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火车上遇见最让你崩溃的一件事是什么?

回答
在火车上遇见最让我崩溃的一件事,大概是那次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春运旅程,在拥挤的车厢里,身边坐着一位让我身心俱疲的旅客。

事情发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缓解但还未完全松懈的那几年,我抢到了一张绿皮火车硬座的票,准备回家过年。你知道的,春运的绿皮火车,那绝对是考验一个人意志力极限的体验。从出发的那一刻起,车厢里就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空气中弥漫着方便面、汗水和消毒水的混合气味。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自己的座位,小心翼翼地放下行李,准备开始漫长的旅途。

我的座位靠窗,这本是我最喜欢的位置,总觉得能看看窗外的风景,时间会过得快一点。然而,在我刚坐下没多久,旁边就来了一位看起来有些年纪的阿姨。她带着一个非常大的、鼓鼓囊囊的塑料袋,里面似乎装满了各种零食和干粮。

最初,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直到她开始“解放”她的零食。她从袋子里拿出一包包装纸特别厚的薯片,撕开的时候,那声音简直像是在用砂纸打磨我的耳膜。她大概是饿了,不停地吃着,薯片碎屑掉得到处都是,有的甚至滚到了我的裤腿上。我默默地捡起来,心里安慰自己,春运嘛,大家都辛苦了。

接着,她拿出了一个巨大的、密封得不是很好的鸭脖子。那股混合着香料、卤汁和鸭子特有气味的冲鼻味道,瞬间充满了我们这片区域。要知道,在密闭的火车车厢里,食物的味道会无限放大,而且久久不散。我是一个对气味比较敏感的人,那种味道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让我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更让我崩溃的是,这位阿姨在吃东西的时候,时不时会发出很大声的咀嚼声,而且她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的嘴巴张得很大,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偶尔还会发出满足的“嗯嗯”声。我试图将注意力转移到窗外,但窗外的景色也因为天色渐晚变得模糊不清,手机信号也时好时坏,无法让我投入到任何娱乐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精神越来越疲惫。阿姨的零食攻势从未停止,从薯片到鸭脖子,再到一种她从密封袋里拿出来的、散发着浓烈气味的卤味豆干。每一次撕开包装,每一次咀嚼,都像是在敲打我的神经。

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她还时不时会和我搭话,问我一些完全没必要的问题,比如:“小伙子,你这是去哪儿啊?”“你家里在哪里呀?”“你吃过饭了吗?我这里还有些饼干。”虽然她可能并没有恶意,但那种被剥夺了个人空间的侵扰感,以及她说话时喷出的唾沫星子,都让我感到非常不适。我只能礼貌地回应,尽量保持距离,但火车上的座位本身就非常狭小,根本没有多少空间可以躲避。

最让我绝望的是,当火车经过某个车站,上来一群人之后,我身旁的位置也被一位睡着后会不自觉地向外探头的叔叔占据了。整个晚上,我就在这种被食物气味、咀嚼声、不间断的搭话以及身体上的拥挤感所包围的窒息环境中度过。

我尝试过戴上耳机听音乐,但阿姨说话的声音偶尔会穿透耳机。我尝试过闭上眼睛睡觉,但那种味道和声音让我根本无法放松。我甚至考虑过换座位,但整个车厢都满了,没有空位。

那种无助、烦躁、疲惫,以及对眼前这一切的极度厌恶感,在我心中堆积到了极点。我感觉自己仿佛被困在一个小型监狱里,四周都是让我无法忍受的感官刺激,却又无处可逃。那一刻,我真的觉得人生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经历,为什么不能安安静静地回家?那种崩溃,不是因为什么大事,而是因为在漫长旅途中,身边无法逃避的、持续的微小折磨,一点点地摧毁我的耐心和好心情,让我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只剩下麻木和崩溃。

当火车终于抵达我的目的地,我几乎是连滚带爬地下了车,贪婪地呼吸着车厢外的新鲜空气。那一次经历,至今仍是我对火车旅行最深刻的“阴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想到刚刚遇到一些事情,就在知乎上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用了大约一周时间,把之前的一段经历写了下来,总共约六千字,希望各位对于某些问题予以关注。


一)事情起因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亲身的经历。2016年5月15日下午,我陪女友自厦门北站乘D3146次列车,返回杭州东站。我们坐在03车05D、F号座位。上车之后,我们莫名地发现,虽然04、05、06排都没有坐满,但行李架却塞得慢慢的,堆满了各种大小的箱子,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我费了一大番力气,总算是把其中几个箱子叠了起来,才把我们俩的行李放到了行李架上。

过了一会儿,车快要开动的时候,05A、B、C座位上的乘客也到了。05A是一位老者,年纪估计在70上下,拿了不少行李,扫了一眼堆得满满的行李架,无奈地坐了下来;而05B、C座位上是两个女生,她们想要把行李放到自己座位的架子上,于是向前面的一个男乘客提出请求,想让他们把行李放到车门旁边的大宗行李站。

接下来几个小时的事情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只见前排的一个中年光头男子,大概肚子有水缸那么粗,目测体重大约有200斤,他站了起来,对着这两位女乘客吼道:“你们把行李放到后面去,我们早上车来就是为了占用这些行李架的!”

