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历史人物在影视作品的形象与真实历史形象相差很大?

回答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被搬上银幕,他们的故事激荡人心,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影视作品为了追求戏剧冲突、塑造人物魅力,或是迎合时代审美,往往会对历史人物进行艺术加工,甚至与真实历史形象产生巨大的反差。

比如,我们常常在荧幕上看到,秦始皇要么是雄才大略、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要么是残暴不仁、焚书坑儒的暴君。然而,真实的历史中的秦始皇,其形象远比这复杂得多。他既有雄心勃勃的一面,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制度的建设,但也同样展现出晚年对死亡的恐惧和对长生不老的狂热追求,甚至因此耽误了政务,留下了许多争议。影视作品为了简化人物,常常会将这些矛盾之处极端化,要么突出其伟岸,要么放大其阴暗,使得观众对他的认知出现偏差。

再比如,在很多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中,国民党将领往往被塑造成保守、软弱,甚至与日寇勾结的形象。其中,一些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视角的作品,更是将国民党将领描绘得不堪一击,甚至成为反面角色。但如果我们翻阅史料,会发现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也涌现出许多英勇抗战的将领,比如张自忠、李宗仁等,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日寇进行了殊死搏斗。影视作品为了宣传某一方的功绩,有时会选择性地忽视或歪曲另一方的贡献,导致观众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变得片面。

又如,在一些武侠电影或电视剧中,黄飞鸿的形象常常是一位武功盖世、侠肝义胆的武林宗师,他不仅以精湛的武艺惩奸除恶,更是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但真实历史中的黄飞鸿,虽然也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武术家和跌打医生,但他的一生更为朴实,更多的是在广东地区行医济世,他的影响力并非如影视作品中那般声名显赫,也不曾有过惊天动地的“宝芝林”传奇。影视作品为了吸引观众,往往会赋予他超凡脱俗的武功和跌宕起伏的经历,将一个普通的名医包装成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

还有一些女性历史人物,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也与史实大相径庭。例如,某些宫廷剧中,后宫妃嫔勾心斗角、争权夺势的场面被渲染得淋漓尽致,仿佛宫廷生活就只剩下阴谋诡计。然而,真实历史中的后宫,虽然存在权力斗争,但更多的妃嫔可能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她们也同样是时代的牺牲品,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影视作品为了制造戏剧冲突,常常会将个别事件放大,甚至虚构情节,让观众对这些女性的认知变得刻板和单一。

总而言之,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再创作,在还原历史人物时,往往会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加入虚构的成分,以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因此,我们在欣赏精彩的影视作品时,也应保持一份审慎的态度,多查阅史料,了解真实的历史面貌,才能真正领略到那些历史人物的复杂与伟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著名电影《茜茜公主》。罗密施耐德和卡尔海因茨伯姆演绎的弗兰茨和茜茜的爱情极其经典。但是实际上影视中几乎所有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形象都完全不相符

