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蒙古语中奇怪的人称代词属格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回答
关于现代蒙古语中奇怪的人称代词属格的出现时间,这个问题触及到语言演变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历史长河中,语音和语法规则会发生微妙而又深刻的变化。要精确到“什么时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语言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明确的“出生日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历史文献和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来勾勒出这个现象可能出现的时间范围,并理解其背后的演变逻辑。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奇怪的人称代词属格”指的是什么。在蒙古语中,属格通常通过后缀来标记,例如与格(b/v/p)、二格(iy/yi)、三格(dur/tur/etc.)等。而我们通常说的“奇怪”,往往是指那些看起来不太符合一般规则,或者在历史演变中显得有些“特立独行”的属格形式。

历史背景:从古蒙古语到现代蒙古语

要理解现代蒙古语的属格,我们需要回顾其前身——古蒙古语。古蒙古语(XIIIXIV世纪)的语法体系相对清晰,人称代词的属格形式也遵循着一套相对稳定的规则。例如,第一人称代词“bi”(我)的属格形式,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但这都与其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结构有关。

语言的演变不是线性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语音变化: 语音的自然消退、融合、裂变等过程,会逐渐改变词语的形态。
类推作用: 语言使用者倾向于将已有的规则类推到新的词语或旧有的词语上,从而产生新的形式。
借词和外来影响: 其他语言的接触和影响,也可能引入新的语法现象。
社会和历史因素: 政治变迁、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都会对语言的演变产生深远影响。

“奇怪”属格的可能根源与出现时间线索

我们提到的“奇怪”人称代词属格,很多情况下是由于语音的弱化和不规则的简化造成的。在从古蒙古语到现代蒙古语的漫长演变过程中,许多词语的末尾音节,尤其是那些不承受重音的音节,很容易发生弱化、脱落或与其他音素融合。

举例来说,一些早期文献中清晰的属格后缀,在后来的口语和书面语中可能因为发音的便利性而发生简化。例如,某些表示所属关系的后缀,在不同方言或不同历史时期,可能出现略微不同的发音或书写方式,这种差异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被视为“奇怪”。

具体到人称代词属格,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 语音弱化导致的变体: 许多属格后缀本身就是音位变化的产物。例如,一些以辅音结尾的后缀,在与词干的元音结合时,会产生不同的融合形式。如果人称代词的词干本身也存在语音上的变化,那么组合起来的属格形式就可能显得更加复杂和“不规则”。

2. 类推和简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使用者可能倾向于简化那些不常用的或者发音较为复杂的属格形式。这种简化可能不是严格按照语音规则进行的,而是基于一种“习惯性”的类推。例如,如果某种属格标记在大部分词语中都遵循一个简洁的模式,那么在人称代词上,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简化倾向,即使这种简化并非源于最初的语音规则。

3. 方言差异的整合: 蒙古语是一个拥有众多方言的语族。在从地方性方言到一种相对统一的“标准”蒙古语(例如喀尔喀蒙古语)的形成过程中,不同方言中存在的、甚至有些“奇怪”的属格形式,可能因为一些历史或社会原因被保留下来,或者影响了标准语的形成。

推测出现时间:

由于没有明确的历史文献直接标注“这一天,我们的人称代词属格变得奇怪了”,我们只能根据语言演变的已知规律来推测。

从中世纪后期到近代早期(大约XIVXVII世纪): 这是许多语言发生重大转折和整合的时期。古蒙古语的规范性逐渐减弱,口语的变异开始增加。许多语音上的变化,如元音弱化、辅音的同化或脱落,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开始活跃。因此,人称代词属格中的一些“奇怪”现象,很可能在这个时期就开始萌芽或逐渐形成。

近代(XVIIIXIX世纪): 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教育的普及,语言的标准化进程加速。但在标准化之前,口语中的许多变异已经根深蒂固。一些由语音变化或类推产生的、不同于早期规范的属格形式,可能在这个时期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并被记录在一些文本中,为后来的语言学家提供了研究的材料。

二十世纪至今: 现代蒙古语的语法体系已经相对稳定,但语言仍在不断发展。一些在口语中仍然存在细微差异的属格形式,可能仍然会被一些人认为是“奇怪”的,但它们已经是现代蒙古语体系中的一部分。

总结来说,现代蒙古语中那些有时会被认为是“奇怪”的人称代词属格,并非一夜之间出现,而是语言在历史长河中,在语音弱化、类推作用和方言融合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演变而来的结果。

