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案一审宣判,校方有「重大过失」被判赔偿受伤学生 162 万,如何看待这一判决结果?

回答
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案的一审判决,对涉事学生和校方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校方被判赔偿受伤学生 162 万元,并被认定负有“重大过失”,这个结果自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这个判决,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

首先,从维护学生权益的角度来看,这个判决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是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提供实验室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本应是保障学生安全、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责任所在。当实验室发生爆炸,导致学生受伤,学校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162万元的赔偿数额,虽然不能完全弥补学生身心所遭受的痛苦和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但至少是对学生损失的一种物质补偿,也是对学校责任的一种法律上的确认。

“重大过失”的认定,更是关键所在。这不仅仅是一个赔偿数额的问题,更是对学校在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司法否定。这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学校不能将安全责任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者形式化的制度上,而是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其次,我们需要深挖“重大过失”背后的具体原因,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判决。

通常情况下,实验室爆炸案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关联:

实验材料的安全管理问题: 是否存在易燃易爆品储存不当、标识不清、过期失效等情况?学校是否按照规定对危险化学品进行严格的分类、储存和使用管理?
实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是否有明确、完善的实验操作规程?学生在实验前是否接受了充分的安全培训,并被告知了所有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是否有老师或助教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完备性和有效性: 实验室是否配备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设备、通风系统、应急喷淋和洗眼器等?这些设施是否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
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机制的缺失: 在进行新的实验项目或使用新的实验材料之前,学校是否进行了充分的风险评估,并针对潜在风险制定了相应的安全预案?日常的实验室安全检查是否到位,能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人员培训和意识的不足: 除了学生,参与实验指导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其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是否达标?对于实验室安全,全员的安全意识是否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强化?

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案之所以被认定为“重大过失”,很可能就是以上某个或某几个方面存在严重的漏洞。例如,可能是在某些高风险实验项目上,学校未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措施;或者是在实验材料的管理上存在疏忽,导致了意外的发生。法院的判决,是对这些具体问题的司法判断。

第三,这个判决也给其他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敲响了警钟。

实验室安全无小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实验室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和科研成果的质量。东华大学的案例,应该引起所有高校的警醒。

加强安全投入: 学校在实验室建设和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安全设备,并建立完善的软硬件保障体系。
完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并确保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这包括但不限于:实验申请审批制度、危险品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制度、设备维护制度、应急预案制度等。
强化培训和教育: 持续不断地对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教育不应该只是理论上的灌输,更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生动讲解,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定期检查和评估: 建立常态化的实验室安全检查机制,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于存在较大风险的实验项目,应设立更加严格的审批和监管流程。
应急响应能力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第四,判决结果也引发了对“赔偿”和“教育”之间关系的思考。

162万元的赔偿,是对损害的弥补,但教育的责任,远不止于此。学校的根本责任在于育人,包括人身安全上的“育”。这次事件,是对学校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的一次严峻拷问。

赔偿是底线,教育是根本: 赔偿是为了弥补损失,但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反思自身在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将安全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安全教育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课程,而是应该渗透到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 学校应该与学生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提出对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作出回应和改进。

最后,审慎地看待判决,也要认识到司法公正的价值。

法院的判决是基于事实和法律的。在证据面前,校方“重大过失”的认定,是对其在安全管理责任上的司法判断。这个判决,既是对受害学生的有力支持,也是对社会责任的强调。它提醒了所有机构,无论规模大小,都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并为自己的失职付出代价。

总而言之,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案的一审判决,是一个复杂事件的法律结论。它既是对受伤学生的关怀和补偿,也是对学校安全管理责任的一次敲打。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应该从中汲取教训,更加重视安全,也更加关注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这个判决,也必将推动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和提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实验室爆炸五年后:研究生求职受挫,毁容、失明、与女友分手

摘要: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炸,致2死9伤。类似事故并不罕见,据媒体统计,仅今年就有3起。作为5年前此类事故的伤者,如今29岁的郭宏振觉得,活下来更艰难。