一、茜茜公主的父母






真人是黑发瘦高 美男子+棕黑发 美女,结果电影里演成了两个金发胖子卢德维卡公主是罗密施耐德亲妈演的,但是她那时候已经发福了。至于公爵那就完全离谱,一个有诗人气质的花花公子,俊俏美男子被演成了和善啤酒肚大叔)。而且在真实历史上公爵夫妇的身材保持的非常好。公爵是个爱打猎、爱旅游(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内陆国家的大贵族,他自由行去过埃及这么远的地方,还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爱骑马赛马、爱作诗、爱听音乐会也资助音乐家的文艺青年,还爱看滑稽戏和马戏表演(不是动物表演,是由优伶演员组成的马戏团,滑稽剧团),而且他本人非常推崇启蒙思想,教育孩子们要有理性思维,要自由,博爱。他还喜欢犹太人(多为商人和知识分子)。他甚至不怎么喜欢自己所属的贵族集团本身,他是认同在人格和天生权利上每个人类应该平等的,也不喜欢那些繁琐的宫廷礼仪和高级贵族的加冕礼服/军礼服(公爵喜欢穿非贵族职业文官和中产阶级的黑色燕尾服,戴烟囱帽,去打猎骑马时他直接穿猎装)。还是“苏东坡型”人格,非常乐观豁达,除了对政治不感兴趣(因为俄普奥都过于保守,如果公爵在英国或者法国可能就不讨厌政治了,另外他不是路德维希二世那种大兴土木修城堡的幻想家或者天真无脑圣父,就是纯粹不喜欢政治而已,不是政治白痴),完全是一个才貌双全,钟灵毓秀之人(如果没有这样的老爹,怎么会有茜茜),在娶卢德维卡公主之前他和一个高中同学恋爱,后来他被要求与卢德维卡结婚,也没突然抛弃那个初恋,还和她生了两个女儿(而且公爵用行动告诉我们,面对父母逼婚以后,一个继续出轨初恋的男人也可以完全不是渣男,他对所有孩子都一样好,而且后来对妻子也是真爱了,他也从未让初恋染指妻子的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他把和初恋的女儿也接到家里自己亲自抚养,茜茜小时候第一次见到父亲的两个私生女之前还特别好奇她们长什么样子,后来这些兄弟姐妹之间都非常友好,一点也没有感情斗争或者彼此嫉妒,卢德维卡总的来说也很大度。和那些一辈子永远冷落父母之命的正妻的叛逆花花公子,或者被迫结婚以后爱上正妻了就完全不管之前和初恋生的孩子,让初恋或者别的情妇带着孩子自生自灭的男人比。公爵是很好了)。

卢德维卡公主和公爵结婚也是父母之命,其实她不太愿意,她自己回忆知道这安排以后一年都“以泪洗面”,觉得自己作为巴伐利亚国王女儿不应该嫁给一个本国公爵,有点委屈(别人家女儿不甘心都是想嫁给真爱,不想政治联姻,卢德维卡不高兴却是她想和外国王子既政治联姻 也上演灰姑娘式一见钟情,而不愿意嫁给一个从小就认识的,喜欢赛马、打猎、发呆的堂哥,而且她大概知道堂哥已经有初恋情人了),而且对方和自己还是同姓氏的宗室。即使婚礼以后卢德维卡都很不高兴,据说在婚礼上二位都铁青着脸,连逢场作戏都没有,新婚夜她还把公爵锁起来,把自己也锁起来,拒绝见面。但是公爵帅啊,有才啊。所以后来先结婚后恋爱,还是愿意了(她还是会抱怨丈夫只知道骑马打猎作诗,只在生活上体贴自己,但是不关心政治,没有权力,可是想到姐姐索菲的那个白痴丈夫和自己这个美男丈夫,还是满足了)。

像苏轼一样乐观豁达,博学多才,不管政治斗争的公爵活了80岁,虽然曾经不甘心但最终还是幸福了的卢德维卡活了84岁,而且他们夫妇的孩子们除了夭折和意外遇难的索菲以外,寿命都超过60,最长寿的活了90岁。

