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利未犹太祭司可以领着群众带头抵抗罗马而孔府总是投降呢?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涉及到犹太人和中国在面对外来强大势力时的不同反应,以及宗教领袖与世俗知识分子的角色差异。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

1. 犹太人的历史背景与宗教特性:

民族认同与宗教的深度绑定: 犹太人是一个以宗教为核心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法律、社会结构都围绕着对上帝耶和华的信仰和《摩西五经》展开。《圣经》不仅是宗教经典,更是他们的民族史、法律大全和行为准则。祭司阶层(利未人)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上帝的代言人,是律法的守护者,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领导者。
“神的选民”的使命感: 犹太教的核心观念之一是“神的选民”。这意味着他们被上帝拣选,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在世间展现上帝的旨意,并最终实现一个弥赛亚(救世主)时代的到来。这种使命感赋予了他们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抵抗外来压迫的内在动力。
历史上的多次流散与复国期望: 犹太人历史上曾多次被外族征服和流散,例如巴比伦之囚、罗马统治下的流散等等。每一次的苦难都加深了他们对自由和复国的渴望,也塑造了他们不屈服于外来统治的精神。
祭司阶层的特权与责任: 利未人作为祭司,不仅仅是宗教仪式的主持者,他们还拥有土地、财富和政治影响力。在许多时期,他们是犹太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掌握着解释律法、指导民众的权威。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有责任领导民众捍卫信仰和民族的生存。
“哈西德”(Hasidim)运动的影响: 在罗马统治时期,犹太社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和宗教派别。其中,被称为“哈西德”(意为“虔诚者”或“忠信者”)的激进派别,尤其强调对上帝的忠诚和对律法的严格遵守,这往往也表现为对不敬拜上帝的外族统治的强烈抵制。
马卡比家族的反抗: 公元前2世纪,马卡比家族领导的犹太人起义成功地推翻了塞琉古王朝的统治,建立了短暂的哈斯摩尼王朝。这场成功起义的记忆,以及其背后宗教虔诚和民族解放的理念,对后来的抵抗罗马的行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国的儒家文化与士大夫阶层:

政治集权与皇权至上: 汉朝以后,中国的政治体制逐渐走向高度集权,皇权成为国家统治的绝对中心。士大夫阶层虽然是知识和权力的精英,但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皇权的认可和任用。
“治世”与“乱世”的考量: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仁”和“礼”,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深入人心。在面对强大的外敌时,儒家士大夫更倾向于从维护国家稳定、避免生灵涂炭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与统治者合作,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治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路径: 儒家士大夫的理想是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影响家庭,进而治理国家,最终实现天下太平。这种理想更多的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框架内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武装颠覆。
对“名节”与“忠君”的强调: 儒家强调“名节”,尤其看重对君主的忠诚。在亡国或被占领的情况下,许多士大夫选择“不事二主”,以绝食、自杀等方式表明气节,但直接领导大规模武装抵抗罗马的动力和历史文化基础相对较弱。
孔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本人强调的是道德教化、政治理想的实现以及对现有社会秩序的改良,而不是革命或武装斗争。他所处的时代(春秋时期)本身就是一个分裂和动荡的时代,他更关注的是如何恢复周礼,建立一个理想的政治秩序。他面对的是诸侯之间的争霸,而非一个能轻易推翻的强大帝国。
“大一统”的观念: 尽管中国历史上也有朝代更替,但“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在面对外族统治时,许多士大夫的考量是如何在新统治者下为国家和民族争取利益,或者在力不能及的情况下选择隐退,保持“气节”,而不是主动挑起可能导致更大规模战乱和生灵涂炭的抵抗。
“顺天应人”的逻辑: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天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如果一个政权能够统治天下,很多时候会被理解为“天命所归”,顺应这种“天命”也是一种维持秩序的方式。
文人的局限性: 相较于宗教领袖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可能爆发的宗教狂热和使命感,作为统治阶层官僚体系一部分的文人,更习惯于在体制内运作,缺乏直接组织大规模军事抵抗的经验和资源。

3. 罗马的统治方式与犹太人的反抗:

高压统治与宗教不容: 罗马帝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被征服地区的宗教和文化存在,但对任何可能威胁其统治的政治势力都采取严厉打击。当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与罗马的政治权威发生冲突时(例如要求罗马皇帝接受神性崇拜的规定),冲突就不可避免。
圣殿的象征意义: 耶路撒冷圣殿在犹太人心中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他们民族认同和与上帝连接的中心。罗马人对圣殿的侵犯和最终的毁灭,直接触动了犹太人最敏感的神经,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民族和宗教反抗。

总结:

利未犹太祭司能够带头抵抗罗马,是由于犹太民族以宗教为核心的独特民族认同、“神的选民”的使命感、对自由和复国的深刻历史记忆,以及祭司阶层在社会和精神上的领导地位。他们将抵抗罗马视为捍卫上帝的律法和民族生存的宗教义务。