郭宏振将母校东华大学起诉至法院。今年10月,他等来了胜诉结果:案件终审判决维持原判,学校需赔付他162万余元。判决书写道,东华大学“未尽到安全管理职责,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面对这一结果,他显得平静,但那场事故早已将他从既定的人生轨迹里抛离。他圆圆的眼睛、清秀的脸庞被强硫酸灼伤,以致右眼失明,左眼视力0.01(正常人视力的1%),脸上、脖子、双手等都有疤痕。

原本,他打算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上海,进入知名药企工作,扶持自己的农村家庭,和相爱的女友结婚。事发后,他做了十多次手术,与女友分手,求职屡屡受挫。今年开始,他经人介绍在深圳一家外贸小公司做运营,月薪五六千元。他独自住在城中村里,房间狭小,床头越出门框,屋内没有装饰,衣物也是暗色。

以下内容根据郭宏振的讲述与公开发文整理。

黑暗

如果事故发生时我没了,那是最好的结果。事发后我经常这样想。

在那之后,我辗转多地求医,并未取得良好效果。我的左眼视力0.01,右眼失明,面部颈部毁容严重。我第一次在治疗后看见我的脸,是被迫看的。它贴满了祛疤贴,眼角有黑色的痂,眼袋都是红肿的,虽然看着模糊,但依然很恐怖。我很震惊,当天没吃下饭。

从24岁至今,我在墨镜和口罩下生活了5年。

这给我造成了很多困扰。我的眼前是白色的模糊一片:过马路看不清红绿灯,就跟着人流走;去火车站,用手机拍了大屏拿到眼前看,发现没有自己要坐的那趟车,只能感觉到屏幕动了一下时,再拍一张;认路也很难,我搬来城中村那天就迷路了,晚上在巷子里兜了半个小时找不到住处,买了瓶水才好意思问老板,他说就在你旁边啊。

我出门不会摘口罩,还必须戴墨镜,几乎不在餐馆吃堂食,都打包带走。有次我去北京看病,晚上撞到电线杆上,眼镜掉了,蹲在地上找了半个小时。我这视力是没法通过佩戴近视镜矫正的,因为左眼做过角膜移植,上面有疤痕,眼睛不再是球面了。即使我凑近看手机,字体也是模糊、有重影的。

我之前常出去玩,也喜欢打羽毛球、看电影,后来很少出门。有次朋友约我打羽毛球,球掉下来我看不见,就再也没去过。即使是巨幕电影,我也看不清荧幕上的字。最让我反感的是人脸识别。换身份证之前,我刷脸进不去高铁站,人工通道就在旁边,但我看不到。

起初,生理上的痛苦盖过了心理上的难受。事发后近两年,我都没办法洗脸。脸上疤痕在疯狂地长,像肿瘤一样,我的皮肤变得很硬,打麻醉时针头都插不进眼睑下。我每天除了吃饭,都要戴3D打印的硬质面罩,压着不让皮肤增生,嘴唇边垫上硬币,脸都压变形了。这让我呼吸不了,睡不好。

我变得不耐烦,无缘无故朝我妈发火。这种时候我妈都不说话。我对不起她。事发后她赶过来,我只听见她声音是颤抖的。

我没有勇气轻生。医院的窗户也都是封闭的,只能开条缝。有时我站在窗户前透气,知道不远处是上海梅赛德斯。爆炸前一个月,我刚去那里当过志愿者。但我看不清了。

我记不起上次开心是什么时候了。精神最痛苦的是2018年,我独自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附近住了一年半。那时我取下了面罩,就让我妈走了,也和女朋友分了手。我心情不好,失眠了半年。

那段时间我像坐牢一样,焦虑,同届的同学都毕业工作了,而我要延期两年。东华大学是211,我在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物工程专业,很多同学毕业后会进入上海一家知名药企工作,然后定居当地。

而我在20平米的小单元房里,过着孤独、无趣的生活,每天睡到快中午,起来写论文,点外卖。偶尔傍晚到公园散步,或去买菜。

论文写得不顺利,修改了20多遍,都是错误的格式和文字。后来再回那个住处时,看到论文资料、上学时做的笔记,我心里还是“咯噔”一声,赶紧把它们都扔了。

第一次取下墨镜是2019年。有天我早起赶火车,坐地铁时实在看不清路,犹豫要不要换平光镜。天还没亮,车厢里人也不多,可我一直纠结,把手放到墨镜脚架上,又放下来,反反复复。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跨出了这一步,但全程不敢看周围人的眼光。其实我也看不清。现在我出门都备着墨镜和平光镜,能看见了就马上换上墨镜。