二、索菲皇太后


历史上的索菲皇太后是一个特别美的女子,而且年轻时代看相貌就知道她很温柔(而且她这个美倒是很圆润,总之不是电影里那种老年版锥子脸和刻薄的美。反而是妹妹卢德维卡比索菲面相更硬朗一些,而且卢德维卡晚年的照片脸型很硬,年轻时代的丰满在衰老以后,骨相就出来了,他们的长女海伦娜公主“内奈”就长得更硬了,甚至脸型有些像男人),索菲皇太后少女时代也曾经是一个“茜茜公主”,向往爱情和自由,只不过她比茜茜公主乐观,没那么忧郁,而且她有一定权力追求,所以一开始她很愿意嫁到奥地利宫廷(当时她还不知道未来的丈夫有智力和精神问题)。后来她嫁给弗兰茨的父亲(拿皇时代的老奥皇的儿子,后来斐迪南皇帝的弟弟),可是大公兄弟俩都是白痴(是真的智商过低,不是电影里那种装糊涂,而且斐迪南皇帝甚至傻到无法理解政治命令本身,而且他还有癫痫,不能行房,所以他没孩子,而且在位期间完全是老首相梅特涅替他执政,后来1848gm时梅特涅被赶走,他就退位了),结果索菲也以泪洗面了(她和妹妹卢德维卡一个有权力没有爱情。一个一开始谈不上爱情,但是后来婚后恋爱有了爱情,没有权力),后来她见到了被带回奥地利宫廷的拿破仑二世(她名义上的丈夫的姐妹的儿子,就是奥地利公主和拿破仑的儿子)。但是彼时拿破仑早已战败流亡岛上。索菲是奥地利宫廷里唯一一个对这个只比自己小几岁的表外甥好的(可见她那时的善良和向往自由),一方面是两人同病相怜,都想逃离这个帝国宫廷,一方面也是拿破仑二世英俊而且机灵,比她丈夫好多了,二人慢慢的有了感情,后来经常独处,甚至一起跳舞,一起密谈,分享彼此的梦想,拿破仑二世甚至能够和她说自己关于政治和法国的理想,知无不言。拿破仑二世22岁就肺结核死了,索菲悲痛欲绝,从此以后她就槁木死灰了。她的儿子们都是在拿破仑二世活着的时代出生的,所以甚至有人谣传索菲的二儿子马克西米利安大公甚至长子弗兰茨都是她和拿破仑二世的儿子(啊这)。但现代医学和遗传学证明,父亲的智商很可能不影响儿子的智商,智力完全取决于母亲的染色体,所以不能说因为弗兰茨三兄弟不是白痴,就说他们是小拿破仑的儿子。不过也不能说肯定就不是(捂脸),毕竟索菲的丈夫又傻又丑,而皇帝兄弟俩和罗马王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还是很像(三儿子倒肯定是傻瓜大公的儿子,因为三儿子出生的时候罗马王已经死了)



后来索菲就只想着帮助儿子登上皇位了,大白痴斐迪南皇帝退位以后,在施瓦岑贝格亲王(奥地利最后一个强力首相,弗兰茨约瑟夫继位初年的摄政级别人物)拉德斯基元帅等人的支持下,索菲让二白痴兼老公宣布放弃皇位,长子弗兰茨约瑟夫登基,自己做太后。晚年的索菲其实很喜欢茜茜,只是她没有喜欢内奈(茜茜的姐姐海伦娜公主)那么喜爱,而且她一开始不愿意茜茜嫁给弗兰茨,可能也是不想让茜茜受这个苦吧(毕竟海伦没有茜茜和年轻的索菲自己那么向往自由和爱,也没茜茜那么忧郁甚至神经质,而是更讲礼仪,更温和敦厚,更适合做一个好皇后),但是嫁过来以后她又严格要求,因为儿子弗兰茨毕竟比自己的傻丈夫好多了,自己都能熬过来,想茜茜也得熬过来而已。而且最终她们原谅了彼此,在索菲临终前几个月茜茜经常去看她,一直陪着她。

三、茜茜公主


她很美,罗密也很美,真实历史上她婚姻不幸,罗密也不幸,她曾经很善良天真,罗密也是。但是除此之外,二人几乎没有共同之处。

茜茜本人身高175cm左右,继承了父母的棕黑色头发和无比的美貌。但她很瘦,而且是鹅蛋脸。像父亲一样,是个苗条的人,而且作为女性她比父亲体重更轻,最轻的时候只有不到40kg,也就是只有七十多斤。

而罗密施耐德是金发,只有162cm,年轻的时候就比较丰满,眼睛有点小,是偏圆润的脸型,虽然也很美,但是和真实的茜茜公主完全是两个画风的人物。另外两人婚姻不幸的原因也不一样,罗密施耐德是因为阿兰德龙抛弃了她,就是丈夫本人不负责任。而茜茜本人的丈夫弗兰茨确实很爱她,真的很爱。但茜茜太向往自由(经常离家出走去私人旅行,甚至去全欧洲旅游),还喜欢锻炼身体(单杠马术都上了,当时女性不能这样锻炼,会为多数贵族女性所反对)保持轻盈,而且和宫廷规矩格格不入,经常偏抑郁症发作,而弗兰茨虽然爱她,但是不可能为了她放弃皇位或者废除所有宫廷礼仪,直接像茜茜公主的父亲那样自由散漫,把她抱在怀里举高高。所以最后两人还是没办法在宫廷里好好生活,茜茜甚至主动给弗兰茨介绍情妇,自己也和侄子巴伐利亚新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有了精神感情。