具体的时间点很难确定,但可以推测,这些现象的根源很可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后期到近代早期(XIVXVII世纪),并在近代(XVIIIXIX世纪)逐渐显现并被固定下来,成为现代蒙古语语法的一部分。对这些现象的深入理解,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文献、方言调查以及语言学理论进行细致的研究。每一条“奇怪”的属格形式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生动的语言演变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我没理解错,“人称代词属格”指的应该是“人称领属后缀”吧。其实这个东西算不上奇怪,反倒是没有这些的语言才奇怪,说的就是你——深受汉语影响的满语。在“满通—蒙古—突厥”范围内,这是一件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源于满语的锡伯语都有。

人们通常认为,物主词缀来自于人称代词,蒙古语尤其明显:

  • 我的:minü → mini;
  • 我们的:man-u → mani;
  • 你的:činü → čini;
  • 你们的:tan-u → tani;
  • 他的:inü → inü → ni。

我们知道,ta 是现代蒙古语第二人称敬称,但本意是第二人称复数即“你们”,这种演变也很好理解,我就不跑题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方言土语比如科尔沁,ta 至今还是第二人称复数。

上面需要解释的是第三人称,现代蒙古语已经没有 in- 作为词干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了,完全被指示代词 ene、tere 所取代(值得一提的是,没有发展出领属后缀的满语保留了独立的第三人称代词,受满语影响较大的达斡尔语也保留了iin/aan第三人称单复数代词)。书归正传蒙古语中第三人称物主领属是存在这样的演化过程的:

  • 第一阶段:单数 inü,复数 anu;
  • 第二阶段:阴性 inü,阳性 anu;
  • 第三阶段:全都变成 ni

在整个阿尔泰语系(假设还存在)中,人称领属附加成分基本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

名词前领属代词 → 名词后领属代词 → 人称领属附加成分 → 关系词 → 主语标志

只不过进行程度各不相同,比如满语还没有开始,蒙古语已经部分进行到了最后一步。以汉语或者满语母语者的视角看,这东西确实奇怪,但他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各语言趋同演化的共性特点。至于何时出现:不会太早,应晚于突厥语族类似成分出现时间,也不会太晚,具体时间(我)不知道。

用法的介绍很模糊么?我看过的书里介绍的很清楚啊,比如《蒙古语语法(清格尔泰)》的177页,《现代蒙古语教程(北大出版社)》第二册107页,都有详细介绍和举例。

蒙古语领属结构通常有两种,领格名词/代词+名词,或者是名词+人称领属附加成分,只能二选一,要么 minii ah,要么 ah mini,不会像维语那样是一种完全领属结构——领格名词/代词+名词+人称领属附加成分(当然维语有时前面的人称代词会省略,后面的附加成分特殊时候也会省略)。

除了领属以外,蒙古语的部分领属附加成分,如 čini 和 ni 还可以作为主语标志,类似日语的は。可以将它们把名词性成分和后面的谓语性成分连接起来,可以使语意连贯,语气舒缓,表达完整顺畅,所以不能放在句末。另外,mini/čini 都带有很强的主观情感,是有爱的,可以表达说话人对名词所指人物的赞美、爱戴、喜爱之情。