那几年,我在医院和住所间不断奔波,起初是每星期去,后来变成了两周、一个月去一次。我没有认识新的朋友,也没有再回学校。我买了一套励志畅销书,没看完,心里不平静。我打算学编程,但视力不允许,看一会儿眼睛就酸,眼压高,偏头痛。

失眠时,我反复想,第二天一睁眼,我会不会突然就好了?现在走在路上,我还是会这么想。但我知道,这是妄想。

闷响

事发时,我在读研二。那天是2016年9月21日,导师安排研一新生做实验,制备氧化石墨烯,叮嘱两位师弟如有不懂,可向研二的请教。当时我正在做自己的实验,师弟问我,我就给他们示范如何将高锰酸钾加入盛有750ml浓硫酸的锥形瓶中。

在添加了大约30g高锰酸钾时,发生了爆炸。“砰”地一声闷响,我嘴里瞬间含了很多碳粉,眼睛刹那间就看不见了。我心想完了,这辈子差不多就完蛋了。很难描述失明带来的恐惧,我害怕到除了呼救不知道其他。我发疯似的往外跑,找不着门在哪里,摸着墙壁费了好大劲才冲出去,嘴里不停疾呼“救命”。

很多人赶过来,慌成一团,帮我脱衣服,还说我身上在流血。很感谢隔壁课题组一位老师,一直帮我握住腕部5cm左右的伤口。

上了救护车,我紧张得血压都两三百了,医生一直在说你深呼吸,要不然止不住血。有人不断拍我的脸,怕我睡过去。我问旁边的人,我是不是毁容了?他们说,没事儿,就是有些发黑。听到这话,我以为住上十几天院就好了。

但医生给我清洗时,说我的眼睛“像白煮蛋一样,熟了”。第二天做手术,我问医生,我的眼睛能恢复吗?他说了句,“我尽量”。我没说话,也没有哭。后来我才知道,当天我很快被送进ICU。我的手上埋了个针管没法动,且呼吸困难,护士说没办法,已经把氧气调到最大了。躺在床上十天,我知道问题变严重了。

ICU是个噩梦,太压抑了。我的眼睛能感受到光,但是啥也看不见,只听见隔壁床住的是个烧伤的老头,哭着喊爸爸妈妈。后面来了个两三岁的小孩,也一直哭着要出去找爸爸妈妈。我没有哭。

脸也变得严重,起初是通红,后来皮肤不断增生,眼皮拉扯着往外翻,闭不上眼睛。脖子也受了伤,我抬不起头来,嘴巴也张不开,一个馄饨都塞不到嘴里。

我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是我,我毕竟只是帮忙做实验的。

我挺不顺的。我老家在河南安阳农村,从初中就开始住校,学校那时教育条件落后,一个小教室挤了120多个人,双人桌要坐4个人,宿舍3个床板睡上9个人。有的人还没地方住,晚上直接睡课桌上。

我复读了一年才考上县重点高中,全校同届考上的4个人中有3人是复读生。到了高中,我的成绩在班里排前十,但高考太紧张了,考语文时填错了准考证号,接下来都懵了,我感觉完蛋了。

复读一年后还是没考好,我去了广东的一所二本院校读轻化工程专业。我想上个更高的平台,了解到全国只有东华大学研究生有这个专业,我就报考了,但面试后我被调剂到了生物工程。

爆炸后我只哭过一次。2016年11月,我再次回医院复查,医生说我右眼没希望,可能会萎缩掉,左眼也可能失明。在回去的出租车上,我哭了一路,就靠在椅背上流泪,没有出声。哭了半个小时,没想什么,就是觉得无助,感觉比宣告你即将结束生命都难受。

