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父亲管教严厉,年少时饱受贫困之苦,工作后又挥霍无度;
托尔斯泰则贵族大地主后代,双亲早逝,继承了一大批遗产,生活富裕。
表现在作品里:
陀笔下的人物因物质贫穷而受到限制;
托笔下的人物因精神贫穷而缺乏力量。
小说的男主是各自的化身: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皮埃尔,其父让他在城里挑选工作,他未能拿定主意,过着放荡的日子,其后因父死亡继承遗产,他成为城里最受欢迎的单身汉,绝色美女自然成为他的妻子,他对人生则有了疑问,先是让他加入共济会,后加入战场随便晃荡,想要壮烈,准备刺杀拿破仑,路遇火灾入内抢救,被俘后在敌营慢慢思考,妻子红杏出墙后并写死去,他看上一纯真可爱小萝莉,成婚后,闲来参与政事,继续过着无力的日子。
到了《安娜卡列丽娜》列文,他在农田劳动感受专注过日的力量,但某一天,求而不得的一普通美貌女子经过农田,他的内心重起波澜,目前的日子无论多美好,他还是想她,渴望这女子。他顺利与其成亲,在小说末尾又禁不住怀疑人生。
到了托晚期的《复活》,聂赫留朵夫公爵经历早期放纵,在陪审团一员时,嫌疑犯是其年少诱骗的女子,其后堕落为妓女,她被判流放,公爵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自我精神拯救运动,先是想要和她结婚,后又打算解放农奴,他要干一番大事,小说最后以他归信宗教告终。
三部小说,皮埃尔是起点,列文和公爵是两个不同的选择,列文时期的托尔斯泰意识到物质、女人(性)、劳动(实现自我的工具)对人的重要性,到了复活,他开始那一套托尔斯泰主义融入进去。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福,把当铺的老婆婆杀死,他为什么这样做?其一为贫穷,其二为他所构思出的一套“杀人理论”:在世上,某些强人,被选择的人可以踏着别人尸首而前进。通过杀人去证明自己是强人,但他内心不安,心灵好一番挣扎,直至遇到娼妓索尼娅,两人相濡以沫,最后拉斯科尔尼福被流放,索尼娅一直相伴。
《卡拉马佐夫兄弟》伊凡家境富裕,但父亲是吝惜鬼,父亲和大哥在争夺一女子,伊凡怀疑上帝,怀疑一切。其中《宗教大法官》一章非常精彩(可结合弗洛姆的《逃避自由》阅读),他有一套从推翻上帝意义得来的杀人理论,他有意无意把这告诉父亲的私生子,私生子把父亲杀死,及伊凡不堪重负,发疯。
多好的制度,总有生活在底层的人民。有知识而贫困的人多思考,容易付诸实践反对体制;有知识亦富裕的人怀疑徘徊,结合环境,抛却这一切安定过活。前者一旦把思想转化为行动,那剧情已然是,要么犯下罪行沉沦其中;要么精神复活,珍惜眼前的一切。
托尔斯泰则展现了中上层的追求过程,问题在其精神复活后,如何把状态维持。这两个问题的探索结合体现在他的三大长篇。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专注于第一个问题的探索。在《罪与罚》的结尾写道:
不过一个新的故事已经开始,这是一个人逐渐获得新生的故事,是一个人逐渐洗心革面、是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是他逐渐熟悉迄今为止还不熟悉、新的现实的故事。这可以构成一部新小说的题材——不过我们现在的这部小说已经结束了。就这一点而言,托尔斯泰题材的写作难度要比陀思妥耶夫斯基要大。
托尔斯泰在精神复活以后,通过家庭、劳动,度过很长一段精神有力的生活,但他遇到中年危机,继而搞捣出一套“托尔斯泰主义”。那则是一套乌托邦思想。他对第二个问题的探索,缺乏共性。
就这样,托尔斯泰的写作难度10分,他只完成了9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写作难度9.5分,他完成了9.5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