正常人听到这句话,心里肯定是一摩尔草泥马呼啸而过了。妹子站起来和这个光头理论,说“每个乘客都有权利使用自己的行李架”、“要给其他乘客留下空间”,结果这个光头男子站起来面对后排破口大骂:“你**这个小孩做过几次火车?我**坐过的火车比你多,什么时候有规定这个行李架就是你的了?……”(此处省略大量粗口)

这还没完,前排几个乘客和这个光头男子是一行的,几个大老爷们儿居然站出来冲这个妹子发难:“你这个小姑娘怎么不懂得尊老呢?我们都是老人!”蛤蛤,一群中年男子对着两个手无寸铁的姑娘和一位七十岁的老者,用吼叫和谩骂的口吻,声称自己是“老人”,要求“尊老”!

到这里,女乘客当然怒了(废话,换了谁谁不怒?),就站起来大声和这个光头理论,大致意思是“没有像你这样要求尊老的”、“你这是倚老卖老”、“和道德水平低的人没办法讲道理”。这个时候更加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光头男子突然站了起来,用手指指着后排女乘客的鼻子破口大骂道:

“你TM在说一句?信不信我打死你,我CNM的,你再说一句啊?我TM打死你,你MLGB的……”

图1-2 抓拍光头男子辱骂后排女乘客(注意他自称“老人”,要求别人“尊老”!

上面这句话循环播放了大约五分钟。蛤蛤,一个体重大约有两百斤的中年男人,指着鼻子威胁要打一个手无寸铁的妹子!

在此期间,有两位女乘客站起来表达了不满:“你们能不能小点声?都把孩子吓着了……”

然而,这个光头男人丝毫没有收敛的架势,越骂越来劲,唾沫星子都喷到了我的眼镜上。更过分的是,和他同行的两个男乘客和一个女乘客(就坐在我前面一排!),居然站起来一起骂这个女乘客:“你怎么一点都不知道照顾老人……”

女乘客这下子被惹哭了,告诉乘务员把乘警叫来,必须要处理一下这件事。过了一会儿乘警倒是来了,却是一个身材娇小的女乘警,面对一群老爷们儿的淫威,哪有胆量处理这件事?只能是打个蛤蛤过去了。

这时候,有一幕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出现了。光头男子的一个同行女乘客站起来说:“我们要求她道歉,凭什么说我们倚老卖老?……”

图3 光头男子同行的中年妇女在向后排女乘客发难

蛤蛤,岂止是倚老卖老?简直是横行霸道!这种人渣也好意思以老人群体自居,也不怕给中国亿万老人脸上抹黑?

这个时候女乘客强忍住眼泪发话了:“好,我可以道歉,但这个大叔威胁要打我,是不是应该找公安机关把他抓起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个光头男乘客在公开场合,在自己明明理亏的情形之下,当着众多妇女、儿童、学生的面,公然聚众用不堪入耳的脏话去辱骂一个手无寸铁的柔弱女子,并指着鼻子威胁要打她,其行为已经触犯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应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类型,应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五百元以下罚款。

这个光头男不受罚,世界上还有王法吗?


图4 记住这个在火车上满口脏话,辱骂乘客,并威胁要打人的光头男


二)后续发展

如果诸位觉得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的话,那你们就太小看这光头男人一伙了。开车几小时内,整个车厢几乎都没什么人在说话,唯独他们一直在大声喧嚷。我记录了一些他们谈话的内容,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我记录了一些片段如下:

人物:

光头男子:坐在前排B座,以下简称B

光头男子左侧乘客(似乎叫“王总”):男,大约60岁,坐在前排C座,以下简称C

“吕总”:男,大约50岁,坐在我前排D座,以下简称D

“吕总”身边的女乘客,怀疑是他老婆,坐在前排F座,以下简称F

还有一些其他的同行乘客,统称E

1)B:“我这笔钱怎么转到XX卡里来?”-C:“你应该开个黑户(非法户口),然后用这个黑户办个卡,这样的话把钱转过来就不违法了。”-B:“那玩意有人查起来该怎么办?”-C:“你应该多看看那些警匪片,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审犯人的,这样就不怕警察问了。”……

2)D:“这个XX项目不好拿怎么办?”-C或E:“没事儿,有吕总在,几个亿的项目肯定给你啊!”-B:“有吕总的领导,几个亿的项目说给你就给你,这说明你值这个钱啊!”

