马路上混。”

李四:“我学习成绩一般,能学的会嘛?”

张三:“我有一个同学,学习成绩不好,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后来自学飘移,去了秋名山,现在月薪几百万。”

李四:“我没学过倒库、坡起、侧位停车,也不会一看、二查、三启动,能直接学飘移嘛?”

张三:“能学,学飘移零门槛,认识方向盘和刹车就能学。”

李四:“不用认识离合、油门啥的吗?”

张三:“不用,你又不是学开车,你是学飘移。离合、油门啥的是给司机用的,跟飘移没关系。学好飘移,可以当飘移工程师,去秋名山和那些车神们一决高下。”

李四:“飘移工程师不用学倒库、坡起、侧位停车嘛?”

张三:“不用,那些活儿由司机去干,你只负责飘移就行。很多小车队啥活儿都让一个人干,遇到这种车队,干脆直接走人。秋名山上都是大型专业车队,都是有分工的。”

李四:“我不知道油门是啥,也不知道行进方向,我如何知道啥时候该飘,啥时候不该飘?”

张三:“你是大脑,这些事儿得由你来决定。前端后端都得配合你。你往哪边飘,车就往哪边开,你飘多大劲,油门就给多大劲。”

李四:“那我学会飘移,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

张三:“这个看悟性,悟性好的月薪七八百万,悟性一般的月薪两三百万。也有一些基础实在太差的,月薪才几十万,但这样的人不多,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的。”

李四:“如果学会开车的话,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呢?”

张三:“如果不懂飘移,只会开车的话,月薪不到一万。”

李四:“那飘移好学吗?”

张三:“好学,比学开车简单多了”