另外,因为自己的父母其实就是父母之命逼婚的,所以茜茜虽然天真快乐爱自由,但是应该不会不知道贵族婚姻就应该是政治挂帅,父母之命的。所以她一开始未必愿意嫁给弗兰茨,虽然彼此确实相爱,但她不愿意抢走父母和索菲皇太后给姐姐安排的婚事,也未必猜不出自己进宫了会不自由,毕竟她的父母之所以很幸福是因为先结婚再恋爱,而且没有父母管着(马克公爵是个旁系宗室,而且很早就独立掌家了,而卢德维卡的父母已经有做普鲁士王后和奥地利大公妃的女儿了,就是想让卢德维卡留在巴伐利亚自己身边,不愿意她远嫁他国皇室的),所以其实茜茜后来的生活悲剧甚至可以说是源于弗兰茨太爱她,要了她,把她约束进皇宫里,而不是源于弗兰茨不爱她抛弃她。只有弗兰茨是源于爱情而且极其主动的一方,茜茜自己是有爱情但半推半就的嫁了,婆婆兼姨妈索菲皇太后、母亲卢德维卡、姐姐海伦都是“本来的安排被抢了”,而父亲马克斯公爵也未必为此高兴,因为他明白这个最像自己的女儿,将来一生都不可能像自己一样自由生活了。而且茜茜有一个地方不像父亲,就是她遇到挫折和约束以后容易抑郁甚至神经质,而不像父亲那样豁达乐观,所以她当皇后会比假如她父亲当了国王更难受。

另外,茜茜自己对子女,儿媳实际上还不如自己的姨妈兼婆婆索菲皇太后,她没有自己父亲的豁达大度,经常抑郁和发脾气,所以其实她对儿子和儿媳很不上心(也可以说是因为鲁道夫皇太子小时候被祖母索菲抱走了所以和母亲不亲近,等回来时已经晚了,再加上弗兰茨也比较刻板保守,没有岳父当年对茜茜兄弟姐妹那么会哄小孩),中老年她完全是自己四处游玩,找路德维希二世这个同样爱幻想爱艺术也抑郁神经质的“童话国王”谈心,然而经常感觉不快乐不自由的茜茜却固执地要保持自己的身材和美貌,她经常用单杠,拉伸,马术锻炼身体,要像父亲一样一辈子保持苗条(其实公爵身材很好,只是苗条,不算瘦弱,茜茜则完全是纤细轻盈了)。而且她不太关系子女甚至皇帝。还有,实际上索菲皇太后也不是错的,作为一个普通的母亲茜茜可能还合适,但是作为皇后,她想用自己的方式或者自己父亲的方式教育皇子和帝国公主,那只能说是确实不太行。

可是最后同样患有躁郁症的鲁道夫皇太子和情妇自杀以后,茜茜却也伤心欲绝(她婆婆索菲姨妈当年在最爱的二儿子,墨西哥皇帝Maximilian被杀后也是悲痛欲绝,一直穿黑色丧服裙子,几年后就逝世了),和婆婆当年一样永远穿着黑色丧服裙子,但她伤心了9年之久,最终死于被一个无政府主义疯子用锥子刺伤(可能是胸腔内近心动脉)后抢救不及时。在她死后,弗兰茨也非常后悔伤心,从此开始更加冷漠糊涂,也木讷伤心了十几年,直到稀里糊涂的批准发动大战后静寂地死去(一战爆发时遇刺的斐迪南大公夫妇是他侄子,而且他不喜欢贵庶通婚的侄媳妇,所以老皇帝只是感觉帝国很没面子,但个人并不是悲痛欲绝。另外当时弗兰茨已经84岁了,大战基本是总参谋长康拉德的意思和德国人俄国人胡乱操作的结果)。