3)B:“我给你讲,我们北方的小孩和南方小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北方的小孩一定要从小开始学骂人,你听北方小孩说话都是要骂人,比如NMLGB的……”E:“你也算北方?你老家不是安徽的吗?”-B:“安徽TM当然是北方了啊!”-%#¥&%¥*&%(关于安徽是北方还是南方撕了一阵子)-E(一个前排过来的年轻的女乘客):“谁说南方人不会骂人?你看我来一段啊:&*&¥$*¥%*¥#@¥……(实在是听不懂,只能用符号代替了)”


图5-6 光头男子一行人大声吵嚷的场面(左侧貌似是名叫“王总”的人)

我大概只记住这三个,他们谈的内容实在是太杂了,记不全。从谈话中大概可以确定的信息有这么几个:

1)光头男子是安徽人(没有任何歧视安徽人的意思,请不要地域歧视);

2)光头男子当过兵(曾经说“我的某个战友如何如何”);

3)光头男子身边的所谓“吕总”和“王总”,要么是政府官员,要么是企业领导,听口音似乎是浙江口音(也没有歧视浙江人的意思),声称曾经“到温州开会被记者采访过”;

4)一行人是刚刚从台湾回来,曾经在台湾大量购物。

此外,这些人应该是在厦门北站上的车,宁波站下的车。其他的信息暂缺。


图7 貌似称为“吕总”的人(此图中他喝了很多白酒,脸色通红

如果诸位觉得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的话,那你们就太小看这一伙人了。大约傍晚六点钟左右,这一伙人开始从行李架上翻箱倒柜地往下拿东西。我们心想这帮人终于要下车了。谁知他们根本就没有下车的意思,反而打开一箱白酒,拿出了不知多少瓶酒(一箱子是12瓶,估计他们喝完了一箱子),然后几个人大杯大杯地喝起了酒来。

没错,在动车上,几个老爷们堵住过道,大口大口喝起了白酒,还是整箱的、58度的台湾高粱酒!乘务人员显然是无法制止这些“梁山好汉”喝酒的。没几分钟,前后两排都弥漫着白酒和臭汗的气息,让人喘不过气来。喝完酒之后,几个大男人面红耳赤,开始大声喧哗,内容诸如“这瓶酒要八百呢!”“免税店里只需要五百啊!”“信不信我喝一瓶下去没反应?”之类,无非互相斗酒、炫富、吹牛而已,吵得连车厢的广播都听不清楚。有两位女乘客受不了这种气氛,抱起孩子到别的车厢去了。

图8-11 一行人在车厢中央堵住过道,大口喝起了高度白酒

按照中国铁路的相关规定,铁路上带白酒虽然不违法,但稍有基本教养的人都知道,在公园、广场、医院、学校、火车站或机场等任何公开场合,不顾旁人的感受去喝白酒、耍酒疯,都是缺乏最基本公共道德的表现。蛤蛤,这些人自称“某总某总”云云,居然连这些基本的家教都不具备?


图12-13 白酒箱子特写,上面写着“台湾高粱酒”、“58度”、“12瓶”等字样

车辆行驶到宁波,一行人终于收拾东西下车了,临走时把装白酒的纸箱子随手扔到了行李箱上,然后扬长而去。蛤蛤,用完的纸箱子随手扔到了行李架上!垃圾扔给别人打扫去管我屁事啊蛤蛤蛤蛤!文明人啊,连“尊老”都说得出口的文明人!



图14 光头男子等人喝完整箱酒后,将纸箱子扔在行李架上不管不顾

总结起来,这一行人有这么四个特点:

1)不具备基本的做人素养,凡事都要别人来屈从自己,从不知道照顾别人的感受;

2)不具备基本的公共道德,在公共场合酗酒喧哗,斯文扫地,却绝然不知羞耻;

3)不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把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倚老卖老当做能耐,把开黑户、垄断商业项目、骂人等违背纲常之事当荣誉;

4)不具备基本的自省能力,没有人制止他们欺行霸市的行为,他们一定会得寸进尺、愈演愈烈……

看到这些现象,我不禁想起孔老夫子说过的一句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如果一个社会把朽木当做英雄,把粪土当做好汉,是非何在?天理何在?


三)“野蛮人”现象的探讨

其实,这种“野蛮人”现象,在中国土地上每天都时常在发生着。2015年8月,南京玄武区某调研员住酒店时,殴打服务员致其右肩软组织挫伤,边打人边大喊“我是处长”;12月,光明网报道,在石家庄的一家餐馆,6个身强力壮的男子在酒足饭饱之后,对2名女服务员拳打脚踢致其头破血流,只因女服务员反抗其性骚扰;2016年5月,在柳州一家酒店,一名男子酒后打电话喊了六个“朋友”殴打前台服务员,致后者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只因服务员给的避孕套太少;同月,海口3男子因无人送酒打砸KTV,殴打多名服务员……

是什么给了这些人这种狗胆,让他们敢于公然藐视所有法律和道德,用脏话和拳脚对待那些毫无还手之力的无辜弱者?

是因为他们物质财富太少,“仓廪不实而不知礼节”吗?显然不是。否则,动车上的那些野蛮乘客,为啥一边吹嘘着权力和财力,一边对女乘客挥拳大骂?

