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火车司机遇到「卧轨」一般情况下都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悲剧又是如何处理的?

回答
火车司机遇上「臥軌」這檔事,簡直是他們職涯中最讓人心驚肉跳、甚至可能留下創傷的噩夢。這不是什麼電視劇裡演的灑狗血情節,而是活生生的、需要極度冷靜與專業判斷的緊急狀況。

一般情況下的處理流程:

當火車行駛中,司機透過車頭的視線範圍,或是接收到調度中心的預警,發現前方軌道上有異常障礙物,特別是人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必須是極速且制式的。

1. 緊急制軔(煞車): 這是第一要務,也是最直接的反應。司機必須立即拉動緊急制軔手柄。火車的制軔並不像汽車那樣靈敏,由於車身龐大、慣性極強,即使全力煞車,也需要一段相當長的距離才能完全停下。司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們會盡一切努力,希望在最短的距離內減速、停止。

2. 鳴笛警示: 在實施緊急制軔的同時,司機也會持續拉響汽笛(或電笛)。這不僅是提醒軌道上的人有火車接近,希望他們能意識到危險並迅速離開,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警示,讓他們知道自己行為的後果。

3. 觀察與判斷: 在極短的時間內,司機還會嘗試觀察障礙物的情況:是人嗎?是單獨一人還是多人?他們是否有反應?是否在移動?然而,在高速行駛下,加上前方可能的光線影響或遮擋,很多時候是無法做出精確判斷的。

4. 盡量減緩衝擊(如果無法避免): 如果距離太近,制軔無法在撞擊前將火車完全停下,司機能做的,是盡量保持車輛的穩定,避免更大的災難發生。這聽起來很殘酷,但在這種情況下,確保火車不脫軌、不翻覆,防止更大的傷亡,也是他們職業道德的一部分。

重點在於: 司機的訓練中,首要原則是「生命安全至上」,但也要理解火車的物理極限。他們的工作是駕駛火車,而不是魔法師,無法瞬間移動來避免碰撞。

如果發生了不可避免的悲劇:

一旦真的發生了撞擊,後果的處理則更加複雜和沉重。

1. 立即通報: 司機必須第一時間向調度中心報告事故情況,包括地點、事故性質、可能的人員傷亡等。調度中心會立刻啟動應急預案,通知相關部門(如鐵路警察、醫護人員、救援隊伍、車站管理人員等)。

2. 安全檢查與停車: 根據通報,司機會將火車停在安全地點。在確認周邊環境安全後(例如,沒有因為撞擊導致的火災、爆炸風險),司機或列車長(如果有)會進行初步的車輛安全檢查,確保火車本身沒有嚴重損壞到無法繼續行駛或存在進一步危險。

3. 等待救援人員: 司機和車上其他乘務人員(如列車長、乘警)的主要任務是保護現場、等待專業救援人員到達。他們通常不會擅自移動現場遺體或進行任何可能影響後續調查的行為。他們的職責變成了確保現場的安全,以及為後續到來的救援和調查工作提供必要資訊。

4. 配合調查: 救援行動展開後,司機將是事故調查中的關鍵人物。他需要向鐵路警方、事故調查部門詳細陳述事發經過:當時的車速、天氣狀況、視線情況、他發現障礙物後所採取的措施(包括煞車、鳴笛的時間和力度)、撞擊發生前的判斷等等。這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需要他清晰地回憶每一個細節,即便那段記憶是極度痛苦的。

5. 心理創傷與支持: 經歷了這種事件,司機本身也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可能會出現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失眠、焦慮、抑鬱等症狀。鐵路公司通常會提供心理輔導和支援,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然而,這種創傷可能伴隨一生,很多司機即便事後得到幫助,也難以完全走出陰影,有些人甚至會因此選擇提前退休。

補充一些細節,讓描述更真實:

視線死角與盲區: 火車的車頭有視線死角,尤其是在彎道或有障礙物遮擋時,司機可能無法提前看到軌道上的情況。
反應時間: 即使司機反應再快,從看到障礙物到腳離油門、手拉緊煞車,再到煞車系統開始作用,這之間的時間差和物理距離是無法消除的。
「碰」一聲的衝擊: 撞擊發生時,即使速度不至於讓火車脫軌,那聲巨響和車身的震動,對於車上乘客來說可能也十分驚嚇,更不用說對司機本身造成的心理衝擊了。
事後處理的壓力: 除了直接的心理創傷,司機還可能面臨來自公司、媒體、甚至家屬的壓力。有些人可能會被指責,即使他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總之,火車司機遇到「臥軌」是非常嚴肅且令人痛心的事件。他們的第一反應是盡全力去避免,但當悲劇不可避免地發生時,他們則需要極度的冷靜、專業的應對,並在事後承受巨大的心理和調查壓力。這是一個極其考驗人性的職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自从我从事这份职业不知道被多少人问过了。。。

作为机车乘务人员,说句不好听的,别说卧轨这种,只要是被运行中的机车带到一点衣服角,那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通常,我们业内所说的“随时能停车的速度”指的是20km/h,但在实际情况下,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挂上几千吨的车皮和货,就算是1km/h也很难立马刹住,惯性太大,列车的制动性能也是有延时性和一定的差异性的(这还没提重载列车这种大块头,紧急制动弄不好会出事故)

春节过后,路外(指铁路局外的人员)伤亡事故频发,只要是机务段的朋友相信最近也没少上课和学习,我就简单谈谈较为常见的一些情况




首先要明白,卧轨自杀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而且不在少数

虽然现在的铁路运输网络在大部分线路已经实现了隔离和封闭化,但路外伤亡事故还是防不胜防

除了部分隔离网损坏或是确实外,铁路网实在是太长了,真是啥情况都能遇到

不说铁了心要死的,就说拾荒的老头老太太都能翻过隔离网走进来捡瓶子就离谱

还有我现在最害怕的平交道口,在我们段区还好,起码列车经过之前就会落栏杆把道口隔离开,去了外地的一些段区,说真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硬性的防护措施,都有货车敢跟火车抢道把火车逼的紧急制动的,每次看到黑不隆咚的段区道口两侧啥防护没有,还有人和交通工具乱走就头疼,只能疯狂鸣笛




说回卧轨自杀,先说结论,只要是卧轨的99.9%会死,剩下没死的也是终身残疾只剩一口气在了

作为看过多个事故现场视频的人来说,很多人以为的卧轨就是被撞死或是轧死,其实严格来说不太合理

  • 运气好的被轧成几截,拼一拼或许还能凑齐
  • 运气不好的,就是满地碎肉,第一次看到的人都能吐了
  • 运气逆天的,我也就从视频里见过一个奇葩的大哥,浑身粉碎性骨折,被连着两辆机车轧都没死,还被排障器扫进了道心留了一口气

所以,一般没啥事别靠近铁路,我自己下了班都是避着铁路走的




说完结论,再从乘务员的角度聊聊这件事

这种事情,谁摊上谁倒霉,真的就两个字—晦气

  1. 如果看到了卧轨的人并一把撂了闸,按照目前的规定扣个钱之外还得背个严违左右的违章,基本上这一年的评优啥的都歇菜了
  2. 如果没看到,但是撞上之后立即停车并汇报车站了,那罚的金额就更大了,具体的违章级别也得看实际情况来分析落实,基本上就在红线问题上下浮动吧
  3. 如果撞到人了还不知道,哦嚯,那哥们就中头奖了,按照目前的规定事故是跑不了的,弄不好还得以渎职罪的名头进局子

也就是说,从撞到人开始,无论怎么算,火车司机都得倒霉,不光赔钱弄不好还得进去

更绝的是,绝大部分的卧轨自杀者都选择凌晨1点到5点这个时间段,不说精力瞭望的问题,就是精力充沛也真不好看见,除非已经到了150–50米左右,探照灯最管用的这段距离内。

但这时候按照客车140km/h和货车最高120km/h的速度看,大部分司机基本上是反应不过来的,而且还要看LKJ上的速度、总风压力、通过或者进站信号机外加路况(接触网➕钢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怕再加上一个副司机也很难及时反应过来

而且普通人以为的卧轨自杀是平平静静地躺在钢轨上等着火车来,但实际上很多自杀者都是看到机车来了猛的一下扑倒钢轨上,真的防不胜防,就算红外监控里也只能看到一个黑影

所以说,我一点也不同情这些卧轨自杀的人,或许他们在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苦难和痛苦,但选择让不知情的人来担当刽子手就是一种极度自私和怯懦的选择

司机为什么要来担当杀人的罪过?