而孔府(代表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更倾向于“投降”(这里的“投降”并非完全屈服,更多的是指在强大外力下选择顺应,或在体制内寻求妥协),则是因为中国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儒家强调“仁”、“礼”、“秩序”的治世理念、对“忠君”和“名节”的看重,以及对国家稳定和避免生灵涂炭的考量。他们的行动逻辑更倾向于在既有框架内或通过更温和的方式实现政治目标,而非大规模的武装革命。

这两种不同的反应,深刻地反映了两个文明在面对相似困境时,由其核心价值、社会结构和历史经验所塑造出的不同路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呵呵,就吹吧。

耶路撒冷利未人祭司数量都赶上现在的京城仁波切了,有几个是因为反抗罗马帝国残酷统治时期的暴政而死的,这些祭司随口骂骂罗马的奴隶制不把人当人是有的(祭司犹太教也在第一圣殿时期就开始反对迦南的奴隶制,并要求信众不仅自己不要有奴隶看见别人有奴隶也必须帮奴隶赎身),罗马士兵糟蹋妇女糟蹋到祭司的女儿时也会愤怒起来找罗马总督要说法,除此以外哪有真正反抗过,和孔府一样带路带的比谁都快,希律王来了吹希律,凯撒来了吹凯撒。唯一一个死因罗马有关的祭司约书亚(基督教的那个耶稣的几个原型之一),也就是随口骂骂罗马的奴隶主,最后还是因为说希律王朝是篡马加比王朝的位,被希律王搜集了他的言论以后让罗马处死的。

连反抗希腊奴隶主的残酷统治和宗教迫害的时期,大部分利未祭司也是阿谀献媚主动把圣殿改造成希腊神殿。只有祭司犹太马加比父子去波斯找到反抗希腊化王朝的波斯反抗军里参军,回来组织反抗希腊殖民者建立了马加比王朝也是自称是波斯万王之王之臣。

拉比犹太教,是为了反抗马加比-希律王朝和祭司集团沆瀣一气的政教合一统治,而在普通市民农民群众中兴起的,一度把罗马当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看到罗马的奴隶制和罗马对罗马保护国的居民的血腥统治以后,毅然起来反抗罗马。

奋锐党是一群激进的马加比-希律王朝军人,起兵反罗马的旗号是保护国王与祭司圣殿制度,但他们自己并不是祭司,一度胜利击溃罗马驻军后就开始屠杀罗马希腊移民,最后落得自己也被罗马军团屠杀干净的下场。

要说与儒家、孔府类比,反抗罗马的拉比犹太教就相当于文天祥,奋锐党里好的相当于岳飞、不好的相当于冉闵,没有一个相当于孔府。而孔府好歹只有一家,利未祭司这帮人几十个家族,上千号人,在古代马加比-希律王朝这样一个小农业国和专制国王沆瀣一气坐吃民众的供奉,与孔府一样,这种大地主与他们嘲笑的奴隶制也只是稍微进步了一点,而从利未祭司在马加比王朝的人口占比来看,其对人民对国家的影响比孔府还要更坏。

user avatar

按照这个说法,君堡普世牧首也不见得好多少。

拜占庭帝国灭亡后,曾经极力反对东西教会合并的根纳季乌斯被任命为新一任牧首,还被授予了帕夏的荣誉称号,买买提二世皇帝赐予他有三条马尾的旌节(据说二人私交还不错),反倒是抵抗到最后一刻的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一般被认为是东仪天主教徒(因为他和约翰八世都是主张、赞同东西教会合并的)