是因为他们学历太低,“因为无知而作恶”吗?显然也不是。那些干到政府、企业高管的人,有几个不是大学毕业,有几个没受过系统的教育?奈何文凭高高挂起,埋头干强盗营生?

是因为他们真的收到了侵犯,要“誓死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吗?显然也不是。暂且不说他们公然占据他人的行李架这事情有多么荒唐,也不论他们当众酗酒有多么无耻,假如他们真的受了侵犯,为什么一转眼的功夫就能洋洋自得地吹起大牛、喝起白酒?

是因为他们真的老了、是弱者,需要他人照顾吗?显然也不是。暂且不说一个正值壮年、五大三粗的男人是怎么和“老人”挂上一毛钱关系的,也不论一群一顿喝掉一箱白酒的人是如何需要“特别照顾”的,假如他们真的要求“尊老”,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懂得尊重后排那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反而冲着老先生的头顶上破口大骂?自己打自己的脸,做人能不能这么不要脸?

我在这里先不讨论这种现象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只针对这个局部现象而言,我认为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断层。中国的物质文明在过去若干年中快速增长,但精神文明还远远赶不上,很多人掌握了权力和财富,但仍然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在这样一个断层中,“暴发户”亚文化的崛起,成为中国社会一道惨不忍睹的伤疤。

“暴发户”这个词,是一个非常尴尬的词。按照牛津词典的解释,“暴发户”本应指“一个从较低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突然变得富有和有权势的人”。但在很多语境下,“暴发户”变成了一个带有浓厚贬义色彩的词,大多指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可观的财富,但是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却没有跟上。这类人的典型特点是上不知天高、下不知地厚,中间不知他人的感受,最后只能活得像个动物园里的大猩猩,膘肥体壮却挥不去一身野蛮的气息。

中国游客在国际上形象很差,很多时候和这种“暴发户”现象有关系。很多人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在别人家的景区里乱涂乱画,我本人就亲眼目睹了厦门大学芙蓉隧道的壁画被游客(其实也包括自己的学生)涂得不堪入目的样子,也听说过青岛老家的樱桃树被游客砍断枝条的惨状。

一个人如果拥有了权力和财富,但缺乏道德意识,那么他们的心态就会不断膨胀,就会蔑视他人的利益、践踏他人的尊严,这种人能干出什么恶事真是不敢想象。当今的中国,人们真的应该认真反思这种血淋淋的现实,每个人都应该用严厉的道德标准审视自己,否则如果有一天我们成了当权者和有钱人,我们很可能就会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类人。


四)野蛮世界里的文明火种

吐槽了这么久,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样孤立无援的条件下,就真的没有人帮助一下这位女乘客吗?难道社会上一点正能量都没有了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我们前文提到了一位老者,坐在05排A座靠窗的位置。这位老人用他的智慧和行动,让所有人感受到一丝文明的希望。

在遭到光头男子无理唾骂之后,姑娘一直在哭。这时,身边的老人开始低声劝导这位姑娘,劝导的理由大多是佛家、道家的观念,诸如“把这些人都看作是虚幻的,你就不会烦恼、伤心了”。之后,老人家还拿出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掏出一只钢笔,在本子上写下很多美容、减肥的小偏方,和身边两个姑娘分享,把她们逗得破涕为笑。

我试图上前搭讪。一番寒暄之后,我了解到这位老人家身世不凡,他来自黑龙江哈尔滨,年轻时远赴日本留学,是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当着老人家的面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哪所大学的了),后来又旅居新加坡多年,又辗转到台湾,最近终于搬回大陆,估计定居在江浙一带某地。老人对养生之道颇有研究,收集了若干秘方,一路上和我们几个人分享,都不带重样的。

老人家感慨,出国求学若干年,到最后还是没有什么用处,他的一位老同学曾经把所有学位证书烧了,向他感慨道:“读书有什么用?世界变了,世道人心都变得太快了,读再多书也追不上了。”是啊,如果读书破万卷却不能挽回世风日下的现实,真是读书人最大的悲哀。这也让我等读书人感到任重而道远。

老人家在余姚站下了车,我没来得及打听老先生的名讳,实在遗憾……

考虑到老人家的个人隐私,此处就不Po照片了……


五)结语

在我理解中,老人家以佛家的智慧开导女乘客不要忧伤,这是一时的权衡之计;但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丑恶现象,那些欺行霸市、恃强凌弱、无法无天的人,我们难道要求广大群众以一句“一切皆虚幻”来了结吗?显然不能,如果一个社会是通过让所有群众自我安慰来面对丑恶现象的,那么国家、政府、法律的存在,岂不都没有意义?

