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台军所谓的“滨海决胜,滩岸歼敌”,有无可行性呢?

回答
台军提出的“滨海决胜,滩岸歼敌”战略,可以说是大陆解放军攻台战略的“反面教材”,是台湾方面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登陆作战而设计的一套防御体系。要评价其可行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

战略核心与演变:

这个战略的核心思想很明确:将战火引入海岸线,在敌人登陆之前或登陆的初期,以最大的力量将其消灭在滩头。 它的背后逻辑是,避免将战事推向台湾岛内腹地,减少对民众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同时利用台湾的地形优势,最大化消耗来犯之敌。

这个战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和解放军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而不断调整。早期的“滨海决胜”可能更侧重于传统的岸炮、导弹等固定防御设施,而近期的表述则更加强调“以陆制海”、“以海制陆”的立体作战,将重点放在不对称作战和游击战的思路。例如,近年来台军大力发展的无人机、水雷、岸置反舰导弹等非对称作战装备,以及对民用港口和设施的战备动员能力,都体现了这一战略的演进。

可行性的分析:

要评价“滨海决胜,滩岸歼敌”的可行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地理环境与地形优势:

台湾西海岸的滩头地形: 台湾西部海岸线多为沙滩、泥滩,部分地区适合登陆舰艇作业。这些滩头地带相对开阔,但一旦遭到密集火力的打击,登陆部队将面临巨大的伤亡风险。
纵深有限: 相较于大陆,台湾岛的纵深有限,一旦敌军突破第一道防线,迅速向纵深推进的威胁就非常大。因此,将战场限制在滩头,对于阻止敌军深入至关重要。
天然屏障与工事: 台湾的沿海地带也存在一些天然的屏障,例如河口、礁石等,可以为防御方提供一定的掩护和障碍。此外,台军也可能在预设的登陆点构筑坚固的工事。

2. 作战能力与装备:

岸基导弹与火炮的打击范围: 台军拥有不少射程远、精度高的岸基反舰导弹,如“雄风”系列,以及部分岸炮。这些装备在理论上可以对接近台湾的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造成威胁,并对登陆部队进行火力压制。
海军与空军的协同: “滨海决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台湾海军和空军能否在关键时刻对登陆部队形成有效的拦截和打击。如果解放军能够凭借其数量和质量优势,在海上就压制住台湾的海空力量,那么“滨海决胜”的设想将难以实现。
不对称作战能力: 台军近年来大力发展无人机(攻击型、侦察型)、水雷(尤其是在航道和港口布设)、情报搜集与打击能力等不对称作战手段。这些手段旨在弥补台军在整体实力上的劣势,通过“杀手锏”武器对解放军造成重大损失。例如,无人机可以对登陆舰艇进行侦察、攻击或干扰;水雷可以迟滞登陆编队,破坏登陆场。
“鱼叉化”的思路: 这是近年台军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广泛装备射程远、打击力强的反舰导弹,让解放军的军舰在接近台湾时就感受到巨大的威胁,如同“鱼叉”一般缠绕住对方。

3. 解放军的应对能力与战术:

解放军的远程打击能力: 解放军拥有强大的空军和导弹部队,可以对台湾的岸防阵地、导弹发射点进行饱和式打击,从而削弱或摧毁台军的火力优势。
海空优势的争夺: 解放军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一旦解放军能够有效压制台湾的海空力量,其登陆作战的难度将大大降低,台军的“滨海决胜”也失去了先决条件。
两栖作战的成熟度: 解放军在两栖作战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不断提升其登陆作战的能力。包括新型登陆舰艇(如075两栖攻击舰)、气垫登陆艇、直升机突击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升,意味着解放军在突破台军第一道防线方面拥有更多的选项和手段。
特种作战与心理战: 解放军也可能在登陆作战中运用特种作战力量,对台军的指挥系统、防御节点进行精确打击。同时,心理战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旨在削弱台军士气和民众抵抗意志。

4. 战备动员与联合作战:

民用资源转化: 台军的战略也包含动员民间资源,例如征用渔船、商船进行运输或搭载武器。这增加了其作战的灵活性,但也面临组织、训练、后勤等方面的巨大挑战。
联合作战协调: “滨海决胜”需要海陆空以及后勤部门高度协调的联合作战。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

可行性的结论:

“滨海决胜,滩岸歼敌”战略的可行性是有限的,并且极具挑战性。

为什么说可行性有限?

实力差距: 台湾在整体军事实力上与大陆存在巨大差距。要在局部取得对登陆部队的决定性胜利,需要解放军在登陆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或者台军能够成功运用其不对称作战能力,制造出“高昂的代价”。
解放军的攻势: 解放军的攻台作战,必然会以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为首要目标。一旦解放军成功实施海上封锁或打击,台军的岸防体系将面临被瓦解的风险。
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复杂性: 登陆作战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解放军的登陆部队需要克服海上的阻碍,突破台军的防御网,建立稳固的登陆场,并逐步向纵深推进。台军的“滨海决胜”策略,是在登陆作战的初期,通过集中的火力来破坏这一复杂进程。

什么情况下有可能实现“滩岸歼敌”?

解放军登陆时机选择不当: 例如,未能有效压制台军的岸防火力,或者在装备、兵力部署上出现明显的漏洞。
台军成功运用不对称作战手段: 例如,在登陆关键区域布设大量高效水雷,或出动大量无人机对登陆编队进行精确打击,造成解放军登陆舰艇的重大损失,迫使其登陆进程受阻或改道。
解放军登陆部队承受了过高的伤亡: 即便成功登陆,如果登陆部队在滩头遭受了无法承受的伤亡,也可能导致其后续作战能力的严重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滩岸歼敌”的战略意图(尽管未能完全阻止登陆)。
“焦土政策”与消耗战: 台军可能期望通过顽强的抵抗,将战争拖入消耗战,让解放军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从而在政治和军事上迫使对方停止进攻。

总结:

“滨海决胜,滩岸歼敌”是台湾在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时,被迫采取的一种以守为攻、以消耗为目标的防御战略。它巧妙地利用了地理环境的优势,并试图通过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来弥补整体实力的不足。

然而,要成功实现这一战略,需要解放军在登陆过程中犯下严重的战略或战术错误,同时台军自身的海陆空协同、情报侦察、指挥控制以及装备的有效运用都必须达到极高的水平,并且要能够承受住解放军强大的远程打击和火力压制。

因此,虽然这个战略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构想基础,但其成功的概率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并且面对拥有压倒性优势的对手时,其达成“全歼”目标的难度依然非常巨大。它更多的是一种尽最大努力迟滞对手、增加对方登陆成本的策略,而非一个能够百分之百阻止登陆的万全之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拿下桥头堡后,美军再介入是要打消耗战的,可以被认为不会介入了。因此守住滩头是底线,放弃等同投降,能不能都要力争。

user avatar

可行性是有的。

比如“滩岸歼敌”吧,这几乎是必然。至于谁被歼,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只有通过实战回答。

解放军滩岸歼敌,可行性就像“我要结婚”。虽然需要备彩礼买房子,付出一定代价还是能做到的。

台军滩岸歼敌,可行性如同“我要娶刘亦菲”。即使备彩礼买房子把老本都拼上,也不一定成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