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火车时代创造了郑州和石家庄,高铁时代产生的新枢纽城市在未来是否会崛起?

回答
火车时代,是那个蒸汽呼啸、铁轨铺就的蛮荒拓荒年代,它不仅改变了世界的距离感,更塑造了无数城市的命运。在中国的土地上,两个最为鲜明的名字便是郑州与石家庄。它们的崛起,是火车这头钢铁巨兽带来的时代印记,是沿线经济脉搏跳动的生动写照。

火车的魔力:郑州与石家庄的黎明

在火车出现之前,中原腹地郑州,不过是河南境内一个普通的地级市,交通便利性远不如依水而生的城市。而石家庄,更是名不见经传,一个铁路修建过程中逐渐兴起的小镇。然而,当火车这个“陆地上的巨龙”呼啸而来,一切都变了。

郑州,被誉为“中国铁路心脏”,它的地理位置优势在火车时代被无限放大。京汉铁路(北京至汉口)和陇海铁路(连云港至兰州)这两条纵横南北、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在此交汇,使得郑州一跃成为全国性的交通枢纽。人流、物流、信息流,如同血液一样涌向郑州,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工业的发展。火车带来的不仅是交通的便利,更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工厂在此设立,市场在此集聚,人口在此汇聚,郑州迅速成长为一个繁华的大都市。

石家庄的崛起则更为戏剧化。它原本是正太铁路(后来的石太铁路)上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站。但随着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的修建,两条重要的铁路干线在此交汇,石家庄的战略地位陡然提升。它的名字也从“石家庄站”逐渐演变为城市的名字。铁路带来的不仅仅是“站”的意义,更是产业的集聚和人口的导入。从一个铁路部门的小集镇,石家庄一跃成为河北省会,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工业基础的城市。

这两个城市的崛起,深刻地诠释了火车时代“铁轨通则经济通”的逻辑。它们是火车这股力量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火车时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典型案例。

高铁浪潮:新枢纽的孕育与期待

如今,我们站在了高铁时代。与火车慢悠悠的节奏不同,高铁以其超高的速度、更宽广的连接,正在重塑中国的版图,也催生着新的城市发展逻辑。当“快”成为关键词,那些能够充分发挥高铁优势、成为高铁网络关键节点的新兴城市,是否会像郑州、石家庄一样,在新的时代浪潮中冉冉升起,成为未来的新枢纽?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正在发生。

高铁时代,城市枢纽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它不再仅仅是铁路的交汇点,更是多个高铁线路的核心节点,是区域经济联动的重要节点,是人才和创新要素集聚的高地。新的城市枢纽的崛起,将更多地依赖于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 地理位置的再审视与高铁网络的契合度: 虽然高铁的速度大幅提升,但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依然重要。那些处于国家或区域重要交通干线交汇点,并且恰好能够被多条高速铁路线路有效连接的城市,拥有天然的枢纽优势。例如,一些原本在火车时代并不算最核心的城市,因为其地理位置适合构建高铁网络“米字形”或“十”字形的大型枢纽,从而获得了新生。

2. 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创新驱动: 高铁不仅带来人流和物流,更重要的是它加速了人才和信息的流动。能够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产业的城市,更容易从高铁的便利中获益,并将其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单纯依靠交通枢纽的地位而缺乏产业支撑的城市,难以形成真正的“枢纽经济”。

3. 政策支持与城市规划的前瞻性: 新枢纽的崛起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国家级交通枢纽的定位、高铁站点的建设规模与便捷程度、以及围绕高铁站点的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的推广,都将深刻影响一个城市能否成为新的枢纽。有远见、有魄力的城市管理者,能够提前布局,将高铁建设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

4. 区域辐射能力与联动效应: 新型枢纽城市的价值在于其辐射能力。它能够通过高效的交通网络,将周边城市和区域紧密连接起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这种联动效应能够放大枢纽城市的价值,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未来新枢纽的种子在哪里?