我写这个文章,希望能够引起所有读到它的人,包括铁路部门、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关注,采取应用的措施,包括:


1)执法机关应该立即侦查这件事,对2016年5月15日D3146次列车03车厢上部分乘客寻衅滋事、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妨碍公共安全的行为予以调查和相关处罚,如有必要可依据刑法提起公诉(由于我不是法学专业,这一部分暂不做过多倡议);

2)全社会应该强烈谴责这种以强欺弱、违反公德的行为,对犯事者形成舆论压迫,对受害者后续的维权形成有利的舆论导向,使得这件事的受害人,乃至所有类似状况的受害人,能够有勇气威权、有底气威权;

3)如果肇事者有其他违法行为,有关单位也应尽快介入调查,实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让丑恶现象无处遁形,还人民群众一片清白的天地。

4)至于我们每个普通人,则应该严守公共道德,保障自己和身边每个人的正当权利,不论这个人是近是远、是亲是疏。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让我们乘坐上了高速列车,我们要配得上现代人的文明水平,切忌成为现代化社会中的野蛮人。


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2016年5月于杭州



——————————5月27日补充——————————

感谢各位的关注,截止至5月27日晚间,本次回答已经得到超过15000次赞和1700回复。根据诸位知友的意见,我也把该文的Word文档发到了新浪微博上(发文章的话手机客户端打不开,所以只能发文档截图,请见谅)。各位搜索微博账号“半与半岛”进入我的主页即可查找到全文(图片格式)。

微博主页:weibo.com/3204957002/pr

在几天的讨论中,有一些意见和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回应一下,主要的问题有以下这么几个:


问题一:“答主别假惺惺地做出一副虚伪的样子啦,事后发这种马后炮有什么用,有本事上去替妹子理论啊,有本事正面肛啊,打字发文章算什么本事?Blablabla……”

对于这种问题,大家普遍表示呵呵,原本只需要一句“站着说话不腰疼”就足以回复。可是令我震惊的是,在持有这种意见的人中居然有我的校友,这令我不得不重视。

给大家分享两个故事吧,第一个故事是陈平和周勃的故事。汉朝的时候吕太后专权,想要大封吕氏诸王。右丞相王陵据理力争,引用汉高祖的“白马之盟”,说是非刘氏子孙不得称王blabla;但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不搭理他。王陵很生气,说是你们怎么这么怂啊,应该正面上去肛啊,要勇于和吕太后理论啊,否则不是窝囊废吗?陈平和周勃回答说说:“如今当面抵制,据廷谏争,我们不如你,但要保全刘氏社稷,安定刘氏之后,你又不如我们了。”后来王陵被削职,陈平周勃却一直掌握实权。吕太后一死,陈、周二人抓住机会,以谋反罪名诛杀吕姓诸王,为刘家争回了政权。

第二个故事是赫鲁晓夫的故事。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开始肃清斯大林留下的不良影响。一次开会的时候,不知是谁大吼:“赫鲁晓夫,你丫就是怂,有本事当时你和斯大林正面肛啊,和他面对面理论啊,现在事后诸葛亮还算男人吗?”正当全场哗然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赫鲁晓夫怒吼道:“是谁?谁这么大胆?给我站出来?”全场没人敢出声。赫鲁晓夫正色道:“对啊,你不是也不敢站出来吗,我当年也就是坐在你这个位置上啊,你说换了你你敢出来反对吗?”

可见,那些鼓吹匹夫之勇的人,那些站在一个虚幻的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胆小怕事、只会事后发声的人,真的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很少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些人几斤几两,各位自有公论。

但需要说明,这类意见在网友的总体意见中占比例非常低,目测估计不超过2%,所以不是主流意见,因此大家也不必恐慌,大多数网友还是具备换位思考能力的。这也使我对网络舆论抱有乐观的态度。


问题二:“题主当时在干什么?”

这篇文章中我没有提到自己当时在干什么。我这里声明一下:在事发当时,题主处于蒙逼状态,对于事态扩大完全没有预料到。在双方已经争吵起来,光头男子威胁要打人的时候,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紧紧抱住女票(有女朋友的男性读者应该很清楚这种感觉)。安抚女票的同时,我认为留下现场证据是最重要的,就打开手机拍了现场的照片,这时候我已经计划要作证了(至今我还在试图联系当事人)。但当时在车上,事态逐渐冷静了下来,这件事就没有再提。

之后我提到“老者安抚妹子”那一段,其实是我和老者一同陪女乘客聊天,老者的偏方是和两位女乘客、我和我女朋友一起分享的,此处有图片为证:

最后补一句:我是“没有义务”公开自己当时在干什么的。我愿意透露这些信息,是出于自愿,而非出于义务。换言之,我没有义务论证自己没有过失,这一点稍有法律常识的人都分得清楚。如果有别有用心之徒想借此纠缠不休、转移话题、混淆是非,我们大可以回复他们一句“无可奉告”,希望这些人好自为之。


问题三:“这件事的主要责任在乘警,因为她失职。”