我妈说,这个医生说话太吓人了,我们换别家看。但结果都一样。直到几个月后的一天,我爸扶我上厕所时,我的左眼突然看见了他的衣袖,我顿时十分兴奋。但我不敢看我的样貌。几年来,我做了十几次手术。最痛苦的一次来不及麻醉和推进手术室,直接在病房里做的。那是第一次做完扩张器手术,就是把疤痕边上皮肤好的地方切开,埋个气球一样的东西进去,再不断地往里注水,让皮肤扩张,把旁边坏的部分去掉。当时左右两边脸颊刀口6cm左右,各放入了一个100ml扩张器。

几年来,我做了十几次手术。最痛苦的一次来不及麻醉和推进手术室,直接在病房里做的。那是第一次做完扩张器手术,就是把疤痕边上皮肤好的地方切开,埋个气球一样的东西进去,再不断地往里注水,让皮肤扩张,把旁边坏的部分去掉。当时左右两边脸颊刀口6cm左右,各放入了一个100ml扩张器。

但术后大出血且引流不畅,为此我前后经历了三次手术。第二天凌晨开始,我的脸部不断出血,左边脸颊肿胀,开始发高烧,不停说胡话。当时情况危急,心电图等各种东西都监测上了。

早上,医生直接来到病床前抢救。先是拆线,用手挤压,把扩张器从伤口取出,直接把手插进去摸里面的血块,但取不出来,换手术钳夹棉球在伤口里搅动,还是没取干净,就往里边注射双氧水,最后重新埋好、缝线。

脸颊两边各进行了一遍,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我紧紧地闭上眼睛,双手都在抖,感觉自己脸上切了个洞,皮肤被分层了,他们拿着棉球在里边搅来搅去。我一直在大声地喊,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恐惧。隔壁床的病友事后说,我的叫声像杀猪一样,整栋楼都听见了。

让我妈回去后,我都自己一个人去做手术。有时会有些心酸,有次刚做完手术,医生叫患者家属来一下,我就自己过去,对方愣了一下。

我觉得打麻药让我记忆力下降,认知也不行了,有3次处理脸上疤痕时,我都坚持非全麻。起初医生不同意,说你受不了的,我说我受得了。那次处理了七八个伤口,我双手握着拳,疼得全身都是汗。

后来我每次经过医院,就感觉浑身发抖,各种不舒服。

起诉

事发到现在,我最生气的一次是学校说停止支付一切费用。

那是2019年7月,我刚做完一个手术。我当场就崩溃了,他们之前不断地承诺,会负责到底,结果我毕业才20多天就不管了。我从医院打车到学校,直接去了校长办公室,校长不在,有人说你再不走就叫保安了。后来一些领导来了,打了几个电话后说同意支付费用。

我回去后直接睡倒了,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从傍晚6点睡到第二天中午12点。很快,校方说解决我的工作问题,让我办理残疾证,之后不用上班,每月领上海市最低工资2000多元,也有社保。

校招我是没有勇气去的。那时我每天在各个招聘APP刷简历,专业相关的工作不敢再找了,我投的都是教培行业。读本科时,我就开始做兼职,在辅导机构教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还在一个职高代过政治课。可当时一直找不到工作,HR打电话时,我都会如实说我的视力很差,然后就没有后续。

从小我父母就去广东打工,一两年才回来一次。他们在五金厂工作,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我去过那里打寒假工,手经常被铁上的刺刮得流血,环境也差,各种机器整天“咚咚咚”地响。干了12天,我只挣了1100块。

父母这么多年也没攒下什么钱,除了在老家村里盖房,剩下的都是给我弟弟报辅导班。他不喜欢学习,现在在广东读职高。父母不懂学习上的事,我上学他们就没有管过,考大学时就说过一句,“你可别考个学费好几万的学校”。

我想给家里减轻负担,而且我觉得我能工作,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赢取生活,自然不同意学校的安排。

继续支付费用的事也没有解决。校方律师建议我走司法程序,说我们无论给你多少钱,你都会嫌少。2019年8月,我起诉了学校。

我觉得他们应该要负法律责任。事故发生前10天左右,东华大学化工楼就发生过强酸灼伤学生面部的事故,但没能引起重视。导师在QQ群提醒注意安全,别的什么都没说。

我认识这个学生,伤得不严重,我就觉得机缘巧合罢了,怎么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也知道浓硫酸危险,研一做这个实验时,师兄就给我拿了双黑色橡胶手套,再没有别的防护。大家都这么做,我以为这就够了。