突然想到,汉语的“是”本来也是代词啊,看来由代词演化成系词,挺普遍啊…蒙古语的ni,čini演化出类似系词的作用,也很好理解,似乎其他语言也类似现象,等待大佬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现代蒙古语中奇怪的人称代词属格的出现时间,这个问题触及到语言演变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历史长河中,语音和语法规则会发生微妙而又深刻的变化。要精确到“什么时候”,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语言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明确的“出生日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考察历史文献和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来勾勒出这个现象.............
  • 回答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启,也奠定了蒙古民族延续至今的根基。 相较于匈奴,蒙古民族的持久生命力,其原因远不止于军事上的征服,更在于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及地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一、 蒙古帝国强大的凝聚力与制度性传承成吉思汗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便是他建立了一个高度组织化、具有强大凝.............
  • 回答
    蒙古语流行音乐的现状:传承与创新的交融蒙古语流行音乐,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音乐土壤,在当今世界音乐浪潮的影响下,展现出一种既传承经典又不断创新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音乐形式的表达,更是蒙古民族文化、历史和情感的载体。要详细了解其现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风格多样化: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
  • 回答
    在错综复杂的现代国际政治棋盘上,蒙古“回归祖国”的设想,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甸甸且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话题。它不仅仅关乎政治边界的变动,更触及到了民族认同、历史记忆以及地缘政治现实的深层脉络。要探讨这种可能性,我们得一步步剥开层层叠叠的因素,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线索,再审视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主权、民族认同和国际法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不能按蒙古人建立的各汗国的国土总面积主张现代中国的主权,主要是因为历史发展和国际法的演变,以及现代国家主权概念的根本不同。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1.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主权继承的复杂性 蒙古帝国与元朝的.............
  • 回答
    “蒙古崛起的机会大吗?”这个问题相当复杂,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用“大”或“不大”来回答,而是要看在什么语境下,以何种方式“崛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蒙古崛起”的含义。历史上,蒙古最辉煌的时期是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今.............
  • 回答
    蒙古国人对清朝历史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随着时代变迁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这种认知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要详细地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切入:官方口径、教科书内容、民间集体记忆以及不同群体(如知识分子、普通民众)的视角。官方与教科书的视角:历史叙事的构建在蒙古国,历史教科书是.............
  • 回答
    坐在蒙古包里,外面的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枯草,发出沙沙的声响。屋里升腾着牛粪燃烧的温暖气息,混合着羊奶茶特有的奶香和淡淡的烟熏味。这就是现代蒙古草原游牧生活的一个寻常午后,虽然时代在变,但那份与土地、与自然的深刻连接,依然鲜活地存在着。你要问现代蒙古草原上的游牧生活是怎样的?嗯,它不像你想象中那样.............
  • 回答
    蒙古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蒙古”,其与中国的划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历史、政治、民族、国际关系等多种因素。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入手。一、 历史渊源与清朝的统治 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 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这个帝国在.............
  • 回答
    关于现在的蒙古国是否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帝国萎缩而成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涉及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答案是:是的,可以说是,但中间经历了非常复杂和漫长的演变过程,并非一个简单的“萎缩”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头说起。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辉煌: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铁木真)在13.............
  • 回答
    关于察哈尔部在现今蒙古国的人口数量,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察哈尔部”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其现代分布和人口统计数据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限。而且,直接说“蒙古有多少是察哈尔部”也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察哈尔部更多的是一个历史上的部落称谓,而不是一个现代的民族划分。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这个问.............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要说现在的蒙古人怎么看待中国,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蒙古国和中国内部的蒙古族,他们的处境和感受是大不相同的。而且,“优越感”这个词也比较微妙,可能不是那么直接的表达,而是体现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咱们先说说蒙古国的蒙古人。历史的沉淀和民族认同感:蒙古国人对自己的历史有着非常深厚的自豪感.............
  • 回答
    蒙古经济,最近几年可以说是经历了一番跌宕起伏。要说它现在怎么样,得结合几个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先说说近况,整体上可以说是复苏向好,但挑战依然存在。 增长势头不错: 尤其是在2023年,蒙古经济表现相当抢眼。官方公布的GDP增长率相当高,超过了10%(具体的数字可能会有变动,你可以查阅当年的官.............
  • 回答
    蒙古国目前的官方文字确实是西里尔蒙文。这背后有一段相当复杂的历史和政治演变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选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溯到20世纪初的蒙古历史。在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它实际上是在苏联的强大影响下运作的。虽然在更早的时候,蒙古一直使用的是传统的蒙古文(也称为回.............
  • 回答
    让传统在时代浪潮中不褪色,这确实是许多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会遇到的深刻思考。对于蒙古族同胞而言,这个过程无疑也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想象一下,在广袤的草原上,一代又一代蒙古人遵循着祖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他们与马匹为伴,与日月星辰对话,唱着悠扬的长调,讲述着英雄史诗。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那种血脉相连的.............
  • 回答
    要向今天的蒙古人以及其他外国人解释元朝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且尊重历史事实的挑战。核心在于如何呈现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帝国,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属为单一民族国家的“中国”。以下是我尝试用一种更人性化、更注重叙事的方式来阐述:一种理解元朝与“中国”关系的方式:历史的脉络与帝国的演变想象.............
  • 回答
    外蒙古排华现象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复杂且根深蒂固,严重程度也因时而异,并且在不同地区和群体间存在差异。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其缘由和严重程度: 排外情绪产生的缘由:外蒙古的排华情绪,与其说是单纯的民族矛盾,不如说是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产物。以下是.............
  • 回答
    关于“现在的外蒙古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还是中国的?”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以及地缘战略等多重复杂因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纵深和当下的现实两方面来剖析。历史的渊源:俄罗斯与蒙古的密切联系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蒙古与俄罗斯(以及前苏联)有着长达几个.............
  • 回答
    谈到现在的中亚国家,其实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那些以突厥语系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比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加上在中亚东部边缘的蒙古国。但这里头有个小小的概念上的偏移。当咱们说“中亚国家”,通常指的是独立于中国,位于中亚地理区域的那些国家。而蒙古国,虽然地理上紧邻中亚.............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历史记忆、民族认同、国际关系以及当下舆论的形成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为何会出现这种“骂”与“点头哈腰”的对比,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对整个族群的攻击和赞扬,都极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 绝大多数人都拥有个体化的思想和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