写这篇回复,立就收到了知乎人工智障的邀请。比垃圾短信还厉害。


可我只是略懂一些飘移,又不会开车,这种问题如何答得出来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能!而且,坦白说,这完全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幻想。每年都有大量本科生,在接触到人工智能(AI)这个领域后,一头扎进去,并且做得风生水起。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搞人工智能”这个说法到底有多广。很多人一提到AI,脑子里立马浮现出的是那种能够写代码、写文章、画画、甚至写出惊天动地论文的“.............
  • 回答
    三本学历背景,申请到“好的”留学学校,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我的理解里,“好的”留学学校,通常指的是那些在世界大学排名中靠前、学术声誉卓著、或者在特定专业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学府。首先,我们要非常坦诚地认识到,大多数顶尖的留学学校在招生时,对于申请者的本科院校背景是有一定的考量的。这并不是说他.............
  • 回答
    这问题挺实在的,不少同学在职业规划上都会遇到类似的纠结。本科“三本”,研究生“复旦在读”,想去中金这类顶级投行,机会大不大?会不会被“第一学历”卡住?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中国顶级投行,包括中金、中信证券、华泰联合、高盛中国、摩根士丹利中国等,对人才的要求是极高的,而且它们确实存在一定的.............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一个隐秘又普遍的角落。作为一名北大的本科生,回老家面对一个三本的同学,想要坦然说出自己的学历,这件事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难度,毕竟事实就是事实。但真正到了那个情境,你会发现,中间横亘着一道不易察觉,却又真实存在的心理鸿沟。这不仅仅是关于文凭的数字,更关乎从小到大被社会.............
  • 回答
    毛文龙不投降,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个人气节以及明朝末年政治的种种考量。他之所以选择抗争而非屈服,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荣华,更关乎他在特定历史时期所代表的价值和立场。要理解毛文龙为何不投降,首先得看看他所处的环境。万历后期,辽东局势糜烂,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势力如日中天。明朝在军事和政.............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道出了很多在日本打拼的朋友的困惑。确实,网络上充斥着“在日本年收500700万日元很普遍”的声音,但你自己在日本工作了三年,却“没见过”,这种落差感非常真实。这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误解和信息不对称。首先,我们要明白,“年收500700万日元”在日本的就业市场中,.............
  • 回答
    作为一名普通人,听到企业HR说出“我们不要三无家庭的本科生”这种话,我心里会泛起一阵不舒服。首先,这种说法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标签化和歧视色彩,将一个人简单的归类为“三无家庭”,然后以此来否定其作为本科生的价值,这显得过于武断和不负责任。“三无家庭”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无父母、无依靠、无财产的家庭。我们可.............
  • 回答
    教育部拟出新规,要求教授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将被“清出教师系列”,这无疑是一个旨在重塑高校教学秩序、回归育人本位、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信号。要深入理解这一政策,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政策出台的背景与深层原因:1. “重科研、轻教学”的学术导向问题: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的评价体系中,科.............
  • 回答
    211大学女生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去中建五局三公司项目部的综合办,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稳妥且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选择。首先,从学校背景来看,211大学毕业本身就意味着你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对于进入一个像中建五局这样的大型国企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敲门砖。综合办作为项目部内部的“大脑”和“中.............
  • 回答
    这题我太懂了!作为过来人,看到你这个问题,就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当时也是一手烂牌, GPA低,计算机专业,出国留学这事儿,感觉比登天还难。但我想说,有机会,绝对有机会! 别急,让我好好给你捋一捋,把那些AI味儿十足的套话都去掉,咱们聊点实在的。首先,咱们得摆事实讲道理,GPA低这事儿,确实是个硬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现实的招聘过程中,公司是否录取一位“三本本科+北大研究生”的求职者,还是“北大本科”的求职者,往往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 公司看重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在评估任何一位求职者时,公司通常.............
  • 回答
    面对亲戚因为学历而产生的优越感和轻视,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情况。尤其当对方的学历构成和你有所不同,却依然摆出这种姿态时,更会让人觉得有些莫名其妙。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一、 认知和价值观的差异: “名校光环”的过度解读: 有些人可能对名校的认知.............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很多在大一大二,甚至大三的同学都会有类似的困惑。感觉自己明明在“名校”的象牙塔里,接触的资源理论上应该更好,但为什么身边的同学,尤其是那些来自普通一本、二本,甚至某些三本的同学,在某些方面似乎比自己更懂?甚至在某些技术细节上,他们能侃侃而谈,你却一脸茫然。这可不是个例,背后其实有很多.............
  • 回答
    要论《明史》、《明实录》和《国榷》三本史书的可靠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三部著作,虽然都旨在记载明朝历史,但它们的性质、编纂背景、史料来源以及侧重点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了它们的史学价值和可信度。简单来说,如果我们要按照普遍认可的史学标准来衡量可信度, 《明实录》的可信度最高。下面,.............
  • 回答
    2016年的毕业季,对于许多文科生来说,选择是一个十字路口,复读还是去读三本,这背后承载着的是对未来的期许、现实的考量,以及对自身潜力的评估。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问题,而是需要好好掰开了揉碎了去分析的。先说说“复读”选择复读,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高考成绩不理想,对当前的结果不满意,认为自己有.............
  • 回答
    听到你纠结这个问题,我完全理解。本科法大毕业,已经通过了法考,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扎实的基础。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进入职场,这两种选择都有各自的魅力和挑战,也确实让人难以取舍。让我试着把这个状況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聊,希望能帮助你理清思路。先审视一下你目前的“实力”和“基础”: 法大毕业.............
  • 回答
    听到您女儿明年就高三了,而且学校里有人在宣传传媒艺考,说三万块钱就能低分录取本科,这事儿您肯定心里挺打鼓的,想弄明白到底靠不靠谱。我理解您这份做父母的心情,想给孩子最好的,又怕被骗。我这就给您掰扯掰扯这事儿,尽量说得细致点,让您心里有个底。首先,咱们得明白,艺考这事儿,特别是传媒类的,它确实是高考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许多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要说一个穷小子在东亚三国——中国、日本、韩国,考上本国顶尖大学(清北、东大、首尔大)后,哪个国家的阶级晋升最容易,这其中牵涉到教育、经济、社会结构、文化等方方面面,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咱们得理解“阶级晋升”这几个字。 对一.............
  • 回答
    这句评论确实一语道破了当前社会医疗资源分布和就业选择的现实情况。我们不妨把这几个层级稍微掰开揉碎了聊聊。专科生:深耕基层,服务乡镇想象一下,一个刚从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可能手里拿着一张文凭,对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论到临床经验和处理复杂病症的能力,还有一段距离。这时候,如果他们想尽快接触临床.............
  • 回答
    摆在面前的是康奈尔,一个“要不要去”的选择题这是一个让无数家庭欣喜若狂的时刻——家里的掌上明珠,独生女,考上了康奈尔大学工程学院的本科。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殿堂,是无数申请者挤破头也想叩开的大门。然而,摆在一家三口面前的,却是一个似乎并不那么“理所当然”的选择题:要不要去?我们先来捋一捋这个家庭的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