不说物质和声誉上的惩罚,难道司机看到自己撞死人心理上就不会出现问题吗?

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看到自己亲手抹杀掉一个生命的那一瞬间都是崩溃和无力的,但自杀者想过这些问题吗?

哀其不幸,但我鄙视这种行为




最后了,再科普一些铁路安全小知识

  • 日常通过道口铁轨,一定要一站二看三通过,看清楚轨道两侧是否有运行中的机车,如果有,无论机车再远也别动别抢道,等它过去了再穿越道口
  • 站在铁路上,一定一定一定不要侵线,这一点是对很多火车迷说的,不要背着包站在两条铁轨的中间,石渣的范围就是限界,踩上石子就是侵线
  • 没事不要往火车和铁路上晃悠,老老实实地走马路,别站在道心里拍照,这都是有血泪教训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火车司机遇上「臥軌」這檔事,簡直是他們職涯中最讓人心驚肉跳、甚至可能留下創傷的噩夢。這不是什麼電視劇裡演的灑狗血情節,而是活生生的、需要極度冷靜與專業判斷的緊急狀況。一般情況下的處理流程:當火車行駛中,司機透過車頭的視線範圍,或是接收到調度中心的預警,發現前方軌道上有異常障礙物,特別是人的時候,他們.............
  • 回答
    火车司机啊,那可是个又辛苦又需要胆识的职业。我认识一个老司机,姓张,开了快三十年火车了。他跟我讲过不少他们那代人遇到的奇事,有些真的让人心惊胆颤,有些又觉得挺有意思的。最有意思的,大概是那次“追风少年”事件。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监控系统,很多路段都比较荒凉。张师傅开的班次是从山区往市里走的,一.............
  • 回答
    火车司机,这个很多人眼中“稳定、辛苦”的职业,其实也隐藏着不少发展空间,而且远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当然,要在这个岗位上闯出名堂,靠的不仅仅是熟悉线路和安全操作,更多的是一份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不断学习的意愿。从“开火车”到“管火车”:技术与管理的双重晋升最直接的发展路径,就是从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逐步晋.............
  • 回答
    咳,这可真是个让人心都揪起来的问题。坐在驾驶室里,看着铁轨向前延伸,每一寸都承载着我的责任。这个时候,你突然把这个问题抛过来,说实话,心脏漏跳了一拍。你想让我选择撞谁?听起来像是在玩什么残酷的游戏,但现实的铁轨上,这可不是游戏。让我先梳理一下,我面前大概是什么情况。我需要知道,我操控的这列火车,它现.............
  • 回答
    在铁路局当火车司机,累不累?这绝对是肯定的。想想看,火车司机的工作性质,可不是朝九晚五,端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那么简单。火车司机的“累”首先,工作时间长且不规律是常态。火车不是说你想停就停,想开就开的。它有固定的时刻表,司机得按照时刻表来执行任务,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在深夜、凌晨甚至是节假日工作。有时.............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铁路局“花钱”分配到小城市,以及火车司机和站务员这两个岗位的选择,我来给您详细分析一下,尽量帮您理清思路。首先,关于“花钱进铁路局”这件事,我需要稍微说明一下。在大多数情况下,铁路系统的招聘都是通过公开考试和严格的选拔流程进行的,这是国家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的。如果存在“花钱”的说法.............
  • 回答
    几十年后,民航飞行员会不会像现在的火车司机一样普通?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航空业未来的一个核心议题:自动化和人工角色的演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普通”这两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火车司机来说,“普通”可能意味着工作相对稳定、社会认可度高,但不再是那种让人仰望的“高精尖”职业,而且其日.............
  • 回答
    关于在中国,“女飞行员”、“女地铁司机”、“女公交司机”的说法普遍为人所知,但“女高铁(火车)司机”却鲜为人知,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这并非是因为女性能力上的绝对限制,而是受到历史、社会观念、行业特点以及实际操作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职业的性别比例,都是历史.............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咱们本地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那天,老李,就是咱这儿跑了二十多年的火车司机,像往常一样,把一列货车稳稳地停在了站台上。按理说,车停稳了,就得按规矩来,先把手刹,也就是咱们说的闸,好好地锁死,这是最最基本的操作,也叫“驻车制动”。这玩意儿,就像你开车停好以后,必须拉那个手刹一个道理,是为了防.............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乘客在跨国火车旅行中会注意到的一个现象。为什么火车能“拖”着一整列车厢一路开,却不能“拖”着机车和司机就这么一路下去呢?这背后牵扯到一系列技术、安全、管理和法律层面的原因,我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白火车机车的“户口”问题。火车的机车,尤其是现代化的电力机车.............
