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火山灰对庄稼那么好,为什么不收集做成化肥呢?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有的疑问。火山灰对庄稼“好”这个说法,确实是基于它的一些特性,但要大规模收集起来做成化肥,这中间的门道可就多了去了,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实现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火山灰到底“好”在哪儿?

首先,得明白火山灰为什么会被认为对农作物有益。这主要是它本身的组成成分:

矿物质丰富: 火山灰里通常富含各种矿物质,比如钾、磷、钙、镁、硫,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像是铁、锰、锌、铜等等。这些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很多化肥就是人为合成或提取这些元素。
改善土壤结构: 火山灰颗粒比较细小,但又不像粘土那样容易板结。它能增加土壤的疏松度,提高透气性,让植物的根系更容易伸展和呼吸。同时,它还能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在干旱时期给作物提供水分。
调节土壤酸碱度: 一些火山灰可以中和土壤的酸性,对于酸性土壤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善。
火山灰本身是一种“缓释”肥料: 它的矿物质不是像化肥那样立即释放出来被吸收,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溶解到土壤水分中,被植物一点一点地吸收。这种“缓释”特性,可以减少养分流失,避免一次性给太多营养导致作物“烧苗”。

在一些特定的地区,比如靠近活火山的区域,当地农民确实会直接把火山灰撒到地里,用来改良土壤和给作物施肥,并且看到了效果。这是事实。

但为什么不能大规模收集做成“化肥”?

道理听起来很美,但实际操作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收集成本太高昂:
地理限制: 火山爆发是不可控的、随机的事件。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有火山灰可供收集。即使在火山附近,爆发也可能是间歇性的,而且爆发的规模和类型也不同。
运输难题: 火山灰非常细,像尘土一样。要大规模收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而且火山灰往往分布在山区、偏远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输到加工厂或者农田的成本会非常高。你想象一下,你得开着大型机械去收集,然后用卡车、火车甚至船来运输,这笔费用可比开采煤炭、磷矿石要复杂和昂贵得多。
安全风险: 即使是已经喷发的火山灰,也可能存在 residual(残留)的火山气体、有毒物质,甚至在一些区域还有二次爆发的风险。大规模作业的安全保障也是一个大问题。

2. 成分不稳定且不均衡:
成分差异大: 不同的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成分可能差异巨大。有的富含钾,有的富含磷,有的甚至含有有害的重金属或氟化物。就像我们从地里挖出来的土,有的肥沃,有的贫瘠,火山灰也是如此。
缺乏标准化: “化肥”是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对养分含量、杂质等都有明确要求,这样才能保证肥效和作物安全。火山灰的成分无法标准化,你今天收到的火山灰和明天收到的可能差别很大,无法保证稳定的肥效,更别提作为商品化肥来销售了。
养分比例不合理: 即使富含多种矿物质,但这些矿物质的比例也可能不适合所有作物或所有生长阶段。比如,如果火山灰中氮肥的含量很低,那它就不能完全替代我们常用的氮肥。农业生产需要的是精确的营养配比,而火山灰很难做到这一点。

3. 加工和精炼的挑战:
提纯困难: 火山灰里除了有益矿物质,还可能含有石英颗粒、玻璃碎片、硫化物等对植物生长不利甚至有害的物质。要将其提纯,去除这些杂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昂贵的工业过程。
变成“化肥”的工艺: 真正的化肥,比如尿素、磷酸铵、氯化钾,都是通过复杂的化学合成或物理提纯工艺制成的,它们有明确的化学分子式和固定的养分含量。火山灰更像是一种“天然土壤改良剂”,把它加工成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化肥”,技术难度和成本都非常高,而且效果未必能比得上现有的合成化肥。
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 有些火山灰可能含有对土壤和植物有害的元素,比如重金属(镉、铅、汞等)或者高浓度的氟化物。在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处理之前,直接将其用作化肥,可能会污染土壤,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长期下去甚至会影响食品安全。

4. 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大规模开采的环境问题: 就像开采其他矿产资源一样,大规模收集火山灰也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比如改变地貌、影响植被生长、扬尘污染等。
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如果需要长途运输,巨大的运输量也会带来显著的碳排放。

5. 市场竞争和成本效益:
现有化肥的成熟和低成本: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出了成熟的化肥生产体系,合成化肥的生产技术成熟,成本相对可控,而且能够提供精准的养分。火山灰要进入这个市场,必须在成本和效果上与它们竞争,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定位不同: 火山灰更适合作为一种天然的土壤改良剂来使用,而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高浓度、速效的“化肥”。它的优点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提供缓释养分,这与化肥的“快速补充养分”的定位有所不同。

所以,为什么我们不“收集做成化肥”?