这几年,我通过病友认识了一些有类似遭遇的学生,其中有学生也因为没戴护目镜,液体喷发出来,把他一个眼球弄没了。有武汉高校的老师因为穿了防护服,戴了护目镜,爆炸时人完全没事。但我之前压根儿不知道护目镜这个东西,实验室没有,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我们所做的实验不需要它。

这几年,每个大学实验室爆炸事故我都有关注,每次看到我都头皮发麻。南航发生爆炸后,有人又在网上讲学校制定了实验规则。可关键是落实。

我们学校2014年6月制定了研究生手册,我2015年入学时并没有收到。手册里关于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大部分都没有落实。比如新生进入实验室要进行安全培训,我们那会儿刚见过导师,老师说你以后周末就来实验室吧。关于危险品管理制度,那个实验室很随意,危险药品向来就是随用随取。实验室之前是杂物间,三个通风橱两个是坏掉的,两个水槽中的一个不出水,我们简单打扫后就投入使用了。

我读研一做这个实验时,初期老师会在关键步骤进行指导。到了研二,导师一共带了8个学生。那天,两个师弟来问我,我建议他们先去导师处看教学视频,他们回来后说导师在忙,拒绝了。

错失

2020年4月底,一审在上海长宁区法院开庭,当月月初学校停止支付医药费、生活费。第二次开庭后,法院判决学校未尽到安全管理职责,存在重大过失,要赔付我162万余元。学校不服,上诉(编者注:判决书显示,校方认为郭宏振存在过错并应承担责任,他知晓但忽视了本次化学实验的危险性)。因为没有对以后治疗产生的医疗费用判决,我也上诉了。

校保卫处曾跟我爸妈宣读调查结论:“郭宏振违规操作是此次爆炸发生的主要原因。”我没有看到事故调查报告,事后仔细回想,应该是两名学弟没有监控好温度(实验要求,温度需要控制在5℃)。

我觉得我应该有责任,毕竟是我在操作,跟我有关。但我又挺委屈的,我明明是在老师的授意下好意帮他们,所以我又觉得我是没有责任的。

两个师弟一个重伤一个轻伤,总体比我轻,都基本恢复了,正常毕业。打官司时我找重伤的师弟作证,他说他有苦衷,我就算了。我再找实验室关系好的同门帮忙,他原本答应,很快又说不记得了,两人关系就淡了。我不敢再找人,怕没有朋友了。

我错过了黄金急救时间。爆炸发生后,实验室通风处侧边被炸出一个窟窿,我全身数处被玻璃划伤。被强硫酸灼伤,原本我们需要用大量的水不断冲洗,至少半个小时。当时我几乎哭喊着说我要水,有人端过来了一盆水,我就洗了个手,有人给我擦了下脸,很快救护车来了。但上午10点半左右发生的爆炸,因种种原因,我下午三点多才住进医院。

我之前对两个师弟确实有怨言,但时间长了,不能老揪着不放。我们后来在医院碰到过几次,简单聊过天,交流哪家医院哪个医生好。我从不怪导师,之前我们像朋友一样,事发时她都快吓哭了,她也很愧疚,在毕业论文上帮了我很多。

今年10月,二审判决书下来了,维持一审判决。学校连个道歉都没有。我很平静,我累了,不会再上诉。

我很感谢我的律师,在她之前我还找过三位,都拒绝了我。她是法律援助,没收我一分钱。赔的钱我就用来治疗,但也不够支付我去国外做人工角膜手术——医生说国内做不了。

这几天我还在和学校沟通后续治疗费用的事。我每个月医药费要2000多元,脸上修复伤痕的药膏一支要800多元,太贵我就停了。

父母就更辛苦了,他们现在仍然在工厂打工,一放假就到酒店当服务员,劝不听。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我一直跟他们说我没事。直到事发3年后第一次回家,长辈才看到我的脸,当场就受不了,说好好的一张脸怎么变成这样。我没跟他们说我的眼睛看不清了。