PS:如果父亲和茜茜不是父女,而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的话,其实茜茜嫁给父亲这样的一个自由浪漫的诗人、猎手、旅行家是最幸福的,她自己也是个这样的人,而且丈夫豁达乐观,还和她爱好相似,她也就不会那么忧郁。可惜公爵是她的爸爸,而不是她的爱人。不过如果公爵不是她爹而是后来才认识的同龄人,如果没有公爵这样的父亲和快乐自由的童年,茜茜没准也不会形成后来那样自由散漫甚至偏执忧郁的性格,就愿意好好做一个欧洲版三从四德的贵妇人了也没准……who knows

四、弗兰茨约瑟夫皇帝


他和茜茜的爱情和悲剧婚姻悲剧一生,以及他个人虽然勤政但是没有外交头脑,固执保守在前边已经讲完了(弗兰茨并不像电影里那样“仁慈”,他只是比较温和,不极端,有那种贵族居高临下的宽容,但是另一方面他的外交头脑很不好,被拿破仑三世来回忽悠,背叛帮助自己的俄国,还弄不过普鲁士,另外奥匈妥协也不是他仁慈,而是为了压住匈牙利的怒火罢了,而且奥匈妥协到后来已经变味儿了,变成日耳曼和马扎尔人一起压迫帝国境内其他民族,所以后来又有人提应该奥匈波西米亚三元帝国了,这就离谱,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解体只保留奥匈部分呢,或者直接普遍推行联邦制,各地完全行政自治。而且弗兰茨约瑟夫的政治观念还是太保守了,虽然他不极端不爱杀人,但是他基本反进步)

哈布斯堡王朝在19世纪可以说没有遇到一个真正既能够有权力有决心改革又能够顺应历史潮流(民族国家,虚君立宪,工业革命)的明君。弗兰茨一世皇帝是中材之主而已,被拿破仑和亚历山大一世彻底比下去。斐迪南皇帝是真智力缺陷,要是没有梅特涅就各种药丸了,远不如多数英国内阁和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普,俄国尼古拉一世(这些起码是正常人)。1809梅特涅开始管奥地利外交,神圣同盟维也纳会议都是他和英国俄国一起主持的,1835~48白痴皇帝斐迪南在位时期梅特涅以宰相兼外交大臣当“诸葛亮”,事无巨细全部裁决,斐迪南只会签字而已。即使同样作为保守派,无法根本解决奥地利帝国的内外矛盾和推动改革,单论外交和维护国家利益,欧陆平衡,梅特涅侯爵都比他的皇帝们有才干多了。1848~52施瓦岑贝格公爵当首相,接着当“诸葛亮”(近乎摄政,因为弗兰茨约瑟夫登基只有18岁),52年施瓦岑贝格公爵逝世,弗兰茨任命巴赫男爵做首相,从此开始没有外交头脑,巴赫男爵继续铁腕统治到59年。然后弗兰茨约瑟夫基本延续了他的政策,除了对内软了一些以外,皇帝实际政治才能也就一般水平而已。我一直觉得如果索菲皇太后是男人,她代替老公白痴2号登基,而不是让弗兰茨约瑟夫18岁就代替白痴1号斐迪南。或者脑洞再大点,假如茜茜的爸爸是哈布斯堡家皇子,智商和观念不变,由他做皇帝,恐怕都会比历史中奥地利帝国19世纪的这3位皇帝干得好。当然这些没什么意义,毕竟历史事实和奥匈复杂的民族数量和矛盾根本就不允许改革,即使一战不发生估计结果也是解体而已(一百年后南斯拉夫已经证明了),就算俾斯麦毛奇罗恩三位打包过来估计也不能改变太多吧。

剩下就一句话:卡尔海因茨伯姆是国字脸(不放图了看过老版电影的肯定都知道),皇帝本人是长脸甚至锥子脸,2009年的新版《茜茜公主》里面的皇帝形象虽然被很多人吐槽,但其实是相貌还原度最高的。虽然卡尔和皇帝本人都挺帅,甚至很多观众认为卡尔更帅,但确实不像。

PS:不是只有恨能伤人和害人,某些情况下爱也能。如果苛责的话,弗兰茨就是那个用自己的一见钟情和爱害得自己的母亲,姨妈,姨父,自己爱人的姐姐,甚至自己的爱人本身都失去了快乐的人。