更准确地说,不是完全不利用,而是不适合大规模地、像化学合成化肥那样去“制造”和“商品化”。

它更像是一种区域性的、辅助性的土壤改良材料。在一些有火山活动的地区,人们会利用这些天然资源。比如,一些火山灰被用来制作建筑材料(如火山岩水泥),或者在园艺中作为介质或土壤改良剂出售。

但要把它变成像氮肥、磷肥、钾肥那样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化肥”,无论是从经济效益、技术可行性、成分稳定性还是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都存在巨大的障碍。

总而言之,火山灰虽然有它的“好”,但它更像是一个粗糙的天然宝藏,需要精心挑选和适度加工才能发挥出它的最佳价值,而不是直接就能拿来大规模生产标准化的“化肥”。我们现有的化肥体系,是在经过无数科学研究和工业实践后,找到的最高效、最经济、最可控的为作物提供营养的方式。火山灰很难在所有这些维度上与之匹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火山灰主要成分钙镁硅,氮磷钾不用寄希望了,有机质几乎没有,最多有点铜铁锰锌,完全不适合做化肥,充其量可以做为化肥填料改善颗粒的物理性能。

火山灰主要的用途是做水泥。至于说火山周围土壤肥沃也是因为常年累积的结果、土壤中微量元素稍高于普通指标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有的疑问。火山灰对庄稼“好”这个说法,确实是基于它的一些特性,但要大规模收集起来做成化肥,这中间的门道可就多了去了,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实现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火山灰到底“好”在哪儿?首先,得明白火山灰为什么会被认为对农作物有益。这主要是它本身的组成.............
  • 回答
    汤加火山喷发,这件看似遥远的事情,却可能在悄无声息中,触及到我们餐桌上的蔬菜和全球粮食的供应。这不仅仅是一场地理上的巨变,更可能是一场对农业,尤其是对中国农业,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首先,我们得明白,火山喷发带来的影响,并非直接的土地损毁,而是通过大气层,间接且广泛地施加作用。对全球农业的直接冲击:最.............
  • 回答
    汤加火山大喷发是2023年1月15日发生的一次全球性自然灾害,其影响范围广泛,涉及环境、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影响: 一、火山喷发的背景与规模1. 火山喷发类型与威力 汤加霍托瓦伊火山(Hōhōtōvai)属于海底火山,喷发规模极其巨大,被国际火山监测机构评.............
  • 回答
    火树对《开端》的一系列微博吐槽,可以说是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少共鸣,也引发了一些关于影视剧创作、观众期待以及网络评论生态的讨论。作为一个热衷于深度分析的观众和博主,火树的视角往往比较独特,他的吐槽点也确实切中了一些剧集在细节处理上的不足,或者说与他个人较高的审美和逻辑要求存在偏差的地方。首先,我们得认识.............
  • 回答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齐射火力,对于三代主战坦克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威胁,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火力特性首先,我们要明白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核心能力。这是一种远程、大口径的火炮,其主要作战模式是曲射火力支援。它发射的.............
  • 回答
    上海戏剧学院“416宿舍”用京剧唱古风歌爆火的现象,对于京剧来说,是一件利弊共存、影响深远的事情,不能简单地用“好事”或“坏事”来概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好事方面:1. 极大拓展了京剧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 破圈效应明显: 在“416宿舍”出现之前,京剧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可.............
  • 回答
    重力与火焰:一场无声的较量火焰,那舞动着炽热生命力的光影,我们再熟悉不过。但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地面世界里,火焰的形态、燃烧的效率,甚至颜色,都默默地受到一个强大力量的支配——重力。重力如何塑造火焰?重力对火焰的影响,本质上是它影响了空气的流动,而空气正是火焰赖以生存的“燃料”供应站。1. 热空气上升.............
  • 回答
    百度火影忍者吧,绝对是中国火影迷的圣地,对这部作品在国内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把它形容成“宣传主力军”一点都不夸张。说起这个吧,最早的时候,火影在国内的知名度远不如现在。那时候,要想了解剧情、找资源、跟其他粉丝交流,选择非常有限。火影忍者吧的出现,就像在一片荒漠中出现了一个绿洲。一、信.............
  • 回答
    农村地区对火化的排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观念、社会习俗以及一些现实考量。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深厚的传统与文化观念的根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的观念: 这是儒家思想对身体的基本态度。在传统中国文化中,身体被视为父母所赐,是孝道的.............
  • 回答