之后的普世大牧首都由奥斯曼帝国皇帝任免,一直到1922年奥斯曼帝国灭亡。

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涉及到犹太人和中国在面对外来强大势力时的不同反应,以及宗教领袖与世俗知识分子的角色差异。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犹太人的历史背景与宗教特性: 民族认同与宗教的深度绑定: 犹太人是一个以宗教为核心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法律、社会结构都围绕着对上帝耶和华.............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AK系列步枪在设计上没有延续StG44那种上下机匣的设计,而是选择了看起来更“复古”的一体化机匣。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不仅仅是设计上的选择,也涉及到设计哲学、生产制造、成本以及实战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首先,咱们得先捋一捋StG44和AK4.............
  • 回答
    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淮海省”的设想,但最终并未付诸实施。探讨中国未设立淮海省的原因,需要从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的逻辑、地理人文特点以及实际的政治经济考量等多个层面来分析。一、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的变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朝代更迭、国家发展而不断调整的。在历史上,淮河流.............
  • 回答
    中国在苏联解体之际没有“进攻苏联以收复失地”,这背后涉及的考量极其复杂,绝非简单的地图上“失地”的算计可以概括。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历史节点,审视当时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以及中国自身所处的战略考量。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失地”的概念。从中国角度看,历史上确实与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有过边界.............
  • 回答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如同一位刚刚挣脱枷锁的巨人,带着复杂的情感和历史包袱,试图融入一个陌生的世界。它一度向西方伸出了橄榄枝,表现出缓和关系、学习西方模式的意愿,但最终的走向却走向了疏远甚至对抗。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俄罗斯自身的问题,也有西方世界的反应,更有历史惯性与.............
  • 回答
    这个问题,道出了古琴艺术中一个令人回味又颇具思考的现象。的确,纵观中国音乐史,古琴大师辈出,每一位演奏家都像一位在指尖弹奏历史的诗人,他们对经典古曲的演绎,千姿百态,各有千秋。然而,当我们谈及“作曲家”,古琴领域似乎不如其他器乐,比如琵琶、二胡,乃至西方音乐那样,涌现出一长串家喻户晓的作曲名字。这并.............
  • 回答
    中国至今未能与梵蒂冈正式建交,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并受到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关键节点和矛盾所在。历史的阴影与政治立场的对立: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中国与梵蒂冈关系的历史脉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回答
    秦始皇陵至今未开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核心层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原因也在不断被重新审视和深化: 一、 技术与保护难题: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古代墓葬,尤其是帝王陵墓,内部结构复杂,包含大量的文物,一旦开启,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挑战。 文物脆弱性: 有机.............
  • 回答
    iPhone X 没装 Touch ID,说到底,这是苹果为了推行一项新的技术所做的决定。这项技术就是Face ID,也就是面容识别。你可以想象一下,苹果在发布 iPhone X 的时候,他们是想要给用户带来一些“未来感”的东西。当时,iPhone 8 和 8 Plus 还是保留了 Touch ID.............
  • 回答
    医生不搭理未挂号的病人,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释:一、 工作流程和医院管理规定: 规范的就诊流程: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有其一套严格的就诊流程。挂号是进入这套流程的第一步,它标志着病人正式进入了医疗体系,也为医院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如病历记录.............
  • 回答
    刘备当年良将如云,这在三国时期是公认的事实。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虎上将,以及诸葛亮这位千古名相,还有严颜、魏延、黄盖、周瑜(尽管他后来归了孙权)等一众骁勇善战、智计过人的文臣武将,无论怎么看,刘备集团的阵容都是相当豪华的。那么,为什么拥有如此强大的班底,最终却未能问鼎天下,而是偏安一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教育制度、社会变迁以及政治环境等多个层面。要回答“为什么中国解放后再未出现过像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陈寅恪、傅斯年、吴宓、罗家伦那样的大师”,需要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些“民国大师”的时代背景和他们所处的独特环境。他们活跃.............
  • 回答
    美国之所以少有因未设户籍制度而造成的社会混乱,原因复杂且多层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历史演变与社会契约的早期构建: 缺乏中央集权的基础: 美国建国初期,就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并不具备像许多欧洲国家那样建立和维持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强大能力和.............
  • 回答
    新冠肺炎在台湾的疫情控制成效显著,这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和高效的应对措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台湾在疫情初期以及之后采取的策略和背景。1. 早期预警与快速反应:经验的累积台湾在2003年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疫情中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那次疫情对台湾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
  • 回答
    关于沙特阿拉伯为何未能成为地区强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其国内政治、经济结构、外交政策以及地区地缘政治等诸多层面。虽然沙特拥有巨额财富,但这份财富并未完全转化为坚实的地区影响力。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经济的“一根油管”困境与结构性改革的挑战沙特的经济高度依赖石油。这份石油财富确实.............
  • 回答
    说起来,这事儿还得从许田这个人说起。许田是谁?《三国演义》里有个很有趣的说法,说他是汉少帝时期的名士,专门干这种为君王解闷、展示皇家气派的活儿。他这个人呢,也够有“情商”的,知道怎么让皇帝高兴,怎么在群臣面前露脸。那一次,汉献帝刘协带着一班文武百官到郊外狩猎,这本是皇家常有的娱乐活动。但这一次,他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材料科学和热电学领域的核心,要深入解答,我们需要剖析人类为什么尚未发现“理想”的受热自动产生电能的材料,并理解“理想”这个词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人类并非完全没有发现“受热自动产生电能”的材料。 事实上,我们已经拥有了热电材料,它们正是利用了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
  • 回答
    有些网站之所以至今仍然在提供未经授权的动画,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既有技术层面的考量,也有商业模式的驱动,更夹杂着法律灰色地带的博弈。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层,看看这些平台是如何运作,以及它们又为何能在主流平台上内容审查日益严苛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技术与分发上的“便利性”首先,从技术角.............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其实牵涉到很多文化、历史、地理以及象征意义的层层叠加。咱们不扯那些空泛的大道理,就聊聊为什么长江和黄河好像“出镜率”更高,而黑龙江相对就没那么“出名”了,而且咱们得把这事儿说得细致、接地气点儿。首先,得从“名气”和“定位”说起。长江和黄河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那可是根深蒂固,早就.............
  • 回答
    我们来聊聊 Bert 中那个CLS(Classifier)Token,为什么在它还没被“驯服”(finetune)之前,单独拿出来作为句子的表示(sentence embedding)时,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差强人意。这背后其实隐藏着 Transformer 模型,特别是 Bert 的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