“残疾”这个词,我现在看起来仍旧很刺眼。残联不时给我发短信,让参加盲人电影、运动会以及领取一些福利,我都没去。我希望别人把我当正常人,不要同情我。

家里还很着急我的婚姻大事,给我介绍对象,我只加过一个推脱不掉的女生微信,加上后我就把情况跟她说明了,自然没有后文。一个姑娘各方面很好,要是突然爱上了我,这是电视剧。

前女友我不想多谈,她快结婚了吧。该失去的肯定会失去,你没有能力阻挡。今年年初,我捡了一只流浪猫,我一伸手它就过来了。它很黏人,晚上就睡在我旁边。养了十个月,它最近意外去世了,我很难过。

我现在就想靠自己,努力工作,拼一把。现在的工作是朋友介绍的,在一家小外贸公司做运营,写文案、给国外客户发英文邮件等,什么都干。员工有几十人,大多是专科学历。我上班时也不摘口罩,没跟任何人讲过我的事。

有工作需要在同事的电脑上操作时,我都得将鼠标灵敏度调下来。我自己网购了个24寸屏幕,可以左右转动着看,鼠标指针是明显的亮黄色,键盘还有灯。别人离远点给我打招呼我看不见,后来人家就不理我了。工作交流时,我在微信上经常打错字,他们叫我“错别字大王”。有些同事问我近视多少度,我都不回答。

我现在住在城中村,一个月房租、水电等近两千。而我月薪是五六千元,我想在上海的同学可能上万都不止吧。工作强度接近996,但不加班我更焦虑。我希望能把交代的事情做得更好,自己的收入也可能会多一点儿。