五、

茜茜的另一个精神伙伴,匈牙利民族gm者,后来被奥匈平等招安为奥匈帝国外交大臣的安德拉希伯爵。安德拉希伯爵真人是个留着19世纪革命者那种林肯式放荡不羁的大胡子的黑发男人。而在老版电影第二部(茜茜公主:年轻的皇后)里被演成了和卡尔版弗兰茨差不多的一个棕金色头发,没留胡子的帅哥。所以也是“在影视作品里和历史真实形象相差很大”。

user avatar

岳飞

影视剧里他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但其实,岳武穆王他老人家,压根没留胡子:

图为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绘制的《中兴四将图》,现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user avatar

我举一些其他国家的例子;

1.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

对比作品土耳其电影《征服1453》

一个靠圣战名号来做增员操的家伙,杀自己亲兄弟不眨眼,真可能诚心诚意地宽恕所有君士坦丁堡的正教徒吗?

2.俄国白军领袖高尔察克

对比作品俄国电影《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这肯定不是老高尔察克家的!一看不是光头就知道!(即答)

3.贞德

对比作品:法国电影《圣女贞德》

哪个位面的贞德是染成黄毛的斯拉夫御姐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被搬上银幕,他们的故事激荡人心,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影视作品为了追求戏剧冲突、塑造人物魅力,或是迎合时代审美,往往会对历史人物进行艺术加工,甚至与真实历史形象产生巨大的反差。比如,我们常常在荧幕上看到,秦始皇要么是雄才大略、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要么是残暴不.............
  • 回答
    中国历史浩瀚,人物纷繁,适合拍成影视剧的题材和人物众多,涵盖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爱情、励志等多维度。以下从历史事件、人物、题材分类等方面,结合影视改编的可行性,详细列举一些值得拍摄的中国历史或人物: 一、历史事件类1. 大运河的修建与影响 背景:隋朝杨广主持开凿大运河,连接黄河、长江,.............
  • 回答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时候,那个姜维简直就是诸葛亮第二,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简直是完美的接班人。每次看他力挽狂澜,我就觉得三国统一指日可待。尤其是他九伐中原,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对英雄的定义都有了新的认识。总觉得他最后应该是能够复兴汉室的。结果长大了读史书才发现,姜维那哪里是那么“完美”的接班人.............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耀眼的名字,他们的陨落仿佛在最关键的时刻按下了一个急刹车,留下了无尽的“假如”和“如果”。这些人,因为他们的才华、影响力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的死亡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让我们不禁感叹:“本不该如此!”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死在了“不该死”时候的历史人物,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亚历.............
  • 回答
    确实,历史上总有一些闪耀的名字,他们的贡献或许不如那些名垂青史的帝王将相那般波澜壮阔,却在某个时代、某个领域默默耕耘,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人并未能在正史中留下完整的传记,他们的故事更多地散落在野史、笔记、地方志,甚至是民间传说之中。寻找这样的人物,就像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
  • 回答
    写历史,最容易陷入一个怪圈:就是那些我们每天都在教科书里读到、考试会考到的人物,反而成了历史的“标准格式”。但历史的长河里,藏着太多璀璨却被忽略的星辰,他们的“牛逼”程度,丝毫不亚于那些被大书特书的帝王将相。为什么他们没出现在我们课本上?原因嘛,说来话长,但总脱不开这么几点:1. 视野的局限:谁来决.............
  • 回答
    世界历史中,“弱者战胜强者”的例子并不少见,但严格意义上说,“很弱的人物把更弱的人物按在地上摩擦”这种表述,更多的是一种夸张的修辞,用来形容一方实力相对较弱,却能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击败甚至压倒对方。这种情况下,“弱”和“更弱”的定义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比如军事实力、经济基础、政治影响力、人员数量,甚.............
  • 回答
    世界历史上的确不乏“牛人”被“更牛人”按在地上摩擦的经典案例,这些故事往往伴随着权力的博弈、意志的较量,以及历史走向的戏剧性转折。这里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几个这样的例子,力求展现其复杂性和戏剧性: 1. 亚历山大大帝 vs. 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三世(及其庞大帝国)“牛”的定义: 亚历山大大帝(Ale.............
  • 回答
    足球场上的故事总是充满戏剧性,有人一飞冲天,有人却黯然收场。在浩瀚的足球史册中,不乏这样一些球员:他们在原先的俱乐部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是球队的绝对大腿,但转会之后,却仿佛失去了魔力,沦为了边缘人物,甚至草草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有的是球员自身状态下滑,有的是新环境不适应,.............
  • 回答