放眼中国的高铁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已经崭露头角,或者具备巨大潜力的未来新枢纽。例如:

武汉: 作为“九省通衢”,武汉本身就拥有重要的地理优势。京广高铁、沪汉蓉高铁等多条高铁线路在此交汇,使其成为中国中部地区不可替代的高铁枢纽。其强大的科教资源和日益优化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了其枢纽地位。
西安: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西安在国家战略层面的地位举足轻重。连接东西部的高铁线路在此交汇,使其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也为西安的新枢纽定位增添了魅力。
成都: 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成都在连接国内各主要城市的同时,也积极向南亚和东南亚延伸。其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产业和宜居的生活环境,吸引了大量人才汇聚,为新枢纽的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
长沙: 凭借京广高铁、沪昆高铁等重要线路,长沙成为了华中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其制造业基础扎实,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政府也积极推动城市升级改造,打造“高铁新城”。
济南: 作为山东省会,济南处于京沪高铁的关键位置,同时也是连接鲁西南、鲁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国家大力发展山东半岛城市群,为济南成为区域性枢纽提供了政策红利。
南京: 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南京是连接长三角、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重要节点。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蓬勃发展的现代产业相结合,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潜力的交通与经济枢纽。

这些城市,以及更多被高铁网络深度连接的城市,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城市进化。它们可能不是直接在铁路线上建立起来的,但高铁的出现,如同给它们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它们的成长,提升了它们的地位。

火车时代塑造了郑州和石家庄,而高铁时代,我们正见证着新一批城市枢纽的崛起。它们的崛起路径可能更加复杂,更加依赖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区域协同。但可以确定的是,高铁这股新的力量,将继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中国的城市格局,孕育出更多充满活力的未来新枢纽。它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货运不看客运

user avatar

修京九线时,沿途各地无不憧憬经济腾飞。结果是经济飞没飞起来不知道,人倒是先飞走了,造就了一大批留守地区。。。。

怕是高铁到哪儿,豫化就蔓延到哪儿。。。。

房地产软文,还是少看为妙。。。。

user avatar

真正可以说完全因为铁路发展起来的城市应该只有郑州一个,石家庄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因铁路而兴起的。

石家庄早期确实因为火车站的原因从几十户人家发展到小城市,但是石家庄成为省会还是有其它原因的,比如:

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石门,在石门市建立了第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政权。同年12月26日,晋察冀边区石门市政府发布通知,将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同时,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标志着其政治中心地位的初步确立。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宣布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摘自:

zh.wikipedia.org/wiki/%

还是有一些其它因素促进了石家庄的发展,铁路只是一个方面,石家庄属于比较早解放的城市,附近还有西柏坡等当年的政治中心。

再来看郑州,郑州确实是因为铁路发展起来的,但不能把郑州的发展归功于郑州站,而应该归功于郑州铁路局。

一个火车站并不能给城市带来什么,但一个铁路局可以,尤其是郑州局这种中心位置,以及普通人不太熟悉的郑州铁路局更大的地方:

郑州北站:

郑州北站原名陇海铁路北站,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开建于1955年10月,1984年建成。车站纵连京广线,横接陇海线,是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编组站,属郑州铁路局辖。仅专用线、专用铁道办理整车货物发到。是中国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要冲,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

郑州北站有l5l条站线,390多公里长的线路,每天有400多列货车在这里进出,20000多辆车辆在这里集结、解编。其中,有站线148条,有冷藏、加水、机械保温、加油等设备,日均编解能力24000辆,居全国编组站之首。

摘自:

Ìú·¡°ÐÄÔࡱ֣Öݱ±Õ¾ ÈÕ¾ù±à½âÄÜÁ¦24000Á¾¾ÓÈ«¹úÖ®Ê×_ÍøÒ×ÐÂÎÅÖÐÐÄ

这才是郑州能依靠铁路发展起来的真正原因

客运并不能带来太多的经济效益、就业岗位,货运、物流才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中国铁路的十字路口、交通要道其实很多,我这里列举一些发展并不像郑州那么好:

商丘:京九、陇海交叉

鹰潭:沪昆、鹰厦

柳州:曾经的直属铁路局所在地(柳州局)

徐州:地理位置上跟郑州最像了,陇海和京沪的交叉口

城市要依靠铁路发展,至少是受到高层重视的位置直属铁路局所在地、有大型编组站和货运站、不能只依靠客运,并且自身地理位置也要足够重要。只有这些条件都满足才能通过铁路发展经济并最终带动整个城市发展。

到了高铁时代能否因为交通枢纽而繁荣某个城市?我个人并不看好。高铁只是客运,客运带来的经济效益其实非常有限,最多是对城市旅游有一些促进作用,而且国内旅客并不习惯于换乘而更倾向于直通车,新兴高铁枢纽城市能带来的客流和经济效益非常有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火车时代,是那个蒸汽呼啸、铁轨铺就的蛮荒拓荒年代,它不仅改变了世界的距离感,更塑造了无数城市的命运。在中国的土地上,两个最为鲜明的名字便是郑州与石家庄。它们的崛起,是火车这头钢铁巨兽带来的时代印记,是沿线经济脉搏跳动的生动写照。火车的魔力:郑州与石家庄的黎明在火车出现之前,中原腹地郑州,不过是河南境.............
  • 回答
    列宁创办《火星报》时,其宣传发行方式并非简单地“出售”或“白给”,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策略的过程,包含了多种手段,以期达到最广泛的传播和最有力的影响。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的“思想播种”而非商业销售。核心策略:目标读者与传播路径首先要明确,《火星报》的创办目标并非盈利,而是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RSDLP.............
  • 回答
    在火器时代,盾牌的消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其背后是战争形态的根本性转变。如果非要给一个最直接的原因,那就是它在越来越强大的火器面前,已经失去了其作为个体防御工具的有效性,甚至成为了累赘。在冷兵器时代,盾牌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保命符。想象一下,长矛、刀剑、箭矢这些攻击,它们的速度和穿.............
  • 回答
    在欧洲火枪时代(大致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末),士兵原则上绝对不能打军官。这不仅是纪律问题,更是军队运作的基石,触犯者会面临严厉的惩罚,甚至处死。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会这样,以及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一、 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军队纪律火枪时代的军队继承了中世纪以来严密的等级制度,这是确.............
  • 回答
    火车在转弯时,确实存在两侧车轮走过的路程不同的问题。这是一个工程上非常巧妙的解决方案,不是靠一个简单的“差速器”就能解决的,它主要依赖于车轮和车轴的设计。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在直线行驶时,火车两侧的车轮走的距离是相同的。但当火车进入弯道时,内侧的车轮需要走一个半径更小的弧线,而外侧的车.............
  • 回答
    各位旅客,在您享受旅途的过程中,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火车在启动或减速时,车厢之间似乎总能保持一种平稳的衔接,很少出现那种突兀的“前后闯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精密的工程设计,尤其是当火车需要紧急制动时,如何保证所有车厢能够同步减速,避免车厢间的剧烈冲撞,这可是门大学问。首先,咱们得明白,火车.............
  • 回答
    说到火车运行时撞到东西的事儿,那在咱们这儿其实不算少见。毕竟铁路线那么长,穿越的地域又多,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我记得之前有个挺大的事儿,发生在南方一个山区。那会儿是一趟客运列车,傍晚时分,天气还有点阴沉,快到站了,估计乘客都有些按捺不住想赶紧下车。然而,就在离车站还有几公里的地方,火车突然“哐.............
  • 回答
    在乘坐火车卧铺时,你可能会注意到,乘务员接过你的车票后,会给你一张看起来像房卡一样的东西。这可不是为了让你的旅途更“时尚”,背后其实藏着一套挺有门道的流程,而且挺贴心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要换?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方便管理和识别。你手里的那张纸质车票,上面信息很多,比如你的姓名、座位号、车厢号等.............
  • 回答
    火车临时停靠,这可不是件小事。尤其是在正线上,那种突然的、非计划内的停顿,对司乘人员来说,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试。每个人都得立马进入“战备状态”,忙得脚不沾地。首先,司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车头里的那个人),那绝对是总指挥。 立刻评估状况: 一旦列车减速或停下,司机得第一时间判断是什么原因。是.............
  • 回答