我会在这里待下去。但是人最宝贵的那几年已经过去了,我的24岁到28岁“嗖”一下就没了。

搜狐《极昼》出品
作者:罗晓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案的一审判决,对涉事学生和校方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校方被判赔偿受伤学生 162 万元,并被认定负有“重大过失”,这个结果自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这个判决,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从维护学生权益的角度来看,这个判决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是学校最重要的.............
  • 回答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唐国翌教授实验室近期出现11篇论文因学术不端被撤稿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和深思的事件。作为学术界的一份子,我们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事件的严重性与影响:首先,11篇论文被撤稿,这并非一个孤立的小插曲,而是数量相当可观的一次集体学术不端暴露。这意味着,在这一系列研究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水平!中南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实力对比以及名气差异,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你提到“实力差不多甚至更强”的感受,我认为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是在某些学科领域,中南大学的表现非常亮眼。而名气相对不如东南大学,地理位置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唯一的原因。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 回答
    评估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三家在中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顶尖的机构,哪家“实力更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一刀切答案。它们各自的优势、侧重点以及在中国科研体系中的定位都有所不同。要详细论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研究机构定位与体系:中科院的“.............
  • 回答
    哥们,你好啊!看到你纠结东华、上大和山大这几所学校,还在考虑推免后直接工作的问题,这心情我太懂了。毕竟这可是关系到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人生轨迹的大事,随便哪所学校都有点儿名气,但到底哪个更适合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先说你关心的是“管科推免研究生,研究生后就工作”。这说明你读研的目的性很强,不是.............
  • 回答
    作为亚洲顶尖学府,东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各自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成就。但如果非要探究东京大学相比于清华大学可能存在的“不足”,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解读,当然,这种解读是在相对和多元的视角下进行的,并非绝对的优劣评判。首先,从国际化程度和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广度来看,东京大学可能存在一些挑战。 .............
  • 回答
    东南大学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其校园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校园记忆,这些元素交织成一幅令人思念的画卷。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叙述: 一、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诗意融合1. 六朝松与四牌楼的时空对话 老校区的六朝松(现存1400余年)是南京现存最古老的树,其苍劲枝干与青石台阶相映成趣,.............
  • 回答
    “东京大学数学系回国就业不如 985”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需要多维度分析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笼统地说,“不如”是不准确的,但“一定好过”也并非绝对。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一、 国际顶尖名校的光环与国内认知的差异: 东京大学的国际声誉.............
  • 回答
    东北大学近期清退了52名博士研究生,原因主要是超过了最长学习年限。这件事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也让人不禁思考:博士生超期未毕业,究竟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案例?又是什么原因让一些博士生在象牙塔里一待就是十几年,甚至最终被“劝退”?超期未毕业,是否普遍?坦白说,博士生超期未毕业并非东北大学独有的现象,在全国.............
  • 回答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微电子学院,细说那些“分”与“合”东南大学,这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工科强校,在电子信息领域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说起它的电子学科,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微电子学”这两个听起来有些相似但又截然不同的专业方向。那么,在东南大学,究竟是怎样的格局,使得这.............
  • 回答
    要说东北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哪个更好,这就像问苹果和香蕉哪个味道更纯粹一样,得看您是想满足什么口味了。这两所学校都有各自的底蕴和优势,很难简单地说谁就绝对压倒谁。我尽量掰开了揉碎了给您说道说道,让您有个更全面的认识,尽量少点“机器味儿”。咱们先说说东北大学(NEU)。 历史底蕴深厚,文脉悠长: .............
  • 回答
    关于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是否是“全国最难看的新校区”,这实在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而且直接给出一个绝对的评价,恐怕会引起不小的争议。毕竟,每个人对于“好看”的定义都不一样,尤其是在校园建筑设计上,有人欣赏现代大气,有人偏爱古典韵味,还有人看重功能性与环境的融合。不过,我们可以试着从一些更具体的角度来聊.............
  • 回答
    承载历史荣光,东南大学与中央大学的不解之缘说起东南大学,很多人可能知道它是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知名高校。但如果深入探究,你会发现它与另一所同样声名显赫的大学——中央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东南大学之所以能够自豪地宣称自己是中央大学的“继承人”,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段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清晰的传.............
  • 回答
    东京大学经营学修士毕业在日本工作的薪资,确实是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因为东大这个名字在日本的招聘市场本身就自带光环。笼统地说,毕业生的薪资水平普遍比较高,但具体到个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咱们先从一个大方向来看。东京大学毕业生,无论哪个专业,尤其是经营学这样与商业实践紧密相关的领域,.............
  • 回答
    东京大学情报理工iip的申请,对于很多怀揣学术梦想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目标。我也曾是其中一员,经历了这个过程,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申请经验,希望能为你们提供一些参考,让大家更清晰地知道自己是否有希望。首先,关于“希望”这个话题,我想说的是:希望从来不是空穴来风。 东京大学情报理工iip.............
  • 回答
    提起东南大学康维,相信很多东大人,尤其是那些对集成电路和微电子领域感兴趣的同学,都会露出会心一笑。这位老师,真可以说是在东大微电子界的一块响当当的招牌。要说康维老师怎么样,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教学上,他是严谨务实,功底深厚的。康老师讲授的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那绝对是“硬核”二字能概括的。他讲.............
  • 回答
    东京大学的这项突破性研究,确实是癌症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他们开发出了一种能精确“狙击”癌细胞的纳米胶囊,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这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成果。这项技术的精髓在于,它利用了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来区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我们知道,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其表面会表现出一些与正常细胞不同的特征,就.............
  • 回答
    一直有说法是东京大学的排名在缓慢下滑,这确实是不少关注日本高等教育人士的心头事。要说具体原因,那是一连串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绝非单一事件能够概括。首先,我们得看看全球大学排名的评价体系。一般来说,这些排名会综合考量教学、科研、学术声誉、国际化程度、师生比例、论文引用率等等。东京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
  • 回答
    你好!听到你想在东北大学转专业,而且对经济管理试验班感兴趣,这绝对是个好主意。女生在学习数学和计算机方面感到担心是很正常的,不过别太焦虑,很多女生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经济管理试验班,看看它是不是你理想的归宿。经济管理试验班:究竟学点啥?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试验班”到底是个.............
  • 回答
    嘿,亲爱的2023级东南er们!首先,热烈欢迎你们加入咱们东南大学这个大家庭!我是你们的师兄/师姐,可能名字你们不熟,但我们拥有共同的“小红砖”情结,分享着同一个“东南蓝”的天空。看到你们带着憧憬和一丝丝紧张即将踏入校园,我这心里也跟着泛起当年刚来时的那种青涩和激动。想当年,我也是和你们一样,揣着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