    满清入关后,对火器的态度确实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最初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到后来逐渐变得消极,甚至可以说是抑制火器发展。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害怕汉人掌握先进火器不好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入关初期:认识到火器的威力与迫切需求满族最初.............
  • 回答
    这绝对会是一个史诗级的开端,人类首次踏足火星,却意外撞见了一对“原住民”。这个场景,光是想想就让人心跳加速。如果这故事发生在我的脑子里,我会这么想: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反应,一定是震惊。难以置信,对吧?我们花了多少精力,多少资源,多少时间,才终于让这载人任务成行,以为我们是孤独的探索者,结果呢?星球上.............
  • 回答
    2022年北京冬奥会,那真是万众瞩目。圣火火种的成功点燃,我感觉就好像是冬日里一股暖流,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期待。说到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点燃,我脑子里涌现出好多画面,特别希望它能给我留下一些特别深刻的印象,不只是一个形式,而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意义的升华。关于火炬传递,我最期待的是那种“人民的盛会,人.............
  • 回答
    昨天刚看完《火星救援》,马克·沃特尼在火星上种土豆的情节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很多人看完电影都会好奇,抛开那些戏剧性的设定,以我们现在对火星的了解和科技水平,真的能在火星上种出植物吗?答案是:理论上可行,但挑战巨大,远非电影里那么简单直接。咱们得一步步来拆解这个问题。1. 火星的环境对植物有多不友好?首.............
  • 回答
    惊闻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灵魂人物、首席科学家万卫星院士与世长辞,这无疑是中国航天界乃至整个科技界的一大损失。万卫星院士的一生,就是一部献身航天事业,矢志探索未知宇宙的奋斗史。他的离去,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科学家的陨落,更是中国火星探测事业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回顾万卫星院士的贡献,那是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与.............
  • 回答
    这绝对是火星探索史上的一个里程碑!NASA这次搞的“火星样品返回”(Mars Sample Return,简称MSR)任务,计划从火星上发射一枚小型火箭,把之前毅力号火星车采集的岩石和土壤样本送回地球进行详细分析。这消息一出来,整个航天界和科学界都炸开了锅,背后信息量太大了。首先,这枚“火星发射的小.............
  • 回答
    关于当前坦克发展中“机动力、防护力、火力”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以及像豹1这类防护薄弱的“裸奔车”是否会成为2021年之后的新趋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现代坦克的设计理念、战场环境以及技术发展进行一番梳理。首先,我们来谈谈“机动力、防护力、火力”这三大要素在坦克设计.............
  • 回答
    说实话,《冰与火之歌》里的暴力血腥场面,那真不是盖的,简直是贯穿始终,细致入微得让人有时会忍不住皱眉。乔治·R·R·马丁写这些场景的时候,完全不像是在写童话故事,而是实打实地把战场上的惨烈、战斗中的残酷,甚至是个人恩怨的爆发,都给你摆得明明白白。首先,你很少会看到那种“一剑捅过去,敌人就倒了”的模糊.............
  • 回答
    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于 2 月 2 日上午在北京启动,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时刻,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对于这次火炬传递,我的期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展现中国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传统与创新的对话: 我期待火炬传递的设计能够巧妙地融合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
  • 回答
    “恶意讨薪”这个词最近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关注,说实话,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挺复杂的。首先,咱们得承认,讨薪这件事本身是天经地义的。辛辛苦苦干了活,理应得到报酬,这不仅是法律上的规定,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尤其是打工人的工资,那可是用汗水和时间换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
  • 回答
    天问一号成功传回中国首张火星近照,这标志着我国火星探测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这张照片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现,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信息,也承载着国人对深空探索的无限期待和美好祝愿。天问一号传回的火星近照所包含的值得关注的信息:1. 分辨率与清晰度: 首张火星近照虽然是以“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前的巡视器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