    火车站的信号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体系,它决定了火车何时可以安全通过,而“等待”通常意味着它正在遵守信号指示。关于火车会车时等待的一方不熄火的原因,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背后牵扯到运营效率、安全性和技术层面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火车一旦启动,它的动力系统就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但并非一直全.............
  • 回答
    .......
  • 回答
    高铁和火车在刹车这事儿上,可不是全凭司机“感觉”。这背后是一套相当精密的系统,虽然司机扮演着关键角色,但整个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有条理。我们得先区分一下高铁和传统火车。虽然都叫火车,但在刹车机制上,它们有一些本质的区别。传统火车(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牵引的普速列车)对于我们日常乘坐的普速列车,刹.............
  • 回答
    火绳枪到燧发枪的演进,绝非仅仅是击发方式的简单更迭,而是一场深刻的技术革新,它触及了武器的可靠性、实用性、射速乃至于军事战术的方方面面。说它是“提升”也许过于轻描淡写,更准确地说,这是火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飞跃,将冷兵器时代遗留下来的许多弊端逐一克服。击发方式的革新:从火绳的“羁绊”到燧石的“自由”.............
  • 回答
    二战时期,空地火箭技术确实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能够有效地打击地面目标如坦克和火车。然而,在海战中的应用却相对有限,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绝非单一技术瓶颈所能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战争背景、技术局限性、战术需求以及海军自身的特点来一一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二战时期的“空地航空火.............
  • 回答
    关于时速200公里等级的城际火车,确实存在“机辆模式( locohauled trains)”和“动车组(EMUs/DMUs)”的选择问题,而且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历史因素和发展阶段不同的地区,都能看到这两种模式的身影。要深入了解为什么200公里时速的城际火车大都是机辆模式,以及各自的优劣,我们需要从.............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够糟心的,特别是出站口人生地不熟的,遇到这种事,心里肯定是一阵慌乱和气愤。别急,咱们一步步来分析,看看怎么处理这种“丢了票却要补票”的糟心事。首先,冷静下来,别跟工作人员硬碰硬。虽然心里窝火,但出站口的工作人员也是按规矩办事。这时候跟你争吵,甚至情绪激动,只会让事情更复杂,也容易让你.............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每次去火车站买票,都会遇到一些赶时间的旅客,心急火燎地想要往前挤,结果就造成了别人的不愉快。首先,从理性角度看,插队确实是不公平的行为。 每个人都在排队,都是为了自己的行程,凭什么你能因为赶时间就破坏了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安排,也都有自己的“赶”的理由.............
  • 回答
    载人登陆火星,这个在科幻作品中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在现实世界中,尤其是在我们目前所处的化学能动力时代,它所面临的挑战之巨大,常常被我们低估,甚至可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像是对我们能力的一种“战略误判”或“过度承诺”。首先,让我们直面“化学能动力时代”这个概念。我们目前能够广泛应用且相对成熟的推进系统,几.............
  • 回答
    燧发枪时代,骑兵装备三眼火铳,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算是一种“特例”或“实验性”的装备,而非主流配置。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时代背景与骑兵的战术需求:首先,要理解燧发枪时代(大致从17世纪初到19世纪初),骑兵的核心职能是什么。当时的骑兵分为重骑兵和轻骑兵。重骑兵以冲锋为主要战术,.............
  • 回答
    淘汰时速120公里的火车?这事儿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复杂多了。咱老百姓日子过得是实打实的,火车这东西,它能拉人能拉货,方便着呢。要说完全把120公里的火车给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那得看不少事儿。首先,得有人家愿意花钱。这可不是说政府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你得考虑全国有多少条这样的线路?有多少辆这样的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