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开头/结尾十分精彩/巧妙?

回答
写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开头和结尾,就像给一部厚重的史书画龙点睛,既要引人入胜,又要回味悠长。很多作品都在这里下足了功夫,用寥寥几笔勾勒出宏大的背景,或者留下一个让人久久思索的尾声。

开头篇:一锤定音,铺陈乾坤

有的开头,上来就气势如虹,瞬间将你拉入那个时代,让你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波澜。

《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 虽然严格来说是奇幻史诗,但其对政治斗争、权力更迭的刻画,以及那个充满中世纪色彩的世界观,很多人将其视为“历史剧”。它的开篇,第一集,冰冷的北方,野人渡过长城,发现了异鬼留下的惨案。接着画面一转,维斯特洛大陆的南方,国王劳勃·拜拉席恩带着国王之手前来拜访琼恩·艾林故居临冬城,拜访奈德·史塔克。这个开头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用最直接的方式揭示了整个故事的两个核心冲突:外部的威胁(异鬼)和内部的权力斗争。冰冷的北方和温暖的南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隐喻着即将席卷整个大陆的危机。而且,通过劳勃国王的到来,迅速引出了“国王之手”这个重要的职位,以及史塔克家族的命运走向,为后续一系列的阴谋诡计埋下了伏笔。整个开场节奏紧凑,画面壮丽,配乐恢弘,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

《大秦帝国之裂变》: 这部剧的开头就极其有力量。它没有直接讲秦国和列国的战争,而是聚焦于秦国的内部变革。画面在茫茫黄沙中展开,秦孝公在苦苦思索,国家羸弱,内外交困。紧接着,一个雷厉风行的身影出现——商鞅。他从车上走下,面对着秦孝公,眼神坚定,言辞犀利,仿佛一束刺破黑暗的光芒。这段戏的精彩在于,它用极少的对话,通过人物的表情、眼神和环境,就勾勒出了秦国变革前夜的压抑与渴望。商鞅的出现,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人物介绍,而是一个“变法图强”的信号,是历史齿轮开始转动的声音。那种“天不生我商鞅,万古如长夜”的意味,通过几分钟的镜头语言就传递得淋漓尽致。

《黑镜》(Black Mirror)第六季第一集《琼·奥兹威尔的战争》: 这集虽然是现代背景,但它对权力、媒体和真相的探讨,带有历史事件的解剖感。开头,女主角琼在英国女王面前,一本正经地汇报着她的“策略”,而这一切,似乎只是为了满足某人的“表演欲”。然后镜头拉远,我们才发现这竟然是某个首相的“模拟演习”,一个用高度娱乐化的方式来解读和操纵公众舆论的荒诞场景。这个开头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用一种后现代的解构方式,颠覆了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它不是呈现一个已经发生过的历史,而是通过一种虚构的“预演”,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权力如何被包装、被表演,以及“真相”是如何被塑造的。它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命题,让人不禁思考,我们所见的“历史”,有多少是被精心编排过的?

结尾篇: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好的结尾,不是简单地将故事讲完,而是留下一个值得反复咀嚼的画面或一段话,让观众在走出影院或关闭屏幕后,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人性的重量。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这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影片结尾,那些被辛德勒救助的犹太人生存者和他们的后代,以及饰演辛德勒的演员,在现实中来到辛德勒的墓前,在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这是犹太人的传统,表示曾经到访。这个结尾的震撼力在于,它打破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它提醒观众,电影里讲述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那些生命是鲜活的,他们的命运与历史紧密相连。没有煽情的对白,没有戏剧化的反转,只是一个简单而肃穆的仪式,却将整个影片的主题——生命的珍贵、人性的光辉,以及历史的创伤——以最直接、最深刻的方式呈现出来。那块石头,承载了太多生者的缅怀和历史的重量。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这部电影的结尾同样令人难忘。溥仪在文革期间,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在天安门广场上,与其他游客一样,走过曾经自己是皇帝的故宫。他看到一个小孩掉在地上的玩具士兵,他弯下腰,像一个普通的百姓一样拾起,然后递给那个孩子。孩子怯生生地接过,然后跑开了。溥仪独自一人站在广场上,看着人潮涌动,他仿佛一个失忆的旁观者,又仿佛一个迷失的灵魂。这个结尾巧妙地展示了一个曾经掌握生杀予夺权力的帝王,最终回归平民的命运转折。他捡起那个小小的玩具士兵,仿佛也捡起了自己曾经被剥夺的童年、被撕裂的人生。那种沧桑、无奈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都凝聚在那一个简单的动作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辉煌与屈辱,最终都化作了历史长河中的一声叹息。

《茶馆》: 老舍先生的这出话剧(改编成影视剧同样经典),结尾是三位老人在茶馆里喝茶。当年的茶馆早已物是人非,旧的格局被打破,新的时代到来。他们几个人讨论着命运,讨论着“改进”和“新生活”。最后,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三人面对着窗外已经全然陌生的街景,沉默了。王利发嘟囔了一句:“日子是‘好’了,可是日子也‘不好’过了。”然后,三个人又拿起茶碗,默默地喝茶。这个结尾极其黑色幽默又带着深沉的悲凉。它不是简单地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或开始,而是通过这三个小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和无奈,揭示了历史进程的复杂性。他们以为的日子“好”了,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困境。那种无声的沉默,是对那个时代的无声控诉,也是对个体命运在历史洪流中渺小的感叹。这种“未完待续”式的结尾,反而更能引发观众对历史的反思。