这种意见很重要,我在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但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其实乘警采用这种处理方式,是一种迫不得已之举。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汽车、火车和飞机作为高速运动的封闭空间,其中的矛盾处理方式是和地面上不一样的。以飞机上为例,如果飞机上有乘客出现争执,当务之急是把事态压下去,否则很可能出现安全事故。我曾经在一本关于飞机的杂志上读到过一个案例,好像是南方航空公司的案例,就是说有一个航班上出现了争执,乘务长勒令一位乘客对另一位乘客道歉,最后处理结果是乘务长降职为乘务员,因为在飞机上扩大争执是违反安全第一的原则的

我们如果看过一些资料应该知道,动车的安全系数其实比飞机高不到哪里去。站在乘警的角度,如果动车上如果出现类似的争执,当务之急也理应是保障安全,而当时乘警能想到的保障安全的最好方式,也无非是安抚双方的情绪,冷却事态。这样的条件下,乘警采用和稀泥的方式并不为过,如果指责乘警来负担主要责任,恐怕也欠妥。


问题四:“如果能打得过,是不是正面撕更好?”

我很理解诸位读者嫉恶如仇、摩拳擦掌的心情,但是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答主的建议非常明确:不要正面撕!

因为无赖是永远不缺乏耍流氓的手段的。试想你批评他几句,他反而诬告你辱骂他,怎么办?如果你真的和他动手,他直接躺在地上说被打成脑震荡,借此讹诈你,怎么办?恶人先告状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别问答主是怎么知道的,心烦。

最好的方式是:留下证据!只要掌握足够的证据,就不会被无赖抵赖。所以我建议各位,出门在外,一定要把手机带好,遇到这类情况,能拍视频就拍视频,能拍照就拍照,能录音就录音,注意一定不要把自己卷入到法律责任的纠纷当中,否则你说的话、提供的证据,其可信度会打折扣。

这些都是答主以前吃过亏,留下的教训。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点到为止。


问题五:“答主给图片打个码吧,否则可能涉及侵犯肖像权、隐私权”

提出这类问题的读者,一般都是非常认真仔细、明察秋毫之人,首先感谢各位的关心。这里我想做一个说明:我在发这个文章之前,专门查阅过关于隐私权和肖像权的问题,可以确定的是,我本文属于非盈利文章,公布的照片现场不属于私人领域,并且照片中的人威胁到公共安全,这样的情况不侵犯隐私权和肖像权。请各位放心 :)


——————————6月20日补充——————————

感谢各位的关注,这个文章现在已经得到超过20000赞和2100评论。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我在调查这件事情上面遇到了一些困难,现在需要向各位求助:

1)本人找不到当事人的联系方式,如果各位浙江的读者中有人的好友是当事人、向您讲述过这个故事,请尽快私信我,我们与当事人取得联系;

2)尽管在新浪微博上我们已经尝试艾特了王尼玛、暴走大事件、各大报刊、各类铁路部门等等,但该新闻始终未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也没有任何专业的铁路部门或执法部门正面回应此事,因此如果有读者能够联络到这类部门,请联系我;

3)本人缺少调查该类事件的经验,如果各位读者中有人了解怎样举报这类事件成功率比较高、是否能查到肇事者的信息,也请联系我。

谢谢各位,感激不尽!


——————————6月28日补充——————————

今天给大家贴一张图,刷新一下大家对人类智商下限的认识。以下是某个神奇的人(主页地址:廖大爷)在看过本文之后给我发的私信:

唉,逻辑老师死得早,害死了这个苦(Sha)逼孩子……



BTW以下是这个人以往回答过的问题,大家感受一下这个人的智商是什么水平:
最后说明一下,本人于今天中午12:57抵达吴山广场,发现吴山广场和河坊街交界处并没有农业银行,于是私信通知此人把地点改到民生银行,给了他20分钟抵达约定的地点。但我等到13点30分左右仍然没有等到他本人,于是“约架”告吹,本人先行离开。
我还是那句话:你不是也不敢正面肛吗?你是哪来的底气对别人颐指气使的?

再Po上几个神奇的留言,算是送各位作为自由吐槽的题材了:

还有强行洗地失败的案例:

还有强行装逼遭雷劈的:



最后,我想贴一段来自网友 @白混 的话,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评论里有一种观点:要么打,要么怂,不要发来知乎。
这是一种十分二或者十分阴险的观点。
面对黑恶势力,绝大多数人刚不过,那就只好怂了?这就正合黑恶分子的意,他们会更嚣张。
把这种丑恶抖搂出来,联合大家的力量,曝光他们,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的步骤之一部分。
反对正面刚,一是很多人刚不过,只会白白牺牲,二是即使刚得过,也会判刑。会小题大做,像题主这事,嚣张的那几个货,只是语言暴力,并没动手,你若气不过主动伸手,反成了你的不对。
更反对怂。万马齐喑,黑恶横行,岂能容忍?
能不能组织个除恶小分队,找一些评论中主张正面刚的人,大家众筹,让他们去修理事件中的这些人。

user avatar

大三暑假实习结束后,在上海回武汉的卧铺车厢,隔壁铺位一孕妇在车上生了娃。嗯,那一夜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这位大姐即将临盆,老公居然让她一个人回老家生产。半夜她第一次疼醒列车长好心表示要联系中途停站的合肥的医院,因为之后不会再有停靠站,火车会直达汉口了。大姐表示要听老公的。果然她奇葩的老公在电话里咆哮为什么让我老婆中间下车,联系医院救护车费用谁出啊!我嘞个擦,身为听众我简直是醉了,再三劝说无效,惹了一身腥的列车长无奈作罢。