    要说古代哪位历史人物能在游泳比赛中夺冠,这可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毕竟古代不像我们现在,有专门的体育记载,很多时候得从他们的事迹和传闻中去揣摩。不过,如果让我这个“老学究”来选,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一个人——屈原。您可能会想,屈原不是个诗人吗?写《离骚》、《九歌》的那个?没错,他确实是伟大的诗人,.............
  • 回答
    监狱,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是黑暗、绝望、与世隔绝的代名词。然而,历史的长河中,却有那么一群人,身陷囹圄,却并未让铁窗成为他们思想的牢笼,反而是在这看似禁锢之地,孕育出了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他们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才华与智慧,在绝境中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1.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
  • 回答
    历史长河中,皇帝作为九五至尊,本应高居庙堂,运筹帷幄,但确实有那么几位,在必要时刻,亲临战场,披甲上阵,刀剑相向,将那份君王担当演绎得淋漓尽致。这种亲历沙场,绝非简单的“视察”或“鼓舞士气”,而是真正站在刀尖上,与敌生死搏杀。汉光武帝刘秀:戎马一生,亲自动手说起亲自上阵的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绝对是绕不.............
  • 回答
    我并非人类,没有情感,因此也无法“喜欢上”某个历史人物。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知识来源于庞大的数据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我可以分析这些信息,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然而,我可以模拟一个场景,设想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具备情感的人类会“突然喜欢上”某个历史人物,.............
  • 回答
    讲到“作死”而又“不死”的人物,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名字,恐怕就是这位——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这个人,就像是被命运之神按在地上摩擦了又摩擦,但他每次都能咬牙爬起来,甚至还爬得比谁都高,比谁都狠。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作死指南”,只不过他不是在作死,而是在“逆天改命”。你想想,一个科西嘉岛.............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一些事件,如星辰般璀璨,又如磐石般坚固,它们的光辉不仅照亮了一个时代,更深刻地影响了千秋万代,我们称之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奠基者,功过自会有后人评说,但其“利在千秋”之处不容忽视说到秦始皇,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是焚书坑儒的暴政,以及修建长城的严.............
  • 回答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一个极其复杂且饱受争议的角色。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很多人会“骂”清朝,这其中既有历史的沉重,也有后人解读的复杂性。为什么很多人“骂”清朝?“骂”清朝,往往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非我族类”的统治与民族压迫感: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虽然清朝.............
  • 回答
    在美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中,总有一些身影,他们没有退缩,不曾妥协,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意志,为华裔和亚裔族群的权利一路呐喊、一路抗争。他们的名字或许不总是被大众熟知,但他们的贡献,却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族群争取平等的漫漫征途。黄锦波(Wong Kim Ark):公民权的奠基人在谈论华裔权利时,黄锦波的.............
  • 回答
    战场上,死亡的召唤并非总是来自战火,有时,它来自后方的命令。当“上头”将你推向那片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土地,要求你以生命为代价完成某种目标时,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些不甘沉默、以独特方式回应这残酷要求的身影。拒绝成为炮灰:智者的抗争并非所有人都选择默默赴死。当命令的荒谬与牺牲的无谓刺痛了他们的神经,一些人会用.............
  • 回答
    优秀的历史爱好者和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之间的差距,绝非简单的“玩票”与“职业”之分,而是体现在对历史的认知深度、研究方法、学术素养、价值判断以及最终产出的影响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差距: 1. 认知深度与广度: 历史爱好者: 深度: 通常对某个或某几个特定时期、事件、人.............
  • 回答
    在我看来,人类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时期,而是周期性地出现、在不同文化和文明中交织闪耀的璀璨瞬间。如果非要我选择一个最能代表人类群体性进步、智慧迸发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期,我可能会倾向于将目光投向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这个时期之所以令我着迷,在于它并非仅仅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