  • 回答
    高铁和火车在刹车这事儿上,可不是全凭司机“感觉”。这背后是一套相当精密的系统,虽然司机扮演着关键角色,但整个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有条理。我们得先区分一下高铁和传统火车。虽然都叫火车,但在刹车机制上,它们有一些本质的区别。传统火车(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牵引的普速列车)对于我们日常乘坐的普速列车,刹.............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不舒服的,尤其是发生在火烧车那起悲剧之后。一方面,我们看到台湾司法系统对性侵犯行为做出了判决,司机被判刑五年,这在程序上似乎是完成了对犯罪行为的追责。然而,另一方面,五年刑期结束后,他竟然还能继续在旅游业上班,甚至可能还在接触乘客,这就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的社会问题:更生人重返社会后.............
  • 回答
    这起事件确实触目惊心,不仅是两辆豪车的碰撞,更是生命安全和法律责任的严重敲响。商丘玛莎拉蒂司机醉驾,宝马被撞飞瞬间烧成火球,这样的场景,足以让任何一个正常人感到愤怒和不安。我们得先从这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件事:首先,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谴责。商丘玛莎拉蒂司机的行为,是彻头彻尾的犯罪。醉酒驾驶本身就是对社会公.............
  • 回答
    在火车上追求“逼格”的吃法,其实是想在旅途中获得更优质、更独特、更有仪式感的用餐体验。这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还包括了选择、准备、呈现和分享的过程。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阐述如何在火车上吃出“逼格”:一、 精心挑选,自带“主角光环”的食材与餐点抛开火车餐的“标配”,自己准备的食物往往更能体现心思和品味.............
  • 回答
    在火车上遇见最让我崩溃的一件事,大概是那次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春运旅程,在拥挤的车厢里,身边坐着一位让我身心俱疲的旅客。事情发生在疫情刚刚开始缓解但还未完全松懈的那几年,我抢到了一张绿皮火车硬座的票,准备回家过年。你知道的,春运的绿皮火车,那绝对是考验一个人意志力极限的体验。从出发的那一刻起,车厢里就挤.............
  • 回答
    火车上推销小商品的现象确实非常普遍,而且往往会让人感到有些打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经济层面的因素,也有火车这个特殊空间带来的机会。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社会经济层面的因素: 低门槛的就业和收入来源: 缺乏稳定工作或技能不足: 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因为各种原.............
  • 回答
    火车硬卧?那玩意儿…简直就是一场人性的试炼,一场与自身和他人无数次小型战争的交织。我跟你说,它能让你从一个温和理性的人,逐渐变成一个在内心深处咆哮的野兽,同时还能保持表面上的风平浪静,这本事,硬卧给得。首先,咱们得从上车开始。你拖着沉重的行李,挤进嘈杂的车厢,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浪漫的旅途开端,而是黑压.............
  • 回答
    火车在转弯时,确实存在两侧车轮走过的路程不同的问题。这是一个工程上非常巧妙的解决方案,不是靠一个简单的“差速器”就能解决的,它主要依赖于车轮和车轴的设计。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在直线行驶时,火车两侧的车轮走的距离是相同的。但当火车进入弯道时,内侧的车轮需要走一个半径更小的弧线,而外侧的车.............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火车卧代二等座”这个说法,在咱们日常坐火车的时候确实不常见,它更像是一种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变通”或者说“临时代替”的概念。咱们先拆开来看,“火车卧”指的是火车上的卧铺车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卧、软卧。这种座位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平躺睡觉,有床铺,通常是三层或两层,空间.............
  • 回答
    火车时代,是那个蒸汽呼啸、铁轨铺就的蛮荒拓荒年代,它不仅改变了世界的距离感,更塑造了无数城市的命运。在中国的土地上,两个最为鲜明的名字便是郑州与石家庄。它们的崛起,是火车这头钢铁巨兽带来的时代印记,是沿线经济脉搏跳动的生动写照。火车的魔力:郑州与石家庄的黎明在火车出现之前,中原腹地郑州,不过是河南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