这些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就像历史剧的灵魂所在,它们不仅是故事的起点和终点,更是导演对历史理解和表达的浓缩。它们用艺术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温度、人性的重量以及时代的变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小见大型

必须《走向共和》的开头。

李鸿章优雅闲适地吃饭,下人给他汇报各种国内外大事,其中不乏割地赔款一类的要事,但他统统头也不抬地一个“哦”字了事。到最后,一个“太后的鹦鹉三天不吃东西了,粪便的颜色也有点不对呀”的破事儿,却让这个大清重臣颜色尽改,“啊”地大惊失色………

几分钟的戏,看似轻描淡写,却把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做了速写般的交代,对上层人物的心态也做了微妙的管窥。诚非大手笔不能为之

《雍正王朝》。以治洪的紧迫形势开篇,没有一句“公元几几年,某某干了啥”一类的解说,却瞬间把人带入紧张的历史现场中。不算太大的一件事却浓缩了高度的矛盾冲突,在其中,焦晃康熙的不怒自威,徐敏太子的荒唐无能,唐国强四爷的精明强干,王绘春八爷的游刃有余,短短几分钟的戏都出来了。头开的极有张力


大气磅礴型

《大决战》,虽有比较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配上黄河解冻的壮观景象,那段解说堪称大气磅礴,文采纵横,高屋建瓴。不世出的好片,大片

《大秦帝国》。这片虽然三观问题极大,对秦的美化到了篡改正史的地步,但战国时代雄浑 刚健 进取 悲壮的风范表现得极其生动。这段开篇词就令人眼前一亮,写的真是很见功力:“ 两千七百年以前,华夏大地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这,就是中国文明正源生成的战国时代。悠悠岁月,尘封了那个金戈铁马、英雄浪漫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古老的历史斑痕,与辉煌而又沉重的梦想。。。”