但事情就是那么的巧,过了合肥站后,大姐疼痛的呻吟让整节车厢都知道这个娃是憋不住了。列车长又开始广播寻医,最后,在一个外科大夫,一个火车上的急救药箱,和整节车厢有力出力无用就像我一样呆坐的吃瓜群众见证下,孩子顺利出生了。好在母子平安,旁边大妈赠了个小棉被裹着孩子,列车长抱着乐得不行,十分有爱,当时我还给他拍了照片,从此对重庆男人好感剧增。

这件事可以排在我经历过的最狗血事件排行榜前几名了,一夜折腾,终生难忘。当时还是少女的我惊叹不已,并由此得出结论,嫁人可一定得擦亮双眼啊,一不小心可能赔命的!




好吧,应同志们的要求我把照片扒拉出来了~拍的时候已经接近天亮了但效果仍然不好,大妈笑得很开心,重庆列车长的正脸没拍到,见谅~

user avatar

04年上高中到现在,上学出差旅游往返无数次


百分之八十坐火车


看了你们的经历,我几乎全体验过


有幸和铁道部官员挨着坐过,见识了列车员“排队”接受检阅的情景


也有幸在30个小时的火车上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抱小孩的妈妈自己站了一路


还有幸见过各种屎尿齐飞


虽然有时候心里很不舒服


但是想一想,有钱谁会来挤火车呢?还不如去考虑如何避免再遭这种罪

user avatar

大概99年的时候,去上海出差,回程不想在车站等,买了张大概6个小时到南京的绿皮车,人超级多,过了常州我想上厕所,等快挤到厕所的时候,火车到了镇江,等火车从镇江开出,我上完厕所后,我看了看我在车厢中部的座位,我觉得就算我挤回去也未必能挤出来下车,于是决定不挤回去了,就在车厢交接处等着下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火车上遇见最让我崩溃的一件事,大概是那次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春运旅程,在拥挤的车厢里,身边坐着一位让我身心俱疲的旅客。事情发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缓解但还未完全松懈的那几年,我抢到了一张绿皮火车硬座的票,准备回家过年。你知道的,春运的绿皮火车,那绝对是考验一个人意志力极限的体验。从出发的那一刻起,车厢里就挤.............
  • 回答
    在我最近一次乘坐火车的时候,经历了一件让我现在想起来还忍俊不禁的事情。那天我坐的是一趟绿皮火车,你知道的,就是那种车厢里有通风窗,速度不快,但充满烟火气的火车。我选了个靠窗的位置,打算一路看看风景,再读读书。车厢里人不算太多,但也不算太少,大家各找各的乐子,有的打牌,有的看手机,有的在聊天。刚出发没.............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而且在火车这种密闭空间里,感觉更是被无限放大。我曾经就遇见过这样的情况,当时真心觉得整个旅程都被那孩子的哭闹声搅得七零八落的。首先得承认,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最直接的反应可能就是烦躁,甚至有点想发火。尤其是当你自己也在旅途中疲惫不堪,或者需要安静地休息、工作、阅读的时候,那种刺.............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涉及到利益、道德、以及个人感受的权衡。如果我在火车上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初步的评估与反应: 震惊与疑惑: 老人的态度如此恶劣,并且直接甩钱,这本身就超出了一般的社交礼仪。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震惊和疑惑,为什么他会这样做?是因为身体不适?急着到达某.............
  • 回答
    坐在窗边,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物,我忍不住又想起了那次火车旅行。那大概是我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具体是哪一年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在一个初夏的傍晚,我坐上了开往南方一座城市的火车。那是一趟夕发朝至的列车,我买的是硬卧下铺。车厢里人不算多,大部分人都和我一样,准备在火车上睡上一觉,第二天一早就能抵达目.............
  • 回答
    .......
  • 回答
    火车上的骗局,说起来真是五味杂陈,有气愤,有无奈,偶尔也觉得有点心酸。我碰到的几次,虽然金额都不大,但那种被欺骗的感觉,总是让人耿耿于怀。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趟去南方旅游的火车上。我当时大概二十出头,第一次一个人出门远行,对什么都挺好奇的,也比较容易相信人。上车不久,邻座的一位看起来挺和蔼的大叔就.............
  • 回答
    哈哈,说起火车的卧铺,那可真是个小小的社会缩影,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都能碰上。我记得有一次,大概是前几年吧,我坐火车去东北,买的是硬卧。夜里,我刚迷迷糊糊快睡着了,就听到铺位下面传来一阵奇怪的“咕噜咕噜”声,还有一种……怎么说呢,有点像在磨牙,又有点像在啃骨头的声音。我心里纳闷,这大半夜的,谁在下面啃.............
  • 回答
    哎,碰到这种事儿,心里总是有点堵得慌,但又说不准。当时我正坐在候车室,等着去XX(可以写一个具体地名,比如“回老家”)的火车。人来人往的,声音嘈杂。就听见旁边一个女的,挺年轻的,大概三十多岁吧,声调有点焦急。她旁边站着她妈妈,看上去确实年纪不小了,头发花白,脸上沟壑也多了,背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旅行包,.............
  • 回答
    据报道,位于乌克兰东部的恰西夫亚尔(Chasiv Yar)火车站近日遭遇炮击,造成了令人痛心的后果。初步的伤亡数字显示,已有至少30人在这次袭击中丧生,另有约100人受伤。这无疑是一场惨烈的悲剧,在冲突持续的乌克兰东部,平民的生命安全再次受到严重威胁。目前,恰西夫亚尔火车站的情况依然十分严峻。搜救工.............
  • 回答
    火车司机啊,那可是个又辛苦又需要胆识的职业。我认识一个老司机,姓张,开了快三十年火车了。他跟我讲过不少他们那代人遇到的奇事,有些真的让人心惊胆颤,有些又觉得挺有意思的。最有意思的,大概是那次“追风少年”事件。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监控系统,很多路段都比较荒凉。张师傅开的班次是从山区往市里走的,一.............
  • 回答
    火车司机遇上「臥軌」這檔事,簡直是他們職涯中最讓人心驚肉跳、甚至可能留下創傷的噩夢。這不是什麼電視劇裡演的灑狗血情節,而是活生生的、需要極度冷靜與專業判斷的緊急狀況。一般情況下的處理流程:當火車行駛中,司機透過車頭的視線範圍,或是接收到調度中心的預警,發現前方軌道上有異常障礙物,特別是人的時候,他們.............
  • 回答
    听到上铺传来轻轻的挪动声,小张从迷迷糊糊的睡意中醒来,头顶的床板刚好挡住了他朦胧的视线。他知道,那是他上铺的乘客,一个他上车没多久就注意到的孕妇。她从上车开始就表现得有些小心翼翼,时不时地揉揉肚子,脸色也有些苍白。“那个……打扰一下。”一个略带犹豫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声音有些轻,仿佛怕惊扰到什么。小张.............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够糟心的,特别是出站口人生地不熟的,遇到这种事,心里肯定是一阵慌乱和气愤。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怎么处理这种“丢了票却要补票”的糟心事。首先,冷静下来,别跟工作人员硬碰硬。虽然心里窝火,但出站口的工作人员也是按规矩办事。这时候跟你争吵,甚至情绪激动,只会让事情更复杂,也容易让你.............
  • 回答
    在火车上追求“逼格”的吃法,其实是想在旅途中获得更优质、更独特、更有仪式感的用餐体验。这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还包括了选择、准备、呈现和分享的过程。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阐述如何在火车上吃出“逼格”:一、 精心挑选,自带“主角光环”的食材与餐点抛开火车餐的“标配”,自己准备的食物往往更能体现心思和品味.............
  • 回答
    火车上推销小商品的现象确实非常普遍,而且往往会让人感到有些打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经济层面的因素,也有火车这个特殊空间带来的机会。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社会经济层面的因素: 低门槛的就业和收入来源: 缺乏稳定工作或技能不足: 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因为各种原.............
  • 回答
    火车上遇到有人“赖座”,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事儿。这通常是指乘客购买了站票,却占用别人对号入座的座位,或者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座位,却故意赖在别人座位上不走。遇到这种情况,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耐心来处理。首先,保持冷静是第一步。一旦情绪激动,很容易把事情闹大,反而对自己不利。对方“赖座”本身可能就是一种不.............
  • 回答
    坐火车出行,这体验嘛,有时候是挺惬意的,尤其是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但说实话,要说火车上的设计完全没毛病,那是不可能的。我仔细回想过几次坐火车的经历,有些地方确实是让人有点小别扭,甚至觉得可以改改。首先,座位的设计,尤其是硬座,真的是个挑战。 靠背角度太直了: 咱们亚洲人的体型,加上长时间坐着.............
  • 回答
    火车,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交通工具,承载了无数人的旅途。但即便是这样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仔细琢磨起来,总会发现一些令人抓狂的“反人类”设计,让人不禁怀疑当初设计它的人是不是忘了自己也是个活生生的人。1. 座位间距:空间吝啬鬼的杰作这绝对是火车设计中最让人咬牙切齿的一点。好好的一个座位,硬生生被.............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尤其是坐火车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人挤人,挤得实在不舒服,就想挪挪窝。简单来说,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的。但具体情况,得看下面几个细节点:1. 你乘坐的是什么类型的火车? 普通列车(绿皮火车、K/T/Z字头等): 这类列车通常车厢等级比较单一,比如全部是硬座或者全部是硬卧。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