说个反例。《新三国》。开篇是莫名其妙的大批人马厮杀,可是三国的起源——黄巾起义,却只用了一句“爆发后的第八个月即告平息”。是,黄巾起义时间是不长,但如果没有这次起义,东汉的腐朽统治能迅速崩溃么,更重要的是,袁曹孙刘这一大批风云人物,有机遇崛起么?历史事件的重要程度和其时间长度有关系么?所以一开始,让观众对三国的起因就糊里糊涂。接下来,对董卓进京,废立皇帝说的也是一笔带过,而且背景还是混乱的厮杀。这就让观众对前三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了解得很不清楚。所以这段开篇词,看似大气,实则不过打肿脸充胖子,其实质量极低,配乐和背景画面更差,和老三国开篇的古韵盎然,娓娓道来而又沉着若定、游刃有余,不啻天壤之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写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开头和结尾,就像给一部厚重的史书画龙点睛,既要引人入胜,又要回味悠长。很多作品都在这里下足了功夫,用寥寥几笔勾勒出宏大的背景,或者留下一个让人久久思索的尾声。开头篇:一锤定音,铺陈乾坤有的开头,上来就气势如虹,瞬间将你拉入那个时代,让你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波澜。 《权力的游戏》(.............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到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一个关键点。你提到的“秦晋隋元”作为从分裂割据走向大一统的朝代,这在很多历史叙述中是比较经典的说法。而宋朝为什么不被纳入其中,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朝代更迭的不同性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到“分裂割据到大一统”这个概念本身。这个说.............
  • 回答
    说起喜欢到处题字,甚至对同一个地方情有独钟,中国历史上的皇帝里,汉武帝和清朝的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两位非常突出的人物。汉武帝,这位开创了西汉盛世的君主,一生征战四方,开拓疆土,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帝国。他这个人,又特别喜欢留下自己的印记,仿佛要用他的名字来昭示这片土地的归属,或者表达他对某处景色的赞赏。据.............
  • 回答
    法硕考试,光啃历年真题,那绝对是不够的。真题固然是宝,但它毕竟有限。要在这场考试中脱颖而出,除了“吃透”真题,我们还需要广拓“粮仓”,储备更多高质量的“弹药”。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除了真题,还有哪些“硬菜”可以啃,以及怎么啃,才能让你的法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一、 权威教材的配套练习题和例题解析这个.............
  • 回答
    想弄到考研院校的历年专业课真题,这可是一个技术活,但绝对是备考路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这就像是给你的“敌人”(考试)做一个详尽的“侦查报告”,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下面我就给你好好捋一捋,从哪里能拿到这些宝贝,以及怎么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它们。一、最直接、最权威的来源:目标院校官方渠道这是最正宗、最可.............
  • 回答
    有些历史人物的实际年龄与大众印象中的相差很大,这种反差常常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观感错乱”的感觉。这种错乱感可能源于: 他们年纪轻轻就成就非凡: 使得人们觉得他们是“少年得志”,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年纪才做出关键的贡献。 他们年老时仍然保持活力和影响力: 让人感觉他们“老当益壮”,.............
  • 回答
    谈到历史上的名人,我们常常会想到他们的丰功伟绩,但鲜有人注意到,许多伟大的灵魂也栖息在令人惊艳的皮囊之中。这些人物不仅在各自的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容貌也常常被后人津津乐道,成为历史画卷中独特的亮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不仅成就斐然,同时又享有盛世美颜的历史名人,细细品味他们的人生与风采.............
  • 回答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被搬上银幕,他们的故事激荡人心,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影视作品为了追求戏剧冲突、塑造人物魅力,或是迎合时代审美,往往会对历史人物进行艺术加工,甚至与真实历史形象产生巨大的反差。比如,我们常常在荧幕上看到,秦始皇要么是雄才大略、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要么是残暴不.............
  • 回答
    当我回首那些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总有一些身影和事件,如璀璨的星辰,在漫长的黑暗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研读历史的厚重与意义。它们并非总是宏大叙事的英雄史诗,有时只是平凡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坚守与选择,却足以穿透时光,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些在绝境中仍保有良知与勇气的普通.............
  • 回答
    好的,咱们不讲那些冷冰冰的AI报告,就来聊聊那些真正能让你沉浸其中,思考历史脉络、洞察政治格局的好书。要说“值不值得推荐”,这得看你想从哪里入手,是想理解宏观的历史演变,还是想探究某个具体时代或事件的复杂性,亦或是对政治哲学本身感兴趣。我这里就从几个不同维度,给你娓娓道来几本我个人觉得非常棒的书,希.............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的形象经过岁月的打磨和官方的塑造,变得格外清晰、正面,甚至有些光辉得有些失真。但深入挖掘,你会发现他们并非教科书里那个脸谱化的符号,其真实面貌往往与人们熟知的官方人设,存在着有趣的甚至惊人的偏差。以下就为你细数几位与官方人设严重不符的历史人物,力求还原那些被掩盖的复杂性。1.............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物的命运与他们的生死时间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生死之机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们在后人心中的形象。如果某些本该活得更久的人物,却因为早逝而未能完成他们的使命,或者错过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那么,他们留给后世的评价,或许将截然不同,甚至可能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一、亚历山大大帝:未.............
  • 回答
    人类似乎总是在某些关键的岔路口,一次又一次地选择那条似乎早已被证明是死胡同的路。这不是因为我们缺乏智慧,而是因为我们似乎总会被一些根深蒂固的习性、短视的利益和情感的驱动所裹挟,然后,历史的钟摆便又一次沉重地摆向熟悉的错误。1. 盲目的乐观与对危险的低估:这是最常见也最致命的错误之一。当我们沉浸在繁荣.............
  • 回答
    历史人物被段子“毁掉”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角,因为它触及了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传播以及大众文化对历史的解读。严格来说,段子本身并不能“毁掉”一个历史人物,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娱乐化的再创作,而非严肃的历史考证。然而,某些段子通过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可能会: 固化或歪曲其真实历史形象: 使得大众对其产生.............
  • 回答
    历史上中国的外交,并非总是温良恭俭让,也有不少硬气十足、毫不退让的时刻。这些强硬并非鲁莽,而是基于国家的核心利益、民族尊严,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战略考量。下面我将尝试详细讲述几个这样的例子,力求让它们读起来有血有肉,而非冰冷的AI陈述。一、 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提起汉武帝.............
  • 回答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句谚语,并非说历史会完全重复,而是指在人类的行为模式、社会结构、政治动态以及某些事件的发展轨迹上,存在着反复出现的模式和主题。这些相似性往往源于人类的共同心理、社会规律以及对相似情境的反应。以下是一些“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的详细例子:1. 帝国兴衰的循环:几乎所有强大的帝国,.............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耀眼的名字,他们的陨落仿佛在最关键的时刻按下了一个急刹车,留下了无尽的“假如”和“如果”。这些人,因为他们的才华、影响力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的死亡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让我们不禁感叹:“本不该如此!”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死在了“不该死”时候的历史人物,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亚历.............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他们的生命轨迹似乎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仿佛在同一具身体里经历了两次截然不同的人生。这并非真的“死而复生”,而是他们的人生经历、身份角色、甚至精神世界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以至于后人回顾时,感觉像是活了两个人。下面我将为你讲述几位这样独特اً的历史人物,试图剥去AI的冰冷痕迹.............
  • 回答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文明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留下璀璨的遗迹,却又在历史的尘埃中逐渐模糊,只留下无尽的谜团和惊叹。它们或因文明的高度发达,或因突然的消失,或因至今未能完全破解的文字,而被后世冠以“神秘”之名。以下是一些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却又被重重迷雾笼罩的古老国度:1. 亚特兰蒂斯(Atlan.............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甚至名垂青史的人物,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晚节不保,留下了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他们或许因为权力、欲望、骄傲,又或是时代巨变中的判断失误,从云端跌落,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这里,我们不妨细数几位晚节不保的历史人物,并尝试去解读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看看是怎样的力量最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